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5593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为什么婴儿刚出生时喜欢看黑白相界的地方,而不 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彩球?他为什么不断扔掉手里的 东西,你捡起来递给他,他会再扔掉?他为什么爱 吃手?还对非常微小的东西感兴趣?为什么他喜欢 玩水玩沙,玩上几个小时而乐此不彼?走路的时候 ,他为什么专门走低洼不平的地方?他为什么喜欢 反复地在楼梯上爬上爬下?为什么5岁左右的孩子 会说要和爸爸(或妈妈)结婚?. 这一些看似奇怪的现象背后,隐藏着一个黄金般贵重的概念敏感期。 指在儿童在某一时期,对某种知识和行为比较敏感 ,也比较容易学习,心理上某个方面发展比较迅速 。而错过敏感期,学习起来较困难,发展也比较缓 慢。比如:刚出生的孩子眼睛因感染而被缠上 纱

2、布2周,其后果是眼睛失明。02岁左右感觉器官敏感期12岁探索物质本质敏感期23岁探索事物与人关系的敏感期35岁探索人际关系的敏感期45岁探索他人心智敏感期45岁婚姻敏感期总结“智力中没有一样东西最初不源于感觉。”-蒙台梭利口的敏感期手的敏感期腿的敏感期口的敏感期 1儿童第一个使用的器官是“口”,这是儿童认识世 界的第一步。 2从出生吮吸奶头吃自己的手指拿到物品 放到自己的嘴里啃咬。这个时候口的敏感期就到来 了。口的敏感期 3出现时间:02岁 4给孩子的帮助: 从2个月开始帮助孩子吃手 。如果在冬天里出生的宝宝,要 考虑棉衣的厚度、衣袖的长度等是否妨碍了孩子吃手。 准备一些可以啃咬的东西,尽量洗

3、干净,不必消毒过严。放 弃原有卫生的观念,让孩子啃咬,自主探索。 每次向孩子呈现3种质地不同的物品,供孩子探索。在熟悉 一段时间后,撤去其中的12件物品,换成新的物品。 口的敏感期 案例:一位7个月的宝宝,一手拿着洗脸毛巾,一手 拿着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他是在用嘴 感觉软和硬。遗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没有 把“软”和“硬”这两个词及时告诉孩子;有幸的是, 他们没有把毛巾和梳子拿开。口的敏感期 如果,口的敏感期被强行干涉,孩子就会将口的行为 欲望压抑下来,将来就可能会成为人格问题源头: 吐唾沫、啃手指、吃零食、讽刺挖苦别人、对他人进 行语言暴力等。手的敏感期 表现:会把正在吃的香蕉

4、捏得稀烂,去体会那种粘糊 糊的感觉;打碎鸡蛋,去感受里面粘糊糊的东西; 会把妈妈珍贵的真丝围巾不断地在地上拍打、揉搓 ;会把柜子里的所有东西全抓出来,扔到一边;喜 欢玩水、玩沙、玩泥巴、甚至玩自己拉的大便 手的敏感期 给孩子的帮助: 1提供不同材质的东西供孩子自由探索,如:米、 面、布、石头、金属物质、沙子、水等等。 2不要试图教会孩子什么技能; 3提供可以动手的玩具,比如:拼插类的玩具等。 4不要轻易制止孩子把物品放在口中,当然,譬如 孩子把打开的生鸡蛋放在嘴里之类的行为,最好还 是制止他! 5尽可能地动用多种器官去认识事物。听看摸闻尝腿的敏感期 爬行扶走独立行走。这就到了走的敏感期 表现:

5、孩子发狂般地要走路,一天走几公里路都不觉得累; 哪里不平往哪里走;哪里脏和乱就往哪里走;喜欢在台阶 上重复上下。 目的:锻炼自己行走的能力,探索外在事物。 我们要提供的帮助: 1为孩子脱去鞋袜,用脚感受不同材质。草地、沙地、石灰 地、木板地、地毯等等。 2不要阻止孩子走路,只是跟在其后用和孩子一样的步伐。 孩子到处走动,且开始时走路不稳,这个看护的人带来很 多劳累。于是,他们宁愿抱在怀里也不愿意让孩子自由探 索。 3避免在穿带有笛子的鞋子,边走边响,打乱孩子对腿的感 受,以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甚至使孩子心烦意乱,不愿 意去探索,只想妈妈抱。12岁的孩子开始了对物质的探索。在儿童早期,引领孩子去

