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勘察

上传人:油条 文档编号:47549995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6.8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交通事故勘察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交通事故勘察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交通事故勘察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交通事故勘察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交通事故勘察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交通事故勘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交通事故勘察(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交通事故处理2005-8-30第八章 交通事故防护第一节 交通事故防护体系 第二节 主动性安全措施 第三节 被动安全性措施 第四节 交通事故黑点整治第一节 交通事故防护体系一、事故成因理论 (一)事故频发倾向论事故频发倾向的概念是英国的法默和查姆勃等 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别人具有容易发生事故的稳 定的、个人的内在倾向。换言之,就是事故频发倾 向是由个人内在因素决定的,并且长时间不会发生 变化,有些人的本性就是容易发生事故的。 (二)事故因果连锁论 20世纪初期,美国的海因希里提出了发生工业事故 的因果连锁论,认为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 件,而是一系列互为因果的原因事件相继发生的结

2、果。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图 在海因希里事故因果连锁的基础上,博德提出了反 映现代安全观点的博德事故因果连锁。博德事故因果连锁 目前国内进行事故原因调查和分析时,广泛采用的 是下图所示的事故因果连锁模型。国内事故连锁模型 (三)能量意外释放论20世纪60年代,吉布森和哈登等人提出了解释事 故发生机理的能量意外释放论,认为事故是一种不 正常的或不希望的能量释放。导致事故中人员伤害或财物损坏的主要能量类型 是机械能。例如各种运动中的车辆、设备或机械的 运动部件,被抛掷的物料等都具有的动能。从能量意外释放论出发,预防事故的首要任务是 控制、约束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能量意外释放 。而一旦发生事故,出现

3、了能量的意外释放,就应 当防止人体和财物与之接触,如无法避免接触,也 要让作用于人体或财物的能量尽可能的少,以使其 不超过人体或财物的承受能力。二、交通事故的成因模型交通事故成因的倾向性分布,是指确定发生事 故的可能性比平均标准高的比例,通常用事故频率 、比率和危害程度等来量度。由于道路交通系统涉及人、车、路和环境四项 因素,因此,辨识交通事故成因的倾向性分布也应 从四项因素着手进行。道路因素环境因素人员因素未知因素素车辆因素总事故交通事故成因的分类 基于Reason(1995)的组织事故成因模型,这里从道 路交通的社会技术系统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交 通事故的显性/隐性故障成因模型。环境子系统

4、组织管理子系统 管理决策、交通 组织、制定规范 、宣传教育等方 面的缺陷技术子系统 车辆、道路 的不安全状 态人员子系统 驾驶人、行 人、乘车人 的违法、失 误行为隐性故障显性故障保 护 装 置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的显性/隐性故障成因模型 三、交通事故防护的内容交通事故防护,是指对交通事故的预防和对交 通事故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保护。交通事故防护要解决以下三方面的问题: (一)交通事故的调查分析 宏观性调查分析主要是针对某个地区、省市、国家 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交通事故发生情况,运用概率统 计学的原理,对大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并通 过统计图表的方式来描述交通事故的统计特性和规 律,为预测交通事故的发

5、展趋势和制定宏观性交通 事故防治策略服务。 微观性调查分析则主要是针对某个特定交通网或者 设施、地点(城市出入口、交叉口、特殊路段等) 的交通事故规律和特征的调查分析。微观性调查分 析又可进一步分为交通事故再现研究(单个事故研 究)方面的微观性调查分析和道路多发事故点研究 方面的微观性调查分析。(二)交通事故预防对交通事故预防的研究,旨在寻求避免发生交 通事故和减少遭遇交通事故的方法和措施,其目的 在于防患于未然。因此,交通事故预防措施又被称 为主动性安全措施,是改善道路交通安全的主要措 施。 (三)交通安全保护对交通安全保护的研究,其目的在于通过对交 通事故中人体伤害和财物损失的形成机理的分

