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5480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97.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写人作文指导(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怎样写人,怎样写好记人作文记叙 文,无论是以写人为主或以记事为主, 都离不开人物描写。因为事是由人去做 的,无其人,也就无其事。事情实际上 是人物的一系列活动的反映和记叙。写 人作文着重写出任务的思想感情,性格 品质特点,通过人物的刻画来表达文章 的中心。 要写好记人作文,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写外貌 写外貌就是描写人物的五官长相、个头 体态、音容笑貌、衣着打扮等。“人心不同,各如 其面。”是说人的好 坏可以通过外貌表现出来。 当然,这并不准确,但一定程度上,外貌特征确实 能够表现人物的某些内心、性格 、品质特点。如“头发花白”可以说明人物年龄大;“皱纹深、 皮肤黑而粗糙、高大魁梧”可

2、以表明人物饱经风霜 、个性坚毅刚强;“浅浅的酒窝、乌黑明亮的眼睛 ”可以反映人物聪明活泼的特点等。 人物外貌描写,可以一次集中写, 也可以随着叙事或故事情节的发展 分散去写。采用哪中的方法要由文 章的结 构和表达需要来定。但要 注意,无论怎样写,写哪些,写多 少都必须能为表现人物特点,突出 表达中心思想服务。 2.写动作 高尔基说过,为了使作品具有说服、 教育的力量,要尽可能使主人公“多行动、少说 话”。这就是强调动作描 写是人物描写的中心 环节。其实,动作就是人物思想活动的一种表现 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人物的某种精神品质 。如“一路上他又蹦又跳”中的动作描写表现了 人物内心的喜悦:“他咬

3、紧牙关,使出浑身力气 向前扑 去”中的动作描写揭示了人物坚强勇敢 的品质等。 动作描写时,一定要用词准确、精 练,并且要很好地为表现人物特点及中心思想服 务,否则就会变得罗嗦多余。 3.写语言 “言为心声。”恰当的语言能生动地表 现出人物的身份、爱好、思想和性格。但要注意 ,语言描写一定要符合 人物的年龄、地位、教养 、爱好和所处的环境及思想性格特点,要有利展 示人物特点,表达中心。4.写心理活动 心理活动就是人物的思想活动。人 物想什么,怎样想,都直接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 ,是表现人物特点,表明中 心的重要渠道,所以 它是把人物写活了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 人物心 理活动描写分两种情况:一种是直

4、接描写,适应 于写自己或以第三人称他人的文章;另一种是通 过记叙 作者的心理活动,间接地展示文章主人公 的性格特点或精神品质。5.写典型具体的事例 常言说:“空口 无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只能融入具体的事例中,才会令人 信服,才会产生真实 的感染力。因此 ,要写好人物,还要选取最能表现人 物性格特点,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典 型、具体的事例进行描写,这样我们 塑造人物才能有血有肉,活灵活现。 外貌描写举例:1.令人惊讶的是,四个陌生人长的都是同样的脸膛,真象 同一家工厂的同一样产品:黑黑的眼窝前面都戴着一副墨 镜,薄薄的嘴唇都叼着烟卷,头上的帽檐一律垂下来,上 衣的颜色完全一样。 2.

5、老人瘫了,整天恹恹的躺在床上,他的脸象是迟暮的黄 昏,笼罩着浓重的不散的愁云,他浑浊昏花的老眼里一片 茫然无际的黄色沙漠。 3.他转过身来,我看到一张清晰的面庞,上面刀刻一样的 皱纹象条理分明的叶脉,向人们显示着他饱经沧桑的阅历 ,一双明亮的眼睛闪着慈祥的光,显得格外亲切。4.她笑了,圆圆的脸庞就象一盘盛开的金葵花。 5.我特别爱看妈妈的脸,乌黑发亮的秀发下一张端庄秀丽的 脸,脸色泛着红润。 6.他那充满稚气的椭圆形的面孔,在夕阳的余晖中呈现着很 健康的琥珀色。7.他的脸蛋鼓鼓的、红红的,就象刚刚开放的桃花。8.不大会儿她又破涕为笑了,红扑扑的脸蛋上还挂着两滴泪 珠,格外逗人。 9.离我不远的

