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8822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27.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田集土地整理建议书可研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 市潘集区田集街道朱圩等三村 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 项目背景情况根据国土资源部下发“国土资部发2000007 号”关于申请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通知和“国土资源厅发200164 号”关于组织申报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有关事项的通知的要求,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踏踏实实地为农民办事实、办好事,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以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指导,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田集街道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安徽省淮南市田集

2、街道位于潘集区中部,淮河北岸,淮潘公路东西方向贯穿全街道,东邻古沟回族乡,南靠架河乡,西与芦集镇接壤,北与潘集镇、泥河镇相连,境内有潘集区政治文化中心的袁庄城区,是一个城乡交错型街道。全街道辖 11 个行政村,11 个社区,总人口 8.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 31974 人),土地总面积 49 平方公里,其中可耕地面积 1761 公顷,人均耕地仅为 0.63 亩,2005 年人均收入 2501 元。田集街道南有中国四大河流之一的淮河,北有泥河,中部顾高新河横穿东西,水资源十分丰富。由于街道南片是个老灌区,沟、渠、路都是60 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期建设实施的。为了增加蓄水量、致使沟塘设计过大,断

3、面超宽,另外还有很多废旧沟、塘、老村庄没有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加之城市推进,耕地面积少,人们惜地如金,加快土地整理已迫在眉睫。1.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1.1 必要性项目区位于位于潘集区田集街道南部,是潘集区基本农田保护区 ,区内农业生产条件较差,基础设施不完善。一是项目区内废旧坑塘占地较多,荒废沟渠、道路纵横交错,沟渠淤塞严重,不能保证项目区正常灌溉,现有耕地的产出率较低;二是非农业建设用地面积过大,废弃水工建筑及老村庄占地得不到利用,造成土地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应加强对农用地和建设用地综合治理,增加耕地面积,努力改善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加大对土地

4、整理的科技与资金的投入,提高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对田集街道及潘集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稳定都起到积极作用。1.1.2 可行性1.1.2.1 领导重视,群众积极性高随着潘集区田集街道经济发展,人地矛盾越来越突出, “加强土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已提到了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田集街道领导班子勇于开拓土地整理的思路清晰,群众要求搞好土地整理的积极性很高,自愿投工投劳参加土地整理。1.1.2.2 优越的自然条件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的东南部,南有淮阜铁路,北有淮潘公路,古田路穿区而过,交通十分方便。项目区水资源丰富,南有淮河,北靠顾高新河,水源充足。项目区西临架河南北总干渠,区内现有支渠

5、 3条,斗渠 16 条,排涝沟 12 条,供、排水框架基本形成。1.1.2.3 丰富的土地开发整理经验土地资源的综合治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更需要注入科学技术力量。几年来,田集街道通过塌陷地土地复垦项目的实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采取“请进来,送出去”办法来壮大自己技术力量,通过学习总结其它乡镇土地整理经验教训,取长补短,周密、合理、科学安排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并得到了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科研等单位技术支持;通过对广大干群进行土地整理技术培训,充分调动全街道各方面积极因素来全力以赴投入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中,确保项目高标准、高质量的实施。1.1

6、.2.4 可操作性强 项目区水利设施及道路规划均在原有水利设施和道路基础上,不占用耕地,同时通过科学合理规划还可以节约土地。废弃沟塘填平所用的土方,均来自沟、塘边原有弃土及顾高新河弃土,所以可操作性强。1. 2 项目简介1.2.1 项目类型、名称及性质项目类型为市级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安徽省淮南市田集街道朱圩等三个村土地整理项目”;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1.2.2 项目位置及范围项目区位于田集街道南部,东至古沟於湖村,南到架河许岗村及田集电厂,西邻天柱山路,经纬度坐标为东经 1160 48251160 5014,北纬 320 4402320 4608。涉及田集、朱圩、吴湖 3个行政村,7226

7、 口人。总土地面积 566.67 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481.67 公顷,不动 85 公顷1.2.3 项目规模项目区总土地面积 566.67 公顷,其中:项目建设规模 481.67 公顷,不动 85 公顷。项目概算投资 575.9 万元,单位面积投资 1.01 万元/公顷。1.2.4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一年。1.2.5 项目治理目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建设规模 481.67 公顷,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量357.96 公顷,新增耕地 74.4 公顷,新增耕地率 12.49%。疏浚排涝沟14.71 千米,新建防渗渠 9.95 千米;修建土渠 3.1 千米;桥、涵、闸等各类配套建筑物 169 座;修

8、建泥结石道路 5.33 千米;植树造林 5.22 万株。通过林、路、渠、沟、塘、及老村庄的综合整理,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使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沟相通、渠相连的高产稳产农田生态区,使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高效、可持续利用。1.2.6 整理后农业生物措施利用情况加大土地整理力度,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土地整理后针对项目区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粮食产量低的现实,推广农作物秸秆“生物剂”堆腐还田技术,增施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作物产量,使项目竣工后就能实现农、林、副业综合经营,向多功能特色农业转化。2.报告编制依据和

9、过程2.1 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6)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7)国土资源行业标准土地开发整理标准(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9)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10)安徽省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 年)2.2 编制过程(1)立项审查。确定项目是否符合淮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潘集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田集街道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2)勘测调研。确定项目的类型、性质、范

