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60543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66.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8年考研哲学辅导 材料(二)人文学院 代璐遥基础理论部分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和 人的实践活动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一)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物质观 唯心主义虽然也承认物质的存在,但又 认为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和表现。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某种具 体的实物。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 然科学发现的最小的不可再分的原子或 基本粒子。2、恩格斯: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 的总和,而这一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 抽象出来的。3、列宁: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物 质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 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为我们 的感觉所复写 、摄影、反映。 物质:

2、不依赖于人们的意识而存在,并 能为人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物 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客观实在性。 列宁定义说明:物质的范畴是通过物质 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定义的内 涵是客观实在;物质可以为人们的意识 所反映、所认识;它贯彻和体现了彻底 的唯物主义观点。(二)物质与运动,运动与静 止,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1、物质与运动 恩格斯:运动,被理解为存在方式,被 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 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它们之间是内容 和形式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 物质的。2、运动和静止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一指没有位移 ,二指性质不变。 承认静止的意义:运动从静止中找到量 度;有助于理解物质的多样性;

3、区别事 物,对事物进行确定的分析。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对立统一关系;绝 对和相对的关系;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相互渗透的关系。 运动是普遍的、永恒的、无条件的、因 而是绝对的;静止是局部的、暂时的、 有条件的,因而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不显著的变 化。 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 一。反对相对主义、诡辩论。 物质运动的形式具有多样性。3、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 时空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 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即一维 性和不可逆性。 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即三维 性。 时空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的。 时空是绝对的(指时空的客观性),又 是相对

4、的(对具体事物而言)。 时空是无限的(指在物质世界中),又 是有限的(对具体事物而言)。二、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 握(一)实践的本质涵义、基本特征和基本 形式 1、实践的本质含义 实践: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 活动。 实践的两层含义: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 化活动;实践是具有感性(或物质性) 的性质和形式的客观活动。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或生存方式)。问题:为什么说实践构成 了人的存在方式? 这是由实践在生活中所具有的基础和根 本地位决定的。a、生产实践是人类生存根据,人类第一 历史活动就是“生产物质本身”,实践是 社会生活的本质。b、实践规定和创造了人的基本特征;c、实践使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5、d、实践使人成为“能动的自然存在物”。总之,实践使人类超越动物界,规 定和创造了人的一切特征。2、实践的基本特征和基本形式 实践的基本特征:客观现实性(物质性 ),自觉能动性(目的性),社会历史 性(社会制约性)。 实践的基本形式:生产实践,改造社会 关系的实践,科学实验。(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 及其相互作用1、实践的主体、客体、中介的含义 主体:从事实践活动的人。 客体: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包括自然 、社会、精神。 中介:把主体和客体联系在一起的各种 中介的工具、手段等。2、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 从目的和实质看:是目的和手段,创造 者和被创造者、能动者和受动者的关系 。 从内容和结果看:包括

6、主体客体化和客 体主体化双向运动的两个方面。 主体客体化: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 力量(包括人的自然力、智力、创造力 等)转化为对象物。 客体主体化:客体从客观存在的对象形 式转化为主体本质力量的因素。(三)人对物质世界实践 把握的基本环节1、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2、主体依据实践目的方案,借助一定 的手段作用于客体。3、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结果,以此 修正实践的目的、方案,反馈调节实践 活动本身。(四)自在世界和人类世 界的关系1、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关系 主观世界:人的意识。 客观世界:人的意识之外的一切存在。 包括自然存在和客观存在。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既相互区别、又相 互联系、相互作

7、用、相互转化。2、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自在世界:天然自然。包括人类产生前 的自然和人类未认识改造过的自然。 人类世界: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 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 区别:自在世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 存在、其变化是自发的和盲目的;人类 世界和人的活动分不开、体现人的目的 意志等。 联系:都具有客观实在性;两者互相制 约;两者可互相转化。三、意识和世界的物质 统一性(一)意识的产生、本质和能动作用1、意识的起源: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 的产物,意识是社会的产物。2、意识的本质: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 属性;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 象。3、意识的作用: 意识能动性:意识具

8、有认识世界改造世 界的能力和功能。4、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三点区别:物质是客观的,意识是主观 的;物质是根源,意识是派生;物质不 能代替意识,意识不能代替物质。 三点联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 物质;物质可以变成意识,意识可以变 成物质;意识和物质具有同一性。(二) 世界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1、在世界同一性问题上不同哲学派别的对 立 一元论与二元论的对立 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 立。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是多样性的 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三)一切从实际出发、 实事求是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彻底 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2、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