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59969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来新夏(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 . . . . . . . . . . .口. . .门 曰. . . . .曰. . . .曰.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曰来新夏1932年生,浙江省萧山市人,南开大学历史系博士导师。194 6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历史系。自195 0年至今,历任南开 大学 教授、图书馆馆长、出版社社长兼总编辑、图书馆学情报学系主任、地方文献研究室主任。随笔作家。中国近现代史料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夭津通志顾问等。所著学术专著有 近三百年人物年谱知见录、古典目录学、清代目录提要、林则徐年谱新编及中国地方志 等三十种;整理

2、古籍有史记选注、阅世编和清嘉录等;随笔集有冷眼热心、路与书、依然集、枫林唱晚、邃谷谈往和一苇争流等。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反动的军事政治集团,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 会的产物。它以189 5年小站练兵为契机而崭露头角,嗣后经过十五六年的精心经营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为一股重要的军事政治力量,攫取了足以左右政治局面的权力,终于乘辛亥 革命之机占据了中国 的统治地位。在此后 的 1 6年 时间里,虽然政潮迭起,派系纷争与更易剧烈而频繁,但北洋军阀集团却一直把持了全国的统治权( 即使它不够完整和有力 ),从而出现了一个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因此,北洋军阀在中国历史、特别是近现代历史上无疑有其特殊而

3、重要的地位。但与此不太相称的是,北洋军阀史的研究一直未能像历史研究领域中的其他课题那样掀起过热潮,受到更多人的青睐。这当然得归根于它的先天缺陷:一则 它 的研究对 象主要 是些反 面人物,他们所制造的历史现象也多属黑暗反动,祸国殃民。为什么放着正面人物和光明宏伟的业绩不去研究,而沉浸于历史进展的反面,这至少反映了研究者避免接触阴暗面禁区的心态。二则它也确是头绪纷繁,错综复杂,不怎么易于评说指画。三则既乏旧著,又鲜新作,史源犹待开发,无米、少米,巧妇难于为炊。于是 自然而然使这一课题一度成为来新夏莫建来刃年来七羊罕司吏研七遨仑尸0洲口!夕、J护一 梦熟,尸林犷乡书:刁少二义习下社会科学战线19

4、99年5期二十世 纪学术回顾“禁区”,很少有人问津。据粗略统计,建国以来至199 9年,有关北洋军阀史研究的论文为1 00 0 余篇,而198 0年前的3 0年仅为13 0篇;专著更是少得可怜,只 有陶菊隐著北 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和来新夏著北洋军阀史略二种,才免去这一领域“一无所有”的讥消。田园荒芜急待耕耘!令人欣喜的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解放和学术研究气氛的日趋宽松,北洋军阀史这一往日的“禁区”吸引了众多的探索者,研究成果接踵问世,学术水平逐步提高,显现出异彩纷呈、生机勃勃的新景象。北洋军阀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舞台上确是一个怪胎。它既 兴起于 封建专制政权之中,又卵翼于帝国主义

5、势力之下,更以“共和 国”的形式执掌统治大权。这一历史现象看起来虽有着诸多矛盾,但其发生、发展以至最后归 于消亡,则绝非偶然。从理论上探寻北洋军阀兴衰起落的必然根脉,并对它的性质、特点和历史作用等给予 实事求是的分析与评价,在整个北洋军 阀史研究中无疑具有打破坚冰、开通航道的重 要作用。关于北洋军阀集团形成的原因问题,长期以来都认为它是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产物。彭 明认为,“帝国主义划分势力范围 的分裂剥 削政策,加上地方的农业经济 (不是统一 的资本主义),就成为中 国近代各派军阀及其混战产生的原 因”。李新的观点与此大致相同,认为北洋军阀的 产生是与年国这个老大封建国家殖民地的程度

6、日益加深分不 开 的,同时也与封建势力依然存在密 切相关。不难看出,这种 观点 明显地受到了毛泽东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 中论述军阀 时所持观点的影响。这一论点从宏观上看 无 疑是可以被接受的,但缺乏深人具体的分析与说明。因为,中 国 自184 0年第一次鸦片 战争后 就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为什么直至1 9世纪末才孕育北洋军 阀这一怪胎呢?可见,仅仅从近代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性质的角度去揭示北洋军 阀产生 的原 因,既 显得笼统,也有些苍 白。198 5年,来新夏和任恒俊分别在 自已的论文中对此问题作了 比较具体的分析,提出了较为接近 的观点。他们认为:北洋军阀集团的成因

