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72383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塔城地区乌苏市红旗乡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研报告(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1.11.1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塔城地区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农贸市场基础设施改造项目1.2 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项目规划占地总面积 1.3 万平方米(19.5 亩) ;其中农贸市场市场 0.98 万平方 米(14.7 亩) ,建筑总规模 1.8 万平方米。 (在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农贸市场基 础上改造)1.31.3 项目建设周期和总投资:项目建设周期和总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为 0.5 年,总投资为 320 万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300 万元, 流动资金 20 万元。1.41.4 项目主办单位:项目主办单位:乌苏市经济贸易委员会1

2、.51.5 项目业主单位:项目业主单位:乌苏市兴财国有资产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 黄勇斌1.61.6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项目提出的背景及意义: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是农产品流通的载体,是连接农业生产和城乡居民生活消费的重 要环节,也是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搞好农产品 流通,对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都具有十 分重要的意义。 农产品流通设施的建设有利于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增加农民 收入。目前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产品流通设施严重滞后,农产 品不能完全实现其潜在的

3、价值。建设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扩大交易规模,就可以把千家 万户分散的小生产组织起来,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调整种养结构,逐步形成区域化、产 业化、规模化的商品生产基地。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从现在起到 2010 年,要基本建立起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以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产品市场 体系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为支撑,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农村经济体 制”。并且强调,要“继续发展多种形式的初级市场,重点在农产品集散地发展区域性或 全国性的批发市场”、要“加强市场设施建设,完善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向农民提供及 时准确的市场信息”等等。在这样一个指导我国农业跨世纪发展的纲领

4、性文件中,把农产 品市场体系建设问题摆到如此重要的位置,提出如此明确的要求,既体现了党中央对多年 来农产品市场建设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的充分肯定,也表明党和国家对农产品批发市场的 建设与发展寄予厚望。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的战略部署,结合乌苏“三农”的实际情况,本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培育农村经济 新增长点,稳定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乌苏市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人民政府根据自 治区新商发【2010】224 号关于组织上报 2010 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促进内贸流通服务业 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通知精神,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专业

5、化发 展格局,统筹城乡经济,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发展。对该乡现有、不能满足发展需要的农 贸市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和改造。1.6.11.6.1、乌苏市基本情况、乌苏市基本情况(1 1)历史沿革)历史沿革 秦代,塞人游牧于此。汉朝时为西域都护府辖下乌孙东境,汉神爵二年(前 60 年), 乌苏随西域隶入祖国版图。唐 657 年隶属北庭大都护府下的匍延都督府,咸通七年(866 年),乌苏为北庭(高昌)回鹘属地。宋代归西辽。元代属察合台汗国。明代瓦剌蒙古和 硕特部在此游牧。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清廷在库尔喀喇乌苏设官驻防。乾隆四十 六年(1781 年),设库尔喀喇乌苏直隶厅。民国 2 年(1913

6、 年),撤厅设县,该称乌苏。 1954 年 11 月,乌苏县隶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1976 年 12 月至 1978 年 10 月升格为中心县。1996 年 7 月撤县建市(县级市)。 (2 2)行政区划及人口)行政区划及人口 乌苏市辖十镇七乡四个牧场及五个街道办事处(虹桥区、西城区、南苑区、新市区及奎 河区街道办事处);十镇(古尔图镇、四棵树镇、哈图布呼镇、甘河子镇、百泉镇、西大沟 镇、白杨沟镇、皇宫镇、车排子镇、和西湖镇);七乡(八十四户乡、九间楼乡、夹河子 乡、头台乡、石桥乡、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和塔布勒合特乡);五场(巴音沟牧场、 赛力克提牧场、古尔图牧场、

7、甘家湖牧场和甘家湖林场)。另有自治区乌苏监狱一个,农 七师 所辖 123 团、124 团、125 团、126 团、127 团、128 团等团场,以及自治区乌苏林场、 地质七大队、第三运输公司,驻军 36141 部队、野战十五医院等。 2009 年全市人口约 22.5 万人(不包括兵团),其中汉族 13.8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64.4%;维吾尔族 1.85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9.1%;哈萨克族 2.3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0.8%; 回族 2.57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12.7%;其它少数民族人口 1.0 万人,占人口总数的 3%。平 均人口增长率为 6.6。 (3)经济发展概况)经济发展

8、概况 乌苏市地处自治区天山北坡经济区,距离首府乌鲁木齐约 260 公里,距乌鲁木齐国际 机场 250 公里。处于伊犁、塔城、阿尔泰三区要冲,与奎屯市、独山子区并称为北疆奎独 乌 “金三角”,312 国道、217 国道、奎赛高速公路和北疆铁路、奎北铁路以及国际通讯 光缆横贯全境,是通往北疆各地及霍尔果斯、阿拉山口、巴克图、吉木乃等边贸口岸最便 捷的黄金通道,是自治区城镇体系规划中二级中心城市之一,是新疆扶优扶强、突出重点, 首批推出的优先发展最有优势的地区,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 水土光热资源丰富,气候适宜,是北地疆经济较发达地区。由于充足的光热水土资源,浅 山区宜牧,平原

