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4754565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50.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教育公平现象分析及其对策研究院系: 专业: 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 摘 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农民、农村、农业)的关注,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由于历史及现实的多方面的原因,农村教育存在的问题更突出,矛盾更集中,本文旨在通过对农村教育不公平现状和原因的调查研究,详细分析造成教育不公平的多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现代的教育政策与理念,有针对性地提出一系列改革策略,并结合专家研究的经验成果提出自己的看法,为缓解当前教育矛盾提供借鉴。关键词:关键词:农村;教育公平;现状;原因;对策引言教育是关乎人

2、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更是关乎和谐社会建设的基础工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随着国家和社会对“三农问题” (农民、农村、农业)的关注,农村教育和教育公平问题也成了人们谈论的热点和焦点问题。目前,有关城乡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讨论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农村教育(主要指农村义务教育)相对于整个教育均衡发展而言,有关教育公平的问题最突出、矛盾最集中。处于弱势群体和弱势地位的农民,希望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的愿望却相当强烈,知识能改变命运,教育将影响一生的观念深入人心。但由于对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政策的失误,目前农村

3、教育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地位。一、教育公平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现状(一)教育公平的概念“教育公平是指国民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平等和公平地占有教育资源,是社会公平价值在教育领域地延伸和体现。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没有教1育公平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教育公平问题既涉及公民教育权利的保障问题,也涉及社会教育资源的公正分配问题,还影响着现代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在现实社会条件下,教育公平的价值应体现在教育起点的公平、教育过程的公平、教育评价的公平等方面。(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本文通过网络、图书馆等不同渠道,广泛研读国内外的相关文章和著作,了解和教育公平以及农村教育公平相关

4、的理论知识,学习借鉴一些优秀的实践经验,这些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为本文的研究思路、框架、方法等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指导。2、跨学科研究法:本文的研究方法没有局限在某一种学科领域,而是从政治学、经济学甚至是统计学、社会学多种学科多种视角来分析我国农村的教育公平问题,探讨解决农村教育不公的对策和建议。3、调查研究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在撰写本文的过程中,本人根据自己对学校教育公平的了解、调查以及亲身体会,来分析农村教育公平问题,探讨对策和建议时更具有说服力。二、教育公平的现状“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中国(内地)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65%(2004 年统计) ,人口素质低,文盲

5、和半文盲人口为 2.19 亿,在农村就业人口中,文盲和半文盲占 35.9%,小学文化程度者占 37.2%,每万人口中大学生数只为 4 名,平均文化程度为 4 年,这种状况是现代化进程中的沉重包袱。 ”因此,大力发展农村教育, 2成为现代教育工作的重点,也是维护社会安定,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我国教育不公平现象由来已久,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城乡教育经费的差距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导致学生在教育过程中所享受的教育条件不均等。教育经费投入偏重城区学校、乡镇中心学校等一些重点中小学,而乡村中小学则投入不足,影响了部分乡村学校的正常运转。2003 年联合国考察,中国的教育经费只占 GDP 的

6、 2%。而政府预算只占教育总经费的 53%,剩下的 47%则靠家长或其它来源填补 。并评价:“在保证教育权利方面,贵国连非洲的乌干达都不如!” 2000 年,上海市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最高(2756 元) ,河南省最低(261 元) ;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上海市最高(448 元) ,陕西省最低(不足 9 元) 。绝对差异分别达到了 10 倍和 49 倍,这样的不平等程度是令人吃惊的。通过这些数字可以看出,农村教育投资过低,经费欠缺的事实一览无余,亟需增加农村教育经费和对农村教育投资实行政策倾斜是我们各级政府面临的紧迫问题。(二)城乡教师水平的差距在我国教师水平普遍提高的背景下,城

7、乡教师水平的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农村教师缺编现象严重。表面上看,中国的教师已经远远超出实际需求量,但是在广大的农村,教师资源面临严重不足,甚至在一些地方,出现一位教师同时承担数门学科的教学,专业不对口,教非所学的现象。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民师转正,不能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其次,师范类院校毕业的教师比重较低,缺乏作为一名优秀教师所必备的专业知识和素养。第三,和当代年轻人去偏远落后地区任教的意愿明显下降有关。城乡的工资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同样是站在三尺讲台,收入却天壤之别。对于年轻人来讲,他们更愿意去发展机会比较多,福利待遇比较好的城市去寻找工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专业教师的

8、缺乏,师资力量的不足,严重影响农村的教育发展。(三)城乡学生升学率的差距,农村升学率明显低于城市以高考为例:(1)生源上。2003 年教育部宣布我国高等教育已步入大众化,当年北京市的入学率达 49(2004 年达到 52) ,而云南省 20022003 学年的毛入学率仅864。当年统计的各大学的本地生源比例分别是:北大 17,清华 16,北航13,北理 11,复旦 44,上海交大 47,武大 50,南大 55,浙大 61。 (2)招生计划上。2003 年为例,北京市共有 9 万考生,但北大、清华分配招生指标,81 个考生中就有一个上北大、清华;而 50 万考生的河南仅 168 个招生指标,29

