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3018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18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中考数学复习备考方略(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数学研讨会总原则 1:俗语说“见多识广”,让学生多做题, 把题目做活、做通,而不是越做越死; 2:构建学生知识网,努力形成知识、方 法、思想体系,把知识纳入系统; 3:精选资料,教师下题海精选习题,教 师把知识与方法教到位; 4:教学中要关注学生差异,对不同的学 生以不同的教学要求,同时重视学生能力 的培养;5:教学中要整合多方资源。整合数学各个知 识点,通过解题形 成体系;与其他学科要整合;教学与日常教 育管理要整合。正如华罗庚先生说过:“避如我们读一本 书,厚厚的一本,再加上我们自己的注解, 就愈读愈厚,我们自己知道的东西也就由薄 变厚了。学并不到此为止, 懂并不到此 为透,所谓由厚到

2、薄是消化提炼的过程,即 把那些学到的东西,经过咀嚼、消化、融会 贯通,提炼出关键性的东西来。”具体要做到 一.明确中考方向,把握复习策略,科 学高效安排,达事半功倍复习无定法、得法最重要。如果我 们在中招复习中找到了适合自己、科 学有效的方法,就可以事半功倍。1.解读课程标准,明确课标导向。(为什么?从根本 上讲,“课程标准理念”对试题设计的要求,就是初中 毕业学业水平考试命题的价值准则。即从原则上规定 考试之怎么考和考什么。从根本上讲,“课程总目标” 对试题设计的要求,就是设计初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 “大题(非常规题)”的价值准则。即从原则上规定初 中毕业学业水平考试的“大题(非常规题)”怎么

3、考和 考什么。)河南省命题均依据教育部2005年5月颁布 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现在各地已将 解读课程标准的工作进行的很好了,了解课程体系有 利于我们整体上把握所教学知识,能提高复习效果。 但国家又在2007年4月修订颁发了全日制义务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修订稿),并与今年开始学习执 行,虽然不用于今年的中考,但我们有必要做一比较 ,以便我们更妥善地应对2012的中考。2.学好说明检测,掌握重点知识。根据新课 标编写的河南省数学中招学业评价说明与 检测一书,每年都是复习、命题、考试的 最重要教材和参考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掌握重点,该整理的要梳理,要认真集体 备课研讨精选集连,该

4、扩展的要拓展,要根 据本校学生实际补充必要的针对性训练题。 在备战2012年中招时,我们既要全面把握 新课标的内容,又要突出重点,有的放矢。 第一部分数与代数:总的说基本概念的运用,总的说基本概念的运用, 基本解题技法,方程(组)不等式(组)的应基本解题技法,方程(组)不等式(组)的应 用,函数性质的运用是重点。用,函数性质的运用是重点。 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总的说建立空间观念,总的说建立空间观念, 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是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与推理能力是重点。 要注意:只能用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事实和定理只能用教材中出现的基本事实和定理 作为证明的依据。再者作为证明的依据。再者

5、, ,不要求用教材中习题中不要求用教材中习题中 出现的证明结论证明其他结论。推理是数学的出现的证明结论证明其他结论。推理是数学的 基本思维方式基本思维方式, ,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在整个数 学学习过程中。学学习过程中。第三部分统计与概率:会数据分析会数据分析会制图会制图 能描述数据能描述数据; ;能体会样本与总体关系,计算平能体会样本与总体关系,计算平 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和方差,能均数、中位数、众数、加权平均数和方差,能 根据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之间的比较根据条形、扇形、折线三种统计图之间的比较 与联系进行计算和事件判断以及列表画图判断与联系进行计

6、算和事件判断以及列表画图判断 概率是重点。概率是重点。 第四部分综合与实践:结合实际背景,在给定结合实际背景,在给定 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重点。目标下,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是重点。二.解读中招题型、研究答题技巧从201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来看,试卷中主要出现题 型、题量可能会相对稳定。分析近年来考生失分的原因 ,主要是基础知识弱、做题能力弱、解题技巧弱、知识 迁移弱,由此可见,引导同学们要善于研究、学会解答 这几种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考出 好的成绩。二.解读中招题型、研究答题技巧从2011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来看,试卷中主要出现题 型、题量可能会相对稳定。分析近年来考生失分的

