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60424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大港区中考语文《追寻人类的起源》复习练习(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 追寻人类的起源追寻人类的起源 一、卷首语:“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经过去相聚犹在咋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了多少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惆怅但人的一生必然要走过许多“驿站”,每一个“驿站”,既意味着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二、主题活动:“难忘的岁月”部分 说说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发生的轶闻趣事“集体的记忆”部分 (编写班史)“如歌的行板”部分 (策划毕业晚会)“青春靓丽计划”“永远的赠言”部分 三、资料链接: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花开花舞花落去,捻一丝黛玉葬花的哀伤,在这微凉的春季,谱一曲曼妙的青春。 纯粹的笑靥定格在泛黄的

2、老照片于往昔岁月,我记得无奈逝去的每一秒每一句话,更无法忘记那个没有雪的冬季,67 人的温暖,于 07 年的圣诞节前夕绽放。 那是我的第一次圣诞晚会,教师张灯结彩,好似回到幼时六一儿童节是的教师。相识三个月的全班同学都陆续来到,兴奋的双颊也许懂得带微红,桌椅摆成正方形贴在教师四周,记不清是谁主持的节目,说了那句“开始”。 我穿白色的棉袄立在场中央,角落有低声私语,我看见窗外的灯亮了几个班级,指尖在竹笛上飞舞,出着漫不经心而不好意思的节目。那曲很长,幽静的前奏,欢快且凌乱的快板,哀伤的行板,闭上眼,听好希望没有一曲终了的时刻,也许那样也就没有曲终人散的惆怅。 还有还有,精心准备的互动节目,一群人

3、一拥而上抢凳子,抓耳挠腮猜谜语不似后来的矜持,忘记了钟爱的“形象”,欢喜的捧了礼物回到座位,我凯旋而归的将军们。还有一对组合,耳朵里塞着耳机脚打节拍,哼着飞快而精致的歌词,灯光很暗我看不清他们的眼睛,唱得太快我听不清曲调,但当日雀跃的欢呼至今仍回荡耳边。 也许最令人难忘的是班主任小李的舞步。那夜,谁关了灯在尖叫,谁扯了小李的大手在舞蹈,谁在昏暗的角落听音量最大的歌,谁坐在桌子上无声掩嘴而笑我该用怎样的文笔浓墨重彩去叙述,用什么样的目光去张望,回首这转眼即逝的三年,留住这么多的春夏秋冬 后来啊,同学走了 5 个,次年的九月小李去了福州。我爱上了印尼的组合 mocca,爱他们夹杂白、蓝、橙的音乐,

4、永远那么干净而透彻;爱上了缠绵的卡农,亘古的和音缠绕到最后一个完美完结,是人生淡定的折射,是渺小的辉煌,用坚定的信仰让梦想飞翔。 我曾经浪费父母对我的信任与爱,我曾不屑于一些同学来往,我曾说最大的梦想是从 19 层楼上不系安全带翻身跃下。时间沉淀,谁偷走了年少。旧日欢声笑语位离耳畔,暮然回首,一切空白,几个月后是中考,中考有是分别,是高中的起点。一生中又有多少悲欢离合,明月又有多少阴晴圆缺, 我的十指还在筝弦上舞动旋律,偏偏人走茶凉的惆怅就至眼前。 轻逝花落空,已隔几招梦。别泪掩妆浓,去年剪春风。 岁月如何,悠久回肠。2四、综合训练1. “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然流逝,

5、初识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往昔,校园处处留下欢歌笑语,而今不免涌起缕缕怅惘。但人生就是这样,走过一个“驿站”,既意味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南充某校某班举行“岁月如歌”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活动中的几项内容,请按要求完成。(1)班上组织编写一本班史,为其内容设计两个板块,写出板块名称。(1 分) (2)班委准备策划一台“难忘今宵”的毕业晚会,请你帮忙设计一个简要的晚会活动方案。(1 分)2、你班要举行“毕业晚会”,节目中二重唱朋友之后是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假如你是晚会主 持人,请你参考示例写几句串台词,把这两个节目连接起来。参考示例:歌曲我和你与中国话的串台词 “我和你”都是龙的传人

6、,我们有着一样的黄皮肤,说着一样的“中国话”。请欣赏独唱中国话 。3、岁月如歌一一我的初中生活。假如以下是你们班毕业时举行的几项活动,你将如何参与和表达(1) 、活动一:难忘的岁月(说说你在三年里碰到的最高兴或印象最深刻的事,50 字左右) ( 3 分)(2) 、活动二:带着祝福远航(临别赠言,请注明给谁的,但不要写出真实姓名) ( 3 分)(3) 、活动三:总结得失(说说初中三年来最大的收获和最大的教训,各写一句话)( 4 分)4、 “岁月如歌”,三年的初中时光匆匆而过。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逝去的日子,数不清校园里留下多少欢乐与惆怅,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念。毕业在即的你

