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65830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175.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材收购加工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临潭县中药材收购加工建设项目临潭县中药材收购加工建设项目论论 证证 报报 告告 书书二 O 一二年二月十五日第一章第一章 总总 论论一、项目提要一、项目提要1、项目名称、项目名称临潭县中药材收购加工建设项目2、项目承办单位项目承办单位甘肃省振财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3、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建设地点、规模、期限及建设内容(1)建设地点项目区位于甘肃省临潭县。临潭县,古称洮州,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东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北边缘,北秦岭西端,属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自古被认为是中国西部“汉藏聚合,农牧过渡,东进西出,南联北往”的重要门户,藏、汉各民族进行“茶马互市”的旱码头。东北与康

2、乐县、渭源县接壤,东南与岷县相邻,其余地区均在卓尼县包围之中(图 1-1-1)。共辖 3 镇 16 乡 141 个行政村,总面积 1557.68 平方公里,总人口 14.83 万人,有汉、回、藏、蒙古等 10个民族,其中汉族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77%。(2)建设内容、规模建设加工中药材饮片的初级加工厂 1 座,产品为:甘草、板蓝根、当归饮片。3)相关技术培训及指导。(3)建设期限建设期 1 年(2012 年 4 月2013 年 4 月)。4、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投资规模及资金构成本项目总投资额为 600 万元,资金按构成分列如下:(1)建设工程费 360 万元,占总值的 51.43%;(2)设备

3、购置及安装工程费 10 万元,占总值的 1.43%;(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0 万元,占总值的 1.43%;(4)预备费 70 万元,占总值的 10%;(5)建设期利息 50 万元,占总值的 7.14%;(6)流动资金 100 万元,占总值的 14.29%。(7)征收加工厂土地费用 100 万元,占总值的 14.29%备注:收购药材投资额除外。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经济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表 表 11 序号序号指标名称指标名称单位单位数量数量备注备注 1生产规模(定额)达产年 1.1甘草饮片吨/年8000 1.2板蓝根吨/年8000 1.3当归吨/年1500 1.4藏红花吨

4、/年500 2总投资万元700 其中:建设投资万元360 建设期利息万元36 流动资金万元100 3资金筹措360 3.1银行长期贷款万元300 3.2企业自筹万元60 3.3流动资金短期贷款万元100 4成本年均 4.1总成本万元16194.99 其中:固定成本万元470 可变成本万元4487 4.2经营成本万元4490 5财务指标年均 5.1销售收入万元6509.15 5.2利润总额万元2019.15 5.3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 5.4投资利润率%44.97 5.5投资利税率% 5.6内部收益率 税前% 税后% 5.7财务净现值(I=12%) 税前万元 税后万元 5.8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

5、 税前年 税后年 5.9盈亏平衡点(BEP)%55.03 5.10借款偿还期年3.16、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项目辐射范围及带动能力(1)项目辐射范围本项目建设中药材收购加工厂,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行机制,项目建设地点位于甘肃省临潭县。(2)项目带动能力18000 吨中药材,使约 1800 户山区农民(按户均 4 亩可产 10 吨)直接受益。并在药材加工时可解决 300 个就业岗位。解决临潭县农民和就业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2、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中国计划出版社

6、2006 年版)。3、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4、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 年 1 月 4 日。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三、综合评价和论证结论1、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临潭县收购加工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开发战略,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项目依托临潭县特有的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山区农民收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目建设可切实调整农村种植和生产结构及农村经济结构,使脱贫致富落到实处。财务分析表明,项目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大于基准收益率 ,财务净现值 万元大于零,投资回收期 3.3 年小于 1/2 项目计算期,贷款偿还

7、期 3.1 年(含建设期 1 年)。投资利润率为 44.97%,投资利税率为 ,超过行业基准水平,项目投资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2、论证结论、论证结论经过对本项目全面调查、分析和论证表明:项目经济可行、技术先进可行、土地落实、企业自有资金落实,已具备建设条件。同时项目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备,社会效益显著,项目可行。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一、一、项目建设背景项目建设背景中草药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医疗药品现代中成药制药原料,自古以来在人类救死扶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现代生活及医疗中,中医医疗仍然具有西医药不可替代的一面,特别是针对疑难杂症、传染性病毒疫病有独特、明显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其医疗

8、效应是西医药无法可比的。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医药经济中独具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际医药,特别是植物药、天然药等的有机组成部分。近年来,中药材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趋势。国际上崇尚自然,回归自然成为潮流。工业的发展和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变,使用天然药物代替化学药品已成为今后国际医药发展的趋势,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受到人们的青睐。我国加入 WTO 后,国际社会对中药的认识不断提高,因此,中药材产业的产值都在递增,据统计中药产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 20%,利润和利税平均每年增长 20%。但是我国的中草药材主要来源于天然野生自然资源,很多宝贵的药种由于人口不断增长、生态受到破坏,加之多年来不断的采挖,使野生中草

