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8858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课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公民参与 政治生活人 民 当 家 作 主方 式 内 容体现民主 选举民主 决策民主 管理民主 监督选举方式及优缺点意义与要求制约因素参与多种方式 意义地位和意义方式和组织合法渠道意义与要求人 民 民 主 专 政 的 国 家本 质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考点一:了解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1、各种选举方式及其优缺点选举方式含义优点 直接选举 间接选举 等额选举 差额选举2、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因素 A、一定时期一定社会的选举方式应与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 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政治素养)等具体条件相适应。 B、最根本的是由国家性质来决定选举人 角度 被选 举人 角度注

2、意:选举权=选举权利内容缺点3、公民珍惜自己的选举权利才能更好地管理国家事务 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 化事业。 是衡量公民参与感、责任 感的重要尺度。 是公民政治参与能力和政 治素养高低的体现。为什么?公民要不断提高参与民主选 举的素养,切实行使好选举权 。 公民应积极参加选举,不断 增强公民意识和主人翁意识, 增强公民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认真行使选举权。以人民利 益为重,了解候选人的品德和 能力表现,在理性思考、判断 的基础上,审慎投票。怎么办1、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县及县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 县级以上各极人大代表的选举 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 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 乡以上各级政府的

3、组成人员A、 B、 C、 D、 2、(辽宁卷)在某省2011年的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有的实行指定后选人的差额选择,有的实行“海选”(不制定候选人)。与差额选举相比,“海选”的局限性主要在于 增加了选举成本 加剧了被选举人之间的竞争 不利于选民意愿的集中 不利于增强选举结果的合理性A . B. C. D.3、某居委会选举首次采用了全新的“海选”模式,不设候选人,居民可自荐为竞选候选人。“自己选居委会干部,肯定要选最愿意为居民服务的,行使好这项权利,是对自己和邻居们负责!”72岁的刘阿姨颇有感触。下列关于刘阿姨行为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有刘阿姨的参与属于直接选举和差额选举 刘阿姨正确行使了选举权,是

4、公民意识、主人翁意识强的表现有利于促使新一届居委会的决策充分反映居民的利益 刘阿姨认为,只有行使好这项权利,才能真正实现居委会选举的预期目的A. B. C. D.(2011年高考山东卷21)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 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 变化体现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 B. C. D.表2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2010年高考上海卷35)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

5、趋 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 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2747票,反对108票,弃权 47票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 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注:“1:8”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 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表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46.629.0418.9613.26比例%2009199519791953年份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

6、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选举选举 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制定 )1979(修改)1995 (修改)2010(修改)城、乡乡每一代表所 代表人口数比例1:81:81:41:1政治主观题解题方法(1)审题。从情景、立意、设问三个方面认真审题,以关键词为依托 ,明确指向,确定中心和重点,找准分析点。(2)找依据。选定分析用的教材知识点及其内容,防止用错理论依据 ,或依据不全或角度单一。 (3)组织答案。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教材组织答案,做到语言精练 、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恰当使用政治术语。(从范围(政治科的中点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 与哲学、经济常识、国家与国际组织常识等部分)、

7、角度(是什么、为 什么、怎么样)、指向、主体、特殊的限制与要求等方面看) 1.以序号分段、分点作答; 2.采用教材政治术语或时政精辟术语; 3.每个要点自成一点,自成一理; 4.各要点之间要有一定的主次先后、微宏观等逻辑关系; 5.各要点应是原理+方法论、观点+材料、 简答题的类型 近几年高考简答题一般有以下七种类型。 疑问式简答题。提问直接,一般只要求从一个角度回答 意义型试题的解题方法。设问有“积极影响”、“经济意 义”、“政治意义”、“意义”等。 演绎式简答题。这类题目的形式一定是材料,且包含着 多层意思。 认识式简答题。设问上一般是“如何认识”。 辨析式简答题。 启示型试题的解题方法。

8、设问有“给我们什么启示”。 体现型试题的解题方法。设问有“体现了什么?”、“怎 样体现?”、“如何体现?”等。一、主要设问方式:所谓理解型(或认识型)问答题,就是要求学生运用所学 知识对试题所提供的观点或现象发表自己认识或看法的一种问 答题.设问有它:“谈谈你对的看法、认识或理解” 、“如 何认识xxx”、“如何看待xxx”、“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 ”“分析某一现象或行为”、“对xxxx进行分析说明”“评析 、评价什么行为”等等。作答这类问答题必须考虑三个思维层面:一是“是什么”,二是“为什么”,三是“怎么样”。 “认识评价”类“理解类”试题解题思路“认识评价”类“理解类”试题解题思路二:答题

