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54740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2009 年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回忆录年端子酶诺贝尔医学奖回忆录卡罗尔格雷德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今天宣布,将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旧金山大学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美国巴尔的摩约翰-霍普金斯医学院的卡罗尔-格雷德、美国哈佛医学院的杰克-绍斯塔克。颁奖词称,这三人之所以获得诺贝尔奖,是因为他们的研究对癌症和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颁奖词节选。 “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三名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的一个重大问题:在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地自我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受到保护以免于退化。这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已经向我们展示,解决办法存在于染色体末端端粒,以及

2、形成端粒的酶端粒酶。” “携带基因信息的 DNA 线状长分子挤压形成染色体,端粒就像一顶高帽子置于染色体头上。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和杰克-绍斯塔克发现端粒的一种独特 DNA 序列能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卡罗尔-格雷德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确定了端粒酶,端粒酶是形成端粒 DNA 的成分。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的,而且端粒是由端粒酶形成的。” “如果端粒缩短了,细胞就会老化。相反,如果端粒酶的活动显著,端粒的长度也就能得以保持,并且细胞衰老也将延后。癌细胞就是一个例子,癌细胞被认为是具有永久生命力的。相反,某些特定的遗传疾病,会出现一些有缺陷的端粒酶这样的特征,导致损害细胞。对此

3、诺贝尔奖颁给这一细胞基本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助于新的治疗措施的发展。” 总之,伊丽莎白布莱克本、卡罗尔格雷德以及杰克绍斯塔克的发现提高了人们对于细胞的理解的深度,阐明了疾病机制,有助于未来新治疗方法的发展。 2009 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者:卡罗尔格雷德、杰克绍斯塔克和伊丽莎白布莱克本。 照片:欧洲新闻社/法新社/美联社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发现了防止遗传密码随着年龄增长而磨损的一种生物守护机制而共同赢得了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项享负盛名的奖项以及 1000 万瑞典克朗(合 81.8 万英镑)的奖金由 60 岁的伊丽莎白布莱克本(Elizabeth Blackburn)、48 岁的卡罗尔格雷德(Ca

4、rol Greider)以及56 岁的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共同享有。这是该奖项首次同时颁给两位女性科学家。这三位科学家发现生物中最关键也最神秘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人类理解衰老、多种癌症及遗传性疾病具有深远的影响。诺贝尔大会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Karolinska Institute)宣布这一奖项时表示,这三位获奖者的发现“为人类对细胞的认识增加了一个新的层面”。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生物化学家布莱克本曾经由于批评美国前总统布什反对胚胎干细胞的研究,而被免除她在布什总统的生物伦理顾问委员会的职务,这使她一度成为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人物。她后来说,美国布什政府当局抱守着

5、“奇怪的想法,那就是科学是道德的敌人”。她出生于澳大利亚东南部的塔斯马尼亚岛(Tasmania),获得剑桥大学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开创事业。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遗传学家格雷德,在做布莱克本学生的时候一同完成了她们的发现。第三位获奖者绍斯塔克出生于伦敦,在加拿大长大。后来他移居美国,并于1979 年进入哈佛医学院。布莱克本在凌晨 2 点通过电话获知这一喜讯。她告诉美联社的记者:“获得诺贝尔奖真的很棒,我很高兴能与卡罗尔格雷德和杰克绍斯塔克共同分享这一荣耀。”绍斯塔克说:“当我们着手这项研究时,我们真的只是对有关 DNA 复制的基本原理及如何维护染色体末端感兴趣。当时我们没有想到我们的研究会有如此深远

6、的影响。他补充道:“维护 DNA 分子末端的过程非常重要,这在癌症及衰老问题上都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两个领域正是我们人类尚在全力争取解决的问题。”他们的实验解决了生物学的一大谜团,这个谜团是科学家们自遗传学诞生以来一直竭力寻求解答的。他们揭示了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如何完整复制。染色体是由携带着基因的 DNA 分子链组成,人体内几乎所有的细胞都有 23 对染色体。布莱克本在研究一种简单的池生生物四膜虫的染色体时,获得了一个突破性的发现。她注意到,在该动物的染色体两端是一个重复的 DNA 序列,这个序列用字母表示就是 CCCCAA。当时她还不清楚这是什么意思。她的研究引起了绍斯塔克的注意。当时绍斯塔克已

7、成功地将 DNA 分子链组装成“微型染色体”,并正在研究:如果将这种微型染色体注入到酵母细胞内,会发生什么。他遇到的难题是,每当细胞分裂时,微型染色体就会退化,直到最终它们完全消失。他们双方决定携手研究,并成功组装出两端为 CCCCAA 序列的微型染色体。当这些微型染色体注入到酵母细胞中后,在细胞分裂时,这种 CCCCAA 的 DNA 序列在复制时对染色体起到了保护作用,就像鞋带末端的塑料帽对鞋带起到的防磨损作用。他们将这些遗传保护帽称为“端粒”(telomere,这一英文单词来自希腊语,意谓末端)。两年后,在 1984 年,时为布莱克本博士研究生的格雷德发现了“端粒酶”,即人体内合成端粒的促

8、成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健康的端粒可以延缓细胞的衰老进程,而这一发现立刻引发了一连串研究抗衰老的潜在治疗方法。一些相关的研究调查,是否过度活跃的细胞端粒酶能促使细胞长生不老,促使它们的生长失控而形成癌症。有些罕见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已知是由于端粒酶缺陷引起的,其中包括再生障碍性贫血。这种疾病是因骨髓干细胞细胞分裂失误而导致贫血。自 1901 年设立诺贝尔医学奖以来,共有 10 名女性科学家获此殊荣,但两位女性科学家同时获奖,这还是第一次。“他们的研究成果为端粒生物学整个领域的发展开辟了光明的前景,并为治愈癌症及延长人类寿命带来了希望,”伦敦大学皇后玛丽学院分子生物学家托马斯武利亚米(Vulliam

