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9590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47.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书法故事和名家常识(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法故事:子换父字王羲之和王献之父子都是著名的大书法家。父与子之间有这么一个小故事。 有一 次,王羲之有事去京城, 临走时在家中的墙壁上题了几个字。 王献之也受好写字, 他偷偷地把父亲题的字擦掉, 照原样题写上自己的字。 王献之写好后, 仔细端详 了一番,自以为写得不错, 能够以假乱真了。 王羲之回到家中, 看到墙壁上的字, 仍旧以为是自己原先题的字,很不满意,不觉叹气说:“ 我离家时真是喝得大醉 了。” 王献之听了,内心非常惭愧。从此,他更加认真刻苦地练字也成了一个与 父样齐名的书法家。乞米帖颜真卿为唐代三朝旧臣, 忠正刚正,名重海内。但是因廉洁自持, 绝不贪枉苟取, 因此衣食也常不能自给。

2、 他曾写一封乞米的信给当时的李太保, 表明他拙于生产, 家里食指浩繁,全家喝粥度日已经数月了,现在又没米了,感到十分扰心,希望 看在以往的交情上, 请求救济一些米给他。 那种情况实在令人同情。 颜真卿的书 法成就一直为后代尊崇,多少都受到了他的人格感召之故。欧阳通学书买父字欧阳通是欧阳询的儿子。他很小的时候,欧阳询就去世了。欧阳通懂事后,母亲 开始教他临习父亲的字。欧阳通人小,练字时间一长,就想出去玩,字也写得马 马虎虎。母亲就对他说 “ 孩子,你父亲写的字可好了,还有许多人用很高的价钱 来买他的字。你要像你父亲那样,写出一手好字来。” 欧阳通听了说: “ 我也能像 父亲那样写出好字,只是不知

3、道被人家买出的父亲的字是怎样的。” 以后,他就 经常把母亲给的零花花积起来,将父亲以前卖给人家的字, 再买回来。 人家不肯 卖时,他就出高价。在知道父亲的字确实很好后,他练字就不再偷懒了。经过几 年的刻苦学习,欧阳通的字能写得和他父亲一样好,来买他写的字的人也多了。柳公权发奋练字有一天,柳公权和几个小伙伴举行“ 书会” 。这时,一个卖豆腐的老人看到他写的 几个字 “ 会写飞凤家,敢在人前夸 ” ,觉得这孩子太骄傲了,便皱皱眉头,说:“ 这 字写得并不好, 好像我的豆腐一样, 软塌塌的,没筋没骨,还值得在人前夸吗? ” 小公权一听,很不高兴地说:“ 有本事,你写几个字让我看看。” 老人爽朗地笑了

4、笑,说: “ 不敢,不敢,我是一个粗人,写不好字。可是,人家有人用脚都写 得比你好得多呢!不信,你到华京城看看去吧。” 第二天,小公权起了个五更, 独自去了华京城。 一进华京城,他就看见一棵大槐树下围了许多人。 他挤进人群, 只见一个没胡双臂的黑瘦老头赤着双脚,坐在地上,左脚压纸,右脚夹笔,正在 挥洒自如地写对联, 笔下的字迹似群马奔腾、 龙飞凤舞, 博得围观的人们阵阵喝 彩。 小公权 “ 扑通 ” 一声跪在老人面前,说:“ 我愿意拜您为师,请您告诉我写字 的秘诀 ” 老人慌忙用脚拉起小公权说:“ 我是个孤苦的人,生来没手,只得靠 脚巧混生活,怎么能为人师表呢?” 小公权苦苦哀求,老人才在地上

5、铺了一张纸, 用右脚写了几个字:“ 写尽八缸水,砚染涝池黑; 博取百家长, 始得龙凤飞。 ” 柳 公权把老人的话牢记在心, 从此发奋练字。 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子, 衣肘补了一 层又一层。经过苦练,柳公权终于成为我国著名书法家。郑板桥学书法清朝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自幼酷爱书法,古代著名书法家各种书体他都临 摹,经过一番苦练,终于和前人写得几乎一模一样,能够乱真了。但是大家对他 的字并不怎么欣赏,他自己也很着急,比以前学得更加勤奋,练得更加刻苦了。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和妻子坐在外面乘凉,他用手指在自己的大腿上写起字来, 写着写着, 就写到他妻子身上去了。 他妻子生气地把他的手打了一下说:“你有