6、探索物质,比引领孩子探 索人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更有利一些。例如,地铁里 发生的一件事。对物质的探索,表现为:反复抚摸物体;感受物体 的棱角和表面;感受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哪些可 以垒高,哪些可以串起来,哪些可以嵌在一起等) ;感受物体的体积、质量、因果等。关键性的帮助: 让孩子保持探索的渴望和能力,避免知识的灌输;(坤坤 的案例) 以单一语言环境为宜。当孩子说出某个字时,他们内心会 同时出现跟这个词有关的感受和情感。环境中的物质作用 于孩子的感觉器官,然后内化,并最终以语言的形式被儿 童表达出来,用来和他人沟通和表达自己。当孩子暴露在 多种语言时,孩子就会感到困惑,不知道该用什么语言表 达自己,

7、当这种语言不被理解时,就会感到孤独和失落。 给不同的孩子给予不同的环境和材料。 建构安全原则要讲究方法:行为引导胜过讲大道理;该藏 起来的物品要藏起来。过了两岁,孩子对物质特质的探索转到了物质与自 己的关系上,比如探索用这样的物品可以用来做什 么。给他一把扫帚,他可能不会去啃咬它,可能用 来扫地,用来够取沙发地下的物品。执拗敏感期: 案例1:非要把滚来滚去的球排成一条线 案例2:坐电梯要自己按按钮,够不着就哭闹 案例3:因一盘鱼肉而大哭大闹 案例4:我就是不梳头,就是不洗脸。 案例5:十几遍的“重新来”关键词:我说了算、重来一次、按我说的这样、按 我说的去做。要求环境和自己的意志一致,凡事要求

8、完美,任性 ,容易发脾气。孩子是天生的完美主义者,要求环境和自己想象的 一致。实际上这是因为孩子的经验过少,恪守一种 经验造成的。在经验多了之后,在多次碰壁之后, 儿童才会逐渐明白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事物与人的 关系,知道哪些是可以改变的,那些是不可以改变 的。这一时期,孩子的思维先于行动,认为思维就是行 为。因此,稍微不合心意的事情,都能成为哭闹的 理由。理解孩子,明白这是一个正常的发展过程。 如果忘了孩子处于执拗敏感期,家长就会感到生气: 我都做了这么好了,你怎么还会哭?不要和孩子一 起执拗,和他一起拧把。更不要向孩子发火,打骂 孩子。因为,孩子不明白你为什么发火,为什么打 骂他,不知道你为

9、什么生气。孩子会因此停止哭泣 或者停止对痛苦的表达,变得萎萎缩缩。让孩子保持快乐是关键 尽量满足孩子的要求,比如要求重新来一遍,就重新 来一遍。对于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要安静等待孩 子发完脾气,告诉他自己对这件事也没有办法。给孩子积极的建议 孩子够不着电梯的按钮,不要告诉他年龄还小,个子 不够高。这只会让他在日后遇到困难的时候,以此 为借口逃避。这个时候,成人可以说出自己建设性 的建议,比如:我抱着你按,或者我们回家搬个凳 子来;虽然有时候孩子在发脾气的时候听不进去你 的建议,但这些建议对他以后的发展都产生了积极 的影响。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同样容易固执;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理解人和物关系可能会出

10、现障 碍;孩子在童年压抑的情绪,可能会是今后心理问题的 导火索。秩序敏感期案例: 其其上幼儿园为什么要求一样的程序? 文文为什么喜欢捡垃圾? 幼儿园的毛巾不能挂错位置。 爸爸妈妈和宝宝的枕头位置不能错。秩序敏感期的表现:一旦某些事物形成了秩序,就 每天不厌其烦地按照这种秩序进行。如果这种秩序 被打乱,将会不安和苦闹。给予孩子的帮助:观察孩子秩序敏感的表现,满足 孩子对秩序的要求。从3岁开始,孩子还是探索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尤 其是开始注意建立友情这件事。宝贝故事: 给我1颗QQ糖:为什么孩子之间容易索取食物呢? 我来照顾你:为什么孩子之间会互相照顾呢? 轩轩和旦旦:为什么孩子总喜欢在一起玩同样的

11、玩具呢?心理:我没有朋友,我渴望和别人成为朋友,但是 我不知道和别人成为朋友。表现:有了自己的朋友或者朋友群体;为小朋友不 理他了而感到伤心;积极探索和其他人交往的模式 。过程:食物交往食物交换玩具交往玩 具交换相同兴趣,相互喜欢和理解。特点:男孩喜欢车,喜欢一起游戏;女孩喜欢娃娃 ,喜欢聚在一起玩耍。天然的秉性,与其社会角色 匹配。按照家庭的模式建立交往关系,不断修正这 种模式。成人给予的帮助: 允许孩子带食物,允许孩子带玩具,允许孩子之间不平等的交换 ,允许孩子因为食物去“巴结”别的孩子。 当孩子抱怨别人打了他或者不跟他玩了,并不见得这样的事情真 的发生。孩子这么说是因为他有可能太注意别人