10、围和规模。(3)规划设计。本着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考虑与项目区对外排、灌水系及道路的衔接,合理进行水、路、林的规划布置。(4)概算编制。按照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进行投资概算。(5)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形地貌项目区属沿淮平原地貌,南北略低,中部略高,高程从海拔 22.1 米到 23.9 米不等,地势起伏不大。3.1.2 气候项目区属北亚热带半湿润季风型气候,主要特征:春温多变、夏雨集中、秋高气爽、冬季干冷、季风显著、四季分明。3.1.3 植被项目区林木以意杨为主,混生少量的小叶杨,草灌木稀疏,有羊草、硬质早熟禾、中亚苔草

11、、萎菱草等。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等。果树资源有柿、梨、枣、葡萄等。3.1.4 土壤资源项目区的土壤属砂姜黄土,经多年种植水稻,现已形成潜育型水稻土。土壤质地粘重板结,易旱易涝,养份含量较低,土壤耕作层较浅,适宜种植小麦、水稻、大豆、玉米等作物。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不高,肥力中等,土壤中主要营养物质现状为:有机质 12.49g/kg,全氮 0.29g/kg,速效磷 5PPM,速效钾 131PPM。土壤 PH 值在6.58 之间,呈中性或微碱性。但近几年呈下降趋势。土壤耕作层容重 1.38g1.61g/cm3,孔隙度 3948,由于土壤渗漏量较低,对保水保肥较为有利,但排水不良易形成渍害。从项目区的

12、资源现状及特点分析,项目区的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少,见效快,利用范围广,经过开发整理后,可极大提高土地利用率。3.1.5 自然灾害项目区位于淮北大堤保护区内,其防洪标准达到 40 年一遇,但土地渍害较明显,排涝沟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其排涝功能较差。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平均为十年一次,但项目区水源有保证,通过治理,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后,该灾害将得以彻底解决。3.2 自然资源3.2.1 光热资源项目区太阳辐射总量年均 122.1 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2323.10 小时,日照百分率为 51-53%,气温 21期间的年日照时数平均为 1540 小时;年平均气温为 15,活动积温为 5130521

13、0;稳定通过 10的天气数 213 天,有效活动积温为4752.14755.7;无霜期长达 215223 天;多年平均降雨量 937毫米(19512001);多年平均蒸发量 1613.2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76%。光能充裕,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雨热同期,有利于植物生长,适合多种动植物生存。田集街道良好的自然资源条件,为项目区的土地资源利用提供了多种适应性,有利于综合治理,发展农、林、副各行业生产。3.2.2 水资源3.2.2.1 水源情况项目区水资源以淮河为主,顾高新河、自然降水、地下水为辅。灌溉水源以河流取水为主,自然降水为补充,居民及牲畜用水使用地下水,水质良好,水资源丰富。3.2.2.

14、2 水资源情况分析a、需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 P=85%需水量 202.64 万立方米,包括灌溉用水量(水稻、小麦)、居民及牲畜需水量,具体为:1 灌溉用水量项目区规划新造耕地 74.4 公顷,全部为水田。整理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 357.96 公顷,全部为稻麦轮作耕地,复种指数 1.88。水稻生育期概化为:泡田、返麦、分蘖、拔节孕穗、抽穗开花,乳熟期和黄熟期。小麦生育期概化为插种出苗、分蘖迫麦、拔节孕穗、抽穗杨花、灌浆成熟,经淮南地区试验农作物各阶段净用水量。 (详见下表 1)表表 1 水稻、小麦灌水稻、小麦灌溉溉定定额计额计算算结结果表果表水 稻小 麦综合用水定额农作物保证率用水定额50%8

15、5%95%50%85%95%50%85%95%净灌定额256.6327.5446.5123.0142 156189.8234.7301.2渠 系 水 利 用 系 数0.60.60.60.60.60.6毛灌溉定额428546744205237 260316.5391.5502则:水稻的灌溉需水量:107 万立方米; 小麦的灌溉需水量:68 万立方米 。灌溉用水量为 175 万立方米。(2)居民及牲畜用水按照淮南市水资源评价,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为 130 升/人天,涉及项目区总人口 7226 人,年用水量为 27.58 万立方米;大小牲畜用水定额分别为 30 升/头天、2 升/头天,项目区 20

16、05 年大牲畜存栏数 0.05 万头,小牲畜存栏 0.02 万只,牲畜年用水量 0.06 万立方米。项目区居民及牲畜年用水量合计为 27.64 万立方米。b、供水量项目区设计水平年 P=85%总供水量 495.28 万立方米,包括地面径流量、地下水和客水三部分。具体为:(1)地面径流量:项目区建设面积 481.67 公顷,椐田家庵站 1951年 2001 年 50 年的降雨资料统计,设计水平年降水量 9314.71 毫米,年降水总量 292 万立方米,年地面径流量 78.84 万立方米(径流系数 取0.27) 。(2)地下水:街道、村居民及牲畜饮年用水量为 27.64 万立方米,直接在村庄内打井取水,满足生活需要。(3)客水:淮河是项目区的主要灌溉水源,利用架河电灌站进行提水,通过架河总干渠及东一、二、三支渠把水引入项目区,架河电灌站总装机 15 台,2240kw,每年有 1 台机组可为项目区供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