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598728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地理总复习阶段检测十一区域可持续发展(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阶段检测十一阶段检测十一 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时间:90 分钟 满分:100 分)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小题列出的 4 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16宁波中学期中)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如图所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 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读图回答 12 题。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旱涝灾害 水土流失A BC D22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过度用水 乱砍滥伐 过度放牧 上游拦截河水A BC D答案 1.D 2.C解析 第 1 题,甘肃省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洪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 2 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众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导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2016浙江金华模拟)读“我国南方某地区不同坡度地形面积比例图”和“能源消费结构图” ,回答 34 题。3从材料中推断,该地区主要的环境问题是( )A大气污染 B水土流失 C土地荒漠化 D水污染4解

3、决该地区上述环境问题的主要途径是( )开发小水电 封山育林,禁止采伐 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 进行炉灶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A B C D答案 3.B 4.C解析 第 3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薪柴比重较大,说明植被破坏严重,加上我国南方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属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因此该地区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 4 题, 南方低山丘陵多,河流水流急促,可开发水能资源,进行炉灶革新,可节省能源,这两方面都有利于解决当地居民生活用能问题,C 正确;而封山育林,禁止采伐,不符合当地实际;农村经济落后,不可能都用矿物燃料替代薪柴、秸秆等生物能。(2016浙江瑞安质检)读“世

4、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回答 57 题。35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问题、荒漠化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洋污染问题B荒漠化问题、酸雨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洋污染问题C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海洋污染问题D荒漠化问题、原始森林破坏问题、酸雨问题、农田土壤侵蚀问题、海洋污染问题6与图中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尾气 D建筑工地的扬尘7图中环境问题的影响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过度放牧,草原退化C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

5、用强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答案 5.B 6.D 7.C解析 第 5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分布在回归线附近和内陆地区,特别是撒哈拉沙漠和中亚沙漠区,其只能是荒漠化问题;主要分布在欧洲西部发达国家,很可能是酸雨问题;分布在非洲的原始森林区和东北亚地区,只能是原始森林破坏问题;在中国的黄土高原和南方丘陵一带较多,可能是农田土壤侵蚀问题;分布在近岸海域一带,应该是海洋污染问题。第 6 题,欧洲西部的酸雨主要是人类活动排放的大量酸性气体造成的。第 7 题,土地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是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早,风力作用强烈,侵蚀周边土地逐渐形成新的荒漠。8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 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

6、区。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 净化空气,消烟除尘 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4A B C D答案 A下图为“某河流域等高线地形图” ,甲、乙、丙为该河干流沿线三个地区。读图回答911 题。9下列有关该流域自然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地处迎风坡,夏季降水多B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C地形以平原为主D地势起伏较大10该流域早期开发中,植被破坏严重,会导致( )A甲地区河水泛滥严重B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C丙地区水土流失严重D全流域河流水污染严重11下列关于该流域的治理措施,叙述合理的是( )A甲地区修建大坝,改善航运B乙地区修建大坝

7、,调节径流C丙地区修建大坝减轻洪涝D全流域梯级开发,保持水土答案 9.D 10.B 11.D解析 第 9 题,由图中经纬度信息可知,图示地区应位于美国中东部地区,东部山地应为阿巴拉契亚山脉,该区域为田纳西河流域,地处冬季风的迎风坡,冬末春初降水多,夏秋季降水相对较少,故 A 项错误;干流由东北流向西南,然后流向西北,故 B 项错误;由图中的等高线信息可知,该地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故 C 项错误,D 项正确。第 10 题,甲地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势落差大,流速较快,故不易形成河水泛滥,A 项错误;植被破坏会使植被保持水土功能下降,可导致乙地区河流含沙量增多,故 B 项正确;丙地区地势平坦

8、,以泥沙淤积为主,故 C 项错误;水污染与植被破坏关系不大,故 D 项错误。第 11 题,甲地位于河流发源地,海拔较高,地势落差大,不利于发展航运,应以保护生态为主,故 A 项错误;乙地区是河流开发的重点,可修建大坝,发展航运、发电、防洪等,调节径流作用较小,B 项错误;丙地(田纳西河)应进行全流域梯级开发,注意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质的保护,D 项正确;丙地区位于河谷平原区,地势平坦,水能较小,不宜修建大坝,故 C 项错误。(2018 届浙江选考模拟)经过七年的试验,山东省“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生态种植模5式”取得初步成功。所谓花生/玉米宽幅间作,是指压缩玉米行株距,保障单位面积内间作玉米种