9、药材不断减少,有的面临濒危处境,市场资源药品供应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的需要。但是由于受地方经济困难的制约,良种及肥料的生产投入严重不足,加之中药材科技措施还处于摸索阶段,良种、科技推广力度不够,加上生长周期长,致使县中药材产业发展长期处于生产规模扩不大,产品出不来,供不应求的现象,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封闭型生产格局。加之科技经费不足,生产种植不规范、产前投入不足,导致种植药材产量不高或不能增收,严重影响了种植积极性,从而导致扩展基地困难重重,土地利用率极低,生产难以实现优化配置,严重阻碍了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因此,实施中药材产业发展生产建设,作为调整县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资源优化配置意义重大,非常必

10、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形成,市场实行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明显增强,经济面临全球化和一体化的新形势;尤其是在中国入世以后,农业和农产品将面临着更大的冲击和更激烈的市场竞争这样一种历史大背景下。因此,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应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县农业领域的科技创新、提高农业和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意义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目前,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材生产面临新的形势,以中药材为原材料的中成药品已上千种,药材销售市场看好,产品供不应求。为此,尽快建

11、设规模型中药材加工厂,依靠科技进步,优化品种结构,打开销路,解决农户出售难,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课题。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中国主要农产品市场将逐渐向世界开放,中成药不仅在亚洲需求量大,近年也成为美洲、欧洲医药市场的热销品,这不仅给我们带来享受国际农业分工与合作的良好机遇,也使我们面临国际农产品激烈竞争的巨大挑战。中药材是中国的第一大优势,发展中药材,是我国实现中国祖传医疗为全人类服务的经济发展战略。建设中药材生产基地,对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及科技含量,提高产量及质量使中药材生产向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产业方向发展。2、项目建设的意义、项目建设的意义(

12、1)对调整临潭县农村经济结构的意义临潭县地理环境特殊,经济发展滞后,二、三产业发展缓慢,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上,缺乏覆盖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加之临潭县社会经济相对落后,科技含量高的产业化项目推广难度大。本项目以中药材人工栽培收购加工为建设内容,以龙头企业为主体带动广大山区农户在退耕地和坡耕地上人工栽培中药材。因此,项目建设符合临潭县的实际情况,可切实调整项目实施地的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并为区域内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供示范。(2)对增加农民收入的意义临潭县社会经济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和半山区,更为值得关注的是山区农户还未找到一条脱贫致富的

13、好路子。中药材市场潜力巨大,通过项目实施,可极大增加山区土地的产出效益,达产后每亩山地每年收益远远超过种植传统粮食作物。对解决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巩固生态工程建设成果有重要意义。(3)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开发临潭县特色产业是县委、县政府发展农村经济的重点之一。中药材是具有重要生态与社会经济价值的特色资源,开发前景广阔,通过项目示范建设,可大大促进其开发。因此,充分发挥临潭县自然生态优势,尽快建立临潭县中药材收购加工基地,必将有利于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和企业效益,培育壮大特色产业,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项目实施后,甘肃振财中药材开发有限公司将可望成为临潭县经济发展中覆盖

14、面广、影响大的龙头企业。第四章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市场分析与预测一、市场一、市场需求需求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和国家对中药发展的重视,中医药将全面走向世界。目前,我国中成药的产业规模越来越大,年销售额已从 1980 年近 10 亿元增加到现在的 400 多亿元(约合 50 亿美元),天然植物药品是目前国际市场的热点,年增长率超过 10%,到 2010 年,天然药物和保健食品的贸易将突破 2000 亿美元,中药市场需求量大。我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市场群体。本项目产品均属于中成药制品中用量较大品种,其发展空间十分巨大。近十年来,各中药材价格稳中有升。据专家预测,随着我国加入 W

15、TO 以及中医药被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地道中药材的需求量将以每年 10%的速度递增。上述产品作为用量大且野生药材产量下降的大宗药材品种,其增长幅度将会高于平均水平,只要严格按照 GAP 标准生产出绿色、无公害、质量好的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是广阔的。二、社会需求二、社会需求临潭县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山高坡陡,海拔高差悬殊,地形结构复杂。农民收入很低, “三农”问题特别突出。中药材产业在临潭县农业结构中资源丰富、生态环境优越的优势,发展中药材种植,进行产业化经营,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全县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三、生态改善三、生态改善本项目中药材种植为 13 年一茬,较一般农作物周期长,

16、因而耕作次数减少降低水土流失。采用 GAP 标准生产技术,化肥用量少,农药用量少且为低毒易分解低残留品种,能有效避免土壤、水体、空气污染,故该项目对实施地的生态保护有积极作用。四、经济发展四、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与种植玉米比较,项目区农民平均每亩地可增收 30005000 元;基地建设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社会发展、繁荣与稳定;对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较大的带动作用,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第四章第四章 项目建设方案项目建设方案一、建设任务和规模一、建设任务和规模1、建设的指导思想、建设的指导思想(1)根据市场需要,按照集约化、企业化、市场化、商品化的经营模式,定向建设基地。(2)加工厂要以现有条件为出发点,注意节约,因地制宜。(3)生产工艺的制定,不仅要注意先进性和实用性,并且还要同时企业考虑将来的发展,要求在功能和总平面布置上力求简捷流畅。(4)扶持龙头企业,创造名牌产品,把中药材产业建设成为有数量、有质量、有效益的新型产业。(5)将项目建设与增加农民收人紧密结合。(6)将项目与示范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