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64280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02.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供水工程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一章第一章 综合说明综合说明1.1 绪言宁夏中部干旱带国土面积占全区的近二分之一,人口占全区的四分之一,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全国目前经济最落后、最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中部干旱带最大的特征就是 “干旱” ,十年九旱,甚至是十年十旱,最大的问题就是缺水,发展的关键在水、希望在水。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自治区相继建成了固海、固海扩灌、红寺堡、盐环定四大扬黄灌溉工程与多处中小型库井灌区,已发展灌溉面积 175 万亩,灌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 2600 元左右。但灌区以外更大范围的雨养旱作区,由于缺水,生态环境脆弱,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艰苦,生活贫困,经济发展落后,农民人均纯收入低

2、于 1400 元,不到扬水灌区的 50,是中部干旱带的贫困区,是宁夏最需要扶持的地区。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是实现全区区域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区各族人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中部干旱带发展不上去,就会影响全区的协调发展。加快中部干旱带发展,不是一个局部问题,而是一个全局性问题,不仅是一个紧迫的经济问题,而且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为了加快宁夏中部干旱带的脱贫致富步伐,2007 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先后三次召开固原工作会议,两次召开中部干旱带会议,提出了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总的要求、思路目标和措施,制定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发展纲要 ,批准了宁夏中部干旱带县内

3、移民规划 、 宁夏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总体规划 、 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总体规划等规划,经过 5 年努力,在中部干旱带发展发展设施农业 15 万亩、特色农业 100 万亩,使中部干旱带和南部山区特色、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 115 万亩;将自然条件极差、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地区,实施县内生态移民,整建制的搬迁到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扬黄灌区,规划 20062011 年实施生态移民 20.68万人。同心县规划利用三年时间,搬迁干旱山区 16.3 万人,围绕“水源、特色、转移、生态” ,把扬黄灌区建设成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设施产业带,把旱作雨养区建设成为抗旱稳产型的特色农业产业带,构建起抗旱减灾

4、长效机制,加快推进中部干旱带发展。2007 年 4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区时明确指出:“要切实解决好中部干旱带的人落石出畜饮水问题,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 “要抓好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抓好引黄灌区节水措施和中部干旱带节水农业。 ”2006 年 5 月,温家宝总理在中部干旱带调研时指出:“对全区讲,宁夏总体是干旱地区,除沿黄地区有水利条件,可引水灌溉,其他地区靠天吃饭,自然条件、生态环境十分恶劣,这也是长期困扰经济发展的因素。因此,宁夏要考虑加强抗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的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 2007 年 9 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在我区调研时指出:

5、“在解决中部干旱带农村饮水安全后,要将人饮、生产用水结合起来,进一步解决群众发展、走出困境问题。 ” 2008 年 9 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陈昌智,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盛华仁来宁视察时强调:宁夏中部干旱带高效节水补灌工程符合中央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本次编制的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及供水工程实施方案是围绕移民灌区特色产业现状与发展 ,以固海扩灌扬水工程为水源依托,延伸拓展供水范围,发展庭院经济132.8 亩,同时解决1475 人的生活用水。变被动抗旱为主动调整,变单纯解决生存问题为解决生态

6、、生产、生计相统一,着力解决民生问题。1.2 基本情况1.2.1 自然情况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及供水工程项目区位于距同心县城以北 15km 处,西南方向以清水河为界。项目区涉及 1 个行政村,2 个合作社,295 户,1475 人。人均纯收入 1962 元。主要交通道路有同心石炭沟公路。邮电、通信、供电等设施健全。1.2.2 气象、水文项目区属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为干旱半干旱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 277mm,其中 79 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1.7%。年蒸发量1300mm。年平均气温 8.4,七月份平均气温为 22.8,极端最高气温38.5。最冷一月平均气温为-6.8

7、,极端最低气温-27.3,年平均日较差 14.0。本区光热资源丰富,适于发展灌溉农业。主要农业自然灾害有干旱、大风、沙暴、热干风、霜冻和冰雹。1.2.3 工程地质工程所在地区地形起伏不大,出露地层岩性单一,层位较稳定,地质构造简单。第四系壤土,黄土广泛分布,都具大孔隙,呈硬塑一坚硬状态,一般均具湿陷性,为 I 一级非自重湿陷土场地,湿陷土层厚度 7 一 14m左右,不存在崩坍、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条件。地基承载力在140Kpa 及 140Kpa 以上。1.3 工程规模和任务1.3.1 工程规模项目区设计灌溉庭院经济面积 132.8 亩,种植枣树 6295 株,解决 1475人的饮水问题,

8、延伸砌护 11#、12#斗渠 2 条,共计 1.464km。农渠 37 条,共 4.264km。渠系配套的各类小型建筑物共计 486 座。其中:农口 37 座,毛口 295 座,交通桥 27 座,节制闸 19 座,分水闸 37 座,跌水 71 座。1.3.2 工程任务为项目区农业灌溉提供生产用水,兼顾人畜生活用水。通过对项目区渠系进行砌护,配套渠系建筑物等工程措施,同时引导农民进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达到示范带动和节水增效的目的。1.4 工程布置及主要建筑物项目区从固海扩灌 11#,12#支渠口取水,支渠分出 37 条农渠,控制庭院经济灌溉面积 132.8 亩。在渠道与机耕路交叉处设交通桥,过生

