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6,董伟婷,17号.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549213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5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6,董伟婷,17号.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高二6,董伟婷,17号.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二6,董伟婷,17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6,董伟婷,17号.(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karst landform)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 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溶蚀等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又称岩溶地貌。除溶蚀作用以外, 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还包括流水的冲蚀、潜蚀,以及坍陷等机械侵蚀过程。喀斯特(Krast)一词源)一词源 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自前南斯拉夫西北部伊斯特拉半岛碳酸盐岩高原的名称,当地称为,意为岩石 裸露的地方,裸露的地方, “喀斯特地

2、貌喀斯特地貌”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因近代喀斯特研究发轫于该地而得名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喀斯特地貌形成为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 成分是碳酸钙(成分是碳酸钙(CaCO3) ,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后者可溶于水,于是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这种现象在南欧亚 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德利亚海岸的喀斯特高原上最为典型,所以常把石灰岩地区的这种地形笼统地

3、 称之喀斯特地貌称之喀斯特地貌 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有: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原因有:1、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可溶性岩石是喀斯特地貌形成的根本条件,我国西南地区之所以喀 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斯特地貌分布广泛,最主要的是这里有其发育的主体。大量的碳酸盐岩、硫酸 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盐岩和卤化盐岩在流水的不断溶蚀作用下,在地表和地下形成了各种奇特的喀 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斯特景观。从溶解度上看,卤化盐岩硫酸盐岩硫酸盐岩 碳酸盐岩;由于碳酸盐岩种碳酸盐岩;由于

4、碳酸盐岩种 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类较多,其各类岩石溶解度随着难溶性杂质的多少而定,石灰岩 白云岩白云岩 泥泥 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灰岩。从岩石结构分析 ,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结晶质岩石晶粒愈大溶解度愈小;等粒岩比不等粒岩 溶解度要小。溶解度要小。2、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岩石具有一定的孔隙和裂隙,它们是流动水下渗的主要渠道。岩 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石裂隙越大,岩石的透水性越强,岩溶作用越显著。在溶洞中,岩溶作用愈强 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

5、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烈,溶洞越大,地下管道越多,喀斯特地貌发育越完整,并且形成一个不断扩 大的循环网。大的循环网。3、流水作用、流水作用4、气候影响、气候影响: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比如我国西南地区气候湿润,降水量大,地表径流相对 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稳定,流水下渗作用连续,并且降水使流水得以更新和有效补充。因此岩溶作 用得以延续进行。用得以延续进行。我国分布我国分布:A.地表喀斯特地貌地表喀斯特地貌:a.溶沟和石芽溶沟和石芽.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云南地区的石林就是发 育比较好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育比较好

6、的形态高大的石芽群, 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它的形成条件是厚层、质纯、产 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状平缓、垂直节理稀疏和湿热的 气候环境。气候环境。 b.天坑和竖井天坑和竖井.主要主要 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是由于岩溶地面不断凹陷,形成 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漏斗状的圆形洼地或竖井状的洞, 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在我国的重庆和四川南部地区分 布较为广泛布较为广泛 c.溶蚀洼地和溶蚀谷溶蚀洼地和溶蚀谷 地地.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这种喀斯特地形在我国云贵高 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原分布广泛,当地人称之为“坝坝” 。 d.干谷干谷.干谷是地表径流消失干谷是地表径

7、流消失 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后岩溶区遗留下来的谷地,它的 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形成原因是河流的某一段河道水 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流沿着谷底的竖井或水洞流入地下,这样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和东北地 区比较常见区比较常见 e.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峰林、峰丛、孤峰、天生桥.f.地表钙华堆积地表钙华堆积B.地下岩溶地下岩溶:a.溶蚀地貌溶蚀地貌石锅和边槽石锅和边槽 b.堆积地貌堆积地貌【利弊利弊】 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喀斯特区有许多不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 1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

8、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如有些地区因喀斯特发育使地表严重缺水,或在雨季时地表水来不及排泄, 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使一些喀斯特洼地积水成灾,影响农业生产; 2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喀斯特洞穴导致坝区、库区发生渗漏; 3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采矿或开挖隧道时发生涌水; 4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喀斯特地下水位迅速下降,导致地面的塌陷; 5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路基或铁路建筑物遇地下喀斯特泉水受淹等。 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但是,喀斯特区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 1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

9、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如喀斯特洞穴是地下水运动和贮存的良好场所,可利用洞穴作为地下水库, 进行发电和灌溉进行发电和灌溉 2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喀斯特泉水水量充沛,水质良好,宜于灌溉、饮用,且有承压性,便于开发 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利用;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在医疗上价值很大; 3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喀斯特区的矿产资源较丰富,尤以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的各种沉积矿 产最为丰富。产最为丰富。我认为喀斯特地貌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在把握和运用喀斯特地貌

10、的特我认为喀斯特地貌既有利又有弊,我们要在把握和运用喀斯特地貌的特 点的基础上,根据他的特点进行采矿以及蓄水、灌溉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点的基础上,根据他的特点进行采矿以及蓄水、灌溉等。喀斯特地区有许多不 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利于生产的因素,需要克服和预防,也有大量有利于生产的因素可以开发利用。 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水库选址时应尽量避免断层、破碎带、喀斯特地貌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 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有益元素和气体,有医疗价值。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

11、特面上各种沉积矿产较为 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同时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同时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 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很好的旅游资源。如湖南张家界 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桑植县的九天洞已列入洞穴学会 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会员洞,堪称亚洲第一洞、黄龙 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洞被列为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 质公园、首批国家质公园、首批国家 5A 级旅游区张级旅游区张 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家界武陵源的组成部分,是张家 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

12、,其中界地下喀斯特的地形代表,其中 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喀斯特地貌约占全市面积的百分 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之四十。广西的桂林山水、云南 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的路南石林等驰名中外。喀斯特 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地貌由于其独特的地貌特征,经 常容易常容易“产出产出”类型各异的风景类型各异的风景 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区。例如,贵州龙宫、织金洞等。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中国几乎各省、自治区都有不同面积的石灰岩的分布,出露地表的总面 积约有积约有 l30 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 13.5。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被埋藏于地下的则更为广 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泛,有的地区累计厚度可达几千米。以至上万米。由此可见,喀斯特地形的研 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究对我国来说,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