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部分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47569956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部分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2018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部分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部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电大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作业部分(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炒1 1、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结合工作实际,谈谈行政法基本原则在实践中 的运用。的运用。答:行政法基本原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 自身的特殊性,它应能反应出行政法律规范区别于 其他法律的本质特性。 主要表现在:(1)行政法 的基本原则是行政法规范制定的依据(2)当行政 法具体规范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情况下,行政机关 可以直接适用行政法的基本原则,也可以根据行政 法的基本原则作出法律解释。 2 2、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如何确定一个组织是否能成为行政主体?“行 政主体”,是指依法取得行政职权,能以自己名义 独立进行行政管理活动,作出影响相对人权利、义 务的行政

2、行为,并承担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的行政 组织。 3 3、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行政救济的途径有哪些?行政救济的途径,是指相对人的合法权益 受到行政损害时,请求救济的渠道,即通过何种渠 道请求救济。对于权益的维护和保障,是行政救济 的法律制度的宗旨。 法国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包括:(1)议会 救济。 (2)行政救济。 (3)调解专员救济。 (4)诉 讼救济。 我国目前的行政救济途径主要有:(1)监 察救济。 (2)立法救济。 (3)复议救济。 (4)诉讼 救济。 案例题案例题 一 1993 年 3 月 28 日,李某和关某一起去河 边钓鱼,后二人回家。路上没走多远,李某改变主 意,对关某说,不如到

3、主河去摸鱼,关某同意,二 人折回主河流处。在经过一片树林时,二人进入玩 耍。玩耍中二人都吸了烟,并玩了弹火柴游戏。在 走出树林时,关某见树林边有一队枯草,即划火柴 将枯草点着。火苗迅速升起,并向树林里蔓延。二 人急忙扑打,但因火势越烧越大,未能扑灭,二人 惊慌离开现场跑回家。某市林业局依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某乡人民政府为原告, 以李某与关某放火烧毁该乡果园村的树林 50 亩, 造成经济损失达 4000 元为由,于 1993 年 4 月 3 日 作出处罚决定:对关某罚款 500 元,并令其赔偿经 济损失 2500 元,令李某赔偿经济损失 1500 元。李 某对处罚决定不服,向某市

4、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谁是行政行为的主 体? 乡人民政府是行政行为的主体。依据中华人 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授权乡人民政府,乡人 民政府属于被授权的组织,被授权的组织享有法律、 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乡 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防火条例具 有处罚的权力,能以自己的名义行使处罚权,能独 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律责任,是行政行为 的主体。二 1996 年 5 月 15 日,吴某从常德市到韶关 办事。次日凌晨二时许,吴某到其住在韶关的姑姑 家,其姑姑家与王某的住所分属前后相邻的两幢楼。 黑夜中吴误将第 5 幢楼认为是第 4 幢楼,吴某上楼 到王某家

5、门口,便用其姑姑给的钥匙开王的房门, 开了约三分钟,门打不开。正在睡觉的王某夫妇被 开门声吵醒,以为有小偷,便拿了一把三角刮刀去 开门。吴听到房内有动静后没出声,刘开门后发现 吴穿着大衣站在门口,手里拿着长条状物,(实为 报纸)便用三角刮刀向吴刺去,致吴右肩受伤,被 送医院治疗用去医疗费 996 元,经韶关市公安局鉴 定属轻微伤。在吴住院的第二天,刘某前往医院看 望,并向吴道歉。九公里派出所经调查、取证、询 问当事人后,越 5 月 25 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裁决 书,对刘殴伤他人的行为给予警告处罚,并裁决刘 某赔偿吴某 1000 元,负担医疗费 996 元。刘某不 服上述两项裁决,向韶关市公安局

