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5483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64 大小:3.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三(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5.3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圣地之痛-中东问题由来及发展新华网拉姆安拉2008年 月日电(记者洪漫 王志强 )以色列南部城镇迪莫 纳日遭自杀式爆炸袭击 ,以军随后连续天向加 沙发动袭击,打死多名巴 勒斯坦武装人员,而巴武 装人员则向以境内发射火 箭弹还以颜色。巴以冲突 升级,地区局势骤然紧张 ,和谈面临严峻挑战。耶路撒冷遭遇自杀爆炸 导致至少7死62伤冲突流血爆炸对抗死亡仇恨法塔赫已故领导人阿拉法特蒙面的哈马斯激进分子法塔赫和哈马斯是巴勒斯坦两大主要政治派别。材料一:据不完全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 球共爆发160多次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武装 冲突,其中40余起发生在中东,占总数的四 分之一。 材料二:中东地区几乎毗邻接

2、壤的国家都有 边界领土纠纷。除些之外,还有宗教和教派 的斗争,各国对石油资源、水源、交通要道 的争夺。冷战期间,两个超级大国对中东国 家的争夺,促使中东各国之间旧矛盾激化和 新矛盾丛生。所以战乱频繁。其中最有突出 影响的是阿以冲突。-当代世界知识200题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 地理“中东”“中东”一般是指欧、亚 、非三洲连接的地区,主要是 亚洲西部一带。该名称来源于 过去人们以欧洲为中心,按距 离远近把东方各地分别称为“ 近东”、“中东”和“远东” 。 现在一般说的“中东” 包括 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 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联 酋、阿曼、埃及、巴勒斯坦国 、以色列、叙利亚、黎巴嫩

3、、 约旦、也门、土耳其、塞浦路 斯等国家。总面积为七百万平 方千米,人口一亿多。 “世界若有十分美,九分在耶路撒冷。”塔木德 自古以来,世界上没有哪个城市可以象耶路撒 冷那样,被投注那么多的信仰。身为三大宗教共同 的“圣城”,它接受着来自全世界18亿教徒的顶礼 膜拜,神圣不可方物。 犹太教说,这是上帝赐给他们的土地,古代犹 太王国的首都,城内锡安山上还有他们的 宗教圣 殿; 基督教说,这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 的地方,当然是无可替代的圣地;伊斯兰教说,这是穆罕默德夜游登宵聆听真主 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清真寺 。耶路撒冷是世界著 名古城,至少有五千年 历史,是以色列的首都

4、. 自三千年前大卫王的王 国建都于此以来,取名 耶路撒冷,意即“和平 之城”。耶路撒冷的魅 力在于她的神秘和神圣 的宗教色彩,耶路撒冷 是世界上唯一被三大宗 教犹太教、伊斯兰 教、基督教认定的圣地 。先后有迦南人、犹太人、巴比伦人、波斯人、希腊人、罗马 人、拜占庭人、埃及人、阿拉伯人、中世纪十字军、土耳其 人和英国人占领过这座城市。先后37次被征服,18次被夷为 平地 ,但始终得以奇迹般地重建,根本原因就在于这是一座 世界公认的宗教圣地。 犹太教圣殿哭墙”墙体高约19米,长约 50米,由约600块巨石组成 。这里已成为犹太 教最著名的圣地 ,每天都有大批 信徒面对西墙感 悟教义,缅怀先 宗。在

5、西墙祈祷 必须男女分开, 男左女右,中间 有道栏杆隔着。 墙边经常“满员” ,信徒们或站着 ,或坐着,面壁 祈祷。长久以来,流放至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都会回到这面象征犹太信 仰和苦难的墙前低声祈祷,为缅怀昔日民族光荣和历史沧桑而悲恸 。基督教圣地传说基督教“救世主”耶稣 生于耶路撒冷南郊的小镇伯 利恒,在耶路撒冷及其附近 地区传播上帝“福音”,后 被犹太教当局拘送罗马总督 ,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据说 耶稣受难后第三天复活,40 天后升天。公元335年,罗 马皇帝君士坦丁一世之母海 伦娜太后巡游耶路撒冷时, 下令在耶稣蒙难、安葬和复 活之地建造了圣墓教堂,又 名复活教堂,耶稣的坟墓和 坟墓的进口都在此

