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68244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6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问题研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发展中的城镇化 问题研究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祝国华本专题主要内容一、城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 二、安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 三、安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四、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n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连续七年成为 主题,而“加快城镇化”则成为其中的亮点。n我国2009年底城镇化水平为46.6%。与工业化国家 普遍超过70%的城镇化水平相比,我国还有巨大 的发展空间。n2009年底,安徽的城镇化率为42.1%,城镇化进程 慢于全国平均水平,更慢于东部区域省份。n研究安徽城镇化发展的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 及原因,探索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对实现安

2、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 意义。 n urbanization 前缀 urban 城市的,都市的 一、城镇化理论的基本内容(一)工业化与城镇化 (二)城市群理论 (三)城市竞争力理论 (四)统筹城乡关系(一)工业化与城镇化n工业化通常指工业制造业逐步在经济总量中占据 主导地位的过程,而城镇化则指总人口中城镇人 口的比例越来越大的过程。 n在多数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中,工业化与城镇化大 体同步,即随着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业人 口进城当了工人,成了城市人口。中国选择了另 一条道路:允许农业人口进城当工人,但仍保持“ 二元化”的户籍制度,限制农业人口成为真正的城 市人口,由此导致中国在工业化

3、迅猛推进的同时 ,城镇化进程却大大滞后。 (二)城市群理论n在城市化进程中,人们发现,如果某一地 域内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 规模的城市,并且其中有一个以上超大或 特大城市作为核心,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 条件,借助通达的交通运输和信息网络, 城市之间就会形成比较密切的经济、社会 、生态的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相对完整的 城市集合体,使整个区域经济呈现强劲的 增长势头。(三)城市竞争力理论n国内较一致的观点认为城市竞争力是在社 会、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制度等 多个因素综合作用下创造和维持的,是城 市为其自身发展在区域内进行资源优化配 置的能力。n城市竞争力具有系统性、动态性、相对性 、

4、开放性与差异性五大特征。(四)统筹城乡关系n城市化是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但 在这一过程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城乡统筹。 n城乡统筹的本质,就是要改变和摒弃过去那种重 城市、轻农村,“城乡分治”的观念和做法,通过 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削弱并逐步清除城乡之间的 樊篱,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确定国民收入 分配格局、出台重大经济政策的时候,把解决好 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放在优先位置。 (四)统筹城乡关系n城乡统筹的关键是城市带乡村。n城乡统筹的路径是要把挖掘农业自身潜力 与工业反哺农业结合起来;把扩大农村就 业和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结合起来; 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加快推进城镇化 结合起来

5、,尤其是加快城镇化是实现城乡 统筹重要的抓手之一。 二、安徽城镇化的现状与问题(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 (二)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逐步提高,但落 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三)城市建成区面积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城市经 济实力弱,缺乏具有辐射力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 (四)城市竞争力水平低 (五)城市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但和全国水平 相比,相对不足。 (六)城市管理水平不高 (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水平 不高。(一)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n上世纪80年代我省也开始进入城镇化快速推进时 期,2009年底全省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了42.1%, 比1990年上升24.2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

6、.3个百分 点,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2个百分点以上。但我省 的城镇化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则低于非农产业从业率18.6个百分点,一 次产业比重2009年为14.9%,而从业人员比重高达 39.3%。我省每年约有900余万流向省外半年以上 务工人员,说明我省城镇的经济承载能力严重不 足。 (二)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水平 逐步提高,但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 。 n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发展速度加快, 城市级别提高,省辖市增多。 n1978年,安徽的城镇化水平为12.62%,2009 年底则达到42.1%。n2009年全国城镇化率为46.6%,高于我省4.5 个百分点;n1

7、978年全国城镇化率为17.92%,高于我省5.3 个百分点;n2009年我省与全国城镇化差距基本保持原状 。(三)城市建成区面积具有一定的规模,但城 市经济实力弱,缺乏具有辐射力的大城市和特 大城市。n经过几十年的建设,2008年全省17个地级市 建成区面积已达1310.88平方公里,市均面 积在全国各省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n和周边及东部比,我省非常缺乏具有强吸 引力和幅射力的大城市和特大城市。n我省17个省辖 市中,只有合肥超过200万人 口,有100-200万人口城市7个,50-100万人 口城市7个,50万以下人口城市2个。(四)城市竞争力水平低n根据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第7卷,我省 城

8、市进入全国200名的只有12个,还有5个城 市排在200名之外。综合实力排在前100名的 有3个,即合肥、芜湖、马鞍山,且整体排 位靠后,只有合肥市位列25位。n竞争力因子:城市增长因子较强;城市规 模因子小;效益因子较高 。(五)城市基础设施有较大的发展,但和全 国水平相比,相对不足。年份20002008增长率 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886.001310.8859.25 征用土地面积(平方公里)84.53 供水管道长度(公里)6236.0011062.0077.37 供水总量(万立方米)200918195543-2.72 道路长度(公里)5954.009271.4055.70 道路面积(万平

9、方米)6865.0016276.00137.08 排水管道(公里 )41209836138.76 污水处理量(万立方米)4066089353119.76 燃气普及率(%)76.9587.6012.04 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标台)7.609.1820.79 人均道路面积(平方米)9.6214.1547.09 用水普及率(%)95.7895.11-0.69 建成区绿地面积(公顷)1932541989112.10 公共厕所(座)47552987-37.18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9(六)城市管理水平不高n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n一是城市规划滞后和易变性。 n二是大量的违章建筑增加了城市建设成本

