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7569947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7-2018学年高中生物第6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新人教版必修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第 6 6 章章 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 第第 7 7 章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检测试题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测控导航表知识点题号1.生物育种方式的原理及过程1,2,3,4,5,6,7,8,9,10,11,12,26,27 2.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8,29,30 一、选择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基因型为 AaBB 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 AABB、aB、AaBBC、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

2、的是( B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细胞融合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解析:AaBB 的个体AABB,可以采用诱变育种和杂交育种;AaBB 的个体aB,aB 是单倍 体个体,需采用花药离体培养法;AaBB 的个体AaBBC,AaBBC 个体比 AaBB 个体多了基因 C,应 采用基因工程(转基因技术)育种,导入外源基因 C;AaBB 的个体AAaaBBBB,AAaaBBBB 是 多倍体个体,可采用多倍体育种。 2.诱变育种有很多突出优点,也存在

3、一些缺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结实率低,发育迟缓 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 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 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 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 理大量的材料A. B. C. D. 解析:结实率低,发育迟缓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所以 人工诱变可以提高变异频率,使后代变异性状较快稳定,因而加快育种进程,正确;诱变育 种可大幅度改良某些性状,创造人类需要的变异类型,从中选择培育出优良的生物品种,正 确;茎秆粗壮,果实种子大,营养物质含量高,属于多倍体的特点,错误;由于基因突变具有 少利多害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所以人工诱

4、变产生的有利个体不多,需要处理大量的材料, 正确。 3.提高作物质量或产量与多种育种技术有关,以下关于育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用基因工程育种 B.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杂交水稻新品种常采用单倍体育种 C.育种专家培育“太空椒”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 D.与普通植株相比,用多倍体育种方法获得的多倍体植株往往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解析:若需把两个小麦品种的优良性状结合在一起常采用杂交育种的方法而不是基因工程育 种;单倍体育种可以明显缩短育种年限,所以要在短时间内获得杂交水稻新品种常采用单倍 体育种;育种专家培育“太空椒”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与普

5、通植株相比, 多倍体植株往往营养物质含量增加。 4.下列关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C ) A.单倍体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在一起 B.单倍体育种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C.三倍体植物不能由受精卵发育而来 D.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2解析:不同性状的亲本杂交得到子一代,再通过单倍体育种,可以将不同品种的优良性状组合 在一起;单倍体育种过程中,通过花药离体培养获得了单倍体植株,体现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 性;三倍体植物可以由四倍体与二倍体杂交形成的受精卵发育而来;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 突变。 5.下列关于某二倍体植物育种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B ) A.诱变育种依据的原理是基因突变 B

6、.单倍体育种过程中可用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种子 C.杂交育种一般可以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培育出新品种 D.可通过多倍体育种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 解析: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单倍体育种过程中,秋水仙素作用于单倍体幼苗,不能作 用于单倍体种子,因为该单倍体没有种子;杂交育种一般通过杂交、选择、纯合化等手段获 得纯合体新品种;无子西瓜的培育方法是多倍体育种。 6.下列有关育种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它的局限性在于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 B.人工诱变的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C.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可按照人们的意

7、愿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 D.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大肠杆菌拟核区的 DNA、动植物病毒等 解析:选择育种是一种古老的育种方法,利用的是现有品种在繁殖过程中的自然变异作为选 择的原始材料,因此它的局限性在于育种周期长,进展缓慢,可选择的范围有限;人工诱变是 指用物理因素(如 X 射线、紫外线、激光等)或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秋水仙素 等化学药剂)等来处理生物,使其发生基因突变,因此其优点是可提高突变率,加速育种进程; 基因工程又叫基因拼接技术或 DNA 重组技术,可按照人们的意愿将一种生物的基因导入另一 种生物体内,进而定向改变生物的性状;常用的基因运载体有质粒(拟核区域以外的小型环状 DN

8、A 分子)、 噬菌体的衍生物、动植物病毒等。 7.现有基因型 aabb 和 AABB 的水稻品种,通过不同的育种方法可以培育出不同的类型,下列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杂交育种可获得 AAbb,其变异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B.单倍体育种可获得 AAbb,变异的原理有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C.将 aabb 人工诱变可获得 Aabb,则等位基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 D.多倍体育种获得的 AAaaBBbb 比个体 AaBb 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解析:杂交育种的原理是基因重组,故如果杂交育种可获得 AAbb,应该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 裂后期;利用单倍体育种方法获得 AAbb,首先让基因型

9、 aabb 与 AABB 杂交得 AaBb,然后取 AaBb 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 Ab 进行花药离体培养得单倍体 Ab,由于单倍体高度不育,所以要 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使其染色体加倍变成可育的二倍体,在此过程中变异的原理有基因 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产生等位基因,将 aabb 人工诱变获得 Aabb,则等位基 因的产生来源于基因突变;多倍体植株茎秆粗壮,营养成分含量多,所以多倍体育种获得的 AAaaBBbb 比个体 AaBb 可表达出更多的蛋白质。 8.下列关于变异与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 B.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不一定获