9、y)说:“从近期来说,他们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体现在:有助于我们解释使人衰弱并代代恶化的遗传性疾病是如何在端粒受损的情况下得以延续下来的。”Carol Greider and ElizabethElizabeth BlackburnBlackburn首位澳洲女性获得诺贝尔奖回目录澳洲新快网讯 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 10 月 5 日宣布了 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名单,和美籍科学家 Carol Greider 、Jack W. Szostak 一起,拥有澳美双籍的 Elizabeth Blackburn 成为了澳洲首位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据悉,这是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第 100 次确定获奖者

10、,也是首次由两名女性同时摘得这一奖项。诺贝尔奖的评选委员会说,上述 3 名获奖者凭借“发现端粒和端粒酶是如何保护染色体的”这一成果,揭开了人类衰老和罹患癌症等严重疾病的奥秘。在研究成果“为世人理解细胞(运行机制)提供新视角,有助于摸清疾病原理,促进开发潜在新疗法”。在获奖之后,60 岁的 Blackburn 周二对澳媒表示:“虽然女性在生物科学、博士研究项目和博士后学习中可以和男性平分秋色,但是能够追求职业发展的女性人数少之又少。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在于:在对社会和家庭过多关注的过程中,女性很难有时间于其研究领域有所建树。”故此,她希望可以让女性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有更多时间,而不是让她们不断改变

11、研究方向。在获悉 Blackburn 获得诺贝奖的消息之后,联邦科学事务部长艾玛信(Craig Emerson)称这是澳洲的大日子,并表示:“Blackburn 和其同事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我们对此感到非常高兴,这可以激励更多年轻人投入到科学研究的事业中来,年轻的女性尤其如此。”与此同时,包括总理陆克文和反对党领袖谭保等的政界人士都对 Blackburn 表示了祝贺。据了解,因战争等原因,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曾 9 次空缺。今年是这一奖项自 1901 年以来第 100 次确定获奖人选。按照惯例,一项诺贝尔奖最多由 3 人共享,所以上述 3 名获奖者将分享 1000 万瑞典克朗(约合 142.

12、7 万美元)的奖金。历史上的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 Elizabeth H. BlackburnCarol W. Greider北京时间 10 月 5 日下午 5 点 30 分,200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晓,三位美国科学家因在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色体方面的发现而获奖。这三位科学家分别为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 Elizabeth H. Blackburn、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的 Carol W. Greider 和哈佛医学院的 Jack W. Szostak。其中,Blackburn1948 年出生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州首府霍巴特;Greider1961 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圣地亚哥;

13、Szostak1952 年出生于英国伦敦。 三位科学家将均分 1000 万瑞典克朗的奖金。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美国科学家,他们解决了生物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细胞分裂期间染色体如何被完整复制,以及染色体如何得到保护不至退化。三位科学家的研究显示,解决方案应该存在于染色体的末端端粒,以及形成端粒的端粒酶中。 长线状的 DNA 分子携带着我们的基因,被“包裹”进染色体中,而端粒就相当于染色体末端的“帽子”。Elizabeth Blackburn 和 Jack Szostak 发现,端粒中一段独特的 DNA 序列保护染色体免于退化。Carol Greider 和 Elizabeth Bla

14、ckburn 鉴别出了端粒酶,正是这种酶制造了端粒 DNA。这些发现解释了,染色体的末端如何受到端粒的保护,以及它们如何由端粒酶而形成。 如果端粒变短,细胞就会衰老。相反,如果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长度就会维持,细胞衰老就会延迟,在癌细胞中就是这种情形,可被认为具有永生。某些遗传性疾病则与此大不相同,它们具有有缺陷的端粒酶,导致细胞损坏。今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认可这种基础性细胞机制的发现,这一发现已经刺激了新型疾病治疗策略的研发。200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德国科学家哈拉尔德楚尔豪森(HaraldzurHausen)和两位法国科学家弗朗索瓦丝巴尔-西诺西(Fran?oiseBarr

15、-Sinoussi)、吕克蒙塔尼(LucMontagnier)。他们分别在宫颈癌致病因和艾滋病病毒研究上有突出成就。主要成就:2007 年,美国犹他大学 Eccles 人类遗传学研究所科学家 Mario R.Capecchi、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大学教会山分校医学院教授 Oliver Smithies 与英国科学家卡迪夫大学卡迪夫生命科学学院 Martin J.Evans 因干细胞研究获得此奖项。2006 年,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他们发现了核糖核酸(RNA)干扰机制,这一机制已被广泛用作研究基因功能的一种手段,并有望在未来帮助科学家开发出治疗疾病的新疗法。2005 年,澳大利亚科学家

16、巴里马歇尔和罗宾沃伦。他们发现了导致人类罹患胃炎、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的罪魁幽门螺杆菌,革命性地改变了世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2004 年,美国科学家理查德阿克塞尔和琳达巴克。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做出贡献,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2003 年,美国科学家保罗劳特布尔和英国科学家彼得曼斯菲尔德。他们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获得关键性发现,这些发现最终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2002 年,英国科学家悉尼布雷内、约翰苏尔斯顿和美国科学家罗伯特霍维茨。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基因调节作用做出了重大贡献。2001 年,美国科学家利兰哈特韦尔、英国科学家保罗纳斯和蒂莫西亨特。他们发现了导致细胞分裂的关键性调节机制,这一发现为研究治疗癌症的新方法开辟了途径。2000 年,瑞典科学家阿尔维德卡尔松、美国科学家保罗格林加德和埃里克坎德尔。他们在研究脑细胞间信号的相互传递方面获得了重要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