6、花园边上,蹲着一个老农民,他那饱经风霜的 脸布满了深深的皱纹。 10.我有一个表弟,还不到十岁,长得虎头虎脑,脸蛋又胖又 圆,两只大眼睛又圆又亮。 11.伯伯原先的红脸膛变得灰白,一点血色也没有了,憔悴 得很难看。12.看着老师的笑脸,我心理甜滋滋的,象喝了蜜糖水一样 。 13.一张圆脸庞,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总爱一眨一眨的、闪 耀着欢乐温和的光,那小巧玲珑的鼻子,微微向上翘着, 一张不大不小的嘴,长在圆圆的小脸上,说起话来有条有 理,使人心悦诚服。14.她长的很纤弱。脸是鹅蛋形的,加上一双明净的眼睛, 眼睛上面是弓形的,象是画上去的眉毛。一个小巧笔直的 鼻子,一个圆圆的、象生气似的嘟着的小嘴。

7、她的气色不 太好,总是有些苍白。 15.只见一个着青布衫的女子,踏着金色的夕阳, 冉冉而来,一匹白马,跟在她身后,温柔的暮风 ,吹乱了她的发丝,她伸出手来轻轻一 挽就 是这么样轻轻一挽,漫天的红霞都失去了颜色, 只是这么样一幅图画,已非任何人描叙得出。 她 生得也许并不十分美,但那绝代的风华,却无可 比拟,旁观的人们只觉神魂惧醉,哪里还能说话 。 写人作文技巧之欲扬先抑:以抑起扬,深入人心 【技法说明】 “欲扬先抑”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指作者本来要大力赞扬的 对象,在文章开始的时候却贬抑他,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 颂扬他,即作者对描写的对象先有某种看法,后来由于某种 原因而否定了原来的看法,得出

8、一个新的结论的写法。这里 的“抑”做了“扬”的铺垫,使得“扬”更有力,更突出。“欲扬 先抑”法是作者思想感情和情感变化的反映,体现了人们的 认识规律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的。此方法在写 作中如果运用得当,可以使文章情节多变,起伏跌宕,摇曳 多姿,曲折动人,能使到文章前后形成明显的反差,对比鲜 明,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对象,从而增强对人物正面肯定的 表达效果。【考试要点】 1.“欲扬先抑”既可写人,也可写物,只要运用 得当即可。 2.从整体出发,处理好“抑”与“扬”的关系, 两者不能等量齐观,应重“扬”轻“抑”。 3.“抑”与“扬”形成鲜明的对照,对比强烈才 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范文举

9、例: 摆渡的老哑巴那河,蜿蜒在山林间,它是小镇的命脉,是小镇 人与外界惟一的沟通渠道。那船,沧桑中透着古朴, 它是小镇惟一的交通工具。正因为有了那河,那船, 才有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蓬乱的头发,细小无神的眼睛,扁塌的鼻子 ,很不成比例地镶在一张皱巴巴的脸上他的确很 丑,再加上天生不会说话,人们都叫他“老哑巴”。不知什么时候,老哑巴成了小镇上惟一的摆 渡人。他默默接过许多人都不愿意拿的撑竿,每天风 里来雨里去,一趟一趟地迎送着小镇的乡亲,从不间 断。那个古老的开满无名野花的渡口,印满了他蹒跚 的脚印。老哑巴的工作,没有丝毫报酬,他也从无要 求,人们都说他“傻”。那天,我和村民一起来到渡口,老哑巴