10、。 n三是城市管理不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 n四是城市管理的法制建设滞后。 (七)小城镇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 绩,但总体水平不高。n上世纪90年代,我省大力推行小城镇战略,在一 定程度上推动了我省城镇化的进程,也确实产生 了一批有产业支撑和影响力的小城镇。n到2008年底,全省共有小城镇1799个,其中建制 镇915个。n多数发展起来的小城镇由于缺乏产业的支撑,成 了“空心城”、“空心镇”,难以持续发展,经济上 缺乏集聚效应。我省小城镇的总体水平大大低于 东部沿海省区,在全国百强镇中无一席之地。三、安徽城镇化发展滞后的 原因分析 (一)基础薄弱 (二)指导思想的偏差 (三)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发展的

11、根本动力 不足。 (四)周边省区的挤压 (五)城市建设投入不足 (六)城市发展政策不配套 (七)城市发展定位不清,小城镇规模小、 人口少、效益低。 (一)基础薄弱n新中国成立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安徽就没 有一座大城市,城镇建设处于全国落后状 态。上世纪50年代,安徽省省会从安庆移至 合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安庆发展成为 大城市的可能,合肥由当年的一座小镇发 展成为今天的大城市,发展势头很强。但 由于基础薄弱,经济落后,速度不快,没 有步入全国特大城市之列。 (二)指导思想的偏差n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把主要精力都放 在发展小城镇上,有限的资源用在小城镇 上,同时从户籍等政策上限制了农民进入

12、大中城市,制约了我省大中城市的发展。 而同时期有的省区的战略则不是发展小城 镇,而是大力发展大中城市,城市发展速 度很快。 n2004年后,中央实行了紧缩性的土地宏观调 控政策,城市扩张速度比以前要慢的多 (三)工业化程度低,城市发展的 根本动力不足。n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和根本动力。 n这几年安徽工业化加速,到2008年达到 46.6%,但仍低于同年全国平均水平(48.6% )。 n工业化程度低和我省一直把自己定位于农 业大省有直接关系。 (四)周边省区的挤压n2000年之前,苏浙沪鲁的工业化和城镇化发 展很快,对安徽的众多市县形成了挤压。n2000年以后,豫、鄂、赣的工业化和城镇化 也在加

13、速,从另一方向对我省形成了挤压 ,而苏、浙、沪、鲁的压力仍然在加大。 (五)城市建设投入不足n我省经济总量在全国居中等水平,财政收 入不多,属“吃饭”型财政。过去城市建设一 直依靠财政投入,用于城市建设的资金有 限,尤其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 制约了城市的发展。 n而全国发展较快的城市,都是城市资金投 入规模宏大的,其资金来源不仅有财政资 金,更多的是靠土地资金、银行贷款和民 间资金。 (六)城市发展政策不配套n上世纪末,我省的户籍政策改革步伐比有 些省份慢了半拍,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城 市的扩张。 n除此以外,上世纪我省的投融资、财政、 社会就业、土地管理和社会保障等政策改 革也滞后于许

14、多省区,影响了城市的扩张 和发展。(七)城市发展定位不清,小城镇 规模小、人口少、效益低。 n一是城市发展定位不清,发展思路不清晰;二是 产业结构雷同;三是有些城市过分求新,以洋为 美,盲目照搬其它城市的建设模式;四是忽略城 市灵魂城市文化。n我省的小城镇建设,则由于工业化水平的制约, 没有坚实的产业支撑,许多小城镇往往是政府行 为的产物,加之城乡统筹观念的的淡薄,致使建 成的小城镇大多数规模小、人口少、效益低。 四、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思路与 对策(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 (二)促进安徽区域特大城市及大城市的形成 (三)搞好安徽三大城市群的发展 (四)多方着手,提高城市竞争力(五)

15、着力发展县级市和县城,择优培育中心 镇 (六)处理好城乡统筹问题(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充分认识城镇化 是安徽发展的重大主题,今后的二十到三十 年,安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 依靠工业化和城镇化双轮驱动,尤其是城镇 化这部引擎应加足马力,实现工业化和城镇 化之间的协调发展。 指导思想指导思想(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加快安徽城镇化的基本战略应是坚持大 城市带动中小城市(镇)发展战略。即以 大中城市的优先发展为中心,力争若干年 内形成一批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特大城市和 大中城市,以此带动中小城市(镇)的发 展,建立起职能分工明确、规模等级协调 、网络化的

16、城镇体系。 基本战略基本战略(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到2020年,低级目标:城镇化水平达到 55% , 城镇人口达到3900万人。高级目标 为59.7%和4200万人。主要目标主要目标(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n 1、促进“农民工”向真正的城市人口转化, 确实解决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问题。n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n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城乡一体的劳动力 市场 ;n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建立失业、养老和医疗保险 基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范围。路径选择路径选择(一)加快安徽城镇化发展的总体思路n 2、强化产业支撑,夯实加快我省城镇化发展的基 础,走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之路。n加快我省工业化进程,必须紧紧抓住全国工业化进程中“ 重化学工业化”和“深度加工化”两大趋势,充分发挥自身 的优势,在钢铁、有色金属、建材、汽车、机械、化工 、煤电一体化和家电等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