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

上传人:lizhe****0001 文档编号:4754647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生物(浙江选考)一轮复习文档选考加试部分第13章第37讲课后限时训练37含答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后限时训练课后限时训练(三十七三十七)(建议用时:40 分钟)1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农民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建立了该地特有的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模式: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如图是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该生态系统中的基石是_,要使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发展,除了要有稳定的_来源外,各类生物要保持相对稳定。(2)建立这一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向_;其能量利用率高的原因是其在营养结构上具有_的特点。(3)蚕粪、蔗叶进入鱼塘经过_的作用,释放出矿物质和_,被植物利用。利用塘泥作为蔗基和桑基的原料,其优点是_。(4)该生态系统把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

2、了系统结构,遵循的是_原理。【解析】 (1)生态系统的基石是生产者,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是桑树和甘蔗。要使该生态系统长期稳定发展,除了要有稳定的能量来源外,各类生物要保持相对稳定。(2)建设蔗基鱼塘和桑基鱼塘这一生态系统可以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该生态系统食物链短且能量可以实现多级利用,所以其能量利用率要比单一的农业生态系统要高。(3)利用塘泥作为蔗基和桑基的肥料,减少了化肥等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有减轻作用,同时有效利用了塘泥,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4)桑基鱼塘与蔗基鱼塘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答案】 (1)桑树和甘

3、蔗 能量 (2)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食物链短及能量多级利用 (3)分解者 CO2 减少了化肥等的使用,对环境污染有减轻作用,同时有效利用了塘泥,实现了物质循环再生,提高了能量利用率 (4)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2 “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我国北方生态农业发展中最为典型的模式,该模式以沼气为纽带,种植、养殖相结合,通过生物转换技术,将沼气池、畜(禽)舍、厕所、日光温室联结在一起,组成综合利用体系,如图所示:“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1)“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是以_为技术支撑的“中国生态农业” 。该生态农业模式遵循“_”的基本原理,植根于我国“天人合一”的古典哲学思想,吸收了传统农业的精华,适合

4、我国北方农村的特点。(2)与传统农业生态系统相比, “四位一体”生态系统具有更大的产出投入比的原因是_。“四位一体”这种生产模式对环境的污染小,因为生产一种产品时产生的有机废物,成为另一种产品的_。(3)和裸地栽培相比,图中 4 内的植物需水量和需肥量相对要_(填“多”或“少”)一点;使用沼气池里的残渣可以提高图中 4 内的蔬菜产量,这是因为沼气池里的残渣含有丰富的_。(4)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这就需要我们运用生态工程对_进行修复和重建,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_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答案】 (1)生态工程 整体、协调、循环、再生(2)充分利用

5、了废弃物中的能量 生产原料(3)多 矿物质(4)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 生产方式3现有一生活污水净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为“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兼氧池植物池” ,其中植物池中生活着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等生物。污水经净化处理后,可用于浇灌绿地。请回答下列问题:(1)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曝气池和兼氧池后得到初步净化。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_呼吸将有机物分解。(2)植物池中,水生植物、昆虫、鱼类、蛙类和底泥中的微生物共同组成了_(填“生态系统” “群落”或“种群”)。在植物池的食物网中,植物位于第_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所固定的_能。(3)一般来说,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_进行

6、修复,对造成环境污染和破坏的生产方式进行改善,并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力。【解析】 (1)依据题干信息分析,污水流经厌氧沉淀池时,有些微生物能通过厌氧呼吸分解有机物;流经兼氧池时,微生物既能进行需氧呼吸,又能进行厌氧呼吸。(2)根据本小题提供的信息可推知植物池中所有的生物构成了群落。植物处于食物链的第一营养级。植物池中所有的蛙类获得的能量最终来源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3)根据本小题中提供的信息可推测,生态工程的主要任务是对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答案】 (1)需氧和厌氧(或细胞)(2)群落 一 生产者 太阳(3)已被破坏的生态环境(或受损的生态系统)4请回答下列有关现代生物

