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757257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41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郭 克 莎本文认为, 在加入 WTO 后的开放环境下, 中国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应以产业结构战略为中心和依据, 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的取向应适应和服从产业结构战略的取向。继续加快以技术密集型产业比重上升为特征的工业结构升级,是产业结构战略的基本取向; 以此为中心, 对外贸易战略要以动态比较优势为基础, 以比较优势的转换为导向, 有选择地利用静态比较优势,有重点地运用逆比较优势战略, 在 WTO 规则下有效地推行有保护的出口促进战略; 利用外资战略要在实行国民待遇原则的基础上, 尽量减少对外资的限制政策, 有重点地实施必要的优惠政策,并与产业结构战略保持一致和协调

2、。相应地, 工业发展政策的调整要形成以产业结构政策为中心,以对外贸易政策和利用外资政策的调整为搭配的新格局, 处理好政府适度和有效干预的问题是新时期工业发展政策的关键。关键词 产业结构战略 对外贸易战略 利用外资战略 工业发展政策作者郭克莎, 1955年生, 中国社会科学院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 北京 100732) 。面对加入 WTO 后全方位扩大开放的格局, 以及这种格局所带来的新挑战,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如何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便在新的条件下继续推进工业化进程, 特别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促进工业快速增长并不断提高增长效益,是一个具有中长期意义的重要问题。一、以哪种战略为中心来调整工业发展

3、战略加入WTO 后的全方位开放对工业的对外贸易战略、利用外资战略和产业结构战略都产生明显的影响,这些影响既有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特点。工业发展战略的调整将涉及到这三种战略的调整变化。但是,以哪种战略作为整个战略调整的中心和依据, 关系到工业发展战略调整的不同取向。确定工业发展战略调整的中心和依据,要考虑三种战略在整个工业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外贸易战略的重要性取决于工业增长对外部市场的依赖程度,利用外资战略的重要性取决于工业增长对外来资本及技术的依赖程度, 产业结构战略的重要性取决于工业增长对结构变动的依赖程度。因此, 我们可以通过比较分析这三个方面在工业增长中的作用,来判断哪种战略在中国工

4、业发展中具有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 一)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城乡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我国的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国内市场,对外贸易的地位虽不断上升, 但对整个工业增长的拉动作用仍相对较小。#30#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对外贸易在中国工业增长中的地位迅速上升, 制成品进出口在制造业增长中的地位上升更快。由于中国缺乏整个工业或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数据,计算进出口在工业或制造业中的比重变化成为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途径是借助统计指标比较系统规范的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 ( 或以前的独立核算工业) 的数据来推算全部工业或制造业的销售收入数据。这可以有两种

5、主要的推算方法:一是假设全部工业与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的增加值与销售收入之比相同,以后者之比来近似地推算全部工业的销售收入;二是假设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占全部工业的总产值比重与销售收入比重相同,以前一比重来近似地推算全部工业的销售收入。用公式来表示:第一种推算方法:假设: TaP Ti= SaP Si( 1)Ti= TaASaP Si( 2)其中Ta为全部工业增加值; Ti为全部工业销售收入; Sa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Si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第二种推算方法:假设: SiP Ti= SvP Tv( 1)Ti= SiASvP Tv( 2)其中 Sv为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总

6、产值; Tv为全部工业总产值。王允贵大体上依据第二种方法 ( 他没有使用以上公式) 推算了 1998 年中国制造业及各行业的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这一年制造业的出口比重只有 1317%,进口比重只有 1114% , 净出口比重只有216%。笔者按第一种推算方法计算了 2001 年整个工业的出口比重和进口比重,其中工业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511% , 工业品进口占国内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411% ,净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重为 112%。这表明, 到加入 WTO 前夕, 出口和进口对中国制造业增长的影响仍相对较小, 国内市场仍是制造业增长的主要支撑。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特殊的发展中大国, 中国城

7、市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使人均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形成了一定的梯度,随着经济的较快增长,对工业品的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稳定增长。至少在 2020 年之前,国内市场需求仍将是工业增长的主要拉动力量,对外贸易仍将是对工业增长起促进作用的第二位市场。( 二) 中国是一个工业化程度较高、生产力水平呈现多层次性的发展中大国, 工业增长主要依靠国内资本及技术, 外商直接投资的作用虽持续增强,但在整个工业增长中仍处于从属地位。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外商对中国工业领域直接投资的规模迅速扩大,在工业增长中的作用大幅度上升, 但是,相对于中国庞大的工业体系,外资企业的产出比重和资本比重从总体上说仍处于

8、较低水平。2001年, 在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中,外资企业 ( 包括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的总产值比重为 2815%,增加值比重为 2512%,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 2718% ; 资产合计比重为 2019%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平均余额) 比重为 20%,流动资产 ( 年平均余额) 比重为 2413%,实收资本比重为 2813%。可见, 不论是产出、销售指标,还是各种资本投入指标,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中的比重都只达到 1/ 4 左右的水平。而且,外资企业中有约 50% 为合资和合作企业 ( 2001 年外商独资企业的比重上升为 5019% ) , 其中包含着相当比例的国内资本。如在

