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56024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4.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西安市大学区2017届高三第三次联考语文试卷及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安一中 2014 级大学区联考 语文试题 第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9 分)刘再复所谓“四星”,是指歌星、影星、球星、节目主持人。说“四星高照”,既无褒贬,也 无偏见。只是说,当下这个时代乃是以“四星”为符号的时代。与“抬头望见北斗星”那个激情燃烧的 时代不同,这个时代人类生活内涵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先的生活(古典生活),只要用“衣、食、 住、行”概说即可,而现代生活则增加了另外四个字的内容,即“性、健、寿、娱”。物质生活全 面展开了,人们不再安于衣食住行,还普遍地追求情欲的满足、健康的实现、寿命的延长和生活的 娱乐化。“四星”应运而

2、生,不仅浮出繁华的地表,而且进入灿烂的高空。不可否认,现代化确实 带来了生活的丰富、情感的多元、人性的快乐、视野的扩张、时间的增值。从总体上说,人类其实 愈来愈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希望多活一些年月以享受人生。然而,历史总是悲剧性地前行,四星 高照的同时,人文的许多部分,如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都可能付出代价。说要付出“人文”的代价,从根本上说,是要付出“人”本身的代价,人本身发生了变质。这 种集体变质现象,除了可以用“人正在变成另一种生物(金钱动物)”来描述之外,还可以用一个 “关键词”来描述,这就是“消费体”。人正在变成消费体而消费一切:消费城市、消费乡村、消 费物质、消费技术、消费自然

3、、消费古玩、消费电影、消费传统、甚至消费“神”(包括消费上帝 与消费佛)。最后是消费人本身,有肉卖肉,有灵卖灵,有容貌卖容貌,有青春卖青春,有八卦卖 八卦,有知识卖知识,一切都是商品,一切都是交易。消费的潮流覆盖一切,横扫一切。个个都成 为消费潮流中人。欧洲一些国家,产业(制造业)濒临瓦解,只剩下服务业、旅游业、交通业和高 科技,工人阶级几乎消失,因为人人都是消费体,而非生产体。东西方在共同的“四星高照”和消 费狂热的“大形势”下,确实存在着一个“何处人文”的大问题。面对“四星高照”及其相随相生的“价值迷失”的现象,接下去的问题是,在此历史语境中, 人文价值包括人文理想是否还能实现?我的答案是

4、“可能实现”。我的乐观还是来自对“人”本身和天才的信赖,相信人类一部分变质,一部分并不变质;一部 分成为潮流中人,一部分却不是潮流中人;一部分神经被金钱所抓住,一部分并不被金钱所抓住。 总之,有一部分人,他们拥有超越的能力,拥有从时代的大潮流中跳出来的能力。曹雪芹所处的时 代乃是“文字狱”最猖獗的时代,他的历史大环境与家庭小环境都极为恶劣,以致他写作时不得不 隐姓埋名,不仅要把“真事隐”,而且要把“真名隐”,然而,他却超越这种环境的限制与困扰而 创造出中国文学的第一伟大经典。从这说开去,我们又可以想到但丁,想到达芬奇,想到米开朗 基罗等文艺复兴的伟大先驱。在中世纪的黑暗中,但丁的神曲借助宗教的

5、外壳,却注入巨大的 人文内容。米开朗基罗,他受雇于罗马教皇,工作于梵蒂冈的西斯廷大教堂,但他却在创世纪 的大天顶画中注入让人振聋发聩的人文精神。但丁、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巨 人们,用他们的天才杰作和灵魂经历告诉我们:任何时候,文艺都是可能复兴的;任何时候,“人 文”都是有立足之地的。他们还告诉我们:时代是可以超越的,人文创造总是超越时代的困境与超越时代条件(包括政治条件、经济条件、精神条件等)的制约,而后才抵达前人所未至的巅峰。从这 个意义上说,“何处人文”的大提问便可做出一种答案:人文不在“环境”的卵翼里,而在个体生 命的奋斗中,也可以说,人文就在每个人的手上,每个人的脚下,

6、每个人的心中。【相关链接】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 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 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现代人的生活追求,在古典生活简单的“衣、食、住、行”之外增加了“性、健、寿、娱”, “四星”应运而生并大放光芒,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现代人对新生活的需求。B.欧洲一些国家制造业衰退,而服务、旅游、交通等行业却相对发达,这与现代人注重消费, 人本身演化成为“消费体”有关。C.曹

7、雪芹身处“文字狱”最猖獗的时代,“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就的伟大著作红楼梦, 充满人文精神。这表明越是恶劣的生存环境,越是焕发人文精神的最佳理想之地。D.在不利于人文精神滋生和繁育的环境里,一部分优秀人士却凭个体的努力创造出闪耀人文精 神的文化产品,这样的例子,中外都有。2.下列对全文大意的概括,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四星高照”是一种社会弊象,四星高照的同时,人文的许多部分,如文学、艺术、思想、 教育等,都可能付出代价。B.现代人类生活内涵发生巨大变化,文学、艺术、思想、教育等人文创造都已付出巨大代价。C.“四星高照”挤压了人文精神生存的空间,“价值迷失”的现状堪忧,寄希望于

8、一部分超越时 代的个体的努力,人文价值和人文理想是有可能实现的。D.“四星高照”要付出“人文”的代价,从根本上说,是要付出“人”本身的代价,人本身发 生了变质。人正在变成消费体而消费一切,甚至消费肉体与灵魂。3.根据本文的观点,下列推论和延伸理解,不合理的一项是 (3 分)A.某大学教授对自己行将毕业的学生宣布:“十年之后,赚不到四千万人民币的人不要来见我, 更不要对人说你是我的学生。”该教授的行为,属于一种“价值迷失”的表现。B.在儒家士子普遍抱有“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且以做官作为实现理想的绝佳途径的时代,陶 渊明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寻求自由的精神,是一种人文价值的体现。C.某女青年宣