6、申请复议,韶关 市公安局经复议,作出裁决维持九公里派出所的原 裁决,刘某仍不服,向韶关市某区人民法院提起诉 讼。 刘某诉称,其行为并非故意殴打他人,吴某误 开门也有过错,在当时特定环境下认为吴某是小偷而误伤,可以给予民事赔偿,而不应受到治安处罚, 被告的行政处罚裁决不公正。被告九公里派出所辩 称,刘某持刀伤人,其行为违反了治安管理处罚条 例的有关规定,应受到行政处罚。法院经审理认为, 吴某在深夜错开原告的门,在听到屋内有动静时, 又没有用正确的方法叫门,原告在心理极度紧张的 情况下用防身的工具刀误伤吴某,其行为虽造成吴 某轻微伤,但主观上没有违反治安管理的故意,故 不能构成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7、的客体,被告对此 作出处罚欠妥,故此判决:撤销九公里派出所治安 管理处罚书和赔偿损失、负担医药费用裁决书。 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本案中派出所在行政 上的主体资格。 本案中派出所具有行政法上的行政资格。派出 所有警告的权力。派出所是以自己的名义作出警告 处罚。派出所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所产生的法 律责任。综上,派出所具有行政法的主体资格。 三 1994 年 9 月,田某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取 得本科学籍。1996 年 2 月 29 日,田某在参加电磁 学课程补考过程中,随身携带写有电磁学公式的纸 条并被发现。同年 3 月 5 日,北京科技大学认定田 某的行为是考试作弊,决定对田某按退学处理,并

8、 于 4 月 10 日填发了学籍变动通知。但是,北京科 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某宣布处分和送达变更学籍通 知,也未给田某办理退学手续。田某继续在北京科 技大学以在校学生的身份参加正常的学习及学校组 织的其他各项活动,北京科技大学也每年都收取田 某交纳的教育费,并为田某注册、发放大学生补助 津贴、安排其参加毕业设计等。田某在北京科技大 学 4 年的学习中,成绩全部合格,并且还获得优秀 毕业论文。1998 年毕业之际,北京科技大学认为 田某已被退学处理,其学籍已被取消,不具备高校 大学生的毕业条件,拒绝给田某颁发毕业证、学位 证、办理毕业派遣手续。田某不服并向海淀区人民 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北京科技

9、大学为其颁发毕 业证、学位证一、办理派遣手续、赔偿经济损失 3000 元及在校报上公开赔礼道歉。北京市海淀区 人民法院于 1999 年 2 月 14 日作出一审判决:被告 北京科技大学在 30 日内向原告田某颁发毕业证、 60 日内召集本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田某的学士 学位资格,30 日内办理派遣手续,驳回原告田某 的其他诉讼请求。一审判决后,北京科技大学向北 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1999 年 4 月 26 日,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驳回北京科技大学的 上诉,维持一审判决。 问题:1 北京科技大学作出的退学处分是否属 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 2 法院判令被告在特定期限内履行一系列特定

10、内容的义务是否侵犯了行政权? 3 原告田某的赔偿请求与赔礼道歉请求为何被 驳回? 答:北京科技大学没有直接向田某宣布处分决 定和送达变更学籍通知,也未给田某办理退学手续, 处罚程序不符合法律规定,并且每年收取田某教育 费等一系列行为,说明田某仍是在校大学生,成绩 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然而北京科技大学不履行法 定职责,不给颁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 11 条规定,应属于 行政诉讼案件。 没有侵犯行政权。行政诉讼法第 54 条规定 “被告不履行或者拖延履行法定职责的,判决其在 一定期限内履行。”本案中要求北京科技大学在一 定期限内发毕业证、审核学士学位,办理派遣证

11、, 属于依法办事,没有侵犯行政权。 要求获得行政赔偿,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 家赔偿法第 3 条、第 4 条的规定,即应属于行政赔 偿的范围。本案不发毕业证、学位证、派遣证,不 属于行政赔偿范围,所以田某的赔偿请求被驳回。作业作业 3 3 一 填空题 1 行政许可权的行使,应当以(行政相对方) 申请为前提。 2 行政主体是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 动的(组织)。3 按照行政机关所辖的区域范围不同,可以分 为(中央)行政机关和(地方)行政机关。 4 机关的民事行为同公务行为可以根据各自行 为的特征来确认:具有纵向管理性质的行为属于 (公务行为),具有平等有偿特点的行为一般是 (民事行为)。