6、教堂之内 。基督教徒不分教派和所属 教会,都把耶路撒冷奉为圣 地。苦街是基 督教的圣地, 基督教教徒又 叫它为“悲哀 之路“,传说 耶稣受难前, 曾背负着沉重 的十字架,从 这条路走向刑 场-著名的公 元4世纪建筑“ 圣墓教堂“。阿克萨清真寺位 于耶路撒冷老城东部 ,主要标志是金色的 穹顶。是仅次于麦加 圣寺和麦地那先知寺 的第三圣寺。它是耶 路撒冷最大的清真寺 ,朝向穆斯林的第一 圣地麦加。具有伊斯 兰特色的大圆顶,镏 金装饰,高高矗立于 蓝天碧空,在耶城的 骄阳下熠熠生辉,更 是庄严辉煌。穆斯林的圣所耶路撒冷长期以来是巴 勒斯坦人和以色列人聚居的 城市。为了制止三教的争夺 ,1947年联合

7、国大会决议规 定耶路撒冷国际化,由联合 国管理。1948到1949年, 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西部, 建立新市区。约旦守住东部 的老城。在东、西占领区中 间布设砖墙、铁丝网、地雷 ,隔绝来往。1967年,第三 次中东战争打响,以色列夺 取老城,全部占领耶路撒冷 , 拆除东西界墙,驱逐阿拉伯居民,并于1980年7月宣布耶路撒冷 为其永久的首都。1988年11月,巴勒斯坦全国委员会第19次特 别会议通过独立宣言,宣布耶路撒冷为新成立的巴勒斯坦国 首都。 中东石油资源丰富: 储量占65.4%、产量 占30.5%、出口量占 44.7% 。且处于欧 亚非三大洲交汇点, 战略位置重要。历来 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

8、 力争夺的地区。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3) “中东”的战略地位2、中东纷争的历史由来 (1)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历史 历史上犹太人(希伯莱人)和阿拉伯人都曾在巴 勒斯坦地区居住过。公元1世纪时,犹太人国家灭亡,犹太人背井离 乡流散到世界各地。19世纪末兴起的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使大批犹太 人移入巴勒斯坦,并与当地的阿拉伯人发生多次流 血冲突。一、纷争的由来一、纷争的由来2、中东纷争的历史由来 (2)英国“分而治之”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允诺 “阿拉伯属地”可以建立建国。1917年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发表“贝尔福宣言”同意在 巴勒斯坦建立“犹太民族之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巴勒斯 坦沦为英

9、国的“委任统治地”。一、纷争的由来2、中东纷争的历史由来 (3)联大181号决议犹太人在二战中受尽迫害 的经历颇得世人同情,1947 年11月联合国通过巴勒斯坦 分治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领 土上建立犹太国和阿拉伯国, 耶路撒冷国际化。1948年以 色列国宣告成立,但巴勒斯坦 国却未能诞生。“联大”关于巴勒斯坦分治决议(联大181号决 议)决议规定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于1948年8 月结束,其后在巴勒斯坦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阿拉伯面积11000多平方公里,包括北部的加利 利、约旦河以西地区和加沙地区;犹太国面积14000多平方公里;(犹太人占巴勒斯坦56%的土地,居民只占当地人 口31%;

10、相反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只有44% 。)使耶路撒冷市成为一个在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 ,有联合国管理。一、纷争的由来一、纷争的由来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2、中东纷争的历史由来 该地区战火不断,阿拉伯人和犹太人之间的冤仇越积越深, 巴以争端成为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最为复杂的争端。第一次中东战争(亦称巴勒斯坦战争) 1948-1949第二次中东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1956-1957第三次中东战争(亦称六日战争)1967第四次中东战争(亦称十月战争)1973第五次中东战争(亦称以色列入侵黎巴嫩战争) 1982两个民族对同一块土地提出排他性的主权要求二、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概况:

11、1948年5月14日英国结束对巴勒斯坦 的委任统治后,犹太民族委员会宣布建立以色 列国。次日晨,埃及、伊拉克、黎巴嫩、叙利 亚、外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出动4万军队(后增 至6万)向以色列进攻,逼近以“临时首都” 特拉维夫。以色列武装力量紧急扩军,发展到 10万人,展开反攻与进攻。阿方由于内部矛盾 最后战败,于1949年2月至7月分别同以签订 停战协定。以色列夺取了巴勒斯坦五分之四的 土地,96万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第一次中东战争中的阿拉伯联军 二、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l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阿拉伯国家军事力量占优,掌握主动权;但他们有分歧,行动不一致,分散了力量。第二阶段:以色列增强了力

