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7192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61 大小:336.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市展览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第一章 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项目概况及编制依据第一节 项目概况一、一、 项目名称:伊金霍洛旗规划局展览馆改扩建项目二、二、 建设单位:伊金霍洛旗规划局三、三、 项目负责人:林永刚四、四、 项目性质:改扩建五、五、 建设地址:伊金霍洛旗市阿镇经一路东、阿西线南六、六、 建设工期:2011 年 8 月至 2012 年 9 月七、七、 建设规模及内容建设展览馆一栋,建筑面积 12470 平方米。其中办公建筑面积为 2836平方米,公用建筑面积为 7950 平方米,地下建筑面积为 1684 平方米。配套通风、通讯、安全监控、信息网络等辅助工程和供水、供电、采暖、排水等公共设施。八、八、 投资估算及

2、资金筹措总投资 8515.04 万元,运营期年平均成本费用 231.85 万元,全部资金自筹解决。九、九、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实施后,填补了伊金霍洛旗没有展览场所的空白,可以更好地举办各种展销会、交易会、人才招聘会,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伊金霍洛旗展览馆的建设,完善了城市的功能,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展览活动,塑造城市品牌,激发城市活力和创造性,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快速发展。第二节 项目建设提出的理由当今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不仅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而且作为一种牵引力和内驱力,决定着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方向,为经

3、济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并且在经济结构调整,资源配置等方面起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为此,各地区都高度重视文化领域的软硬件建设,依次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提供更大支持。近年来,伊金霍洛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 5 年平均以4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 2010 年底,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480 亿元,增长 22%,总量全市第三;地方财政总收入 110 亿元,增长 37%,成为自治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旗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6300 元和 8830 元,增长 13.9%和 10.9%;固定资产投资

4、完成 265 亿元,增长 2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8 亿元,增长 21.7%;万元GDP 能耗下降 3.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 37 位,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前三位。伊金霍洛旗在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事业领域的各项建设,从当前的实际情况看,伊金霍洛旗还没有一个固定的展览场所,目前,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城市,都可以看到盛况空前的展销会,这些已经充分表明,会展业正在发展成为一个自成体系充满活力的新兴产业。展览场馆建设滞后,阻碍当地会展经济的发展。现在伊金霍洛旗办展只能临时租用其他建筑物,达不到办展目的,也给办展安全带来

5、隐患。随着当地产业结构逐渐的调整。一、二产业的发展,地产工业品和农副产品不断丰富,很有必要建设一座具有现代化水平的展览馆。为此提出建设伊金霍洛旗展览馆。第三节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范围及原则一、 编制的依据1、鄂尔多斯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伊金霍洛旗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3、伊金霍洛旗城市总体规划(2005-2020);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5、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材料。二、 编制的范围1、 根据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研究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 通过投资规模、建筑设计方案、建设内容及配套设施的研究,确定项目的建设方案。3、 通过投资估算、

6、资金筹措、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分析,研究项目的合理性。4、 根据技术、劳动安全要求,提出建设和管理方案。三、 编制的原则1、科学规划,达到资源合理配置;2、严格管理,确保工程质量;3、符合适用、安全、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约能源的设计原则。第 4 节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下表:主要经济数据及评价指标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规划总用地面积32968 2总建筑面积12470 2.1地上建筑面积10786 2.1.1首层建筑面积7285 新建建筑面积3002 其中 修改建筑面积42832.1.2二层建筑面积2435 新建建筑面积1676 其中 修改建筑面积7592.1.3三层建筑

7、面积1066 新建建筑面积1066 其中 修改建筑面积03地下建筑面积1684 4建筑容积率0.38新建 5绿化率%25新建 6建筑密度%23.9新建 7建筑高度米20.6 8建筑层数层四层地上三层,地下一层9项目建设期月24 10运营期年平均成本费用万元240.95 11建设投资万元8515.04 12资金筹措万元8515.04第二章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建设单位概况项目背景及建设单位概况第一节 项目提出背景一:自然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本项目位于伊金霍洛旗阿镇中心部南西方向约 2KM 处,阿勒腾席热镇地处伊金霍洛旗北部,位于东径流 109 度 31 分109 度 53 分,北纬 39度

8、30 分39 度 38 分,海拨高度在 13211380 米之间。北以乌兰木伦河为界与康巴什新区、苏布尔嘎镇相望,东南、南与乌兰木伦镇、伊金霍洛镇相连。东西长约 33 公里,南北宽 13 公里,总面积为 295 平方公里。阿勒腾席热镇北边为乌兰木伦河所环抱,境内有大柳沟、掌岗图、车家渠等河流,其中大柳沟流入黄河二级支流乌兰木伦河。2、气候全镇境内西部波状起伏,沟壑纵横,东部较为平坦,土壤以栗钙土为主。属温带大陆性气候,气侯特点是降水较充足,夏季温和,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 6 摄氏度,零度以上的年积温 3280 摄氏度。年日照时数 3000小时,年无霜期 138 天。年降水量 400 毫米左右。

9、大风日数 20 天左右。二:社会经济环境二:社会经济环境伊金霍洛旗,地处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高原东南部,毛乌素沙地东北边缘,东与准格尔煤田相连,南与陕西省神木县接壤,与市府所在地康巴什新区隔河相连,系鄂尔多斯市“一市三区”城镇框架核心区之一。地理坐标:东经 1085811025、北纬 38563949,总面积 5600 平方公里,辖 7 个镇,138 个嘎查村,总人口 16.4 万,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居多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伊金霍洛旗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主要经济指标连续 5 年平