12、5 从法律意义上讲,行政立法必须遵循的两个 原则是:(民主原则)(效率原则)。 6 行政复议原则上采取(书面)审查的办法。 7 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 犯其合法权益的,可以自知道该具体行政行为之日 起(60)日内提出行政复议。 8 行政赔偿的责任形式是(损害赔偿)。 9 (行政侵权行为)是构成行政赔偿责任的首 要条件。 10 行政诉讼参与人包括(行政诉讼的当事人) 和(诉讼代理人)。 11 当事人在不同的诉讼程序中有不同的称谓。 在第二审程序中,称为(上诉人)和(被上诉人)。12 经审查,人民法院认为起诉符合法定条件 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通知原告。 13 人民法院在审理

13、行政案件时,不得以调解 为必经审理程序及结案方式。但是,(行政赔偿) 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14 行政判决分为(维持判决)和(依法改判) 。二 选择题 1 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AB)。 A 行政相对方是不可少的 B 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 C 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 D 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 2 下列各项中,不具有行政主体资格的是(D)。 A 乡镇人民政府 B 公安派出所 C 街道办事处 D 公 安局法制科 3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行政职权的是(D)。 A 行政处罚权 B 行政复议权 C 行政指导权 D 行政审判权 4 甲乙二人的违法事实和情节相同,但公安机关对 甲裁决拘留,而对乙只罚款 50

14、 元,这显然是 不公 正的。这种行为属于(BD)。 A 不同情况,相同处罚 B 同等情况,不同处罚。 C 违法行为 D 违反公正的程序。 5 李某是县办公室的安全保卫干部,被借调到县安 局,在借调的一次执行任务中,违法剥夺某人人身 自由。在这里,(B)是行政赔偿义务机关。 A 县办公室 B 县公安局 C 县人民政府 D 县人事部门 6 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 由(AB)人民法院管辖。 A 被告所在地 B 原告所在地 C 公安机关所在地 D 原告选择 7 法定代理人的代理权是基于亲权或监护权而产生 的,因而其在诉讼中居于(AB)的诉讼地位。 A 与被告相类似 B 与原告相类

15、似 C 核心 D 主导 8 行政诉讼第三人包括(ABD)。 A 原告 B 被告 C 代理人 D 第三人 9 行政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主要有(BC)。 A 人民法院 B 诉讼参加人 C 诉讼参与人 D 人民检察 院 10 决定一经送达即发生法律效力,(A)。 A 当事人对人民法院的决定一律不准上诉 B 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 10 日向 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C 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 7 日内向 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 D 当事人不服时,有权在接到决定之日起 5 日内向 上一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 三 名词解释 1 行政法律事实:可分为两大类。 法律事件。法律事件是指

16、与当事人意志无关的那些 法律事实,主要包括:(1)人的出生、死亡。如 人的出生、死亡会导致户口登记、注销等行政法律 关系。(2)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如战争可以导 致兵役征集和财产征用等行政法律关系;自然灾害 可以导致税收减免、社会救济等行政法律关系。 (3)时间的流逝和物的灭失。如物的灭失可能导致 行政赔偿法律关系。法律行为。法律行为是指当事 人有意识能产生相应法律效果活动。它可以是合法小炒行为,也可以是违法行为。导致行政法律关系发生 的法律行为,主要是行政主体的行为,也可以为行 政相对方的行为,如行政主体吊销相对方营业执照 的行为;行政主体没收、征收财物的行为;行政相 对方申请颁发营业执照的行为等。 2 资格许可:是指行政主体应申请人的申请,经过 一定的考核程序核发一定的证明文书,允许其享有 某种资格或具备某种能力的许可,如律师证,会计 师执照,驾驶执照等。一般来说,资格许可中同时 也饮食了对被许可人的行为许可。 3 要式行政行为:是指必须根据法定方式进行或者 必须具备法定的形式才能生效的行为。 4 行政不当:也叫行政失当,指行政主体及其执行 公务的人员,在执行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