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88299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讲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最 新 考 纲学 习 提 示1维维新思想19世纪纪末20世纪纪初,民族资资 产阶级产阶级 在历历史舞台上非常活跃跃, 先后形成了维维新派、革命派和激 进进派,他们们的主张张具体内容虽虽然 差异较较大,但本质质上却是相同的 ,都是为为了发发展资资本主义义,挽救 民族危机,对对三者的比较较有利于 我们们加深对对他们们思想的理解。2新文化运动动3马马克思主义义在中国的传传 播考点1 维新思想1地主阶级阶级 的救国思想(1)抵抗派的思想主张张:“ ”。作用:对对中国的知识识界起了思想_作用。(2)洋务务派的思想主张张:“_”,师师夷长长技以自强。作用:为为_的传传播奠定了

2、基础础,客观观上促进进了中国 _的发发展。师师夷长长技以制夷 启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西学资资本主义义 2维维新思想(1)早期维维新思想主张张:发发展民族_,实实行_制度,学习习西方 _。局限性:没有形成完整的_,更谈谈不上付诸诸行动动。(2)维维新变变法思想背景a_发发展,_队队伍壮大。b_ 思想不断传传入。c_的加深。主张张:提出_、设议设议 院、实实行君主立宪宪。作用: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形成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工商业业 君主立宪宪 自然科学知识识 理论论 民族资资本主义义资产阶级资产阶级西方 民族危机 兴兴民权权 洋务派、早期维新派、康梁维新派的主张和结果的根源(1)洋务派只主张学习西

3、方的先进技术,而不主张改革中国腐朽的封建制 度,这是其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2)早期维新派的主张之所以没有实施,是因为当时中国资产阶级刚刚产生,力量弱小,还没有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3)维新派所领导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根本原因在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考点2 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新文化运动动(1)背景袁世凯实凯实 行专专制,掀起_逆流。_进进一步发发展。西方_进进一步传传播。(2)内容提倡_与_,反对专对专 制和愚昧、迷信。提倡_,反对对旧道德。提倡_,反对对旧文学。(3)影响是_新文化反对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动摇动摇 了_的统统治地位。宣传传了_与_,起到了思想

4、启蒙、文化革新的作用。为为_的传传播创创造了条件,推动动了_的发发生。推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发展。 尊孔复古 民族资资本主义义 启蒙思想 民主 科学 新道德 新文学 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封建思想 民主 科学 马克思主义 五四运动动2马马克思主义义的传传播(1)原因新文化运动对动对 _和_的提倡,为马为马 克思主义传义传 播创创造 了条件。_屡次失败败的教训训。俄国_的成功使中国人看到希望。(2)传传播方式发发表文章,翻译译著作,如_发发表布尔什维维主义义的胜胜利。与反马马克思主义阵营论战义阵营论战 ,如问题问题 与主义义之争。创创建共产党的_,有计计划地向工人宣传马传马 克思主义义。(3)影响:为

5、为_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础。民主 科学 旧民主主义革命 十月革命 李大钊钊 早期组织 中国共产党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概况(1)两个阶级地主阶级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魏源,编写海 国图志,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共 和制度;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开始传播马克思主义。(2)三个层面:器物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政治制度层面思想文化层面。(3)两个特点向西方学习的层次不断深入,逐渐突破封建思想束缚,中国人的思想不断得到解放。先进理论在革命实践中和中国

6、实际相结合,不断发展和创新。考向1 从中国“西学东渐”的过程的角度命题考 向 立 意通过过新情境的创设创设 ,考查查中国向西方学习习的内容由器 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的发发展过过程。此命题题既可微观观 考查查重大历历史事件,又可考查历查历 史主线线。高 考 趋 向(2010北京文综,15)王韬的君主立宪制 (2010福建文综,16)严复的进化论思想 (2010课标全国,30)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演变(2010 江苏,7)康有为的思想特点1下列一组图组图 片反映了近代先进进的中国人寻寻找“出路”的轨轨迹,以下说说 法正确的是 ( )A表现现了工业业化的必由之路 B说说明了民主共和的必由之路C探寻寻了

7、近代化的发发展之路D解决了经济经济 、政治与思想发发展之路解析:以上三幅图片反映的是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寻找的不同“出路”。 第一幅图片反映的是洋务运动,是中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第二幅图片确立民主共和政体,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开端;第三张图片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因此选C项。答案:C2“守卫卫祖宗之法是常常同民族主义义,同爱爱国之情联联在一起的。不合理的东东西被合理的东东西掩盖着,于是而能成为为清议议,成为为公论论。顽顽固的人们们借助于神圣的东东西而居优势优势 ,迫使改革者回到老路上。 过过去我们总们总 是强调调两者的同一性。但从两者的冲突、争论论之尖锐锐程度来看,光说这说这 一点

