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7260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4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点突破第二节实用类文本阅读(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节 实用类文本阅读1. 理解B(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2. 分析综合C(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 1. 考查范围: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等 实用类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 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 值和时代精神。2. 考查形式:对于实用类文本的考查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出现较多,代表高考命 题方向的上海,每年都涉及实用类文本,且考查方向与新课标地

2、区的考纲要求一致 ,即重点考查新闻、传记、访谈、调查报告。考查知识点也相对集中,理解文中重 要词语(概念)、重要句子的含义,把握文本结构,鉴赏与文本特征有关的技巧方 法,理解语言特色,探讨文本的疑难点。科学类文章阅读以选择题形式命题。选文 篇幅在800字左右,主体部分有四五段,表达方式以说明或议论为主,内容知识含 量大,信息密集。所设置四个题目的考点明确,分别是“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提供的信息进行推 断”。所设置的四个题目的解题区间分明,一般是:第一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开头 ;第二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中间部分;第三题的解题区间在文本

3、后部;第四题的解 题区间散在全文。1. 复习过程中需要掌握各种实用文体的不同特点,阅读训 练体裁要全,将文体特点和高考考点结合起来解读。2. 及时关注社会热点、科技动态,随时调动自己的知识储 备,和自己的知识积累建立联系。3. 积极探索试题规律,总结做题经验, 处理好整体观念和 局部信息之间的关系。4. 阅读训练过程中,严格对照评分标准,寻求差距,总结 规律,解决答题规范化问题。5. 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同时,积极进行快速阅读训练。一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概念)、句子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科技文章中的“重要词语”特指科学概念,有 其明确的界定范围,一般采用下定义的方式考查,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就 是

4、考查概念的组成要素,既不能增多,又不能减少。社科类文章中的重要 词语主要是指文中的一些基本术语,但这些术语不具有规范性、普遍性和 概括性。大多数情况下,这种术语只能在特定的情况下使用。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科技文中的重要句子涉及对全文内容的重要判 断,对于我们从中得出结论或者明确作者的观点至关重要。理解重要句子 关键在于对句子中的重要词语的理解和科学界定,同时还要和文中其他相 关内容进行比较确认,而社科类文章中的重要句子则往往是文章的主要观 点或局部要点,这些观点和内容要点是作者阐述的中心,并大多以概述的 形式出现。(2008湖北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根据国际湿地公约,湿地是指自然

5、的或人工的,长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湿 源、泥炭地或水域地,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滨海 水域。湿地通常具备三个要素:水成土、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耐湿生物或水生 生物(尤其是植物)。这就将人们惯常理解的,仅指水域与陆地之间过渡地带的湿地 概念,扩大至在空间上与之紧密相连的河流、湖泊等水体,使其形成整体,这有利 于湿地生态的综合保护。滨海湿地和由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构成的内陆湿地,属于 自然湿地;为满足人类需要而建成的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属于人工湿地。我 国湿地资源丰富,占世界湿地资源的十分之一。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与人类

6、生存发展休戚相关。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包括许多濒危物种)的“家园”,是全球 生态系统中的巨大基因库。湿地也是蓄水防洪的天然“海绵”,能保持大于其土壤自 身质量3至9倍甚至更高的蓄水量,能在短时间内蓄积洪水,然后慢慢将水排出。湿 地还是有毒物质的降解容器。当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有毒物质进入湿地时,许多湿 地植物和湿地中的微生物群落,能对其进行降解和转化,净化环境。这是湿地享有 “地球之肾”美誉的重要原因。 湿地资源丰富,是人类的“衣食父母”。湿地提供的动物产品,如鱼虾等,是人类重要的蛋 白质来源。产自湿地的谷物养活了全球50%的人口。取自湿地的芦苇是重要的造纸原料。 湿地的水资源不仅为人类提供用