10、得纯合体 C.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一定都是基因突变 D.某植物经 X 射线处理后未出现新的性状,则没有新基因产生 解析:杂交育种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在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 得新品种的方法,因此通过杂交育种能培养出具有杂种优势的新品种;如基因型为 Aa 的单倍3体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得到的基因型为 AAaa 个体不是纯合体,因此单倍体幼苗经秋水仙 素处理后,不一定获得纯合体;DNA 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若发生在基因间区, 则没有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此种变异不属于基因突变;某植物经 X 射线处理后可能会发生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但由于密

11、码子的简并性,可能使翻译出的蛋白质结构没有改变,未出 现新的性状。 9.下列能产生新基因的育种方式是( B ) A.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 B.用 X 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 C.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 D.三倍体无子西瓜的培育 解析:高秆抗锈病小麦与矮秆易感病小麦杂交获得矮秆抗锈病小麦的方法是杂交育种,原理 是基因重组,不会产生新的基因;用 X 射线处理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方法是诱变育 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用离体花药培育小麦植株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原 理是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三倍体无子西瓜培育的方法是多倍体育种,原

12、理是 染色体数目变异,不会产生新的基因。 10.下图是某研究小组设计的香蕉抗病毒品种的培育途径,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途径一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毒素滤液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间期 B.途径二育种的缺点是盲目性较大,且育种年限长 C.途径三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新品种高度不育 D.途径四成功率低,其中 F1体细胞内最多有 6 个染色体组 解析:途径一表示化学诱变育种,该育种方式的原理是基因突变,诱变剂主要作用于有丝分裂 间期;途径二表示物理诱变育种,也是利用的基因突变,该育种方式的缺点是盲目性大,但育 种年限短;途径三表示基因工程育种,能够定向改造生物的性状,新品种仍然是三倍体

13、,高度 不育;途径四是杂交育种,由于三倍体香蕉产生配子的概率非常低,故成功率低,其中 F1体细 胞有两种基因组成,AAa 和 Aa,所以基因组成为 AAa 的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时染色体组数 目最多有 6 个。 11.番茄的高蔓(A)对矮蔓(a)、感病(B)对抗病(b)为显性。如图表示以和两个品种分别 培育出三个新品种的过程,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A.过程、得到,育种方法为杂交育种,优点是培育周期短4B.过程的原理是基因突变,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C.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 D.过程育种产生基因型 AAaa 个体的配子种类和比值为 AAAaaa=141 解析:过程、是杂交育种,原理

14、是基因重组,可以得到亲本没有的重组性状,但是需要连 续自交,育种时间较长;过程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需要耗费大量实验材料; 属于同一物种,不存在生殖隔离;多倍体 AAaa 产生三种配子,分别是 AA、Aa、aa,比例为 141。 12.下列实践活动包含基因工程技术的是( C ) A.水稻 F1花药经培养和染色体加倍,获得基因型纯合新品种 B.抗虫小麦与矮秆小麦杂交,通过基因重组获得抗虫矮秆小麦 C.将含抗病基因的重组 DNA 导入玉米细胞,经组织培养获得抗病植株 D.用射线照射大豆使其基因结构发生改变,获得性状发生变异的大豆 解析:A 项为单倍体育种,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项为杂交育种,

15、原理为基因重组;C 项为基因 工程育种,需要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重组 DNA 分子导入受体细胞,原理为基因重组;D 项为诱 变育种,原理为基因突变。1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 ) A.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 B.自然选择是对种群的有利基因进行选择,且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 C.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减小 D.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也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解析:种群基因库的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自然选择不能决定新基因的产生,基因 突变产生新基因;当种群数量下降时,各基因型的个体也减少,某种基因很可能因其基因型个 体的偶然死亡而丢失,

16、所以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下降而增大;隔离是形 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不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是基因频率的改变。 14.下列关于物种和种群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A.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均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B.一个物种可以形成多个种群,一个种群中只能含有一个物种 C.若种群 1 与种群 2 的基因频率都发生了改变,则这两个种群都在 进化 D.若物种乙是由物种甲进化来的,则物种乙和物种甲之间一定产生 了生殖隔离 解析: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的进化提供原材料,但能决定进化方向(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的 只有自然选择。 15.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B ) A.杀虫剂的使用决定了害虫变异的方向 B.有性生殖的出现明显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率 C.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从而导致生物进化 D.马与驴杂交产生的骡子是一个新物种 解析:杀虫剂的使用对害虫进行了选择,但变异是不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