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4754727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408.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神州文化巧手匠心侗族儿童背带研究袁帅 南开大学摘要:在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儿童背带似乎并不多见, 但对侗族人民来说,儿童背带却必不可少。本文以贵州黔东南 从江县高增乡侗族的一款儿童背带为例,研究分析其形态结构、 工艺特点、功能作用以及视觉审美等内容,探究民间传统工艺 中的设计智慧与意匠。 关键词:侗族;儿童背带;民间工艺侗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其先民属百越族中骆 越的一支。侗族先民经历了民族交融、分化、迁移,自宋代以 后有了“仡伶” 、 “伶僚”1 等称谓, “伶与侗同”2,即今之侗族。现主要分布在湘、黔、贵三省交界地区。依山而居,刀耕 火种,农业活动便是侗族人民主要的生计方式。基于特

2、定生存 环境和生活方式,侗族劳动妇女不仅需要耕种收割、纺线织布、 洗衣做饭,育儿更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背带的出 现,方便了侗族劳动妇女在耕种、纺织、做饭的时能安心照顾 孩子,它不仅解放了双手,而且,记载了母子之间的深情。本 文以贵州黔东南从江县高增乡的侗族儿童背带为例,在形态结 构、制作工艺、功能审美等方面展开研究,探析民间造物艺术 的设计意涵与文化价值。 一、儿童背带的形态结构 背带,也叫“背扇” 、 “背兜” 、 “裹背”3,亦称“襁褓” 。“襁褓” ,古代称 “襁”4,是背负婴儿所用的布兜。侗族背带,多由外婆缝制赠送,不仅表达了辈辈代传之义,更是将外婆、 母亲和孩子三代人的心凝

3、聚起来。 一条背带呈长条 T 字形 ( 图 1),由长为 42 厘米,宽为 47 厘米的 “背带帽 ” 、长 35 厘米,宽 37 厘米的 “背带心 ” 、长 40 厘米,宽 30 厘米的“背带臀” 、长 68 厘米,宽 10 厘米的“背 带手 ” 、两条长 181 厘米,宽 4 厘米的连接背带手的长带子和两 条长 64 厘米,宽 3 厘米的连接背带帽的短带子组成。背带心用 于固定儿童身体,是背带的主干。每个背带心上都会有一串安 全包 ( 三角形、毛茸茸吊坠 ),用来祈求平安健康;背 带臀用来 兜住儿童的屁股,使双腿固定;背带手把儿童和妈妈紧密贴合 在一起;背带帽可拆卸,在儿童睡觉时盖住头部,

4、起到保暖、 防风的作用。图 1 背带各部分名称使用时,先将儿童放在背上,将背带手从儿童胳膊下穿8过,拉到妈妈的胸前,十字交叉,并把连接背带手的长带子绕 到身后。用背带心包裹儿童肩部以下,臀部以上的身体部位, 并用背带臀兜住儿童的屁股,将儿童的两腿自然固定。之后将 与背带手连接的长带子分别绕到身后,在儿童臀部位置交叉, 交叉后旋转,再从儿童腿下绕过,在妈妈的腹部系扣打结。如 要使用背带帽,将连接背带帽的短带子经过儿童的身体伸到妈 妈的肩部上方绕道前面,掖在背带手下方即可。( 图 2)图 2 儿童背带的使用方法背未满周岁或刚满周岁的婴儿与背会站立行走的儿童不 同,婴儿需要先包裹起来,再放进背带。侗

5、族称娃崽为 “侬” , 未满周岁的娃崽为“侬细”5。背“侬”之前,先将“侬”放在铺平的四方形棉毯上,分开腿,将侬胯下的片角折盖至腹前, 之后将右面片角折上,左面片角盖在右面片后,用细带沿中部 将其捆牢后,便可用之前方法背负 ( 图 3)。 背“侬细”之前, 需先用抱毯把侬细胳膊以下身子包起来,再将抱毯长处来部分 翻折至后面,用细带捆绑、固定后用前面方法背负,唯一不同 是背侬细时背带臀不需要翻进去,自然下垂即可 ( 图 4)。 二、制作流程及工艺 背带制作属于先绣后缝,整体特点是缝易绣难,耗时较长。 1、裁剪 按照背带各个部分的各个尺寸在绸缎、亮布 6 或自家手工纺织的棉布进行裁剪。 2、绣片纹

