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

上传人:qt****68 文档编号:4755878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245.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教学(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中地理 2 0 1 5 年 第 1 7期 蠡 浅析初中地理人物的 教譬 徐锋万军 (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 江苏 常州 2 1 3 0 2 2 ) 地理人物是指在地理发展过程 中留下足迹 ,在地 理学发展中有重要影响 ,对地理学起重大作用的人类群 体或个体。地理人物是构成地理的重要要素之一 ,也是 地理学研究和地理教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基础 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 ,地理人物教学越来越受到重 视。笔者认为 ,初中地理课面对学生个体 ,它承担着对 青少年成长期最基本的文化知识和道德观念及人生素养 的培养任务;而作为整体 ,它则承担着一个国家的社会 公德及国民素质的塑造任务。积极介绍一

2、些地理人物及 其成就 ,既符合新课程的要求 ,也符合学生的年龄和心 理特征。开展地理人物教学研究对于提高学生学 习地理 的兴趣 ,丰富学生地理知识 ,发展学生的能力 ,增强国 家意识 、国际意识以及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 、世 界观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 、地理人物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意义 1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 兴趣是指人探求知识 、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 种活动的心理倾向 ,它总是伴随着良好的情感体验。” 初 中学生的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都正好处在一个重要的 转折时期 ,其情感丰富 、易于激动 ,但又不太能持久 ; 对许多事物都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 ,却又缺 乏耐心和深入研究。初中

3、学生对具体形象的地理人物颇 感兴趣 ,对形式多样 、活泼生动 、贴近生活的地理人物 教学方式怀有亲切感。因此 ,地理人物教学 ,充满 了生 动性 、形象性 ,让人印象深刻,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 征 、思维特征 ,贴近其生活实际 ,容易激发他们学 习的 兴趣。 如在学 习七年级 上册 第一章 “ 地球和地球仪 ”一 节时 ,可 以利 用教材 中阅读材料 “ 麦哲伦船 队的环球 航行 ” ,通过地理人物 的故 事学 习 “ 地球 的形状和 大 小”。学生对麦哲伦探险故事比较感兴趣 ,地理教学借 助鲜活的地理人物形象和人物活动 ,可 以有效帮助学生 2 7 摆脱枯燥乏味的说教模式 ,提高学生学习的兴

4、趣。心理 学研究表明 ,只有当学习个体对将要学习的知识关注并 产 生兴趣 时 ,才会 引发其认知的需求 。教育 家布鲁纳 说 : “ 学习的最好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 有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其从中体验到地理学 习的乐趣 ,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完成学习任务 ,获 得知识和技能,学习效率才会显著提高。 2 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初 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智力发育 水平决定 了他们 自身的形象思维能力虽然还有很大的开发空间 ,但抽象 思维能力还不完备。对于他们来说 ,形象 、生动的东西 比抽象、枯燥的内容更易接受,也更容易产生浓厚的兴 趣 ,这就给地理教学增加了不小的难度 。地理人物教

5、学 则以趣味性 、生动性 ,深得学生的喜爱 ,可以更好地解 决地理知识枯燥和抽象这个难题 ,成为学生形象直观地 认识 、理解地理知识的良好凭借。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 “ 海陆的变 迁”一节时,可以利用教材阅读材料中 “ 从世界地图上 得到的启示” ,结合地理人物魏格纳发现 “ 板块构造学 说”的过程 ,设计 “ 魏格纳最初依据什么认为地球上现 在的大陆可能是从一个大陆分离开来的?”和 “ 有哪些 证据能说明大陆可能是后来分离开来 的?”等一些问 题 ,学生在了解地理人物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在地理 人物的故事 中,学生通过地理人物的故事 , 体验地理知 识的发现,汲取地理人物的智慧,

6、并从中发现地理演变 的规律性 , 从而有效地完成地理知识的学 习过程。毫不 夸张地说, 在这节地理教学过程中,抓住了地理人物这 条主线 ,教学也就成功了一半。 3 培养学生学 习能力 随着新 课程 改革 的推进 ,学生能力的培 养问题越 来越受到重视。借助地理人物教学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 地理知识 ,还可以很好地培养课程标准要求的获取并处 塑 垒 望 2 0 1 5 年 第 1 7 期 初 中 地 理 理地理信息的能力 ,形成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 力,地理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归纳、分析和判断能 力等。 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四节 “ 世界的气 候”一节时 ,可以利用教材阅读材料中 “