7、,请参与以下活动,并按要求完成相应的活动任务。(1)【成长的日记】请你列举自己在三年学习生活中的一次典型的成功事例,并对取得成功的原因作简要的自我点评。(2)【挥不去的记忆】在三年的时光里,你不仅见证了自己的成长足迹,更见证了整个中华民族在自然灾害面前所展现的勇敢、坚强、自强不息的精神。在纪念四川“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某校九(1)班同学自发组织了一次“支援灾区重建家园,”的捐赠活动,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3你认真完成以下两项任务:【1】在本次捐赠活动开始前,请你在班级黑板上写一句有鼓动性的宣传标语。(3 分)你写的是: 【2】作为活动的主持人,请你把全班的 2198 元捐款以大写方式

8、填入汇款单的汇款栏内,汇往灾区。人民币(大写): 整 5、“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地来。”三年的时光已悄悄过去。相聚犹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回首 逝去的日子里,留下我们很多欢乐,而今心头不免涌起缕缕怅惘。在开展“岁月如歌”的活动中,你将 完成下面的任务:(2 分) 【自我激励】坐在中考考场的你,回首三年的初中生活,你肯定拥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曾遭遇过失败的 沮丧。请你自选角度真情创作一则格言激励自己。(温馨提示:不能抄袭名人名言) 我的格言: 【同窗情深】近段时间,你可能在写或想写毕业留言,现在中学生的留言五花八门。下面是从中摘抄的 三则,请你认真阅读,选择一则你最欣赏的留言进行评析。(3 分

9、)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好友送我情”,祝我们的友谊地久天长! 学习上,你是我的竞争对手;生活中,你是我的良朋好友。有你一路陪伴,真好! 愿你上一所好学校!找一个好工作!嫁一个好老公! 我选第 则,我的评析: 【师恩难忘】曾经的你,总觉得老师眼里没有自己。可细细思量,初中三年来,老师给予我们的关爱太 多了,一个眼神、一句话语、一个手势请捕捉下这一美好的瞬间,用文字将它表述出来,那将成为 你永恒的记忆!(100 字以内)(3 分) 例:这几天,我咳嗽得厉害。今天课间,同学们都在津津有味地喝着学生奶。班主任来了,双手捧 着一大杯热气腾腾的开水走到我跟前,说:“我帮你热热。”几分钟后,一杯温奶递到了

10、我手中,喝着 美味无比的牛奶,我心里暧洋洋的,望着老师,我笑了,老师也笑了。 我写老师: 【热点调查】阅读下列表格,写出你出的调查结论,并谈谈你对就读职业中专(包括理工中专)的看法。 )高中职业 中专社会学生78%17%5%家长90%6%4%我的结论: 我的看法: 五、结束语:去毕业 向百调查 数 据(分 比 ) 对象4闪亮的流星划过天际,为我们如歌的初中岁月画上了句点。这颗闪亮的句点不仅仅表示着我们初中生活的结束,更预示着每个人人生路上的下一个挑战的来临。对着这流星,让我们合掌祈祷,彼此祝福,这些来自于良师、挚友的祝福,将会是我们最珍贵的礼物。1【答案】(1)示例:班级档案、班级宣言、班级成

11、员寄语、班级大事记、班级毕业照等,只要与班级成长着美即可。(1 分) (2)示例:活动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与形式 参加人员活动的具体安排等。(方案应包括内容安排与活动程序,只要能体现此次活动的主题且完整有序即可。)(1 分)2【答案】“朋友”是人生宝贵的财富,当你遭遇挫折时,朋友会告诉你:阳光总在风雨后。请欣赏独唱阳光总在风雨后4、1、(3 分)所述内容必须是初中三年里出现的,而且是一件积极的、有益的事例(1 分);自我点评:(2 分)(能围绕上述事例进行适当点评,符合题意,即可给分)2、(符合题意即可)示例:地震无情,人间有爱; 情系四川,我为灾区重建尽一份力(3 分);贰仟壹佰玖拾捌圆(3

12、 分)(错一个字扣 1 分,错三个字及以上不得分);5、【答案】示例一: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这是我忠贞不渝的信仰【答案】示例一:我欣赏第句,因为第句灵活改用李白的诗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富有诗意的歌颂了同学之间的情谊。示例二:我欣赏第句,因为第句句式整齐,从学习、生活两方面道出了同学之间的亲密无间,结尾的一句“有你一路陪伴,真好!”真情表白,真挚、感人、温馨。示例三:我不欣赏第句,虽然这则留言中的“三好”确实令人羡慕,但我们毕竟还是中学生,现在谈工作、谈情感未免早了些【答案】一直以来,我总觉得自己无关紧要,特别是在老师的眼里。有天早读迟到,站在书声琅琅的教室门外,有点恐慌。老师发现了我,目光从着急化成了惊喜:“小 A,你来啦。我还准备往你家打电话呢。”慈爱的面容,暖心的话语,谁说老师不在乎我呢?从前的疑惑烟消云散。【答案】结论:学生或家长都希望自己胡子女读高中,而不愿读职业中专,希望进入社会的则更少。看法:示例:我认为读职业中专挺好的,职业中专培养出来的是技术型人才,而国家缺少的就是这类人才,这是一大特点。另外读职业中专国家有补贴,可以减轻父母的负担,何乐而不为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