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

上传人:luoxia****01801 文档编号:4760209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63.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q(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05C桶有多大。师:那个桶其实就是个单位。 创造了一个单位,就好数了。生:大臣们只注意到了有多少水,小孩儿注意到了桶有多大,所以大人想不出来,小孩儿想出来。师:池塘里有多少桶水,取决于用多大的桶做单位。六、总结照应师:今天这节课真的很有意思! 我们从大头儿子的难题开始来讨论分数的意义。现在,(指着板书“是什么? ”)静下心来想一想:分数是什么呢?生1:分数就是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这样的几份的数。(众生点头认同。 )生2: 分数就是用自然数和小数表示不出来的数。生3:分数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师:是啊,简单地说,分数就是先分后数(sh)的数(sh)。(同学们会心地笑了,老师在课

2、题“分数”两个字中间加个箭头,成了“分数”。 )师:(指着板书 “怎么做? ”) 怎么做出一个“分数”呢?众生:(笑)先分,后数。师:对,先分,分之后就确定了分母,就创造了一个单位。 现在明白了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时老师为什么要强调“平均分”吗? (停顿)如果不平均,谁来做单位呢? (学生们像长大似的点点头)然后再数,就是数有多少个单位,也就是确定分子。 (指着板书“为什么? ”)那为什么要有分数?众生:用自然数表示不出来的数。师:简单地说,就是因为没法数了。 分之后,就可以数了。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本家的一句话,华罗庚先生说:“数 (sh) 起源于数 (sh),量(ling)起源于量(ling)

3、。 ”数和量都离不开单位。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分数很好玩,很有智慧。 (指着板书“谁发明? ”)谁发明的呢?(众生没有反应。 )师:(坦诚地)我也不知道。一女生:我知道,是人发明的。师:哈哈哈,佩服,佩服! 我怎么没想到呢?(指着板书)还有一些问题没解决,老师课件都准备了,但是时间已经超过了,不能再讲了。(学生一片遗憾的声音。 )(华应龙,北京市第二实验小学,特级教师, 100031)课堂围观华 应 龙 教 学 数 来 数 去 学 分 数 课前慎思1.要不要讲“单位1”?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之后,不同版本的教材都会在五年级再次安排认识分数的相关内容。新世纪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材第34-36页是

4、“分数的再认识”;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60-64页是“分数的意义”;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36-37页是“认识分数”。 在西南师大版、青岛版、河北版的五年级下册小学数学教材中也都安排了“分数的意义”这一学习内容。除新世纪版外,其他版本教材几乎都有差不多的表达:“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以前我们觉得“单位1”是一个重要的概念,“1”从表示数量上的“1个”到看作“一个整体”,“1”对学生来说甚至对数学来说,都发生了“质”的飞跃。 这也应该是分数的意义或者分数再认识要体现的重要内容。 分数的初步认识是“1个”平

5、均分为若干份,而分数的再认识则是“一个整体”平均分为若干份。 如果不讲“单位1”,怎么体现出是分数的再认识?分析起来好像就是这样。 事实上,我们教学分数问题时,常常让学生先去找“单位1”,这有助于学生解决分数问题。不过,在一年级认识数“1”的时候,是只讲一只萝卜是“1”,不讲一筐萝卜是“1”吗? 退一步说,一年级老师没有讲, 三年级学生看到三筐萝卜还不知道用“筐”来回答有多少萝卜,一定是一只一只地去数吗?一定要等到五年级老师讲了才明白?学生在三年级初步认识分数的时候, 会不会出现根据小组内男女生人数,进而说出一个分数呢?是学生本来就没有,还是我们压根就没有放手?学生是天生的学习者,学习本来像呼

