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7586331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37.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2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辅教导 学 数学通讯 2 O l 4年第 1 1 、 1 2期( 上半 月) 4 9 2 0 1 4年高考四川卷理科第 2 0题的解法赏析和推广 李 波 ( 四川省苍溪县红军 路中段 3 6 2号苍溪 中学 ,6 2 8 4 0 0 ) 2 0 1 4年 高考 已经 落 下 帷 幕 , 笔 者 特 别 关 注 了 四川卷 理科 的第 2 O 题 : 例 1 ( 2 0 1 4 年 四川 卷理 科第 2 O 题 )已知椭 圆 c: + 一 1 ( 口 b o )的焦距为 4 , 其短轴的 两 个端 点 与长轴 的一 个端 点构 成正 三角 形 ( 1 )求椭 圆 C的标 准 方程 ; ( 2 )

2、设 F为椭 圆 C 的左 焦 点 , T为 直 线 z 一 一3上任 意一 点 过 F作 T F 的垂线 交椭 圆 C于 点 P, Q ( i )证明: 平分线段 P Q( 其中 0为坐标原 点 ) ; ( i i )当 取最 J 、 值 时 丁 的坐标 不 难 发现 , 该 题 考查 了考 生 对 椭 圆上 的准线 、 直 线 位置 关 系 、 以椭 圆 为 背 景 证 明 共 线 等 知识 的 综合运用 试题立足于基础 , 注重技能和知识交汇 的考查 , 凸显 高考对 能力 的要 求 , 本 文赏 析这 道试 题 的解法 , 并对试题做了进一步的推广 一、解 法 赏析 1 ( 1 )的解

3、法 由题意知 : 2 c 一4 , 口一 3 6 , 又 a 。 一b = c , 解 得 口一 6 , b一 2 , 所 以椭圆 C的标准方程为 + 221 2 ( 2 ) ( i ) 的解 法 证 明 0 7 “ 平分 线段 P Q, 即证 明三点 共 线 , 证 明 三共 线 的方法 有 : 向量法 、 任 意两 点 所 在 直线 的斜 率 相 等 、两 点 所 确 定 的 直 线 经 过 第 三 点 、反 证 法 等 解法 1 设 T( 一 3 , m) , F( 2 , 0 ) 当 m一 0 时 , 盯 与 z轴重合 , P Q为通 径 , 结 论 成立 当 m 0时 , l m :

4、 z m y一 2 设 P( x l , y 1 ) , r X my 一 2 Q ( x z , Y 。 ) , 联 立 + 一 消 去z 得( m 。 + 3 ) y 。一4 m y一2一 o, 则 + 2一 , z一 ,所 以 z + z z 一 + z 一4一 , 因 为E 为 线 段 P Q 的 中 点 , 所 以E ( , 一c , 由 一 ( 一 3 , ) , 知 = = = ( 一3 , m) 一 ,所 以 0, E, T三 点共 线 即 O T平 分 线 m 十J 段 PQ 解 法 2 设 F( - 2, O ) , 当直线 P Q的斜率不存在时, F T与X轴重合 , P

5、 Q 为通径 , 结 论成 立 当直线 P Q的斜率存在时 , 设直线 P Q 的方程 为 Y= : = k ( x+2 ) , 显 然 k 0 , 设 P( x 1 , 1 ) , Q( x 2 , 立 。一十 : 。 ,消 去 + 1 2 k 。 z+ 1 2 k 6= 0 , 1 一 , 2 一 ) +4 k- 因 为E 为P Q的 中 点 , 所 以E ( , ) 一 ( = 墨 一 一 F F 由P Q上 T F, 且k 0 知, 忌 F r 一一, 直线盯 庀 的方程为 Y一一( z +2 ) , 则点 T的坐标为( 一3 , 庀 T1 ) , 所以直线 0 7 “ 的方程为Y一一

6、击z , 显然 宠 銎 一 一 二 ,所 以 0 ,E , 丁 三 点 共 线 ,3 k 3 k 1 3 k 1 + 0 + 。 一 、 即 OT平分 线 段 P Q 解 法 3 设 P( x 1 , Y 1 ) , Q( x , 2 ) , P Q 的中点 为 E( z , v ) 5 O 数学通讯一2 0 1 4年第 1 l 、 l 2期( 上 半月) 辅教导学 由 P 、 Q 在 椭 圆 上 , 可 知 吾 十 等 一 1 ,詈 + 等 一 1 , 将 两式相 减得 生 + = : = o , 所 以直线 P Q 的 斜 一 等 1 一 JL ,JL u y l y 1 , 由E 为P

7、Q的 中 点, 可 知X O = = 丢 , 。 一 ,所 以 k 尸 Q一 丝 一一 , 因 为 P Q 上 Z S E 2一,Z1 0Yo TF, 所 以 k 一 一3 y o ,设直线 F T 的方程为 Y一 3 y o ( + 2 ) ,易知 T( - 3, 一 3 y o ) 显然 是 饵 一 k o r一 , 所 以o, E, 丁三点共线 , 即 OT平分 线段 P Q 解 法 4 假设 直线 O T 不 平 分线 段 P Q, 则 必 有 直线 O E与直线 FT的交 点不 在直 线z一一3 上 设 P( x 。 , ) , Q( x : , Y : ) , P Q 的 中点 为