6、你的体 ( 身体), 我有我的体,为什么不写自己的体, 写别人的体?”晚上睡觉时, 郑板桥想到,各人有各人的身体,写字也各有各的字体,本来就不一样嘛! 我为 什么老是学着别人的字体,而不走自己的路,写自己的体呢?即使学得和别人一 样,也不过是别人的字体,没有创新,没有自己的风格,又有什么意思?从此, 他取各家之长,融会贯通,以隶书与篆、草、行、楷相杂,用作画的方法写字, 终于形成了雅俗共赏、 受人喜爱的“六分半书”,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乱石铺街 体”,成了清代享有盛誉的著名书画家。米芾: 宋代著名画家米芾小时家境不富裕, 花学费在私塾学写字三年亦长进不大。 一日,他听说有位路过村里的赶考秀才写

7、字好就去请教。秀才翻看了米芾的临帖 后说:“ 想要跟我学写字,有个条件,得买我的纸,可纸贵,五两纹银一张。” 米 芾心想哪有这样贵的纸, 但出于学字心切, 米芾一咬牙借来银子交给秀才。秀才 递给他一张纸说: “ 回去好好写,三天后拿给我看。” 回到家,米芾捧着这张用五 两银子买来的纸, 左看右看也不敢轻易使用。 于是对照字帖, 用没蘸墨水的笔在 书案上划来划去,反反复复地琢磨,把一个一个的字印在心里。三天后,秀才来 了,见米芾正坐在桌前,手握着笔,望着字帖出神呢,纸上竟滴墨未沾。便故作 惊讶地问: “ 怎么还没写? ” 米芾如梦方醒,才想到三天期限已到,喃喃地说:“ 我 怕弄废了纸。 ” 秀才

8、哈哈大笑,用扇子指着纸说:“ 好了,琢磨三天了,写个字给 我看看吧! ” 米芾抬笔写了个 “ 永” 字。秀才一看,字写的遒劲潇洒,便故意问道: “ 你为什么三年学业不进, 三天却能突飞猛进呢? ” 米芾想了想说:“ 因为这张纸贵, 不敢像以前那样随便写来,而是先用心把字琢磨透了再写。”“对!” 秀才说: “ 学 字不光是动笔, 还要动心,不但要观其形,更要悟其神,心领神会,才能写好。 ”说完,挥笔在 “ 永” 字后面添了七个字:(永)志不忘,纹银五两。又从怀里掏出 那五两银子还给米芾,头也不回地走了。书法家常识楷书四大名家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元之赵孟俯初唐四大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

9、稷钟王三国魏钟繇、东晋王羲之二张指东汉张芝、唐代张旭二位善草书之书家赵董指元代赵孟俯,明之董其昌邢张米董:指晚明四大家邢侗、张瑞图、米万钟、董其昌四人。其中董其昌、 邢侗又有 “ 南董北邢 ” 之说。昊中四才子:指明代居于苏南的书法家唐伯虎(唐寅)、文徵明、徐祯卿、祝 允明。二沈: 指明初沈度、沈粲兄弟二人,又号称“ 大小学士 ” 。前者以婉丽胜,后者 以遒逸胜。鲜赵:指元代书家赵孟俯、 鲜于枢。又称元 “ 二雄” 。赵氏代表作如仇锷墓碑铭 、 三门记、汲黯传、二陆文赋跋、嵇康绝交书,兰亭十三跋 等;鲜于枢代表作如韩愈进学解、渔父词、透光古镜歌、韩愈石 鼓歌、苏轼海棠诗、老子道德经等。米薛:

10、指北宋米芾、薛绍彭,后者代表作如杂书卷等苏黄米蔡:指宋 “ 四大家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苏氏代表作如天际乌云 帖、洞庭春色赋、中山松醪赋、寒食诗、醉翁亭记等;黄氏 代表作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花气诗、诸上座帖等;米氏 代表作如多景楼诗、 苕溪诗帖、 蜀素诗等;蔡氏名作如万安桥记 颜真卿自书告身跋。“ 四家” 之蔡一说为蔡京。颜柳: 指唐之书家颜真卿、柳公权,书史上又有“ 颜筋柳骨 ” 之称。前者的代表 作如多宝塔感应碑、郭家庙碑、元吉墓碑、颜勤礼碑,颜家 庙碑、祭侄季明文稿 、争座位帖 等;后者的代表作如李晟碑、 金 刚经、神策军碑等。颠张醉素:颠张即张旭,代表作如肚痛帖;醉素指怀

