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MRI、PET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7565522 上传时间:2018-07-03 格式:PDF 页数:2 大小:127.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CT、MRI、PET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CT、MRI、PET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CT、MRI、PET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CT、MRI、PET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碣全国释瘤放疗殁综合治疗会议论文集一一专家论坛及大会报告C T 、MR I 、P E T 对鼻咽癌颈部靶体积的影响卢丽霞赵充韩非卢泰祥孙颖邓小武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广州【目的】鼻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确定除常规临床体检外,事要依赖影像学技术。C T 、M R I 能分辩正常和多数肿大的淋巴结。淋巴结靶区的确定受制于诊断标准。C T 、M R I 多采用淋巴结大小作为标准,其有局限性在于:1 刁i 能诊断大小在正常范围内的淋巴结隐匿性的转移灶;2 淋巴结周围缺乏脂肪对比时,淋巴结可能会漏诊;3 C T M R I 不能根据形态和密度鉴别淋巴结的转移、反应性增生和炎症。C T 敏感性为

2、9 0 :特异性仅为4 0 ,M R I 较c T 的结果略低。淋巴结的卜1 8F D GP E T 的阳性显像与转移病灶密切相关,发现淋巴结微转移灶较前两种手段更优越。本研究共1 0 3 例初治的原发鼻咽癌患者,比较j 种影像学手段所显示阳性淋巴结的差异,为在鼻咽癌三维适形和调强适形放疗计划中,合理应用影像学技术手段提供借鉴。【材料和方法】2 0 0 3 年5 月至2 0 0 5 年6 月,共1 0 3 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初次治疗患者进入研究;其中男性8 0 例;女性2 3 例,年龄1 3 岁6 6 岁( 中位3 2 5 岁) ,K a r n o f s k y 评分均7 0 ;病理分型

3、:W H OJ I型11 例,W H OI I I 型9 2 例。全组病例按9 2 福州分期标准进行临床分期,其中I 期6 例;I I 期9 例;期6 8 例;a 期2 0 例;N O 为4 7 例、N 1 为3 0 例、N 2 为2 2 例、N 3 为4 例( N 分期以依据临床触诊结果) 。采用S o m 等对头颈淋巴引流区分区法作为分区标准。阳性淋巴结影像学标准为:颈淋巴结轴面短径1 0 m m ;咽后淋巴结轴面短径4 m m ;中央低密度坏死灶3 个以上的淋巴结聚集“成团”或“成簇”;淋巴结包膜侵犯与周边脂肪问隙缺乏分界:F D G P E T 诊断标准肉眼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S U

4、 V 2 5 ;跨区:以淋巴结中心位置确定其分区。淋巴分区采用S o m 等头颈淋巴分区标准。【结果】1 0 3 例研究结果显示,C T 显示颈淋巴结阳性例数为6 7 例( 6 7 1 3 3 ,6 5 ) :M R I 为6 6 例( 6 6 1 3 3 ,6 4 1 ) :P E T C T 为6 8 例( 6 8 1 3 3 ,6 6 2 :3 者检查阳性淋巴结病例数相近,但P E T C T 检出阳性淋巴结总枚数少于C T ,M R I ,为2 6 7 枚,C T 和M R l 分别为3 5 3 和3 4 9 枚( 两者无明显差异) 。6 7 例C T 淋巴结阳性病例中,6 0 例C

5、T 与P E T C T 均为阳性,两者阳性符合率为8 9 6 ( 6 0 6 7 ) ;6 6 例M R I 阳性病例中,5 9 例M R I 与P E T C T 均为阳性,两者阳性符合率为8 9 4 ( 5 9 6 6 ) 。P E T C T 与C T 、M R I 检出I I A V 区阳性淋巴结总数目见表1 。P E T C T 检出总阳性淋巴结的数目较C T 、M R I 为少,尤以I I A 、I IB 、I I I区差异显著。表11 0 3 例各分区阳性淋巴结数目( 粒)以上差别显著的三个区中,3 种方法显示的阳性淋淋巴结数目的总和为:c T 共2 1 5 粒;M R l 共

6、2 0 l 粒;P E T C T 共17 7 粒。1 7 7 粒P E T C T 阳性淋巴结中,有4 5 粒淋巴结短径 1 2 1 5 m m ) ,那么P E T C T 与M R I C T 的结果将更为接近。本组结果还显示P E T C T 阳性、而M R I 和C T 阴性的淋巴结以颈淋巴结短径 1 0 m m 为多。尤其在临床触诊N O 病例中,P E T 发现的阳性淋巴结数目( 2 6 枚) 比C T ( 2 1 枚) 和M R I ( 1 9 枚) 更多,H 以 1 0 m m淋巴结占多数( 5 7 7 ) ;N 1 3 病例中,4 5 枚P E T 阳性 1 0 m m 淋

7、巴结微转移灶中,2 9 枚C T 、3 0 枚M R !为阴性。从以上的结果可以看到,采用怎样的淋巴结短径作为C T 、M R I 阳性淋巴结的诊断标准,始终存在敏感性与特异性平衡的问题,而C T 、M R I 诊断准确性受制于诊断标准。有关C T 、M R I 、F - 1 8F D GP E T 诊断转移淋巴结的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争议较大,近期许多研究均显示卜1 8F D GP E T 在发现淋巴结转移上有着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本研究的结果与多个中心的头颈鳞癌的结果相吻合,由此推论P E T C T 对颈淋巴结微转移灶( 淋巴结短径 1 0 r a m ) 具有较高的阳性发现率。咽后淋巴结的转移发生率较颈淋巴结转移为高,K i n g ( H K ) 回顾性分析1 5 0 N P C 初诊的病例,咽后淋巴结转移率为9 4 。本组咽后M R I 阳性淋巴结发生率( 8 5 1 ) ,且N l N 3 病例组咽后淋巴结阳性发生率和阳性淋巴结数目高于N O 病例组,M R I 阳性发生率达9 1 1 ,但P E T 显示的咽后淋巴结的转移阳性率较C T M R I 低。P E T C T 同样也受校限、采集模式、空间解剖的信息不足,分辨率较C T 、M R I 低等因素的影响。因此不能依靠单一的影像学方法,建议在i 维放疗计划淋巴结靶区的制定中,综合使用三种手段的结果。8 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