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570105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17.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院门、 急诊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用药分析罗文基, 林子玲, 黄 ? 汉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广东 珠海 519000)摘要: 目的 分析本院门、 急诊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发展趋势, 提出促进合理用药的办法。方法 回顾性调查、 分析、 比较本院门、 急诊儿科在 2009- 01- 03与 2010- 01- 03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 2组病例的用药情况, 以处方点评等模式考察、 评价其 临床用药的合理性。结果 2010年组的抗菌药物使用率、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率及抗菌药物注射剂使用率降低 (P 0 . 05)。3 . 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见表 2 、 3 2组比较: 201

2、0年组的抗菌药注射剂使用率、 抗菌 药联合使用率明显降低, 口服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升 高, 且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 . 05)。表 1?2组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组别例数平均用药物品种数 ( ? x ? s)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 )使用抗病毒药物例数 (% )使用中成药例数 (% )2009年组2854 . 45? 2. 55142( 49. 80)277( 97. 20)261( 91. 58)2010年组2413 . 84? 3. 1675( 31 . 12)239( 99. 17)238( 98. 76)表 2?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组别使用抗菌药物例数抗菌药注射剂使用率 例 (%

3、)口服抗菌药使用率 例 (% )抗菌药联合使用 例 (% )单用二联三联抗菌药平均疗程 ( d) ( ? x ? s)2009年组142113( 79. 58)42(29. 58)118( 83. 10)19( 13. 38)5(3. 52)3. 84? 3 . 162010年组7534(45. 34)48(64. 00)68( 90. 67)7( 9. 33)03. 53? 3 . 47注: 2009年组有 100例单用注射剂抗菌药, 8例 2种注射剂抗菌药联用, 5例 1种注射剂与 2种口服抗菌药联用, 26例口服抗菌药单用; 11例 2种口服抗菌药联用; 2010年组有 27例注射剂和

4、41例口服抗菌药单用, 7例注射剂与口服抗菌药联用。表 3? 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比较?组别使用抗菌药物例数青霉素类使用率例 (% )头孢类使用率例 (% )大环内酯类使用率例 (% )其他使用率 例 (% )2009年组14223( 16 . 20)68( 47 . 89)19(34 . 51)11( 7 . 75) 2010年组7516( 21 . 34)47( 62 . 57)14(18 . 67)2( 2 . 67)? 2组比较, 2010年组青霉素类、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显著上升,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类使用率显著减少,且有显著性差异 (P 0 . 01)。4? 讨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指鼻

5、腔、 咽部或喉部急性炎症的概称, 是常见的社区获得性感染, 是儿科的常见疾病。资料显示该病有 90% 以上是由病毒引起, 仅有少 数为细菌感染或在病毒感染基础上继发细菌感染, 病程有自限性, 一般情况不需使用抗菌药物, 适当应用抗病毒药物, 予以对症治疗即可痊愈 2。调查发现 2组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抗病毒药物的使用率高, 接近 100%; 抗病毒注射剂的使用率下降趋势明显, 大多以口服中成药为主。这与该病的病原学基 础相符。研究结果显示本院儿科在治疗门、 急诊 AURI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 2009年的 49 . 80% 下降到 2010年的 31 . 12 %, 接近 WHO

6、 及我国卫生部要求的标准 3; 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减少, 口服药使用率大幅提高, 减少了患者院内感染的机会, 提高了用药的安全性和经济性; 无指征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减少, 2010年组没有 3联用药, 联合用药多以青霉素类与头孢类抗195?2011年 03月第 21卷第 03期?今日药学菌药物两联合用多见, 抗菌药物的使用疗程符合?抗菌 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的要求 3, 有利于防止耐药性出现;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阳性菌, 青霉素类、 头孢类抗菌药物使用率上升与之相符; 头孢类等广谱抗菌药的大量使用, 特别是三代头孢类及抗耐药菌抗生素的使用率逐渐上升, 这与合理用 药指

7、南等要求不符 23, 值得重视。临床上治疗 AURI的关键在于诊断要准确、 用药依据要充分及合理用药。由于研究对象为门、 急诊小儿患者, 从可获得资料显示没有 1例患者做药敏试验, 大多病例仅做了血象检查, 抗菌药物的使用缺乏针对性,往往是临床医师凭经验用药居多,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物的比例仍然偏高, 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抗菌药物的滥用情况, 这是导致患者耐药性出现的重要原因。本院门、 急诊儿科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用药结构上的发展趋势向好, 但在抗菌药物的使用上存在问题。需要进一步强化抗菌药物使用知识的培训, 严格遵守临床诊疗常规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