7、技术的问题。如上图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1)请写出图中涉及的现代生物技术:_。(2)研究人员根据已知的胰岛素基因序列,采用_方法获得了胰岛素基因。(3)图中 A 培育至具有凤梨风味的绿草莓幼苗的过程,_(填“是”或“否”)体现植物细胞的全能性。(4)转基因技术和细胞工程在动植物中都有广泛应用,但是,胚胎工程只是指对动物的_所进行的多种显微操作和处理技术。(5)不断恶化的生态环境,正在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运用生态工程可对遭到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和重建。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自然界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

8、程是实现循环经济最重要的手段之一,请写出它遵循的基本原理中的 3 项:_。【答案】 (1)转基因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2)化学合成(3)是(4)配子或早期胚胎(5)物质循环 环境污染 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任选 3 项即可)5下面是关于植物克隆和生态工程的问题。请回答:(1)为培育能高效吸收和富集重金属镉的转基因植物,将野外采得的某植物幼叶消毒后,用酶混合液处理,获得了原生质体。酶混合液中含有适宜浓度的甘露醇,其作用是_。(2)将目的基因导入到原生质体,经培养形成愈伤组织,再通过_得到分散的胚性细胞,发育成_,生长发育后获得转基因植

9、株。(3)愈伤组织继代次数过多会丧失细胞全能性的表达能力,下列原因错误的是_。A愈伤组织发生遗传变异B愈伤组织不能分散成单细胞C愈伤组织中激素平衡发生改变D愈伤组织对外源激素敏感性发生改变(4)某农业生态工程基地按照生态和 _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了优化设计。通过套种、间种和_等技术的应用,使种植的农作物为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中的_提供更多的食物。在农业生产中尽量不施用农药,其目的是_。A减少水土流失B减少土壤肥力C减少环境污染D减少生物多样性【解析】 (1)酶混合液中含有甘露醇,可以维持一定的渗透压,保持去壁后的原生质体的正常形态。(2)导入目的基因的原生质体经诱导形成愈伤组织后,采用液体

10、悬浮培养获得分散的胚性细胞,胚性细胞可发育成胚状体,进而发育成植株个体。(3)愈伤组织细胞继代培养次数过多而失去全能性,可能是由于植物激素平衡改变不能分化成胚状体,也有可能是发生了变异,致使对外源激素敏感性改变。愈伤组织分化形成胚状体不需要分散成单个细胞。(4)构建农业生态工程基地需遵循生态和经济规律,对种植业和养殖业进行优化设计。如种植业中采用套种、间种和轮种等技术,可使农作物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食物。另外,为减少环境污染,农业生态工程尽量不施用农药。【答案】 (1)维持渗透压(2)液体悬浮培养 胚状体(3)B(4)经济 轮种 消费者 C6一青年农民利用自己学习的生态学知识在自家庭院里建了一个

11、小型生态农业,年创收上万元。下图是该家庭生态工程的模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从图中可知,人类生活中所需的能源来自太阳能、沼气等。与煤炭相比,这些能源更突出的优点是_。(2)该生态工程中的能量能够更多地被人类利用,原因是_。(3)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遵循生态系统的_原理,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具有_的特点。(4)人类设计生态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在促进自然界良性循环的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环境污染,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生态工程所遵循的基本原理是_、协调、_、再生。【解析】 (1)太阳能、沼气等新能源相对于煤炭这样的化石能源来说,优点是可再生、几乎没有污染,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通过沼气池,充分利用了粪便等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将植物残渣、动物粪便中的有机物通过上述途径充分利用,加快了物质的循环,应用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原理;与传统工程相比较,生态工程的特点是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4)生态工程遵循的基本原理是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答案】 (1)可再生、减少了燃烧煤炭所产生的污染(2)充分利用了废弃物中的能量,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3)物质的循环 少消耗、高效益、可持续(4)整体 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