9、植株数与常规纯作玉米株数基本一致,留出带宽间种花生,实现稳粮增油增效,通过玉米带和花生带年际交替轮换种植,实现用地和养地结合。读“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生态种植模式景观图” ,完成 1213 题。12影响花生/玉米宽幅间作高效生态种植模式的农业区位因素是( )A自然条件 B社会经济C科学技术 D国家政策13采取该生态种植模式的好处有( )保障国家粮油安全 推动农民增加收入 改变粮食过剩局面 改善土壤质地结构A B C D答案 12.C 13.B解析 第 12 题,花生/玉米宽幅间作的实行主要得益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第 13 题,据材料中的信息“稳粮增油增效”可知,有利于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同时增加

10、农民收入;由 “用地和养地结合”可知,有利于改善土壤质地结构。目前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并不存在粮食过剩局面。(2016金华十校调研)素有“欧洲粮仓”之称的乌克兰,在 19922007 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 2.78%,但人均耕地增加 8.32%。据此完成 1415 题。1419922007 年乌克兰耕地的变化表明这一时期该国( )A人口数量减少 B城市化率提高C土壤质量下降 D粮食单产提高1519922007 年乌克兰人均耕地增加最可能引起该国( )A人均粮食拥有量增加 B农业生产投入增加C粮食进口总量增加 D亩均农业产值增加答案 14.A 15.A解析 第 14 题,据材料可知,乌克兰在 199

11、22007 年期间耕地总量减少,人均耕地却增加,说明这一时间段内人口数量在减少,A 正确。第 15 题,由于人均耕地增加,则人均粮食拥有量增加,农业生产投入与人均耕地增加关系不大,乌克兰被称为“欧洲粮仓” ,粮食可自给自足,不需进口,亩均农业产值是否增加无法判定,A 正确。马铃薯块茎生长最适宜的气温是 1618,当温度高于 25时,块茎停止生长。下图为“我国马铃薯种植分区示意图” 。据此完成 1617 题。616马铃薯在华北平原种植最佳的时期是( )3 月播种,5 月收获 6 月播种,8 月收获 9 月播种,11 月收获 11 月播种,次年 2 月收获A B C D17西南混作区是一作、二作(

12、“作”代表熟制)的混合区,影响其混作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B光照 C地形 D土壤答案 16.B 17.C解析 第 16 题,华北地区处于暖温带,马铃薯生长适宜气温是 1618,因此避开寒冷和炎热时间段。第 17 题,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山地可以“一作” ,山间坝子可以做到“二作” 。(2016全国文综)自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 1820 题。18影响日资家电组装工厂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 )A市场规模 B劳动力成本C原材料成本 D技术水平1920 世纪 90 年代末,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

13、资吸引力已超过中国,但其日资家电组装工厂数量却远少于中国,主要原因是中国( )A市场规模大 B技术水平高C劳动力素质高 D基础设施水平高20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发展的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7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 18.B 19.A 20.D解析 第 18 题,家电组装工厂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高,但耗用劳动力数量多,劳动力成本在生产成本中所占比例较高,因此影响其不断转移的主要因素是劳动力成本,故选项 B 正确。第 19 题,越南对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投资吸引力已

14、经超过中国,但由于中国人口数量多,市场规模大,使越南日资家电组装工厂的数量远少于中国,故选项 A正确。第 20 题,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故选项 D 正确。21我国西北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的形成原因是( )距海洋远 终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 高大山地尤其是青藏高原对水汽的阻隔作用 纬度偏高A B C D答案 C解析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较远,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正确;我国西北地区纬度较高,不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故错误;我国西北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北侧,青藏高原对来自南部的水汽具有阻隔作用,故正

15、确。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初开始,黄河下游时常出现季节性断流,而且断流天数和河段长度呈增加趋势,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高达 60 亿元。据此回答 2223 题。22下列针对黄河下游断流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制定法规,不允许沿岸取用黄河水 加大资金投入,实施全流域人工降雨 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增强节水意识 南水北调,引长江水入黄河,补充黄河水量A BC D23综合开发治理黄河的有效措施是( )中游植树种草,控制水土流失 下游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实施水资源合理调配 开发中下游水能资源 调整沿河地区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A B C D答案 22.C 23.D解析 第 22 题,针对黄河下游断流现象,可制定相应的法规,有计划地合理取用黄河水,错;人工降雨是有条件限制的,在全流域实施人工降雨的做法不符合实际,错;实施水资源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