9、#31#中国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选择王允贵: 5WTO 与中国贸易发展战略6, 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2年。制造业的外资企业中, 2001 年的实收资本构成,外商资本占 4214% , 港澳台资本占 2911% , 加起来为7115% , 而国家资本和其他资本分别占 816% 和 1918% 。中国工业部门包括各种所有制类型和经济规模不同的企业, 从城市工业到乡镇工业、村办工业,生产力水平的差别很大, 而各种类型工业企业的发展又是实现农村工业化和解决剩余劳动力出路的主要产业依托。因此,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中国的工业增长仍将主要依靠国内的资本及技术,外商直接投资的快速增长将继续是工业资本及技

10、术的一个重要来源而不是主要来源,外资企业的比重上升是有限度的, 在整个工业增长中的从属地位至少在 2020 年之前不可能改变。( 三) 中国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动主要依靠国内市场的导向和国内资本及技术的配置,同时,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关系到国内外市场的拓展,关系到工业增长的趋势与前景。1998年以来, 中国需求不足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主要表现为对工业增长的制约,而工业增长受到制约的很大原因则在于工业的产出结构不能适应消费结构的变化。从这个角度说,国内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扩张, 进而工业以至整个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同时,中国正处于工业化进程的中期阶段, 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11、升级关系到工业化推进的速度,关系到工业品海外市场的开拓,关系到工业增长的趋势、效益和前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过程中,国内需求对工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结构性制约将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因此, 工业产业结构的变动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全局性的影响。以上分析表明,中国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在相应的工业市场战略和资本及技术来源战略中都不占主体地位, 不起主导作用,而产业结构战略则不仅是一个独立的分支战略, 而且关系到工业增长的趋势与前景,具有全局性的作用和影响。在加入 WTO 后中国工业的长期发展中,产业结构战略有着比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更为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主导作用, 应当成为工业发

12、展战略调整的中心和依据。这意味着:工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调整变化,要先确定产业结构战略,再以此为依据来确定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 对外贸易战略和利用外资战略的基本取向,要适应和服从产业结构战略的基本取向。二、产业结构战略的取向中国工业的产业结构战略从 20世纪 90 年代初期转向加快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的阶段,并在90 年代后期至加入WTO 前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推行这种产业结构战略, 是中国推进新型工业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工业发展水平的根本途径。加入 WTO 后, 对外贸易结构的变化将对这种产业结构战略带来影响,尤其是在 2005) 2010 年期间将影响较大,但外商直接投资

13、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这种影响,而经济体制环境和资源配置格局的变化将有利于产业结构战略的推进。继续加快以技术密集型产业 ( 包括高新技术产业) 比重上升为特征的工业结构升级, 是加入WTO 后中国工业产业结构战略的基本取向。在中国工业增长和结构变动中,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明显较强的市场需求。对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实证分析表明,从 90 年代初期到加入WTO 前,需求比重上升最快的是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尤其是电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制造业, 其次是中高技术密集度产业, 而中低和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需求比重是下降的,尤其是大多数低技术密集度产业的需求比重降幅较大,这反映了市场需求结构变动的基本态势。

14、随着中国消费#32#中国社会科学 2004 年第 1 期水平和生产水平的上升,国内需求结构进一步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倾斜并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趋势将更加明显,这将使产业结构战略的市场基础不断得到加强。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根据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等指标综合分析,在 29个制造业部门中, 除了具有特殊性的烟草加工业之外,近几年经济效益较高和上升较快的产业主要是医药、印刷、饮料、电子及通信设备、仪器仪表、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等,其中多数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因此,产业结构战略的推进将带动工业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目前中国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还较低。2001 年,

15、 8 个技术密集型产业中, 贸易竞争力较强 ( 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 0,计算公式见表 1 注) 的只有电子及通信设备、医药、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 3 个行业;在 18种技术密集型的大类产品中,贸易竞争力较强的只有 7 种;但与1991 年相比,大多数技术密集型产业和产品的贸易竞争力 ( 指数) 是上升的 ( 见表 1) 。2002 年, 在 9 个高技术领域中,贸易竞争力指数大于 0 的只有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生物技术两个领域, 其他 7个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为负数;与 1995 年相比,只有 3 个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是上升的,其他 6 个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指数都有所下降 (

16、见表 2) 。这说明,贸易竞争力较强和上升的还只是少数技术领域,而多数技术领域的贸易竞争力仍较弱和不稳定。表 1 技术密集型产业贸易竞争力的变动 (1991) 2001)行 业贸易竞争力指数X1991 年2001年1991) 2001年变动幅度化学原料及制品- 01336- 0119101145 医药制造业012050123801033机械工业 ( 普通机械和专用设备)- 01770- 0140101369 交通运输设备- 01489- 0105001439电气机械及器材- 01221- 01226- 01005 电子及通信设备- 010170128201299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 012750116001435注:X 贸易竞争力指数=( 出口额- 进口额) A进出口总额资料来源: 根据 5中国海关统计6 (1991、2001) 有关资料计算整理。在垄断竞争行业中,规模经济和产品差异被认为是国际贸易的主要动因,行业的贸易形式主要表现为行业内贸易。Krugman 曾在理论上证明了 Grubel 和 Lloyd 指数 ( 1975) 用于测定行业贸易形式的可行性。Grube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