6、析研 究,寻求避免和减轻交通事故损害后果的方法和措 施。四、交通事故防护的原则 技术性原则 系统整体性原则 计划性原则 效果性原则 协调性原则 责任制原则五、交通事故防护的基本措施 (一)技术治理道路交通系统客观存在的技术隐患是引发交通 事故的直接原因,因此,交通事故防护的一条重要 而可行的途径就是,对道路交通系统的安全隐患展 开分析研究,并有针对地采取技术改造、改良,以 消除系统中存在的各种可能引起交通事故,威胁交 通安全的技术缺陷。1道路状况及环境因素治理 完善道路交通工程建设,改进交通标志、交通标线和防 护栏等安全设施; 改良道路线形,使道路的线形和绿化保证驾驶人的行车 安全视距; 实行

7、道路交通分离,合理布置行人穿越设施以及隔离带 ,尽量使行人与机动车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 保证道路设计标准的连续性,特别是城乡结合部道路; 有计划地对急坡陡弯裁弯取直、降坡加宽,扩大视野; 对路面附着系数过低、弯道反超高、路拱过高、坡底和 急弯处路面变窄等问题,应当及时解决; 改善道路环境,严格取缔各种违章占道和车辆乱停乱放 ,特别是在道路上打场晒粮和进行集市贸易等现象; 在高速公路和城市快速路等允许车辆高速行驶的道路或 路段上应尽量多的设置能够帮助驾驶人准确判断距离的 标志; 有计划的修建高等级道路。2车辆状况治理有关应当由车辆设计、制造领域解决的安全技 术治理措施将在以后作具体讨论,

8、对目前在用车辆 的安全状况技术治理措施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对车辆牌证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切实淘汰报废车 ; 改革营运车辆的安全检验制度,在主要道路上设置 相应的机动车检测站点,车辆经检测不合格的,严 禁上路; 整顿汽车维修与配件市场,提高汽车维修质量。(二)宣传、教育及培训 1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交通事故与道路交通安全违 法行为可以用下面的函数表示:降低事故有两个主要途径:一是减少路交通安全 违法行为次数;二是提高道路交通的安全度。 2把好交通安全培训关 应当提高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标准,把好培训工作的 质量关。 加强对交通警察的培训。风险度过去的交通意识现在的交通意识违法率(%)风险度违章率变化

9、曲线 (三)组织与管理对策 1道路交通安全法制建设 2交通安全管理体制的健全 在道路交通安全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从国 家到地方,职责明确、高效优化、协调一致的交通 安全管理机构; 培育道路交通行业协会,鼓励道路交通行业协会的 发展,将现有的部分政府职能委托给道路交通行业 协会承担,让道路交通行业协会成为政府与道路交 通参与者及道路交通运输企业间的沟通桥梁; 建立国家级道路交通安全研究机构,跟踪时代发展 和技术进步,承担前瞻性、全局性重大交通安全项 目的研究,为政府的科学决策服务。3加强交通安全管理业务建设 提高交通警察的管控能力。 加强交通巡逻,加大执法力度。 逐步在重要路口和路段设立“

10、电子眼”和雷达测速 仪等交通监测设备,全天候对道路上的行驶车辆和 人员实施有效的动态监控。 4建立竞争激励制度 5完善交通事故救援机制 应当积极实施“救命工程”,与急救部门建立“绿 色通道”。 6构建交通系统的决策支持系统 7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的科学研究第二节 主动性安全措施一、人的驾驶行为模型基于驾驶人感觉意识的驾驶人行为模式。车内环境 车外环境信息 输入感受 器知 觉判 断意志 决定记忆思考反应 器反应 输出车辆 行驶中枢神经兴趣、情绪 欲求等环境感觉 器官传入 神经传出 神经动作器官车辆 身体条件 (饮酒、疾 病、疲劳等 )反馈驾驶人的行为模式这一过程可大体分为如下三个阶段: 信息感知阶

11、段。也就是收集并理解信息的阶段。所谓感 知就是感觉器官获取的信息在头脑中的反映。在信息感 知阶段,最重要的是要敏捷而准确。 分析判断阶段。信息被感知以后,驾驶人把感知到的情 况与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对照、分析,然后判断出道路 的宽窄、软硬,前后车的速度、意图,行人的年龄、动 向等,并根据自己车辆的技术状况,本人的身体健康状 况及心理机能等,决定采取相应的措施。 操作反应阶段。是肢体的操作反应阶段,即手与脚按照 大脑决策后的指令,进行具体的操作动作,并产生效果 。在实际驾驶车辆的过程中,感知、判断、操作是有 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感知是判断的前提,为判断提供材 料,是分析判断的源泉。分析判断又为操作反