9、步骤: 出题角度从有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 题干问的“是什么” 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或行为?出现这种现象或行为的结果“怎么样”?即答有什么意义、作用。 题干从不利方面出题,则答题步骤为:题干问的“是什么”经济现象或行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实质是什么出现这种经济现象或行为会导致“怎么样”不良后果?“怎么样”解决这一不良后果?应该怎么做?表2 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2010年高考上海卷35) 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 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

10、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 2010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以赞成2747票,反对108票,弃权 47票通过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 例选举人大代表”,城乡居民选举首次实现“同票同权”。 注:“1:8”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 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表1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46.629.0418.9613.26比例%2009199519791953年份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10分选举选举 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制定 )1979

11、(修改)1995 (修改)2010(修改)城、乡乡每一代表所 代表人口数比例1:81:81:41:1一定社会的选举制度应与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 选民的文化水平(尤其是政治素养)等具体条件相适应,其中最 根本的是由国家性质来决定。1953年与1979年的选举法做出“8:1”的规定与当时城市 人口比例相适应,同时又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 导地位,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基于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长,l995年改为“4:1”及2010 年修改为“1:1”,这表明随着国情变化我国逐步实现了城乡选 举权人人平等。“是什么” 上述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逐

12、 步发展、完善。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为什么”选举法的修改为公民的选举权利落实提供了法律保障 ,标志 着我国选举制度的逐步成熟完善,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水平。“怎么样”?(意义)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1)间接参与决策: 2)直接参与决策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内 容 方 式 依 据 意义义、作用 民主选 举制度 (间接 参与)社情民 意反映通过民主选举 ,选举代表人 民意志的人进 入决策机关, 参与、审议、 监督、制定决 策 民 主 选 举人民民主 专政的本 质是人民 当家作主反映最广

13、 大人民根 本利益 公民向决策 机关反映意 见,提出建 议 电话 信函 传真 电子 邮件 新闻 媒体信息是决策的 基础,民意是 正确决策最重 要的信息资源 。拓宽民意反 映渠道,是决 策机关进行科 学决策的重要 前提 。可以广泛 了解社情 民意 内 容 方 式 依 据 意义义、作用 专家咨 询制度 重大事 项社会 公示制 度 社会听 证制度专家学者利用自己的 专业知识、相关信息 等,对专业性、技术 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 行分析论证 专家、 学者的 专业知 识、相 关信息 论证会 、座谈 会有利于提高 决策的科学 性 决策机关将涉及公共 利益的各项决策进行 公示,公民在真正了 解有关内容后,发表

14、意见,提出建议 公示( 板报、 网络等 ) 公民享有对涉及 公共利益决策的 知情权,是公民 参与民主决策的 前提和基础 有利于提高 决策的透明 度和公民的 参与度 决策部门对同公共利 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 项举行听证会,在听 证会上,公民充分发 表意见,提出建议 听证会决策机关拟 订的方案可 能存在不足 帮助决策机关 发现问题,并 加以修正、完 善,听证于民 就是为了决策 利民 考点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和意义1)间接参与决策: 2)直接参与决策1、公民参与民主决策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专家咨询制度 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 社会听证制度2、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1)决策者角度看A决策充分反映民

15、意,体现决策的民主性 B有利于决策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2)从公民角度看 B 提高公民参与决策的热情和信心,增强政 治责任感A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 推动决策的 实施把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和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混同。社情民意反映制度,说的是要注重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存在 的问题,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社情民意反映制度 是通过民情信箱、民情日记本、民情接待室、民情热线、民情沟 通员,民情恳谈会等一系列互动的民情反映渠道建立起来的。( 往往是决策之前之中)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涉及的是关乎公共利益的重大事项。它 是通过决策机关依法主动将决策信息进行公示并征集意见和建议 的方

16、式建立起来的,是宪法赋予公民知情权得以实现的体现。( 往往是形成初步决策之后)易错点材料一: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 划纲要(2010-2020)的制定,是科学民主决策 的一次伟大实践。在近两年的制定过程中,两次向 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充分问计于民,问需于民, 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专家学者建言献策,最大限度 地把全社会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意见和建议吸 收进来。它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共同努力的结果,更 是全党全社会集体智慧的结晶。 指出材料一所体现的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及 其对政府决策的意义。一、设问特征:一般设问形式是分析某一事件的“经济、政治 意义”,或“对经济发展、政治进步有什么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