7、原因 ,主要是基础知识弱、做题能力弱、解题技巧弱、知识 迁移弱,由此可见,引导同学们要善于研究、学会解答 这几种题型,掌握答题技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考出 好的成绩。三.复习尽早着手,科学高效安排 本学期时间较长,但下学期时间很短,总的来说 时间短、任务重,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尽早 着手复习,科学高效安排备考工作,有计划、重 效果地安排好教学。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 体进行复习备考: 三大目标 围绕考试说明理顺知识要点,构建知识网络 ; 围绕专题复习渗透思想方法,形成知识体系 ; 围绕精选习题提升综合能力,纳入知识系统.四个阶段 (1)知识点复习:针对学生的特点选好一本 书。这本书要考虑知

8、识点的覆盖,又有新颖 性,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备好一 套试卷作为单元试题,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 的需求,有新颖性和独创性并且紧扣课标及 中考。()从考纲与教材出发深入备课, 发挥备课组的力量,理好知识点,选好题, 上好课。 关键词:细、到位、融会贯通。(2)专题复习:围绕专题进行复习,如基本 方法: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等;数 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 论思想、化归思想等。备课组要积极组织教 研,选资料之精华,集众师之长,研讨好怎 样突出思想方法教学的问题。 关键词:思想、方法、渗透、归纳、形成体 系(3)综合模拟:本阶段精选试卷,作为考试 及练习。应充分暴露学生的薄弱之

9、处,对于 试题或习题及时反馈、分析、纠错,结合试 题,注重知识、方法回归考纲、回归课本。 本阶段每周要考几次,另外,其他阶段也要 渗透综合测试,这有助于学生知识体系的构 建。 关键词:及时反馈、错因分析、知识回归、 方法提炼(4)能力提升:本阶段力争培养学生思维的 广阔性,同时为学生查漏补缺.具体做法:收集 学生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备课组活动汇总;另 外广选、精选针对性习题,为学生排忧解难 ,突破思维定势;把方法、知识纳入系统。 关键词:寻找问题、发散思维、解题回归、 纳入系统五点认识 (1)从长计议:中考是一个系统工程,学生能力 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应关注 学生初中每个阶段的学习

10、效果;从一开始就树 立中考意识,能力培养意识。 (2)适度超前:适当超前的教学进度,能为学 生赢得宝贵的时间,有助于学生多思考、多总 结、多归纳。(当时,初三寒假作业-选了一 套中考模拟卷并配有答案的让学生去完成,提 前学习与感受中考题型,答案有助于对照所做 的是否正确)(3)关注差异:围绕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结合中考 6:3:1的中考试题设计常规模式,教师教学 要有针对性。 (4)解题回归:数学学习、中考复习离不开 解题,不讲提炼、不重方法的纯题海战术不可 取;“教师下题海”,提炼出好的习题,分类汇 总,形成自己的一套体系;通过平时的教学, 努力让所教的学生

11、也有自己的方法与知识体系 ,不断提升、发展能力,“学生荡轻舟”,这才 对其后续的学习有利。(5)整合资源:体现数学学科特点的 整合:知识点的整合、思想方法的整合、 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尤其是尖子生;教学与日常教育管理的 整合;同伴互助,教师间优势互补,取 长补短。除备课教研外,还要积极主动交 流 补充几点 1.认真学习课本,切实打好基础。2.学习新课标,把握 中考命题动向。3.练习要重视效率,切忌好高骛远、 广种薄收。4.重视思维训练,进行专题复习。5.模拟练 习是适应性练习,要做好仿真度较高的题目,避免一 味增加难度的做法,让学生真正感受中考试题的内容 、类型和难度,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6.每年到书店 挑选56本当年的中考书籍上网寻找上百篇中考文档 。7.亲自做数十套近两年来的中考试。8.对中考试题进 行按知识块分类研究。9.按题型分类研究。10.按思想 方法分类研究。11. 引导学生养成做题后回顾过程、总 结提炼解题思路方法的习惯。这样才会让大多数学生 在复习中以清醒的头脑获得最大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