9、区宜农,尤其适宜棉花生产,棉花的种植面积已超过粮食作物的面积,经 济效益十分显著,近几年来的经济增长速度一直稳定在 1015%之间。自然资源也较为丰 富,主要矿产有石油、沙金、石灰石、煤、页岩等。在工业方面主要有煤炭、水电、建材、 热电、啤酒、轻纺、番茄加工、淀粉、油脂、电石、机械加工、石化等。近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及自治区社会经济总体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伴随着 独山子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的投产,落实国务院 32 号文件和贯彻中央今年 5 月 17 日召 开的关于新疆经济工作座谈会精神,乌苏市也跨入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 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壮大发展,城市建设呈现空间规模

10、不断增长趋势,特别是建设规模19.8 平方公里的石化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善和配套,于其配套建设的石化工业园 区生活服务区的建设,也初建规模。 近年来,乌苏市抢抓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贯彻中央 32 号文件精神等,落实自治区 党委政府促进北疆沿天山经济带快速发展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快速发展。 乌苏市“立足天山北坡的区位条件及产业特点,依托内地的资本和技术优势,聚合经济发 展所需的要素资源,开拓疆内外和国外(中亚及俄罗斯)两个市场,全力打造新世纪丝绸 之路上的桥头堡”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2009 年乌苏市实现国民生产总值 58.19 亿元,财 政一般预算收入 3.3 亿元,

11、农牧民人均收入 7557 元。全市有已耕地 120 万亩,牲畜存栏 70 万头(只) 。一、二、三产比重为 28:50:22。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断加大,逐步优化产 业布局,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初步显现,一产结构性矛盾开始突出,旅游活动和 商贸往来进一步活跃;外出务工人员和商贸、旅游人员的正反双向客流量都在逐年增长, 农村市场活跃。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 求,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乌苏市各部门认真落实中央部署,切实加强“三 农”工作,农业和农村、农民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切实解决“三农”问题取得了可喜成 就。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2、(主要是乡村公路、节水滴灌、供水入户、灌溉引水渠道、有线 电视和网络通讯等方面) 、培育优势产业(“四区一线”产业化布局等) 、农村社会事业(标 准村卫生室、村远教站、村图书室、敬老院、农村安居房、免费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 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让广大农民初步享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但必须看到,当 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 务。建设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农贸市场,能够在乌苏市场体系日渐完善的农村市场 网络中增加一个区域性市场, 从而将各乡(镇) 、村有

13、效连接起来,促进市域西部广大农 村地区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的快速流通,起到推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步伐,促进 “三农”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1.6.21.6.2、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基本情况基本情况吉尔格勒特郭楞蒙古民族乡地处天山北坡,距乌苏市区 45 公里,奎赛高速公路和 312 国道并行从北部穿过。全乡辖区总面积 81.29 平方公里,总人口 6356 人,辖 9 个行政村。 2009 年全乡经济总收入 5045.45 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 7365 元,固定资产投资 2233.6 万元。位于该乡黄金地段的集贸市场始建于 2003 年,占地面积 1300

14、0 平方米,现 有摊位 300 余个,从业人员 650 余人,年交易额超过 1 亿元,惠及了周边 124 团、四棵树 镇、塔布勒合特蒙古民族乡、古尔图牧场等地 3 万余名农牧民群众,为繁荣地方经济,起 到了积极作用。 农业 一是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继续依托天玉淀粉、屯河番茄、天然番茄等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现代订单农业。2009 年完成总播面积 31900 万亩,其中玉 米 13400 亩,小麦 9748 亩,棉花 5250 亩,番茄瓜果 2370 亩,其它作物 1165 亩,棉花种 植面积缩减 0.7 万亩,锐减到 2008 年的 55%,是近十年来产业结构调整最大的一年,农业 种

15、植业结构进一步趋向合理。农户种植玉米、蕃茄、辣子、香谷都与农产品加工企业鉴定 了购销合同,消除了后顾之忧,走上了企业和农户的互利共赢之路。二是在“一线”发展 方面,大力推进农户开展肉羊、生猪特色养殖。目前,全乡规模养殖户已达到 20 户,其中 1000 只以上的 5 户, 500 只以上的 15 户,2009 年年末全乡牲畜存栏量达 19850 头(只)。 为进一步拓展我乡畜牧业发展的空间,积极与 124 团协调草场 22 万亩,使用合同已签订。 高度重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根据市委的统一安排,我乡积极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有效提高了群众对参保重要性的认识。 林业 2009 年春季植树 28

16、0 亩,完成任务 100%;村村绿工程全面启动;林业管护 平均每条林带浇水 4 次,锄草 3 次,并喷药防虫;林木检疫率达到 100%,检疫株数 2 万株; 认真开展了护林防火宣传工作,与各村队签订了护林防火责任书,成立护林防火领导小组, 划分责任区,在入冬前结合“五清”工作全面清理了林带内的杂草和玉米桔杆,清除了火 灾隐患,2009 年无一起林业火灾案件。 农田水利 维修防渗渠 2.5 公里;春季推广高新节水面积 11000 亩,秋季计划推 广近 9000 亩,目前已开工并完成地埋面积 5000 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投入 720 万元。 农业机械 农机监理:拖拉机年检应检车辆 640 台,完成任务的 96.2%;农机安 全生产:未发生死亡事故;新机具推广:100 马力以上轮式拖拉机 7 台;联合整地机 7 台; 玉米收获机 1 台;番茄播种机 10 台。全部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农机培训:全年培训农机 人员 50 人。 科技工作 一是抓好 2 个科技示范村 20 户科技示范户和科技示范基地的管理,并 有专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