8、指导意见?等相关规定。强调病原学检查, 避免盲目无指征预防性滥用抗 菌药物。另外, 还应积极推进临床药学工作, 认真落实处方点评等监督措施, 进行临床药学干预, 加强小儿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动态监测, 科学指导临床医师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以达到减少不良反应、 防止小儿难治性感染的发生的目的。参考文献1 沈晓明, 王卫平. 儿科学 M . 7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 261- 263.2 夏国俊.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M .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 : 48- 50 .3 唐宏杰. 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调查分析 J. 吉林医学, 2009 , 30( 17):

9、 2008.4 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业委员会儿科药学专业组. 抗菌药物儿科临床合理应用指导意见 J. 儿科药学杂志, 2006 , 12( 3): 48- 49.(收稿日期: 2010- 12- 15)(上接第 183页 )参考文献 1 中国卫生年鉴编委会. 中国卫生年鉴 M . 北京: 人民卫 生出版社, 1995: 413 . 2 汤钊猷. 现代肿瘤学 M . 第 2版. 上海: 上海医科大学出 版社, 1993: 513 . 3 LosG,Smals OA,van VugtM J , et al. A rationale for car boplatin treat ment and h

10、yperther m ia in cancers restricted tothe peritoneal cavity J. Cancer Res , 1992, 52( 5): 1252- 1258. 4 Zea mariS, FlootB, van derV angeN, etal. Phar macokinet? ics and phar macodynamics of cisplatin after intraoperativehyperther m ic intraperitoneal che moperfusion(HIPEC) J . Anticancer Res , 2003,

11、 23( 2B): 1643- 1648. 5 W itka mp AJ ,de Bree E, Kaag MM,et al. Extensivecy to reductive surgery followed by intra?operative hyperther m 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 w ith mitomycin?C in patientswith peritoneal carcino matosis of colorec talorigin J. U r J Cancer , 2001, 37( 8): 979- 984. 6 M c Q

12、uellon RP , Loggie BW, Fle m ing RA, et al. Quality of life after intraperitoneal hyperther m ic che motherapy( IPHC)for peritoneal carcinomatosis J. Eur JSurg Onco, l 2001, 27 ( 1): 65- 73. 7 M illerAB, Hoogstratraten B, Sta . quetM, et al. Reporting re? sults of cancer treat ment J. Cancer , 1981

13、, 47(1): 205- 207 . 8 李琛. 腹腔温热化疗的临床意义及其对机体生理功能的 影响 J. 外科理论与实践, 1998, 3( 1)? 48. 9 Oka moto T, HaradaM, Ta mada K, et al. Loca1 injection of OK432 can aug ment the TH1?type T?cell response in tumor ?draining lymph node cells and increase their i mmunothera? peutical J. Int J Cancer , 1997, 70( 5): 59

14、8- 605 . 10 孙燕, 周际昌. 临床肿瘤内科手册 M . 北京: 人民卫生 出版社, 2003 : 154- 155. 11 朱志东, 蒲永东. 氟尿嘧啶经胃左动脉和外周静脉化疗 的药代动力学比较 J. 中国胃肠外科杂志, 2000 , 3(1): 28- 30 . 12 K irinaniS, Braty PS , M cclay EF, et al. A co mpafison ofintravenous ve mus intraperitonealche mothempy for the ini ? tial treatment of ovarian cancer J. Gyn

15、ecolOnco, l 1994,54 ( 3) : 338- 344. 13 陈峻青, 王舒宝, 徐惠锦, 等. 胃癌根治切除并温热低渗液腹腔灌洗的疗效分析 J. 中华医学杂志, 2001 , 81 (12)? 730- 732. 14 PortillaAG, SugarbakerPH, Chang D. Second look surge? ly after cytoreduction and intraperitoneal che motherapy forperitoneal caneino matosis from colovectal cancer,analysis of prognostic features J . W odd J Surg , 1999 , 23 ( 1):23- 29.(收稿日期: 2010- 08- 20)196Pharmacy Today?2011 03Vo. l 21 No . 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