9、产路处设板涵。在渠道陡降地段设陡坡。1.5 施工渠道及建筑物土方开挖宜采用人工开挖,需要回填的土方就近堆放,待砌护完毕后回填。填筑土方要分层夯实,每层铺土厚度必须小于 25cm,建筑物土方回填必振捣密实,含水率一般控制在 14%左右,压实系数不小于0.95。渠道防渗衬砌方式严格执行水利部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有关规定执行。渠道衬砌采用错缝法,缝宽为 23cm,用细石砼勾缝,定时洒水养护到龄期。金属结构构件的安装和钢构件焊接施工工艺应严格执行相应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工程于 2009 年 3 月开工,2009 年 4 月完工,工期 60 天。1.6 工程管理该工程的项目法人为同心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10、具体负责前期工作、资金筹措和工程建设管理。工程竣工验收后,由同心县水利局河西管理所和项目区农民用水协会共同负责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1.7 设计概算同心县河西镇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及供水工程项目总投资概算为 86.75 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 76.05 万元,建设单位管理费 3.8 万元,监理费 1.52 万元,勘测设计费 2.66 万元,质量督费 0.19 万元,基本预备费 2.53 万元。申请财政厅解决 84.58 万元,群众自筹 2.17 万元。1.8 经济及效益评价项目实施后,可发展节水灌溉面积 132.8 亩,灌溉水利用系数将 0.49提高至 0.72。单方水净产值 5.91

11、元,年净增净效益为 25.37 万元。经计算分析,该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 14.6%12%,经济净现值 145.5 万元0,经济效益费用比 1.81.0。第二章第二章 基本情况基本情况2.1 自然概况2.1.1 项目区域河西镇上河湾生态移民新村庭院经济及供水工程项目区位于距同心县城以北 15km 的河西镇上河湾村。项目区范围北 11#支渠为界,南邻苦水泉子沟,西接同心石炭沟公路,东至北支干渠。项目区南北最长 1.25km,东西最大宽度 1.2km,土地总面积 1.5km2。2.1.2 地形地貌项目区地貌属清水河河谷右岸台地,地处清水河右岸苦水泉子沟与苦水沟之间。项目区地势北高南低,东高西地,区域

12、内地势平坦开阔,且集中连片,土壤条件较好,海拔高程在 13431310m,地面平均坡度为1/30m。2.2 气象项目区为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属干旱半干旱地区。基本特点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风沙大,气温多变,无霜期短,年际多变,据同心县气象站 1961 年2000 年 40 年气象资料,主要气候如下:(1)日照太阳辐射日照充足,年平均为 3054.5 小时,年平均日照率为 65%。太阳辐射强,年太阳总辐射量为 5865.54MJ/m2,57 月的太阳辐射量是 111 月的 2.2倍,月最高值为 6 月,最低值为 12 月。生理辐射(植物光合作用中可同化的光能)每年为 65

13、 千卡/cm2。(2) 温度与热量年平均气温为 8.4,以七月最高,月平均气温为 22.8,一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为-6.8,气温的年较差大,平均为 30.6,气温的日较差也大,为 14.6左右。热量丰富,年平均有效积温(10)为 3146.2,且春温上升快,秋温下降迅速,因而积温的有效性较高。无霜期较短,多年平均为 182 天,一般在 10 月 6 日左右出现初霜,翌年 4 月 22 日左右终霜,无霜期2有 140170 天,有霜冻危害。(3)降水与蒸发年平均降水量仅 277mm,且降雨集中,各月降水量相差较大,79 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 61.7%,122 月降水量仅占全年降水量的 2

14、.2%。蒸发强烈,年平均蒸发量为 1300mm,是年平均降水量的 4.7 倍。由于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没有灌溉就没有稳定的农业。(4)灾害性天气灌区主要农业自然灾害是干旱、大风、沙暴、热干风、霜冻和冰雹。多年平均风速 3.3m/s,以东、南风和西北风居多。一年中风速大于或等于3m/s 的月份占全年的 9/12,全年大风日数平均 16 天。沙暴多发生在春季,沙暴日数年平均为 16 天。初霜出现一般在 10 月 6 日左右,翌年 4 月 22 日左右终霜,2的无霜期 140170 天。2.3 泥沙项目区属宁夏固海扩灌工程受益区,工程取水水源一泵站位于中宁县泉眼山。根据对下河沿、跃进渠胜金关和七星渠

15、申滩三个水文观测站 35 年实测资料分析计算,黄河泉眼山断面多年平均含沙量为 4.03kg/m3,最大含沙量一般发生在 7、8 月份。1984 年1993 年逐月平均含沙量见表 2-1。表 2-1 多年月平均含沙量 单位:kg/m3月 份年 份123456789101112 19841 9930.07 20.09 60.2 90.5 12.1 86.1 47.6 97.2 42.8 20.6 90.2 10.1 32.4 水质本工程以黄河水作为水源,根据宁夏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 2003 年监测资料,中卫下河沿(入境)断面枯水期监测项目 13 项,超标 1 项,占项目总数的 7.7%。主要污染

16、物有石油类,断面水质为 V 类;平水期监测项目17 项,超标 1 项,占项目总数的 5.9%,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断面水质为IV 类;丰水期监测项目 17 项,超标 2 项,占项目总数的 11.8%,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断面水质为 IV 类。全年水质类别为 IV 类,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2.5 土壤项目区土壤母质主要是黄土母质和洪积冲积母质。黄土母质疏松多孔,通体均质,颗粒组成以粒径 0.050.10mm 的粗粉粒为主,约占 5560%,质地为轻壤土,黄土层深厚,无明显质地层次,但垂直节理明显。洪积冲积母质特点是洪积物和冲积物呈交错,重叠状分布,剖面中砾石含量很少,有效土层相对较厚。该两类土壤适宜于农业生产。2.6 社会经济情况同心县涉及移民新村 1 个,2 个合作社,295 户,1475 人,全部为回族人口,全部为劳动人口,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商业贸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