7、水保障,也提供了“舟楫便利”。湿地资源还可以通过多种 方式转换能量,如水力或泥炭发电。另外,湿地景观独特,是人们理想的旅游、休闲场所 。但长期以来,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多功能性认识不足,为了眼前或局部利益而 透支湿地资源。例如,将大量湿地排水后改作他用,导致湿地面积锐减;过度捕捞、采挖 湿地动植物,破坏了湿地生态平衡;上游湿地的林木砍伐造成水土保持功能退化,使中下 游泥沙淤积,湿地蓄洪功能下降;工农业和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严重污染湿地水体。现在 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护湿地的紧迫性,并积极探索科学的方法。美国密西西比河沿岸农业带 产生的大量硝酸盐和其他化学物质,不仅导致流域水质恶化,刺激藻类泛

8、滥,还在入海处 的墨西哥湾形成一个面积20 000平方千米的无氧区。专家们认为,流域内湿地的大量丧失 导致入海径流氮负荷过重,是造成无氧区的主要原因。有专家提出,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是在全流域进行大规模湿地生态重建,全面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这个建议已得到认可 。由于湿地类型多样,其功能和价值不尽相同,因此湿地生态的恢复和重建要有具体目标, 因“地”制宜。例如,用于控制污染的人工湿地可大量种植芦苇、香蒲、莎草等植物,通过 收割再利用或沉积的方式去除水体中大部分的营养盐,这是分散和净化工农业及生活污水 的有效办法。作为鸟类或鱼类栖息地的湿地,其生态保护要特别注意保持自然状态下的“ 原型”状貌。以

9、水文调节为目的的湿地建设,重在加强湿地的滞水能力。为人们提供旅游 休闲场所的湿地建设,则更应重视优美环境的营造。当然,各类湿地生态的构建在承担主 要功能的同时,完全可以实现多种功能的有机融合。1. 下列对“湿地”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湿地指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的地域,如沼泽地、湿源、泥炭地或水域地 。B. 湿地中的人工湿地有水库、渠道、水田、塘堰等,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密切相关 。C. 湿地通常是指水域与陆地之间的过渡地带,这只是对湿地的一种狭义理解。D. 湿地中的水体与湿地的其他组成部分难以分割,共同构成了湿地整体的生态系统 。解题指导:本题主要考查理解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本

10、题应注意找准答题区间 ,仔细阅读并标出与题目四个选项有关的语句,采用认真比对的方法,如果有意思 上的差别,或说法上的变化,或将原文准确的表述变得模糊,或相对变得绝对等均 属错误。解析: A项错,错在把原文中“拥有静止或流动的水体”“临时或长期的水淹条件”绝 对地理解为“长期被静止或流动的水体覆盖”。B、C、D三项在原文中都有明确的表 述。答案:A2. 下列对“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地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 与人类生存发展休戚相关”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自然环境独特的湿地,为许多野生动植物提供了“家园”,也为人们提供了理想的 旅游、休闲场所。B. 自然资源丰富的湿地,

11、是人类的“衣食父母”,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 如食物、饮水、能源等。C. 生态系统完善的湿地,就像一块天然“海绵”,既有很大的蓄水量和很快的蓄水速 度,又能将水慢慢排出。D. 生物构成多样的湿地,可以利用生物自身的功能有效降解和转化有毒物质,因而 有“地球之肾”的美誉。解题指导:本题考查正确理解重要句子含义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在阅读的基础上,确 定答题范围,勾连上下文,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揣摩,然后对照各选项,缩小范围, 仔细取舍,得出正确答案。解析:B项错,“为人类生存发展提供了所有物资”,对照第三自然段可知“所有”说得 太绝对了。答案:B(2008广东卷)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以下题目。绝