10、孤独地坐在野花丛 中呆呆地望着天。“老哑巴!开船了!”村民一声吆喝,他嘴里 “呀呀”应着,很利索地解下绳子撑开了船。船慢慢行着,两 岸的芦苇和马尾草摇在微风中。我为了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 ,特意坐到船尾,静静地戏着水。不料,一不小心,新买的拖 鞋掉到了河里,我急得大叫,因为那是妈妈早晨买的,丢了肯 定会挨骂的。正在运时,老哑巴纵身跳进了河里,一会儿拖鞋 便被丢到了我手上,我当时激动得快哭了,竟然顺口说了句“ 谢谢老哑巴”。村民哈哈地笑着,弄得我颇有几分尴尬。今年春天,我又来到那个小山村,可不见了老人的影子。几 天后,我从乡民口中听到了关于老人不平凡的故事,那位聋哑 摆渡人,搭救一个落水儿童时,

11、终因体力不支,静静地安息在 伴随他渡过千万次船的河里。当我再一次走过这个渡口的时候 ,对老人的感受是那么的深刻,是这条河让我看到了他美好动 人的一面。静静地站在渡船上,我在心里轻轻地说:“老伯伯 ,谢谢您!”【技法点津】 一、独辟蹊径。独辟蹊径,是指从立意角度打破由习 惯或经验形成的心理定势,打破思维常规,换一个角 度,换一种眼光看问题。根据作文中的材料,要求以“ 水”为话题作文,可能很多考生一见到“水”,思维便很 自然地转向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和生存问题等方面 ,而摆渡的老哑巴则摒弃了大众的思维,独辟蹊 径,另寻出路,由“水”想到了“那河”,由“那河”想到 了“摆渡”,再由“摆渡”想到了那摆

12、渡的老哑巴,歌颂 老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这种做法避免了与大部 分考生立意相撞,使得阅卷老师眼前一亮,从而在高 考众多考生中脱颖而出。二、设置悬念。指在文章的开头便写出事件的某个 最富有吸引力的片段或直接写出事情的结构,以吸 引读者的写法。在文章的开始设置悬念,往往能抓 住读者的心,使之急欲寻找答案,探其究竟。摆 渡的老哑巴一开头便引人入胜,不仅以优美的语 言对“那河”、“那船”进行了描写,而且还在这 里设计了一个悬念: “正因为那河,那船,才有 那摆渡人感人的故事”。这时读者不禁要问了:摆 渡人是谁?那感人的故事指的又是什么?这样,疑 团便吸引了读者的心,让读者急于往下读,这是优 秀作文成

13、功的第一步。 三、选材典型。一篇好的写人作文,除了 有新颖的构思和立意外,还需要选取具体 典型的事例去表现对象的美好品质,使得 文章的内容充实起来,显得有血有肉,不 然就会显得空洞无味。在写人时,所选取 的事例材料,必须要新颖典型,言他人所 未言;另外还要与时俱进,反映时代气息 。摆渡的老哑巴中,作者选取了“无 偿摆渡”、“帮捞拖鞋”和“勇救小孩” 三件事,由小到大,层层深入,歌颂了老 哑巴善良勇敢的美好品质。 四、对比鲜明。通过前后不同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变化等的 对比,表现人物正面的美好品质和精神面貌。摆渡的老哑 巴中,“我”先是看不起老哑巴,认为他样子长得非常丑 ,而且“傻”,所以总不愿意接近他,甚至连坐船的时候也 要坐到船尾去,以免目睹老哑巴的尊容。然而,就是这样的 一个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人,却帮“我”捞回了“我”掉在 河中的拖鞋,也正是这样的一个平凡的人英勇地跳进了河里 ,救了一个儿童的命,而他却终因体力不支而永远安息在那 条他辛苦了一辈子的河里。老哑巴的这些事迹深深地感动了 “我”,使“我”由衷地说了一声:“老伯伯,谢谢您!” 这一声,不仅包含了“我”的敬佩之情,也包含了“我”的 感激之情和愧疚之情,使文章的主旨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