9、76 人才有一个上北大、清华。 (3)分数上。年,北京一般理科院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这么划分:北京考生分;湖北考生(包括农民考生)分,相差分。年,大学理科第一录取线,北京考生 454 分,山东分,差别分。升学率的差距首先反映出农村教育质量的低下,与城市教育处于一个起跑线上进行比较,本身就存在一些政策和导向上失误问题。因此,必须把农村教育的升学率放在整个教育大环境中考虑,综合各种因素制定方针政策。(四)城乡辍学率的差距农村学生辍学率的增加既与教育收费过高有关,也与整个社会的失业率居高不下有很大联系。特别是许多人虽然接受了高等教育,但仍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比较理想的工作,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已经不是什

10、么新鲜事,这种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对学习成绩不甚理想的学生起到一种误导和负面影响的作用,会加剧他们辍学回家的观念和想法。三、教育不公平现象产生的原因(一)国家因素1、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教育投入地区差异大,与实现“三个增长”和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家庭和社会成了教育经费来源的主要承担者。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国家的教育经费投入偏重于经济发达地区,拉大了地区间的差异。在资源配置上,高等教育占整个教育经费的比例过高,而且近年来一直上升。而从义务教育来看,城市占尽优势,基础教育投入大多被锦上添花地投给了城市,基础本来就差的农村学校可谓雪上加霜。 “2002 年,占总人口 6

11、0%以上的农村只获得全部教育投入的 23%。2、中国教育制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农村教育不公的产生也有着政策体制方面的历史原因。教育发展的管理体制和运行体制的不协调,各部门沟通不到位,国家的政策措施难以实施,严重阻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是导致农村教育不公的又一重要原因。3、教育不公平还体现在一些不尽合理的政策上录取分数线和录取率不公平,阻碍了小城镇和农村地区学生平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人为地加大了城乡差距。有人说,高校招生中的“定向生” 、 “保送生” 、 “专升本”等,也是制造教育不公平的源头,这话不无道理。在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基本解决了免试入学的问题,但仍有一些学校对不同学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造

12、成了事实上的不公平。如“择校生”问题的出现;农民工孩子受教育歧视的问题;变相的考试进行分快班和慢班的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容易造成起点的不公平,也就造成了弱势群体失去享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利。(二)社会因素1、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城市优先取向在表现出不平等的同时拉大了城乡差距,资源配置向城区中小学、乡镇中心学校倾斜,使一些偏远落后地区的学校出现教育不公现象,城市的教育国家办,农村的教育则靠教育费附加和各种名目的教育集资转移到农民身上,严重影响了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流动学龄儿童失学率居高不下,流动人口子女这个特殊人群接受义务教育的状况,应该引起政府决策者和相关研究人员的高度关注。2、人们传统观念的影

13、响在传统观念中,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没有必要增加投入,而经济发达地区的教育要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投入相应增多,由此导致农村教育水平一直无法提升,形成恶性循环;而同时引发的“择校”也是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一个表现。此外,人们普遍认为的农村没有发展机会导致的农村师资匮乏也导致教育不公平现象的产生。3、就业难导致的辍学现象现阶段“上学无用论”的出现,使很多人认为即使接受了高等教育,仍然找不到工作或找不到比较理想的工作,导致很多家庭困难的孩子早早辍学踏入社会,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育公平。(三)家庭因素1、家庭的文化背景一般来说,父母文化程度越低,子女辍学的可能性越大;相反,高文化程度的父母会

14、支持子女的更高程度的学习和发展。由此导致儿童缺乏受教育机会,也不能通过教育改变自己的命运。2、家庭对待教育的态度目前重男轻女思想还十分普遍,许多家庭认为女孩上学无用,以至于在家庭经济状况不允许的情况下让家里的女孩辍学早早的外出打工赚钱来供家里的男孩上学,失去了学习的机会,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3、家庭的经济状况主要体现在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不足使家庭成为教育经费的主要来源。大学的高学费使得很多考上大学却没有足够的学费的学生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虽然国家提供奖学金、助学金等,但仍然只是杯水车薪,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四、针对教育不公平现象的对策研究(一)国家方面1、强化政府责任,加大教育

15、投入,加强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强调政府的责任,明确政府的责任和义务,处理好教育的快速发展和教育公平之间的统筹和协调,增加财政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力度,制定明确的法律法规,建立起较为完善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和保障机制,提高教育资金的使用效率。2、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建立健全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形成人人学法、懂法、贯彻法的氛围,用法律保护学生自身的权利。3、健全农村教育工作管理体制,加大教育督导力度“建立健全农村教育工作的领导责任制, 形成政府有关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 。各个部门要协调一致,统一管理,促进教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在健全农 3村

16、教育工作管理体制的同时,一定要加大教育督导力度,保证政府的行为到位,并采取一定的措施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行为制度化、规范化。(二)社会方面1、转变城乡二元结构,加大对农村的教育投入与关注从根本上来说,要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倾斜力度,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尤其注重对流动人员子女的教育,保证他们的受教育权利。2、转变传统观念的影响,树立新型的教育观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认识到农村教育发展对教育以及国家、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从整体上去把握教育公平,同时,正确运用“择校” ,实现教育公平。此外,尤其要转变现代年轻人的观念,为农村教育发展提供充足的师资力量。3、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社会为大学生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可以使人们转变“上学无用论”的观念,重新认识到教育对个人发展以及对社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