9、布自己的择偶标准时,毫不含糊地说:“宁可坐在宝马车上哭,也不愿坐在自行 车上笑。”其执着而毫不妥协的精神,是为实现自己的人文价值而发出的强音。D.身为平民百姓,只要有一点超越时代的精神,在物欲的追求之外,有一些精神文化的索求, 比如闲暇读一点“无用”的书,权势面前保持一点自尊,就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回归。(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12 分)逝去的儒者我的父亲梁漱溟(节选)梁培宽“反右”的时候父亲“幸免于难”,可他早成了“反面教材”,在政协大会小会上常成为批斗 的对象。父亲从不为这些事情苦恼,仍专心从事自己的著述工作。但这毕竟不是一件令人舒心的事, 有时他也会因此失眠。此时,他责备自己

10、修养不够,不该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1973 年 10 月开始的“批林批孔”运动又将父亲卷入了一场巨大的政治漩涡。在政协学习会上, 人人要“表态”,唯有父亲一直沉默不语。可是“不表态”就是一种“表态”,沉默是不允许的。 会议主持人三番五次“动员”,要他亮明自己的观点。因要求保留意见不被允许,从 1974 年 1 月 开始,父亲动手写文章阐述自己对孔子的看法。1974 年 2 月,父亲作了今天我们应当如何评价孔子的长篇发言。在那“批孔”的狂潮下, 他仍然捍卫孔子,替儒家思想辩护,无疑是件触犯众怒之事。父亲公开讲过“我的态度是不批 孔只批林”,这引起了对他的大会小会不断的批判。1974 年 9 月

11、23 日,历时半年多的批 判告一段落,主持人问他有何感想,父亲回答:“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主持人勒令 他解释。父亲说:“匹夫就是独人一个,无权无势。他的最后一招只是坚信他自己的志。什 么都可以夺掉,但这个志没法夺掉,就是把他这个人消灭掉,也无法夺掉。”我知道,在父亲内心深处,一直以“不容自昧”作为自律的底线。所以即便面临当时的政治高 压,他依然具有那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面对可能发生的任何结果。父亲能在这么多年 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一直活到 95 岁,这让很多人觉得不好理解。1979 年,他写信给朋友: “一切祸福、荣辱、得失之来完全接受,不疑讶、不骇异、不怨不尤。”

12、这都是他多年来对佛学和 儒学“践履实修”的结果。对佛学的道理,父亲是“老而弥笃”。我们小时候跟他去寺院,从不见父亲拜佛、烧香,对他 而言,最重要的是“破我执”、 “忘我”,如果一个人能“忘我”,不考虑个人利害得失,人的 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1942 年,父亲自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 9 写过一篇香港脱险寄宽恕两儿的文章,说“我不 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因为这句话,他遭到了许多人的讥评,说他狂妄、口气大。我理解他还是出于责任感和使命感而发此感慨的,他曾说:“假如我所作所为,只 求一个人享乐,那么我的安危只是我一人之事而已”。他认为自己对整个中国

13、文化甚至于中国前途, 都有所见,甚至有责任。他的任务没有完成,所以不能死。父亲信奉孔子的“仁者不忧”,因此他“乐天知命”。抗战期间,有朋友在桂林七星岩请他吃 素席,饭后在一株小树下聊天,恰好敌机在头上盘旋下”蛋”,朋友吓得大惊失色,父亲却镇定自 若地聊天。1976 年唐山大地震时,北京人都逃到户外,父亲却安居不动在居委会的再三劝告下,最 后才有几个晚上到寓所后山的草地上露宿。1988 年,父亲因肾衰竭住院。他认为佛家对生命的态度是“不求生,不求死”,顺其自然。6 月 11 日,他把我叫到床侧,示意有话要说。他说:“人的寿命有限。医生治得了病,治不了命。 我的命已经完了,寿数就这样了。”我问他还

14、有什么要交代的。他只坦然说“火化”。1988 年 6 月 23 日,父亲的人生大幕徐徐垂下,享年 95 岁。他弥留之际的最后一句话是“我累 了,我要休息”(选自读者2007 年第九期)4.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A.在“批林批孔”运动中,父亲一直“沉默不语” ,因为“沉默不语”就是一种表态。B. 父亲多年来对佛学和儒学“践履实修”,这也是他能在多年的政治风浪中泰然坚持下来, 一直活到 95 岁的重要原因。C.作者认为,如果一个人能“忘我”,精神面貌就会有根本不同,很多问题就不成为问题了, 比如生和死,而父亲正是一个“忘我”的人。D.父亲所言所行深受儒家和佛家思想影响,

15、体现在对待生命的态度方面就是“乐天知命”“ 不求生,不求死”。5.作者称父亲为“逝去的儒者”,请简要概括父亲身上所具有的”儒者”特征。(4 分)答: 6.梁漱溟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许多人认为他”狂妄” “口气大”,你是否认同他们的看法?为什么?(5 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14 分)树 下铁 凝 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一家人得全力以赴供应儿子每月的开销,老于连烟都戒了,哪儿还能 挤出取暖的煤钱。又过了些时候,老同学项珠珠从省会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这城市的副市长。自 此,老于和家人常在电视屏幕上看见她。 老于的老婆说,这个女市长和你不

16、是同学么,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 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 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 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 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市长。 老于家中无电话,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市长打了电话。电 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 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副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 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 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 了一件薄薄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