12、应提供指 令。操作是感知、判断的结果,同时操作的结果又会反 馈到感觉器官,对操作动作进行修正、调整。 二、驾驶人的工作可靠性 (一)基本概念任何综合系统的可靠性都取决于系统内每一组成部分 的完善程度,道路交通系统的可靠性可用下式表示:1驾驶可靠性驾驶可靠性是指在规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给定的驾驶 时间内,在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的制约下,涉及到对驾 驶差错状态恢复时准确地完成规定驾驶任务而不发生驾 驶失误的能力。2驾驶安全性是指在规定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给定的驾驶时间内,在 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的制约下,涉及到对驾驶差错状态 恢复时准确地完成规定驾驶任务而不发生驾驶错误的能 力。 3驾驶安全可靠性是指在规定

13、的道路交通状态和给定的驾驶时间内,在 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制约下,涉及到对驾驶差错状态恢 复时精确地完成规定驾驶任务而既不发生驾驶失误也不 发生驾驶错误,亦即不发生驾驶行为违法的能力。 驾驶 可靠性驾驶安全 可靠性驾驶 安全性准确行为精确行为正确行为驾驶失误驾驶错误驾驶违法驾驶可靠性、驾驶安全性和驾驶安全可靠性 之间的关系及表现出的驾驶结果(二)可靠性的简单数量指标 1驾驶可靠度指在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的制约下,驾驶人正确完成 驾驶行为的次数与实际完成的驾驶行为次数的比率。 R=P(驾驶行为正确次数/驾驶行为的次数) 2驾驶失误的概率也称驾驶不可靠度,是指在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制 约下,驾驶人驾驶失

14、误的次数与实际完成的驾驶行为次 数的比率。F=P(驾驶失误的次数/驾驶行为的次数) 3驾驶恢复度指在驾驶行为形成主因子制约下,驾驶人驾驶差错的 次数与被恢复差错次数的比率。 C=P(驾驶差错被恢复次数/驾驶差错次数)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汽车主动安全技术又称积极安全技术,它是汽 车上避免发生交通事故的各种技术措施的统称。汽车主动安全技术旨在通过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能来确保行驶安全,目的在于“防止事故”。汽车的主动安全技术包括行驶安全、环境安全 、感觉安全和操作安全等几个方面。(一)汽车视野汽车视野指 的是驾驶人在驾 驶室就座后所能 看到的车外空间 范围。它与人眼 的视野范围有关 。 直接视野 间接

15、视野 依靠照明装置的 夜间视野汽车外后视镜的后视野汽车内后视镜的后视野(二)车辆灯光与指示装置 汽车灯光按其功能及目的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为夜间 的车辆内外部照明,另一类为向其他交通参与者传递车 辆的动态信息。汽车指示装置则包括指示仪表和信号系 统等。 (三)汽车轮胎 凡是与驾驶的起步、运行、制动、停车等动态有关的问 题都和轮胎有联系。轮胎与安全行驶有关的特性有负荷 、气压、高速性能、侧偏性能、水滑效应、耐磨耐穿孔 性等。轮胎花纹深度对制动距离的影响 (四)盘式制动器 盘式制动器的优点是能够有效散发制动过程中产生的摩 擦热,冷却效果好,因此能够持续保持较好的制动效能 。 (五)ABS、BAS、

16、EBS和ASR 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nt-Lock Braking System,简称 ABS) 对于汽车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制动效能及制动安 全意义重大,特别是在紧急制动情况下,能够充分利用 轮胎和路面之间的峰值附着性能,提高汽车抗侧滑性能 并缩短制动距离,并在充分发挥汽车制动效能的同时, 增加汽车在制动过程中的方向可控性。 刹车辅助系统(Brake Assist System,简称BAS) 使现 有的ABS具有一定的智能,能测出驾驶人的紧急刹车并让 ABS工作。 驱动防滑系统(Automatic Slip Regulation,简称ASR ) 主要用来防止汽车在起步、加速时车轮的滑转,保证 汽车在加速过程中的稳定性,并改善在不良路面上的驱 动附着条件。(六)悬架和转向系统 悬架的电子控制系统能够根据汽 车的瞬时驾驶条件自动调节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