12、的行为,由于自 己的愿望不能达成而产生的抱怨。家长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大发 雷霆或者为那个假想敌生气,需要家长观察并和教师沟通,看看 是否真的存在这种情况,并邀请那个“假想敌”到家里来玩,使他成 为孩子的朋友。 如果孩子被好朋友抛弃了,他会很痛苦。这是,你只需要和他共 情就可以了。在一段痛苦之后,他会不顾一切地开始另一段友谊 如果遇到一个群体的孩子持续欺负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去干预。注意:人际交往是一个人类自然的智能,不要刻意教孩子。宝贝故事: 老师,我看见黄色的车翻了 孩子不能作为法庭的证人我看见小偷偷项链了 老师,昨晚有一架日本飞机向我家扔炸弹了 老师,我肚子疼这一系列的“撒谎”背后,隐藏着探

13、索他人心智的敏 感期。4岁开始,孩子开始广泛地跟人互动,他开始发现 别人内心想的东西跟自己想的是不一样的,发现自 己知道的东西别人不知道,别人知道的东西自己不 知道。孩子对此很感兴趣,开始试着告诉别人一些 并不存在的事情来试验别人是否知道这件事没有真 的发生。孩子的撒谎一般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探索他人心智:老师,我看见黄色的车翻了 不告诉孩子这是一种“撒谎”的行为 给孩子几个月的“撒谎”时间 帮助孩子认识到他的谎言是不成立的,有人会揭发他。或者另外一种措 施不鼓励不指责。 孩子分不清自己的想象和现实的区别:我看见小偷偷项链了。 我们要给孩子充分的理解,保护孩子美好心灵,不要随便地给孩子扣上 “

14、撒谎”的帽子 故意捉弄别人:老师,昨晚有一架日本飞机向我家扔炸弹了 成人帮助孩子弄清楚他的行为给对方带来了什么感受,这样的行为会让 他人采取怎样的行动,并且用语言制止孩子这种行为。 孩子遇到了困境,为了保护自己而撒谎:老师,我肚子疼 帮助孩子克服困境是唯一有效的途径我们得让孩子知道自己的心智与别人的心智之间的 关系,这是人类必须了解的,否则一个成人如果以 为自己想的事别人都会知道,那将无法轻松地生活 在这个世界上了。案例1“我要和爸爸结婚”菲菲梳头时要爸爸扎小辫,看电视时要坐在爸爸的腿上,晚 上睡觉要爸爸给她讲故事。一次,菲菲搂住爸爸的脖子说 :“爸爸,我认为你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可妈妈总说你

15、 。”妈妈开玩笑地说,“我们家菲菲好像在跟爸爸谈恋爱。” 没想到菲菲听了此话,一本正经地拉住爸爸,郑重地宣布 :“我要和爸爸结婚!”妈妈故意让爸爸将自己抱得更紧, 笑着对菲菲说:“你说爸爸更爱我们我们俩哪一个呢?”菲 菲一声不吭,含着泪低着头悄悄地走了。菲菲妈妈这种处理方式,看似开玩笑,实则对孩子 来说是一种伤害,妈妈的做法破坏了孩子浪漫的感 觉。大多数孩子的第一次“浪漫恋情”是献给了自己的父 母。因而很多孩子长大后,还在心里埋藏有这样的 愿望:“找一个爸爸(妈妈)那样的丈夫(妻子)” 。男孩热衷于模仿自己的父亲,想成为父亲的翻版, 因妈妈表现出对爸爸的爱而醋意大发。女孩则会模 仿妈妈,化妆打

16、扮,甚至想哪一天妈妈不在了,我 和爸爸将会多么幸福!我们需要哪些处理态度? 对父母怀有爱意,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有时确实是类似 于性欲的感情,即便如此也很正常,属于普遍现象,无任 何危险,是对亲人情深意重的表现。可以肯定的说,孩子 对父母中异性的浪漫爱恋,将奠定他未来家庭生活的模型 。 不要让孩子因有这些想法而感到不安,这会成为日后心里 疾病的根源。 如果你的小男孩跳上你的膝盖,目光闪亮,紧紧贴住你的 身体,寻找你的乳房。适当的做法是不要指责他的行为, 轻轻地分开他的手,转移他的注意力,向他提议做一个别 的游戏。我们需要哪些处理态度? 如果孩子宣称要嫁给爸爸或娶妈妈时,不要嘲笑孩子,把 这当成一种自然现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