12、量,战术运用得当,占据主动,取得了明显的战果。二、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双方的对比埃及等国以色列军事力量指挥和战术外交开始时占优势开始处劣势,但 紧急动员,迅速 壮大力量没有统一指挥, 缺乏配合,各自 为战能集中、统一使用 力量,战术灵活机 动,各个击破敌人阿拉伯各国存在 分歧,外交行动 不一致有联合国决议支 持,得到国际社 会一定程度同情结果和影响:1、结果:(1)巴勒斯坦没有建立起阿拉伯国家。(2)巴勒斯坦的土地被以色列、约旦和埃及瓜分。 (其中以色列占耶路撒冷西部、巴北部地区、约 旦河西岸边缘地带、加沙地带共计44%的领土)2、影响: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

13、的矛 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 的动荡埋下隐患。二、巴勒斯坦战争(第一次中东战争)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概况:1956年10月,英、法 、以色列借口埃及宣布收回苏伊 士运河,向埃及发动联合进攻。 以色列出动4.5万名侵略军,分四 路侵入西奈半岛,5天内占领西奈 和加沙地区。英、法两国为进行 战争动员了16万兵力,并出动了 各型舰艇100余艘、飞机200余架 袭击埃海、空军基地,占领了埃 及的塞德港和富阿德港。埃及在 只有15万兵力的劣势情况下,军 民联合作战,对入侵者进行了英 勇顽强的抵抗。美苏对英法表示 不满,在全世界人民的声援和支 持下,英、法、以于6日起被迫相

14、 继宣布停火,随后从埃及领土撤 离。 苏伊士运河上的英法军舰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1963年12月, 周恩来总理访问埃 及,与纳塞尔总统一起接受献花军事行动的主要策划者、以军总参谋长达扬将军(前 排右),及后来曾任以国防部长的沙龙(前排左) 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正冒着枪火躬身前进的英军士兵 ,夺下了这座村庄英国军队在塞得港进入阵地 ,附近一幢楼房在燃烧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l原因: 1、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与英法产 生冲突。 2、以色列一直视埃及为直接威胁。 l影响: 1、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殖民残余, 推动了民族解

15、放运动。 2、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美苏开始“填 补真空”。三、第二次中东(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发生在1956年,这时冷战 已经开始。但这次战争中,美国明确表示不赞 成英法以三国用武力解决问题,苏联支持埃及 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的行动。美苏两国在联 合国讨论有关停火和英法以撤军问题时,形成 了绝无仅有的合作。你认为美苏对这次战争的态度一致吗?四、第三次中东(六日)战争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在超级大国 的支持和怂恿下,借口埃及封锁亚喀巴 湾,出动25万兵力,1000辆坦克,300 架飞机,从空中和地面对埃及、叙利亚 和约旦三国发起突然袭击。埃叙约三国 共拥有兵力33万,武器装备的

16、数量也占 优势,但由于对以军突袭估计不足,反 击受挫。10日起,埃、叙、约先后被迫 同意停火。战争结果,以色列占领了包 括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在内的6.5万多 平方公里的阿拉伯领土,数十万巴勒斯 坦阿拉伯人沦为难民。 “六日战争” 中的以色列士 兵 (1967年)1、背景(3)巴解组织成立,开展有组织、有统一领导的反 以斗争(2)埃及和叙利亚一度合并,威胁以色列(4)美苏超级大国的卷入(维护在全球的政治、经 济利益)(1)阿以矛盾的发展A、世界能源结构变化,中东石油成为争夺热点B、美国扶植和武装以色列C、苏联向埃及、叙利亚、伊拉克提供经济和援助四、第三次中东(六日)战争2、经过时间交战国1967年6月5日6月11日埃及、叙利亚以色列四、第三次中东(六日)战争西奈半岛加沙戈 兰 高 地1967年6月5日,以色列出动动了全部空军军,对对埃及、叙利亚亚和 约约旦等阿拉伯国家发动发动 了大规规模的突然袭击袭击 。开战战后60个小 时时,以色列共击击毁阿拉伯国家飞飞机451架,其中埃及就损损失 飞飞机336架,叙利亚损亚损 失60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