11、素,代表作如自序 帖、千字文、苦笋帖等,二人亦唐草圣。虞欧褚薛:指初唐的四大书法家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虞氏的代表 作有孔子家庙碑,欧阳氏代表作如九成宫醴泉铭、化度寺邕禅师舍利 塔、虞恭公温颜博碑、皇甫诞碑,褚氏名如雁塔圣教序、孟法 师碑等,薛氏代表作如信行禅师碑等。羊薄: 指南朝宋书法家羊欣、薄绍之。前者善隶(正)书,后者善行草。二王: 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前者为书圣,代表作如兰亭序等,后 者代表作如鸭头丸、十二月帖等。三谢: 指东晋的谢尚(从兄)、谢奕(兄)、谢安(弟)三人。他们不仅在政 治上著名,在书法上也颇有造诣,并因此得名。崔杜: 指东汉崔援、杜操(又改杜度),为徒师关

12、系,皆善章草。钟张: 指东汉张芝、三国魏种繇。张氏创今草,被推为“ 草圣” ,钟氏代表作如 宣示表,贺捷表等。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就先从历史记载的说起: 秦:李斯 -秦石刻 汉:史晨碑、乙瑛碑,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西狭 碑,石门颂,熹平石经 魏晋:王羲之 -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快雪时晴贴 、姨母贴 王献之 -中秋贴 王珣-伯远贴 唐宋: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碑 张旭-郎 官石柱记序 怀素-自叙贴 颜真卿 -颜勤礼碑、颜家庙碑、祭侄稿(天下第二行书) 柳公权 -玄秘塔碑、神策军纪圣功德碑 黄庭坚 -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 米芾-蜀素帖、珊瑚帖 蔡襄-万安桥记、澄

13、心堂帖 赵佶-淳化阁帖 元、明、清: 赵孟頫 -胆巴碑、湖州妙严寺记 文徵明 -前后赤壁赋 董其昌 -三世诰命 刘墉-临米芾诗帖 邓石如 -语摘“ 三绝” 之书张旭张旭,字伯高,一字季明,吴郡(江苏苏州)人。初仕为常熟尉,后官至金吾长 史,人称 “ 张长史 ” 。其母陆氏为初唐书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陆 氏世代以书传业,有称于史。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 溢,学识渊博。与李白、贺知章相友善,杜甫将他三人列入“ 饮中八仙 ” 。是一位 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 发蘸墨书写, 故又有 “ 张颠” 的雅称。后怀素继承和发展

14、了其笔法, 也以草书得名, 并称“ 颠张醉素 ” 。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剑舞、张旭草书为“ 三绝” 。 又工诗,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 吴中四士 ”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一路,以草书成就最高。他自己以继承“ 二王” 传 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 测的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 相传他见公主与担夫争道, 又闻鼓吹而得笔法之意; 在河南邺县时爱看公孙大娘舞西河剑器,并因此而得草书之神。 颜真卿曾两度辞 官向他请教笔法。 张旭是一位纯粹的艺术家, 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 若无人,如醉如痴,如癫如狂。唐韩愈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

15、“ 喜怒、窘穷、 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 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 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 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 ” 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 难怪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欧、虞、褚、颜、柳、素等均有褒贬,唯对张旭无不 赞叹不已,这是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郑板桥 兰竹圣手书画怪杰。清代诗人,书画家,摇晃“ 扬州八怪 ” 之一。为人恃才傲物。 他的书画以 “ 清、劲、怪 ” 遗世,给了后人很独特的美学启示。他的书法很“ 另类” , 筛检

16、真草隶篆用笔, 独创一体,自称 “ 六分半书 ” ;字形变化多端, 章法诡谲有致, 摇曳多姿,真可谓是书中奇宝,性情大自由的“ 表演秀 ” 。刘 墉 心口锦绣的 “ 罗锅宰相 ” 。清代乾隆年间宰相,善书好文。书法与王、梁、翁并称 “ 清初四大家 ” ;初师从赵孟兆页、董其昌,深得其中三昧。中年学颜、苏,晚年 又潜心于北朝碑版, 终于凭借坚实的功力, 蜕变成独具个性的一人大家。刘墉书 法笔短墨厚,体势少变,曾遭行内非议,甚至讥之为“ 墨” 。这说明认识刘墉书法 是需要很高眼力的。 清代习颜者众, 大多得其形意, 而真正夺其神髓者仅刘墉一 人。用颜字距度而略作柔婉, 正得魏晋小楷精华蕴蓄的风致;墨浓势厚而结体宽 舒,更显从容不迫包罗万有之佳妙唐伯虎 江南第一风流才子。明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