10、均以 40%以上的速度增长。到2010 年底,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 480 亿元,增长 22%,总量全市第三;地方财政总收入 110 亿元,增长 37%,成为自治区第三个财政收入过百亿的旗县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 26300元和 8830 元,增长 13.9%和 10.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 265 亿元,增长20.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8 亿元,增长 21.7%;万元 GDP 能耗下降 3.8%。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跃居全国百强第 37 位,跻身中国西部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区)前三位。三:政策环境三:政策环境伊金霍洛旗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以节能减

11、排为突破口,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支撑点,大胆地推进关闭、淘汰、治理和整顿,将地方煤矿由原来的 94 座整合为 60 座,2006 年率先在自治区拆除了焦化厂、泡花碱厂等所有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从资源滥采、环境污染、发展粗放的恶性循环中走出来,重点延伸煤化工产业链条,发展“非煤产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伊金霍洛旗下大力气摆脱煤炭产业“一业独大”状况,主动调整产业结构,走高起点、高科技、高效益、高产业链、高附加值、高节能环保的“六个高”新型工业化道路,成功引进和实施了煤液化、千万吨级煤矿技改等大项目,以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了乌兰木伦煤化工基地、牛孛牛川煤电煤化工基地和札萨克镇 IGCC 多联产基

12、地等“四大工业基地”,发展煤炭延伸产业和非煤产业,加快第二产业向集约化、多元化、高端化、集群化迈进,推进传统工业化向新型工业化转变。在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伊金霍洛旗突出抓住文化旅游业、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三个重点,大力推进第三产业发展。以打造全国民族文化旅游示范区为目标,做好蒙元文化文章,增强旅游业的文化内涵。努力转变旅游业增长方式,为游客提供全方位服务,大力开发旅游商品,建设民俗商品一条街,把“门票经济”转化为“产业经济”。近年来,伊金霍洛旗全力打造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坚持把城市建设作为推动城乡统筹、促进产业发展、集聚社会资源、引领全局工作的重要抓手,着力推动生态城市、文化城市、旅游城

13、市、宜居城市建设,城区拓展和新城再造取得巨大突破,城市的吸引带动作用明显增强。伊金霍洛旗从体制改革入手,统筹城乡发展,彻底打破原有的城乡“二元”分割格局,统一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完善人口转移配套政策,使各种要素在城乡间自由流动。探索多种形式的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城乡就业登记制度,形成城乡统一的养老、医疗、教育、住房等保障制度,扫除了农牧民转为市民的制度障碍。通过培训转移、产业转移等多种方式,全力推进农牧区人口向中心城镇集中。为农牧民提供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先后有 55的农牧民转移到城镇从事二、三产业。全旗直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人口降低到不足 5 万,2007 年非农收入

14、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 63.6%,农牧民从非农产业上找到了出路,实现了农牧民移得出、稳得住、富起来,形成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四:人口环境四:人口环境当财政实力具备了为老百姓办实事的能力之后,伊金霍洛旗毫不犹豫地将积累的财富投入到民生工程中。伊金霍洛旗开全市、全区乃至全国之先河,将可用财力的一半用于改善民生。2002 年伊金霍洛旗在自治区率先实行“四免三补贴”政策,农牧民实现了税费零负担。2004 年对全旗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义务教育“四免两补”政策,实现小学、初中免费就学。2006 年实施 12 年义务教育,受助学生达 8.2 万人。实施农牧区新型合作医疗与大病统筹相结合政策,参合率

15、达到 90.5%,大病统筹最高报销标准提高到 5 万元。对全旗 35 周岁以上城乡居民进行免费体检,对所有育龄妇女进行了妇科免费体检,有效缓解了城乡居民因病致贫、返贫的压力,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工程,使城镇无业居民养老金达到每月 450 元,农牧民养老金达到每月 220 元。实施城乡低保人员扶助工程,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了每月 250 元和每年 1250 元,补差标准位居全市之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三大保险覆盖率达到 100。伊金霍洛旗还 在自治区率先为居民提供了城市免费公交车。2007 年,旗财政安排 6.6 亿元用于改善民生,实施了“十大惠民工

16、程”,用于改善就业、养老、医疗、帮困、助老等问题。2008 年 1-9 月份,伊金霍洛旗财政又投入资金 13.2 亿元,构建“六大保障体系”,集中办好八件实事,惠及全体农牧民的各类财政补贴已多达 40 多项,一个普通农牧民直接来自财政补贴的收入平均可达 1100 多元,人民生活实现了由不足温饱迈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在增加群众收入、改善民生的一系列强有力政策的推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消费规模不断扩大,住房、汽车、通讯、旅游、娱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 1978 年的 1595 万元上升到 2007年的 15.8 亿元,年均增长 17.2%。2007 年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到43 平方米和 35 平方米,是 1978 年的 4.3 倍和 3.5 倍。群众人均衣着类支出从不足百元上升到 1402 元。综上这些因素,本项目可为居民提供一个感受外部丰富自然的同时度过休闲、轻松的时光,成为一个可以和市民一起确认城市规划意义的设施。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