7、 柯本和他的气 候分类法”,通过地理人物的成就 了解 “ 气候的地区差 异”。如通过对不同地区气温年变化的比较 ,知道温度 带的温度差异 ;通过对同一温度带 内年降水量差异的比 较 ,结合植被的分布 ,形成气候带 ,通过 这些对 比研 究 ,可以培养学生的比较 、分析 、归纳能力。再如通过 对不同地区的气温比较 ,确定对应 的温度带 ;通过不同 地区降水量的年变化 ,确定对应的降水类型 ;再综合温 度带和降水类型,可以判断出气候类型,这样可以提高 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再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 一章第二节 “ 人口”一节时,可以运用教材阅读材料中 “ 胡焕庸与中国人 口地理分界线” ,通过了

8、解 中国人 口 地理分界线的形成过程 ,知道科学分析的过程 ,培养数 据分析能力。 。 4 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 。无 论是那些流 芳千古的杰 出地理人物 ,还是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普通 人物 ,都会对学生有所借鉴和启示 ,都会对学生起 到 “ 榜样 ”或 “ 警示”的作用 ,都会对学生人生观 、价值 观的培养带来帮助 。尤其通过对地理杰出人物 的学习, 学生从他们身上找到人生奋斗的目标和方向,获得前进 的动力 ,并逐渐体会到 自己的使命感 、责任感 。同时, 学生也会被杰出人物高尚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所折服 , 并逐渐从对杰出人物的崇拜 、敬佩中得到振奋和鼓舞 。 如在

9、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 大洲和大洋”一节 时, 教材阅读材料中简单介绍了 “ 人类探索地球面貌的 过程”。人类对地球海陆面貌的认识 ,经历了极其漫长 的过程,其中有许多著名的探险家,如张骞、马可波 罗 、郑和 、哥伦布 、麦哲伦等 ,他们为人类认识世界作 出了杰出的贡献。几千年的历程 、多少人的前赴后继 , 使中学生逐渐确立起对国家、民族高度负责的人生态度 和历史责任感 ,树立起不怕困难 、顽强拼搏 、勇于进取 的精神。 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精神 。学生科学精神 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这其中需要学生 自身 的努 力 ,更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科学精神就是对现存的答 案永不满足 ,

10、永远在探索更好的解决方案 ,保持独立思 考的能力 ,保持对真理的不断追求 ,并坦然承认 自己的 无知。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 “ 地球的运 28 动”一节时,阅读材料 “ 是天转还是地转”介绍了伟大 的波兰天文学家哥 白尼 。哥 白尼的 “ 日心说 ”发表之 前 ,亚里士多德和托勒密主张 “ 地心说”,认为地球是 静止不动 的 , 其他的星体都围着地球 这一宇 宙中心旋 转 。这个学说的提出与基督教 圣经 中关于天堂 、人 间、地狱的说法刚好吻合 。处于统治地位的教廷竭力支 持地心学说 ,因而 “ 地心说”被教会奉为和 圣经 一 样的经典,长期居于统治地位。而哥白尼本人也是虔诚 的教徒

11、 ,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提出的 “ 日心说”改变 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否定了教会的权威,但哥 白尼仍坚信 “ 日心说”,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 天球运 行论 。虽然现在看来 “ 日心说”也是有问题的 ,但哥 白尼这种科学精神仍然值得我们钦佩和学习。通过人物 故事的介绍 ,就是为了注重学生科学精神的培育 ,让学 生具有 良好的思维方式 ,对事物抱客观理性的态度 ,引 导学生永远保持探索世界的热情。 有助 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爱国主义是中华 民族的光荣传统 ,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 ,是 一面具有最大号召力的旗帜,是地理教学永恒不变的主 题之一。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解放和国家的繁荣

