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475975 上传时间:2017-03-09 格式:PPT 页数:76 大小:1.8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_第4页
第4页 / 共76页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_第5页
第5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必修课件-重力、弹力、摩擦力(7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 点 点 击 1. 2. 3. 4. 滑动摩擦力、动摩擦因数、静摩擦力 形变、弹性、胡克定律 矢量和标量 力的合成和分解 考 点 点 击 5. 6. 7. 共点力的平衡 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三:探究求合力的方法 考 情 播 报 别是弹力和摩擦力的有无、方 向判定及大小计算 力与分力的关系,共点力的 平衡 考 情 播 报 点力平衡中的动态问题、 极值与临界问题 量及电磁学等知识相结合 出题 . 1在复习本章内容时,要弄清弹力、摩擦力产生的条件, 弹力、摩擦力方向的判断,以及滑动摩擦力、静摩擦 力大小的计算方法,弄清滑动摩擦、静摩擦及最大静 摩擦的区别和联系对共点力的平衡问题要

2、重点复习 好受力分析,灵活运用平衡条件解决物理问题 2在复习本章知识时,应注重与实际相结合,掌握建立 物理模型的方法、受力分析的方法 (整体法、隔离法 )、 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 (力的图示法、正交分解法 ) 通过训练规范解题习惯,提高理解能力、推理能力、 综合能力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 3力的三要素: 、 和作用点 2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 或使物体发生 一、力 1定义: 物体与物体之间的 作用 相互 运动状态 形变 大小 方向 4力的性质 (1)物质性:力不能脱离 而独立存在 (2)相互性: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的,只要有作用力,就 一定有对应的 (3)独立性:一个力作用于某

3、个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这个 物体是否受到其他力的作用 (4)矢量性:力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力的运算遵循 定则 (5)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总是 产生, 变化, 消失的 物体 相互 反作用力 无关 平行四 边形 同时 同时 同时 5力的图示及示意图 (1)力的图示:从力的作用点沿力的方向按一定标度画出 的 (包括力的三要素 ) (2)力的示意图:受力分析时,作出的表示物体受到某一 力的 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 力的图示与力的示意图是有区别的力的图示要求严格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相同标度下用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箭头表示力的方向;力的示意图着重于力的方向的画法,不要求作出标度 二、重力 重力 的产

4、生 由于 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注意:在地球表面附近可近似认为等于 重力 的大小 G 可用 测量 注意: (1)物体的质量不会变(2)重力 的方向 总是 的 注意:竖直向下是和 垂直,不一定和接触面垂直 地球 簧秤 万有引力 水平面 竖直向下 重心 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作用,可认为重力作用集中于 ,即为物体的重心 (1)影响重心位置的因素: 物体的 ; 物体的 (2)确定方法: 法 注意:重心的位置不一定在物体上 某一点 形状 质量分布 悬挂 三、弹力 1定义: 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 ,会 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2产生条件 (1)物体相互 ; (2)物体发生 恢复原状 接触 弹性

5、形变 3方向: 弹力的方向总是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 4大小 (1)弹簧类弹力:在弹性限度内遵守胡克定律 F . (2)非弹簧类弹力的大小应由平衡条件或动力学规律求解 相反 、摩擦力 1定义:相互接触且发生形变的粗糙物体间有 或 时,在接触面上所受的阻碍 或 的力 2产生条件:接触面 ;接触面间有弹力;物体间有 或 3大小:滑动摩擦力 F ,静摩擦力: 0F4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 5作用效果: 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 运动趋势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相对运动趋势 粗糙 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趋势 相反 阻碍 相对 摩擦力阻碍的是物体间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但不一定阻碍物体

6、的运动摩擦力可能是动力,也可 能是阻力 2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静止,受滑动摩擦力作 用的物体不一定运动 3接触面处有摩擦力时一定有弹力,且弹力与摩擦力方 向总垂直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根据弹力产生的条件直接判断 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 存在弹力此方法多用来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2)利用假设法判断 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不存在弹力, 即把与我们所研究的物体相接触的其他物体去掉,看物 体还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运动状态不变,则此处不 存在弹力,若运动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存在弹力 (3)根据 “ 物体的运动状态 ” 分析 由状态分析弹力,使物体的受

