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9135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X 页数:19 大小:86.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目标第二节 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与目标重建教育的两种基本价值:内在价值、根本价值是促进人的发展外在价值、工具价值是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拔功能新课程的 基本价值 取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我国素质教 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21世纪的课程理念:追求教育民主 追求多元主 义价值观 回归生活世界 关爱自然 尊重学生 的个性发展一、语文课程的价值转型(基于泰勒原理确定了新课程语文教学目标)泰勒原理:确定教育目标:课程目标的主导作用 选择教育经验(学习经验):学生与环境中外部条件的相互作用 组织教育经验 :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评价教育经验:了解教学的成效二、语文课程的目标重建泰

2、勒原理新课程 价值观 确立新的知识观确立新的学生观确立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课程目 标特点课程目标是课程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三个维度和五个领域明确性和模糊性连续性和阶段性新课课程 价值观值观课课程 目标标 特点三、语文课程目标的作用目的和目标是有一定区别的。目的产生于动机,是对结果的原则性构想,具有原则性。目标产生于选择,是对结果的具体设计,具有具体性。“目的”与“目标”教育目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 教学目标 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总的规定和要求,对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具有指 导和制约作用,具有高度的原则性、抽象性、概括性,因而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培养目标:学校根据教育目的制定的、符合一定社会需要

3、的具体要求,是具体化 的教育目的,与教育目的之间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课程目标:依据国家的教育方针,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学科内容的学 习,完成规定的教育教学任务而达到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 点和最终归宿,它既与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相联系,又不同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 标。定义定义教育目的培养目 标标课课程目 标标教学目标标由抽象到具体新课程基本取向:根据层次划分:总目标、阶段目标、学年或学期目标、单元 目标、课时目标等语文课程目标:识字与写字目标、阅读目标、写作目标、口 语交际目标、综合性学习语文教育活动表现:导向作用、推进作用、控制作用

4、、评 价作用、管理作用新课程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新课程的知识观:学生不仅要掌握陈述性的知识,更要掌握程序性 的知识和策略性的知识。2、新课程的学生观:每个学生都能全面和谐地发展,个性得到充分发 展,都能终身学习、终身发展。3、新课程的学习观: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改为主动学 习。如: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体验性学习、综合性学 习、建构性学习等。4、新课程的教学观:强调教师在互动中为因差异而不同需求的学生提 供服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不只是讲解学生不懂不会的知识, 而是引导学生完善自己的学习过程。5、新课程的评价观:强调评价的教育功能,淡化评价的选择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 教育。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 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构建“语文素养”教学模式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观念的转变要

6、有现代教育观念和创新意识。 功底的扎实既要有良好的语感,又要有理性分析的能力(语言功底、文学功底、丰 富积淀、宽阔视野、良好悟性)。 情感、态度的发展对发展主体(学生)的爱心。 生活的情趣拥有自己独特的爱好和生活情趣。 教法的优化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特点,选择合适的教法,形 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 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学习重在感性把握;汉语言文字的 特点对语文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方法: 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多读、多看、多说、多背、多走、多写 ),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 不断开

7、发、充分利用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语文课程资源,使 学生凭借丰富的资源和大量的实践,在学语文、用语文中渐渐习 得语文学习规律,不断提升整体把握语文、驾驭语文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倡导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点,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 生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学习;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与方式的根本 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师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 切实更新观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主体)。(学习双主体论:教师、 学生) 改变教学态度:尽可能多地尊重学生;尽可能严格地要求学生。改变 教学方式: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精心组织学习活动。 改变教学方法:一方面要实

8、行教学民主,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使学生 有选择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学习伙伴的权利;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 对学生的学习给予有力的指导、引导、辅导、诱导,使学生的学习成为有 效的学习、高效的学习。教师:今天我们学习跳水,同学们自己先读课文。 大家喜欢用什么形式读,就用什么形式读,自己读可以 ,找人讨论也可以。学生:(有几个学生开始自己读,后来变成几个人齐 读;有的学生边读边记;有的几个在讨论;可是一会儿 似乎聊到题外去了;有个别学生好像在思考,又像是在 开小差)教师:你们读完了没有?学生:读完了。教师:现在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有问题要问吗?学生案例一将将 “ “自主自主” ” 当成自当成自 由活

9、由活动动动动案例二教师:现在我们来学习第二段,前后座四人小组的形式, 合作学习,时间5分钟。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开始很小声,后来慢慢变得 闹哄哄,不少学生甚至用书本开始打闹。)(五分钟过后)教师:时间到,现在哪个小组来汇报?(学生你推我,我推你,无人应答,最后不得不由教 师点名回答。)将合作当成 形式主义义(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要尽可能满足不同 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确立适应时代需要的课程目 标,开发与之相适应的课程资源,形成相对稳定而又灵活的实施 机制,不断地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 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

10、体系。(1)要有大视野,要树立大语文教育观; (2)建构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 系。 (3)灵活处理教材。运用新教材的方法:新、活、实、宽。 (4)充分利用地方性语文课程资源。 (5)建立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语文课程新理念主要包括: “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课程性质观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课程目标观 “必须与选修双课并行”的课程结构观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观 走向社会生活的课程资源观 重视实践的语文活动观 重视语感的语文教学观新课改与“穿新鞋走老路” 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院 郭华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八年不平凡的道路,但它的 实施现状却被

11、许多人概括为“穿新鞋走老路”。站在学校教育的立 场上来看,人们所说的“穿新鞋走老路”现象,不是因为政府不作 为、学者不关注,也不是因为教师不合格、不努力,而正是广大 师生对某些片面、偏激的所谓“新课改理念”的自发纠偏,是学校 教育规律发挥积极作用的实践体现。坚持教育改革、追求教育发 展是教育实践与教育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但学校教育的任何改 革都必须遵循学校教育的基本规律。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探索教 育的新路子,促进教育的新发展。新课改理念下,如何衡量语文课?(1)教学目标是否清楚、明确、恰当? (2)教学目标中是否体现了语文学科特点和语文阶段性特点? (3)教学重难点是否突出? (4)学生是否学得主动、积极? (5)教师的主导作用、引领作用是否得到积极、自然的体现和发挥? (6)教学效果是否好? (7)语文学习中的训练是否合适,学生对语文学习规律掌握了多少? (8)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