6、样绘制 在构皮纸 ( 民族自制 ) 上画出图案并剪出,以此为底稿, 贴在需要的底布和绸缎上, ( 底布的颜色和形状可根据所要表 现的寓意随意选择。 ) 晒干压平后,方可按上面图案进行刺绣。 3、绣片刺绣与缝缀 侗族刺绣工艺精巧,绣法丰富,尤善于将马尾绣用于各种 绣品中,使其具有浮雕感。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剪纸花样将马 尾盘绣在花纹外轮廓,中间空隙再根据需要用彩色丝线以平绣、 锁绣或打籽绣等缝制技法完成。操作方法如下: (1) 马尾绣。用丝线将 2 3 跟马尾绕裹,即制成马尾线。7(2) 锁绣。缝制时,先从 A 点出针,在把线从 A 点插入,B表 1.刺绣针法流程图么费力 ( 图 5e)。背带心用

7、来包裹儿童的身体,刚 出 生 的 女 性 儿 童 的 身 高 为 47.7- 52cm( 最小身高,男性更高 ),而背 带心的高制作成 35cm 左右,符合 较小百分位的标准,最矮的儿童都 能露出头,长得高的自然没问题, 露出头设计可满足婴儿对这个世界 的好奇 ( 图 6a)。背带帽高 47cm 左 右,比背带心长,是因为儿童的身 高不同,选取较大的百分位标准制 作,能盖过长得高的儿童的 头,长 得矮但自然没问题,使儿童睡的更 舒服 ( 图 6b)。婴儿是通过感觉获 得对物体个别属性的认识,进而习 得物体整体特性的认知。在妈妈的 背上,婴儿只能摸到或看到背带心 的质感和花纹。背带心上的刺绣图

8、案、颜色搭配是整个背带最精华的 部分,这也是为了通过这些不同的神州文化图 3 “侬 ”的背负方法图 4 “侬细 ”的背负方法点穿出,B 点出针时不要把针完全穿过去;之后把线从左往右 在针下面绕过,形成一个圈;从 B 点入针 ( 现在的 B 点在线圈 里面 ),C 点出针 (C 点在线圈的外面 );把线穿出来拉紧线圈, 即完成了第一部分;再把线从左往右从针的下面绕过去,然后 拉出针形成第二个链圈,一直重复着几个动作,直到完成图案。 (3) 打籽绣。起针后,在针上绕两圈,拿针的那只手将针垂 直插到底料上,另外一只手将另外一头的丝线拉紧到合适程度, 然后在背面拔下针就完成了一个籽,紧接着绣第二个籽,

9、紧挨 插针的空隙就是打出籽大小就可以,一直重复这个动作直到完成。 (见表 1) 有时会在在完成的绣品上加订小铜片或其它材质装饰物, 以使绣品的肌理、色彩更加丰富。4、摆放与缝合 在预先裁好的背带正面,把不同形 状、大小、图案的绣片根据喜好、寓意等 在不同的位置进行规律有序的拼贴,在边 缘处用平针缝合即可。 5、衬里与夹里 在背带的各个部分加衬里,面料采用 深色绸缎或棉布,缝制即可。背带的面料 和衬里之间夹以布壳或棕片,使其硬直、 透气。 6、整体缝合 各部件刺绣缝合完成后,将各部分按 平针拼镶成一个整体即可 三、功能分析 经过时间的洗礼,侗族儿童背带的纹 样不断发生着变化,但其款式和造型始终

10、没有发生改变。不仅仅是侗族,其他地区 的其他少数民族儿童背带的整体形态都始 终保持着最原始的形态,而且所有地区、 民族的背带形态都相差无几。由此,体现 出了儿童背带设计的合理性。 首先,从使用背带的角度而言,一般 18-55 岁女性的肩宽 范围是 30.4cm38.7cm8,在不超过此范围的最小值前提下,背带手的宽度设计达 10 厘米,有助于降低背带对肩膊所造成的压 力,并可以平均分散重量,且背 带手的厚度达 18 毫米,其本身 的面料为民族手工布料,夹里有棉布、棕片,构成了强大的脊 椎减负系统 ( 图 5a)。可根据人体的高矮胖瘦,调节背带手在胸 前交叉的长度,使妈妈背起来更舒服 ( 图 5

11、b)。背带心符合人体 脊椎的自然形状及运动特征,与妈妈的身体自然贴合,减轻重 负为人体带来的不舒服感 ( 图 5c)。连接背带手的长带子最终绕 到腹部系扣打结,进一步加强了减负效果,缓解脊柱压力 ( 图 5d)。妈妈哄孩子时的胳膊向后伸,呈现的角度约为 90 度,是 人体最能用力的角度,背带的合理设计使妈妈能够着宝宝的身 体,在孩子哭闹时进行拍打而不那其 次, 从 儿 童 的 角 度 而 言,9名称步骤详图马尾绣.锁绣.打籽绣.神州文化图 5 背带的功能分析(使用者)触感即颜色的变化来刺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 图 6c)。通过背带 手、长带子和背带臀的共同作用确保了儿童在母亲身后的安全 性,背