7、,首先是由于鸦片战争后清朝的衰朽和旧军的腐败,迫使统治者为维持其政权的存在与延续而需要建立 一支新式军队,其次是当时 的社会思潮和资本主义的发展为建设一支新式军队提供了思想和物质基础;再次是列 强侵华策略改为通过支持代理人而物色了袁世凯这类人物;而袁世凯在掌握一定权势后,又善于运 用权术,抓住时机,使这支武装力量日益 发展壮大,终于形成为 一个政治军事集团。这一论述较之以前在这一问题上 的观点显 然更具体、更丰满,也更具说服力。近年来,不少人又从政治、文化、社会等层面或角度,对军阀和军阀割据产生 的原 因 问题作了各 自的分析与淦释。任恒俊也在新军差异与南北军阀 的形成一文中,通过对南北新军在

8、建立 时间、装备训练、官兵成分、控制防范、思想倾向、政治态度、与帝国主义的联系等方面差异的比较研究,对南北军阀形成的原因及其大致过程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与描述。这些从不同角度所进行的探索与论述,无疑丰富了人们对北洋军阀形成原 因 的认识。关于北洋军阀的社会基础 和阶级属性,过 去一般都认为它是以封建地主 阶级为其阶级基础,在政治上充当了地主阶级政治代表的角色。彭 明 在北洋军阀(研究提纲)一 文中明50年来北洋军阀史研究述论确提出,“从阶级关系上看,北洋军阀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是最落后和最反动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它极力维护和巩固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封建统治秩序。北洋军阀不仅是地主阶级的代理人,而且他

9、们本身就常常是大地主阶级中的一员。不管他们的出身如何复杂 (三教九流都有 ),但当成为军阀之后,他们大多数都成了大地主”。吴慧敏则从北洋军 阀依仗政治上、军事上 的权势大肆掠夺土地,成为新兴地主阶级,并由此兼有军阀和地主双重身份的角 度,提出了“军阀地主”的命题。8 0年代以来,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发展。有的论者对军阀割据的社会基础是地主阶级的观点提出了质疑,认为这忽视了对近代中国社会结构演变的认识,指出:1 9世纪末2 0世纪初,由于中国社会的大动荡,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演变,特别是辛亥革命后土地逐渐转移到一批以军事起家的新兴的军阀官僚手中,传统的封建地主阶级日趋没落,因此,军

10、阀割据的真正的社会基础并非是封建地主阶级,而是破产农民和无业游民,“这是旧中国社会病态的反映”。而比较多的人则认为北洋军阀集团不仅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且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已带有资产阶级的色彩。有的论者更从北洋军阀和其他近代军阀带有近代化特质的角度立论,认为他们不仅是封建权势的 代表,同时又是帝国主义势力的代表L。也有的论者通过对若干军 阀官僚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活动的考察来说明北洋军阀统治集团的性质,认为这个集团的一部分基本上已与封建生产关系相脱离或转化,他们所拥有的私人资本已“属于民族资本”。还有人则从北洋政府的政府行为这一层面的一个特定角度,即经济法制建设情况,对北洋军阀的阶级属性给予了具体说

11、明。认为北洋政府所推行的经济法制建设呈现出如下特点:“首先,所颁法规种类比较齐全,内容比较详尽,初步形成了资本主义经济法制体系。其次,中西结合,广采众议,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第三,较多地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由于大家立论的角度不同,因而看法上尚不尽一致,而且有的观点容或还有失偏颇,如有的论者提出的部分军阀官僚所拥有的私人 资本已属于民族资本的观点,似乎就值得商榷,起码有作进一步论证的必要,因为,如果这一观点成立,则这一部分军阀官僚的身份是否也会发生变化而可将他们划人“民族资产阶级”行列呢?显然,这是一个有待深人研究而尚不能逮下定论的问题。由于社会基础和阶级属性问题涉及到当时社会的经济基础和上