6、吸一样地自然。 学生顺其自然就可以认识的,我们为什么要人为地截成几段呢? 是为了构建严密的学科课程体系? 还是为了彰显教师的不可或缺?教育是解放,不是压迫。“分数的再认识”究竟应该认识什么?“单位1”的概念究竟要不要揭示? “1”是重要的计数单位,是学生所熟悉的。 分数,从本质上说是表示两数相除的结果,使得四则运算及其法则畅行无阻;在生活中,分数主要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而“整体”这个概念,学生是熟悉的,也是非常容易接受的。 现行教材中,用“单位1”的地方基本上都可以用“整体”来表达。48201105C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分数的再认识华应龙课堂围观华 应 龙 教 学 数 来 数 去 学 分

7、数 那么,没有“单位1”这一概念,对学生后续学习有没有影响呢? 我专程请教了北大附中张思明博士。 他告诉我,初中、高中都没有这个概念,重要的是学生没有分数单位的思想,这一点妨碍了学生对有关分数问题的圆满解答。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了为什么询问大学生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单位1”这个概念了。我们是否也该思考:学生不能很好解答分数问题,是不懂得“单位1”,还是不明白分数的具体意义,不具有单位意识,没有分数思维? 以前的先找“单位1”的解题步骤,表面上是找到了“单位 1”, 实质上是不是在让学生回头再看看题目,去理解分数的意义?我查找辞海,没有找到“单位1”这个词条,而从“单位”、“单位制”、“单位

8、能耗”、“单位吸水量”、“单位面积产量”等词条,让我深深感受到“单位”意识的重要。我幡然醒悟:单位其实就是“1”。 教材上的那句话因此可以改为“一个物体”、“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都可以看作是“一个计量单位”。当然,作为教材,这句话也可以不出现。 只要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体验到,如果要用自然数1来表示“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那么1的后面就要换上一个新的单位。 比如3“只”变成3“筐”,单位不同,数量就不一样。看来,“单位”是重要的,“1”是重要的,“单位1”是不重要的。 可以不讲“单位1”,但要重讲“分数单位”。 2.怎样讲“分数单位”?“把单位1平均

9、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这是教材中对“分数单位”的表述。我们以往对“分数单位”的教学往往轻描淡写,一笔带过,满足于学生能够解答 “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它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一类填空题。单位,是度量中规定的标准量。 那么,如何加重分数单位的教学分量呢? 怎样的题目可以承载? 哪些环节可以“回眸一笑”?在教学“分数初步认识”的时候,我创造出了“大头儿子的难题”的情境,那么在教学“分数的再认识”时,是否可以朝花夕拾呢?华罗庚先生曾经说过:“数起源于数,量起源于量。 ”度量可以很好地将分数理解为分数单位的累积。 怎样发展一下,更好地体现

10、有单位才有度量,才有沟通与交流? 从非标准单位到标准单位,反应了人类的进步与统一。 如果,我把这节课定位在认识分数单位的基础上,进而认识分数的意义,那么,用领带度量沙发的长是不是比较合适的选择?学生已经学过分数,这样的领带量沙发的问题情境是否没有难度? 是否是从三楼退到二楼,再上四楼呢? 可以说这样的问题学生都会知道用分数表示,可是什么分数呢? 需要思量的:分母是多少呢?是7个1/3,还是7个1/8呢?既可以用上已学的知识写一个分数,要考虑分母和分子分别是多少,又提出了今天这节课需要解决的问题7个1/8是多少。 这是一个结合点,也是一个生长点。 同时,这个环节可以解决孩子关于对折三次是平均分成

11、多少份的错误认识,并揭示解决这样问题的方法。 “顺手一投枪”的事情,一石三鸟,何乐而不为呢?那学生已经是五年级了,已经长大了,是否不再需要故事情境、不再喜欢动画表达了呢?我们记住的往往是故事,是画面,而不是条文。 即使地老天荒,我们仍然喜欢听故事,何况他们还是儿童?儿童都是生活在童话故事中的。“我真的好想再活五百年”,我们老师可以让自己慢慢地变老。可能有人质疑:这个情境是人为编造的,生活中不可能像这样用领带去量某个东西的长。 真是49201105C课堂围观华 应 龙 教 学 数 来 数 去 学 分 数 这样的吗? 没有尺的时候,人们怎么测量? 怎么交流长度? 建造金字塔时法老的“腕尺”就是测量