12、带臀的夹里多加棉布,进一步为儿童提供了舒适性。背 带心的夹里多放布壳或棕片,从而到达硬直、透气但作用,保 护儿童的脊椎不变形。连接背带手的带子一般不加夹里,主要 注重其功能作用 ( 图 6d)。背带的独特设计和系法,使儿童的 胳膊和腿能够活动自如,空间广阔 ( 图 6e)。背上儿童时,背带 心与背带臀所形成的夹角大约为 110 度,符合人机工程学上坐 姿的最佳角度 (95 度 120 度 ),使儿童在妈妈背上不感到难受 ( 图 6f)。图 6 背带的功能分析(儿童 )四、审美分析 1、侗族儿童背带审美构成分析 (1) 对称与平衡 9。对称分为上下正对称、左右正对称、正反对称和象位对称。不论是背

13、带的整体款式还是背带上的纹样 都是对称关系。平衡包括绝对平衡、相对平衡、部分平衡和总 体平衡。如背带整体呈左右、上下对称形式;背带上的纹样在 左下角有,一定会在右上角或右下角出现,或是在上面有黑色, 下面一定会有对应黑色,与之平衡。总之,背带符合对称与平 衡的审美法度。 (2) 比例与尺度。背带各个部分的尺寸、尺度都不一样,如 背带帽的尺寸比背带心大一些,背带心的尺寸比背带臀大一些, 使整个背带变化丰富,有层次。10(3) 节奏与韵律。连接背带手的长带子最终在母亲的腹部打 结系扣,与在母亲胸前交叉的背带手相互呼应,形成一定的审 美效果。如果没有腹前的长带子,在胸前交叉的背带手就显得 十分单一,

14、没有押韵感。 (4) 倾斜与角度。用背带将儿童背在后背时,背带与妈妈后 背的贴合以及形成的倾斜角度 ( 大于九十度 ),使妈妈在背儿童 时,也不显得那么笨重。 2、侗族儿童背带纹样寓意分析 (1) 太阳纹。百越民族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民族之一, 对阳光、雨露有着特殊的感情。侗族的母亲们感谢太阳带来的 温暖和光明,祈求太阳神保佑自己的儿女能逢凶化吉、健康成 长,于是便将太阳纹用于儿童背带上 ( 图 7)。图 7 太阳纹 (2) 月亮纹。有的由月亮花与万字纹组成 ( 图 8), “卍”即 万字纹,它是太阳和光明的象征。有的背带是将月亮花、太阳 纹、星辰纹与蜘蛛纹结合在一起的 ( 图 9), 侗族

15、民间有崇拜蜘 蛛的习俗,称它为“萨巴隋俄”即“蜘蛛之母”之意。因此, 将其与日月星辰纹样组合在孩子背带上。还有是将月亮花与榕 树组合在一起的 ( 图 10),侗家人崇拜榕树,尊之为“龙树” 。 传说龙树原在月亮上,没有榕树就没有月光。它也是保护孩子 的神树,因此绣在背带上。图 8 图 9 图 10 (3) 龙蛇纹。侗族以龙蛇为神灵,并作为本民族的保护神和 象征加以崇拜。在背带上,龙纹是善良、灵巧、可爱的形象, 并以马尾绣技法做成,赋予它细腻的神韵。 (4) 井纹与马纹。井纹源于侗族先民对水的崇拜,先民骆越 原居住在江河湖泊等地,与水有着密切的联系,迁徙至山区后 取水困难,仅能从井中取水,井成了

16、生活中重要的依靠,于是神州文化便将井纹作为纹样绣在背带上。在背带心绣双重井纹 ( 图 11), 以象征人丁兴旺,如泉水般常流不息。其中小井纹样用马纹组 成,其马纹形象极为简练、概括,长方形的头及微翘起的双耳, 后面两条腿和上翘的尾巴,十分精神 ( 图 12)。图 11 图 12 (5) 葫芦纹。在侗族神话传说中,姜良、姜妹靠葫芦得救, 因此葫芦被认为是逢凶化吉和繁衍后代的吉祥之物。此外,葫 芦多子也含有子孙延绵之意。背带绣片上绣葫芦形花草纹样, 象征人丁兴旺。10五、结语 对于缝制背带的侗族长辈们来说,儿童背带倾注了其全部 的心血、智慧和祝福,具有深厚的民族特色。侗族儿童背带兼 具功能与审美,具有很强的实用功能和装饰效果。如背带心是 包裹儿童最主要的部分,绣片最大,工艺最精且其纹样与侗族 女装通用,所以颜色丰富,图案生动,总体审美功能强;背带 帽用来遮盖儿童的头部,其纹样是背带专用的,虽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