12、层建筑诸方面,不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还需要有大量的历史事实为根据。因此,这个问题的研究进展还有赖于整个北洋军阀史研究工作的深人。关于北洋军阀的特点问题,不少学者从多种视角阐发了自己的观点。彭明认为北洋军阀的特点有三:一是军 阀们各有一支为自己争权夺利而服务的军队;二是各有一块可以随意搜刮和统治的地盘;三是军阀大都是帝国主义在 中国进行统治的工具。李新认为北洋军 阀的特点是:(一)采用外国兵制;(二 )财政来源已不完全依靠封建经济、举借外债;(三)实行募兵制,兵源主要依靠招收破产农民或其他劳苦群众;(四) 不断分裂,乃 至发展为各成一派,各据一方,连年混战。来新夏等则认为可 以从以

13、下几个特点来认识北洋军阀集团:第一,它以封建地主阶级为其主要的社会基础;第二,割据称雄,拥兵自卫;第三,各树派系,荣损与俱;第四,纵横裨阖,制造政潮;第五,卖国媚外,残民 以逞。不难看出,学者们在这一问题上的看法在很大程度上是相近的。但在进而如何给军阀下定义、立界说的问题上,意见分歧还比较大。李新在专门论述军阀定义 的一篇文章中对军阀作了这样的诊释:社会科学战线1999年5期二十世纪学术回顾军阀是一种特殊的军事集团,它拥有以个人为中心并由私人关系结合起来的一支军队。它通常据有一片固定的或比较固定的地盘,并在这块地盘上实行直接的军事统治。军阀政治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特殊形式,凡实行这种形式的封建统治

14、者,无论其大小乃至贵为天 子 的全国统治者,我们都可以称之为军阀。L这一关于军阀定义的论述可概括为私兵、地盘和武治(直接的军事统治)三条,其中是否实行武治是判别军阀与非军阀的最重要的标准。来新夏对此提 出了疑议,他认为私兵、地盘、武治只是作军阀应具备的基本条件,而不是决定本质的东西。拿这三项和军阀特别是北洋军阀的现实情况相比量,往往有不相符合者。给军阀下定义固然应包含条件,但最终须取决于本质,而最能体现本质的是在一定思想指导下的行为,或说行动准则。基于这样的认识,他给军阀下了如下定义:“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近代军阀是以一定军事力量为支柱,以一定地域为依托,在中体西用思想指导下,以封建关系为纽带,

15、以帝国主义为奥援,参与各项政治、军事及社会活动,阁顾公义,而以只 图私利为行使权力之目的之个人和集团”。由于“军阀”这一称谓从其产生 和使用情况看,只是用作贬 义的政治性通俗名称,而非严格意义上的政治 学概念,因此,要对它作科学的界定,殊属不易。但尽可能准确完整地表述它 的含义,却是史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它关系到人们对军阀本质 的认识,更关系到诸多历史人物功过是非的评价。对北洋军阀集团在辛亥革命前后各 1 6年活动的历史作用 的评价问题,史学界曾经历 了一个由简单地一概贬斥否定到对其 中的某些方面给予适 当肯定的发展过程。在建国后的相当一段时 间里,对北洋军阀的认识与评判局限于阶级关

16、系、阶级本质这一单一的角度,因此,“落后”、“腐朽”、“反 动”也就成了该集团 的代名词。在对北洋军阀反动本质的 揭露方面,黄志仁所撰北洋军阀对资产阶级民主制的摧残和北洋军阀破坏中国走现代化道路的史实两篇文章有一定的代表性。他认为:“北洋军阀摧毁资产阶级民主制,推行专制独裁统治,这是对历史发展的极大反动,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无限的灾难”。L而北 洋军 阀破坏中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摧残社会生产力 的罪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北 洋军 阀顽固地推行媚外政策,疯狂出卖国家权益,极大地阻碍了民族经济的发展;(二)连年不息的军阀混战给国民经济带来了浩劫;(三 ) 北洋军阀的横征暴敛,吞没了大量的社会财富,严重 地破坏了工农业的再生产;(四)北洋军阀凭借反动政权竭力维护封建买办的生产关系,严重地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北洋军 阀的本质而言,这些论述与评价应该说是切中了要害的。但如果不是从单一角度,而是尽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