12、的工具。 买履的“郑人”拿一根草绳就当成一把尺。可能有人质疑: 这个情境用的时间太长了吧? 是的,这个情境的播放费时2分5秒。 那么,我们要思考:评价一个情境的优劣,是要考量它的思维含量和育人价值,还是要计量它的时间长短和话语多少? 我们为什么要急匆匆地直奔知识目标,而不能让学生慢慢地欣赏、慢慢地长大?过重的学科数学的理性,是否让我们的孩子不堪承受数学之重,妨碍数学的学习? 选择“密位”而弃用学生熟悉的“时分秒”就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那么,会不会有老师认为,“有必要找这个我们老师都不懂的素材吗? ”选择电影集结号的片段,完全是巧合、幸运。 我在网上百度“炮兵,目标,方向”,碰巧看到一条说集结号

13、中炮兵的说法非常专业哈哈哈,我的目的,当然不是想让学生掌握“密位”,而是借助这样学生感兴趣的陌生的题材,真正思考起来,明白:第一,不同的需要产生不同的单位,我们可以根据需要创造单位,方便我们去数。 第二,同一个整体,平均分的份数不同,单位就不同。 第三,单位的背后往往有个分数。 3.分数的意义是什么?我再思考:学生会背诵“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这句话,或者会依样画葫芦地说出有关一个分数的一句话,是否意味着学生理解并掌握了分数的意义? 我们的教学是重在体会分数的意义,还是重在体会分数形式化的“概念”?2010年10月19日凌晨5点左右做梦后设计的猪八戒吃西瓜

14、的题,是否能很好检测学生对分数意义的理解?“分数的再认识”的教学,当然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那是否就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深? 三年级“知其然”,五年级“知其所以然”,可能是应该追求的。三年级时,知道了用分数表示需要“平均分”,可是为什么呢?三年级时说分数要强调是“谁的”几分之几,可是为什么呢?分数是相对于“1”的概念。 弗赖登塔尔说,“分数”是个代数概念。 这一点,我们当然不用讲给学生听,但是否可以在游戏中渗透给学生呢?为什么要有分数? 生活中为什么比较少地见到分数? 从单位的角度来看,分数很好玩,很有智慧。 既然分数这么好玩、这么可爱,为什么生活中很少看到分数呢?一枝铅笔的长是

15、8厘米,没有分数啊。 原来,是先定义一个单位,比方“厘米”。 什么是厘米? 就是“1/100米”。 如果只以“米”作单位,铅笔的长度,我们只有说是8/100米。 看来生活中不是没有分数,而是单位把分数藏了起来,要看到分数,需要一双慧眼。什么是分数? 我们能否给学生一个简单而通俗的说法?2010年10月19日午饭前我悟出的一句话分数就是先分后数的数,是否合适? 是否自洽?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 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进一步认识分数,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到单位的价值,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到数学好玩,进一步喜欢数学。课后反思课后, 我询问学生的收获, 不少学生说道:“学了这节课, 我明白了生活中需要测量的时

16、候不一定都要用尺子。 ”当时的我是欣欣然的,因为这是我当初设计就追求的副产品。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 让生活更美好”,通过这节课的思考和实践,我觉得是“单位,让分数更好玩”!其实,“分数是先分后数的数”和传统的“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分数是先分后数的数”, 这样的表达乃是一种简单的丰富“分”,就是创造了一个单位;“数”,就是数有多少个单位。 这样,从单位的角度来理解分数的意义,更给力,更有后劲。当然,这样的教学很有些“不走寻常路”的感觉。 不过,鲁迅先生说过:“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我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因为我们都在路上,没有看客,大家都在思考。 我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 ”因为教学研究没有最好, 只有更好。 我也不需要说:“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跟着自己走! ”因为我们没有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证券 > 行业分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