8、 E( z 。 , Y o ) , 则 z 。一 , 。一 当 z 。 一一2 时 , F 丁与z轴 重合 , P Q为通径 , 结 论 成立 当 z 。一 2时 , 则 直 线 P Q 的 斜 率 k P 口 一 ,设直 线 P Q 的方程 为 Y 一 ( z+ 2 ) n 1 n I 联 立 孝 + 2 ) ,消 去 可 时 I 吾 + 等一 , 2 ) +3 y Zo “ x + 1 2 y Zo x+1 2 y : 一6 ( z 。 +2 ) 一 0 , 则 -+ z一 一 一 2 一 xo , 十 一 一 一 化 简得 3 :一一 。 ( z 。 十 2 ) 因为 上 , 所 以 志

9、 F 丁一一 , 则 直 线 F T 的方程 为 y一一 ( 十 2 ) 易 知 直 线 O E 和 直 线 F丁 的 交 点 为 ( 一 3 , ) , 显然交 点在 直线 z一一 3 上 , 这 与直线 0 E 和 直线 F 丁 的交 点不在 直线 一 3 上 矛盾 所 以 0, E, T三 点共线 , 即 07 “ 平分 线段 PQ 评 注 解法 1先设 T点 的 坐标 , 再 将题 中各 已知 条件代 数化 , 用 向量 法 来证 明三 点共 线 ; 解 法 2 先设 P Q的直 线方程 , 将 已知 条件 等价 转化 , 用两 点 所确 定 的直线 经 过 第 三 点 的方 法 证

10、明结 论 ; 解 法 3 先巧 设 中点 E的 坐标 , 再 根据条 件找 到其 余点 与 E点的代数关系, 用斜率相等的方法证明结论 解 法 4先假 设 O T 不经过 中点 E, 从而 推 出矛盾 3 ( 2 ) ( i i )的解 法 求 _广 的 最 小 值 ,需 分 别 将l F 丁 l 、 l P Q f 转 化为代 数式 , 再来 求代 数式 的最小 值 解法 1 设 T( 一 3, m) , 由( 2 ) ( i )知 : 当 一 0 时 , F 丁与 z轴重合 , P Q为通 径 , 此 时 l T F I _ 3 _ 1 , f P Q l 一 2 b 2 一 以 4 当

11、0 时 , 由( 2 ) ( i ) 易 知 l F ,f l 。 一 + 1 , I P Q I 。一 ( m + 1 ) E ( y +Y 。 ) 一4 y Y 将 Y + z一 , z一 m 5代 入得 m。 十 十 F T l 一( m + 3 ) 。 = =:l (m。 + 1 + 丌 +4 ) 由均值 不 等式知 2 删 一1 一 当且仅当m 十1 一_三 时等号成立, 此时 十l 。一1 显 然 。 ) , 则g , ( ) 一 当 o 1 时 , g ( ) 0 , g ( ) 在 ( 1 , + 。 。 ) 上 单 调递 增 所 以 , g ( ) 在 ( 0 , + c o

12、 )上 的最小值为l- g ( 1 ) i 一8 , 此时t 一击 一1 , 因此 I F T I : 6 O ) 的左焦点 F,丁为其左准线上任意一点 , 过 F作 丁 F 的垂 线交 椭 圆 C 于点 P, Q ( 1 ) O T平 分 线段 P Q( 其 中 0为 坐标原 点 ) ( 2 )线 段 P Q 的 中 点 E 的 轨 迹 方 程 为 ( x+2Y + j : : =】 ( 号 ) ( 篆 证明 ( 1 ) 设 T ( 一aA, m) , F( 一 c , o ) , 则 一 一一 n 。 D 一 1- 当m一0 时 , 盯与 轴重合 , P Q为通径, 结论 成 立 当 m

13、0时 , 因为 P Q 上 丁 F, 所 以 Z 尸 口 : Y一 ( + c ) f 一旦( z + ) , 联 立 xz T yZ 一 , 消 去 z 得 ( - Jr - a 2 ) 一 2 。 一 6 4一 o 设P( x 1 , Y 1 ) , Q( x 2 , Y 2 ) , 则Y 1+Y 2 一 2 mc z 2,所 以 m 12 m 。 c 。十 口 。 十一 为 E( X o , Y o )为 线 段 尸 Q 的 中 点 , 所 以 X o z l + 一 一a 6 2 c + 一7 。 c 2 一一m c 2 + a Z b 2 Y o一 一一 E E + b 2 因 为O

14、 T的方程为 一_ , 显然 丽 一 一 , 所以0 , E , T 三 m 0 c 0 +a 。 b 。 m c 。 + 0 b 。 一 点共 线 , 即 OT 平分 线段 P0 ( 2 ) 由 ( 1 ) 知( ) +( Y o ) z 一 一a Oc D c n b m。 c 1 ( 口 。 b + c ) ( 口 b + 。 c 。 ) 2 以 b + m c 又因为 : = : =丽 X o , 所以( ) + ( ) 一 一一 Xo6 , 将上 式 移项 配方 得 + 一 1 ( 号 ) 2 ( ) 所 以,线 段 P Q 的 中 点 E 的 轨 迹 方 程 为 型 + ( 号 ) ( ) 。 类 比椭 圆 , 在 双 曲线 和 抛 物 线 中是 否 有 类 似 的结论呢? 笔者经过探究, 得 出如下结论 结论 2 已知双 曲线 C: 一 一 1 ( 口 0 , 6 口。 D O ) 的左焦点 F,T为其左准线上任意一点 , 过 F 作 T F 的垂 线交 双 曲线 C于 点 P, Q ( 1 ) O T平分线段 PQ( 其 中 O为坐标原点) ( 2 )线 段P Q 的 中 点 E 的 轨 迹 方 程 为 一 一 ( 专 ) ( 篆 ) 。 证明同结论 1 , 有兴趣的读者 自己完成 结论 3 已知抛 物线 C: Y 一 2 p x( p O )的 焦点 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