12、妙的错误美刘易斯托马斯大自然迄今取得的唯一最伟大的成就,当然要数DNA分子的发明。我们从一开 始就有了它。它装在第一个细胞之中,那个细胞带着膜和其他东西,在大约30亿年 前这个行星渐渐冷却时出现在某个地方的浓汤似的水中。今天贯穿地球上所有细胞 的DNA,只不过是那第一个DNA扩展和惨淡经营的结果。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 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因为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可是,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尽管今天再来谈论进化方面的进步已经不时 髦了,因为如果你用那个词去指称任何类似改进的东西,会隐含某种让科学无能为 力的价值判断,可我还是想不出一个更好的术语来描述已经发生的事情。毕竟

13、,从 一个仅仅拥有一种原始微生物细胞的生命系统中一路走来,从沼地藻丛的无色生涯 中脱颖而出,演进到今天我们周围所见的一切巴黎城,依阿华州,剑桥大学 我后院里的马栗树,还有脊椎动物大脑皮层模块中那一排排的神经原从那 一个古老的分子至今,我们真的已经走得很远了。我们绝不可能通过人类智慧做到这一点。即使有分子生物学家从一开始就乘 卫星飞来,带着实验室等等一切,从另外某个太阳系来到这里,也是白搭。没 错!我们进化出了科学家,因此知道了许多关于DNA的事,但假如我们这种心 智遇到挑战,要我们从零开始,设计一个类似的会繁殖的分子,我们是绝不会 成功的。我们会犯一个致命的错误:我们设计的分子会过于完美。假以

14、时日, 我们终于会想出怎样做这事,核苷酸啦,酶啦等等一切,做成完美无瑕的一模 一样的复本,可我们怎么想也不会想到,那玩意儿还必须能出差错。能够稍微有些失误,乃是DNA的真正奇迹。没有这个特有的品性,我们将 至今还只是厌气菌,也绝不会有音乐。一个个地加以单独观察,把我们一路带 过来的每一个突变,都是某种随机的全然自发的意外。然而,突变的发生又绝 不是意外,因为DNA分子从一开始就命中注定要犯些小小的错误。假如由我们来干这事,我们会寻求某种途径去改正这些错误,那样,进化就 会半路停止了。试想,一些科学家正在专注地从事于繁殖本来完全正确的、像 细菌一样的无核原生细胞,而有核细胞却突然出现,那时,他们

15、会怎样地惊慌 失措。我们讲,犯错误的是人,可我们并不怎么喜欢这个想法。而让我们去接受这样一 个事实犯错误也是所有生物的本性,那就更难了。我们更喜欢立场坚定,确 保不变。可事情还是这样的:我们来到这儿,就是由于纯粹的机遇,也可以说是 由于错误。在进化路上的某处,核苷酸旁移,让进了新成员;也可能还有病毒迁 移进来,随身带来一些小小的异己的基因组;还有来自太阳或外层空间的辐射在 分子中引起了小小的裂缝,于是就孕育出人类。不管怎样,只要DNA分子有这种根本的不稳定性,事情的结果大概只能如此。 说到底,假如你有个机制,按其设计是用来不断改变生活方式的;假如所有新的 形式都必须像它们先前那样互相适配,结成

16、一体;假如每一个即兴生成的、能对 个体进行修饰润色的新基因,很有可能为这一物种所选择;假如你也有足够的时 间,那么,这个系统注定要迟早发育出大脑,还有知觉。生物学实在需要有一个比“错误”更好的词来指称这种进化的推动力。或者,“错 误”一词也毕竟用得。只要你记住,它来自一个古老的词根,那词根意为四处游荡 ,寻寻觅觅。(选自水母与蜗牛一个生物学观察者的手记(续),有删改) 作者在第一段里说“从某种本质意义上说,我们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 么进步”,但在第二段里又说“我们在其他方面却取得了进步”,如何理解 这两句话?_ _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关键句的理解。通过分析我们发现,考查的两 个句子看似矛盾,实则是一个问题的不同角度。解答本题时要结合上下文 和全文主旨进行综合分析、整体把握。本文的中心是DNA分子技术。从“ 本质”这一角度看,结合下文可知“不能声称自己取得了什么进步”是“因为 生长和繁衍的技术基本没有变”。而第二段则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