8、是不全面的。”文中“两者的冲突”是指中国近代历历史上的 ( )A洋务务派与顽顽固派论战论战 B维维新派与顽顽固派论战论战C革命派与保皇派论战论战D马马克思主义义与资资本主义义之争解析:注意材料中的“顽固的人们借助于神圣的东西而居优势,迫使改 革者回到老路上去”是说顽固派借助儒家伦理打击洋务派:“过去我们总是强调两者的同一性”,是指传统的观点强调洋务派与顽固派都主张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答案:A考向2 新文化运动考 向立 意新文化运动动是资产阶级资产阶级 激进进派从思想上进进行革命救国主张张的体现现。它提倡民主科学,提倡新道德、新文学,对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思想解放运动动起了重大作用。高 考趋 向(2

9、010江苏,8)新文化运动的出发点(2010广东文综,16)新文化运动的影响(2009福建文综,1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3小说说妖梦中有一对联对联 :“白话话通神,红红楼梦、水浒浒真不可思 议议;古文讨厌讨厌 ,欧阳修、韩韩愈是什么东东西。”这样这样 的对联对联 最有可能出自 ( )A洋务务运动时动时 期 B辛亥革命时时期C戊戌变变法时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动时 期解析:材料信息说明,作者肯定白话文,而否定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文言文,由此可以判断答案为D项。答案:D419世纪纪末20世纪纪初,中国(知识识界)对对外国作品的兴兴趣从纯纯科技转转向制度和政治方面,对对自然科学的热热情向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

10、转转移。新的着重点对对社会发发展起着重大影响。下列各项项不能说说明这这一观观点的是 ( )A戊戌变变法主张张通过过改良的方式,实实行君主专专制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专制统统治,建立中华华民国C义义和团团运动动提出“扶清灭灭洋”,沉重打击击了帝国主义义D新文化运动动宣传传民主与科学,动摇动摇 了封建正统统思想解析:抓住题目中“中国(知识界)对外国作品的兴趣从纯科技转向制度 和政治方面”一句,而“义和团运动”是由农民阶级领导的反侵略爱国运动,具有盲目排外性,因此不符合题干内容。答案:C考向3 全球化使中国文化从传统走向现代考 向 立 意在全球化迅猛发发展的时时代,在复兴兴中华华民族、建设设中 国

11、和谐谐社会主义义的今天,怎样发挥传统样发挥传统 文化应应有的凝聚 人心、推动动社会和谐进谐进 步的纽带纽带 作用,已成为为一个让让全 民思考的命题题。近代史上,在不断涌入的西学冲击击下,本 着“海纳纳百川”的气度,中国的文化及先进进的文化人逐步 由传统传统 走向现现代,同时时也推动动着中国社会日益走向现现代 化。这这个过过程同时时也是东东西方思想由冲突到融合的过过程 ,从这这一视视角立意命题题已是近几年高考命题题的热热点之一 。52009年8月16日,北师师大博导导王富仁教授做客“名师讲坛师讲坛 ”,认为认为 中国近代以来30年就有一个文化周期:今年2009年,向前推30年是1979年,正是我

12、们这个历史时期的开端改革开放的时代。再向前到1949年,可称之为毛泽东时代。再向前推30年到了1919年,发生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社会的转折。到1889年,是一个“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文化时代,这时洋务运动的领导者努力着要富国强兵。再向前到1859年,是中国由古代向现代的社会转型时期,也是和帝国主义全面接触的时期。请请回答:(1)1859年是中国和西方帝国主义义全面接触的时时期,这这在当时时思想观观念领领 域有何体现现?(2)1889年在“中学为为体、西学为为用”观观念指导导下的社会实实践活动动主要是什么?这这一时时期的康有为为、梁启超被称为为“千年之大变变局”中思想文化之变变的揭幕

13、人,为为什么?(3)为为什么王富仁教授说说1919年是中国社会的转转折时时期?答案:(1)部分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和官员认识到西方的长处,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2)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用企业,组建了中国的近代海军和近代学校等。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等主张,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3)五四运动中,工农群众成为革命的主力,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新文化运动彻底冲击了封建思想,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同时它也是一场 文化转型运动。 之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主题:材料信息与教材知识的整

14、合典例示范: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分析指出: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对西方挑战的反应从军事和经济领域扩大到社 会和文化领域。这种扩大反映在中国人选来翻译的西方书籍的类别有了改变 。在1850年到1899年这段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用科 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了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例为四比 一;1902年到1904年的两年中,后者却以二比一的比例超过了前者;而在 1912年到1940年这一时期中,得到翻译的社会科学和古典文学方面的著作比 自然科学和应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多两倍。” 结结合所学知识识,回答下列问题问题 。 (1)“在1850年到1899年这这段时时期中,中国人所翻译译的自然科学、尤其是应应 用科学方面的著作在数量上超过过了社会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