12、、昌 盛 ,多少志士仁人前仆后继 ,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 正气歌。地理杰出人物为学生的世界观培养提供了生动 的案例 ,他们光辉的人生 、感人的事迹 、高尚的情怀 、 非凡的人格魅力 ,能够震撼学生的心灵 ,激发其追求真 理 、报效祖国的情感。如在学习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 节 “ 农业”一节时,可 以通过地理人物袁隆平的事迹来 呈现如何走科技强农之路。2 0 世纪7 0 年代以前 ,我国水 稻平均产量不N4 s o o 千 克 公顷 ,目前超级杂交水稻 已 突破 1 2 0 0 0 千克 公顷 ,使我国在耕地面积减少的情况下 粮食产量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袁隆平从事杂交水稻研 究半个世纪 ,不畏

13、艰难 ,甘于奉献 ,呕心沥血 ,苦苦追 求 ,不仅为解决中国人民的温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 出了贡献 ,更为世界和平和社会进步树立了丰碑 。 二、初中地理人物教学的要求 1 科 学性 。科学性是指教师讲授 、学生学 习的地 理人物的相关知识必须是 已经证明是正确的、科学的; 同时 ,教师的讲授方法也是科学有效的。讲授的内容一 定是地理学界经过充分研究 、论证的结论 ,而不能是道 听途说 、逸闻轶事。地理人物教学应坚持科学性和思想 性兼顾的原则,既不能一味坚持讲述内容的科学性,而 忽视学生的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培养 ,也不能将地理人 物课上成政治课 , 过分强调思想性和教育性 ,而忽视地 理人

14、物教学的知识 陛。 初 中 地 理 2 0 1 5 年第1 7 期 叠 初中地理实验教 学 睁探索翻 思考 壤 俪 峨 器 薰” 验u 倒 朱燕 ( 上海市桃浦中学, 上海 2 0 0 3 3 1 ) 在初 中地理教学 中 ,笔者进行 了地理实验教学 的 尝试。下面 以 “ 土壤和水如何吸收与释放热量”实验为 例 ,浅谈对初中地理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 一 、实验 :土壤和水如何吸收与释放热量 1 设计思路 在初 中进行季风气候成 因的教学 时 ,初 中七年级 学生没有接触过物理知识 ,经常会问 : “ 为什么冬季风 是从高纬的陆地吹向低纬的海洋?而夏季风是从低纬的 海洋吹向高纬的陆地 ?”

15、笔者告诉学生是由于海洋和陆 地在相同条件下温度变化不 同。 “ 温度变化有什么不同 呢?”学生又会提出进一步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 ,由 学生 自己动手进行实验来验证 “ 海洋和陆地在相 同条件 下温度变化有所不同”,从而理解 “ 海陆热力差异”比 教师 “ 无凭无据”的讲解效果更好。 另外 ,本实验简单 ,可操作性强 :实验材料 ( 土 壤 、水 ) 随处可取 ,准备方便 ;实验用具烧杯 、温度计 等,可以借用;实验观测时间短,操作难度不大,初中 学生完全能够掌握 ;实验结果简洁明了 ,容易观察。 2 实验准备 知识准备:在本实验 中,装土壤的烧杯表示陆 地 ,装水的烧杯表示海洋。两者在加热

16、条件下可 以表示 夏季吸收热量的情况下陆地和海洋的温度变化;冷却的 过程是表示冬季散热降温的状态 ,再将两者的温度进行 比较 。如此可得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差异。 实验 仪器 准 备 :每组 水银 温度 计 、烧杯 、三脚 架、支架 ( 固定温度计用 ) 各两件 ,等量的土壤和水各 一份 ,计时器各一个。 安全准 备 :必须使用防护眼镜 ;对实验材料进行 加热时 ,严格控制时间,以防加热时间过长造成危害。 3 实验 步骤 ( 1 ) 将 土壤放进一个烧杯里 ,直到装满半个容器 。 再将水倒入另一个烧杯中 ,直到充满半个容器。 ( 2 ) 将一支温度计插入土壤中,注意土壤应将水银 球 完全盖住。 ( 3 ) 对装水的烧杯重复步骤2 。 ( 4 ) 记录土壤和水的起始温度。 ( 5 ) 两份实验材料各加热2 分钟后 ,记录温度。 ( 6 ) 两份实验材料各放置l 0 分钟后 ,记录温度 。 ( 7 ) 填写实验记录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