7、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状态 符合,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物体受力平衡 (或牛顿第 二定律 )列方程来判断物体间的弹力是否存在 2弹力的方向的判断方法 (1)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 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具体情况有以下几种: 弹力 弹力的方向 弹簧两端的弹力 与弹簧测力计中心轴线相重合,指向弹簧恢复原状的方向 轻绳的弹力 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面与面接触的弹力 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 点与面接触的弹力 过接触点垂直于接触面 (或接触面的切面 )而指向受力物体 杆的弹力 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2)由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弹力的方向 物体的受力必须与物体的运动

8、状态相符合可根据物体 的运动状态,先假设一个弹力的方向,由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出弹力若所得结果为 正值,其方向与假设方向相同,如果为负值,其方向与 假设方向相反 1绳对物体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推力,且绳子的弹 力的方向一定沿着绳子并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这是 由绳子本身的特点决定的 2杆既可以产生拉力,也可以产生推力,弹力的方向可 以沿杆,也可以不沿杆,这是杆和绳两种模型的最大 区别 1 1所示,小球 壁光滑的车厢内随车厢一起向 右运动,试分析车厢后壁对球 A 的弹力情况 解析: (1)若车厢和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小球 以车厢后壁对小球无弹力 (2)若车厢和小球向右做加

9、速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车厢后壁对小球的弹力水平向右 答案: 见解析 1假设法 2用牛顿第二定律判断: 先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即加速 度方向 ),再利用牛顿第二定律 (F 定合力的方向, 然后受力分析判定静摩擦力的有无和方向 3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 “ 摩擦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 ,先确 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 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不一定与运动的方向相反 2卡车上装着一只始终与它相对静止的集装箱,在 水平路面上运动,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 A当卡车开始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 使集装箱随卡车

10、一起运动 B当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使集装 箱随卡车一起运动 C当卡车匀速运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D当卡车制动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等于零 解析: 因为集装箱始终相对于卡车静止,所以二者运动状态相同,具有相同的加速度当卡车开始运动时,有加速度,所以卡车对集装箱有静摩擦力, 卡车匀速运动时,加速度为零,卡车对集装箱的静摩擦力也为零, 卡车制动时,有加速度,静摩擦力不为零, 答案: 计算摩擦力的大小,首先要判断摩擦力是属于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然后根据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计算其大小 1静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根据物体所受外力及所处的状态 (平衡或加速 )可分为

11、两种 情况: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利用力的平衡 条件来判断其大小 (2)物体有加速度时,若只有摩擦力,则 动的圆盘上物块靠摩擦力提供向心力产生向心加速度 若除摩擦力外,物体还受其他力,则 求合力 再求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计算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用公式 用此公式时 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为动摩擦因数,其大小与接触面的材料、表面的粗糙程 度有关; 大小不一定等于物 体的重力 (2)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速度无关,与接触面的大 小也无关 3最大静摩擦力并不是物体实际受到的力,物体实际 受到的静摩擦力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最大静摩擦力 与接触面间的压力成正比;一般情况下,为了处理 问题的方便,最大静摩擦力可按近似等于滑动摩擦 力处理 1在确定摩擦力的大小之前,首先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 分清摩擦力的性质:静摩擦力或滑动摩擦力 2在分析静摩擦力时要注意静摩擦力方向的 “ 可变性 ” , 而对滑动摩擦力要注意滑动摩擦力的 “ 相对性 ” 3在计算摩擦力的大小时,滑动摩擦力有具体的计算公 式,而静摩擦力要借助其他公式,如:利用平衡条件 列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等 3如 图 2 1 2所示,质量为 2 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物体与 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大静摩擦力与滑动 摩擦力视为相等,给物体一水平拉力 F.(0 m/(1)当拉力大小为 5 N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视频课件/素材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