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2565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233.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化学化学反应的反应热(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节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联想质疑化学反应中常伴随有能量变化,结合前面知识思考:1、化学反应中为什么有能量变化?3、例举生产生活中常见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的应用. 化学反应中释放与吸收能量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这就 需要一个化学量来定量描述研究反应热2、哪些反应是放热反应?哪些反应是吸热反应?4、如何定量描述一个化学反应释放或吸收的热量?5、用什么方法可以准确地测量这些热量?6、通过理论方法如何计算这些热量? 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有能量的变化,其中大 部分都是热量的变化 化学反应包括两个过程:打断旧键和形成 新键,前者吸收能量,后者放出能量,这两 个过程的能量不同,所以有能量变化,整个 反应放热还是吸热取

2、决于两个过程能量的相 对大小。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和吸热反应常见的放热反应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如2Al+6HCl2AlCl3+3H2酸碱中和反应。如2KOH+H2SO4K2SO4+2H2O 燃烧反应。如C、CO、C2H5OH等的燃烧多数化合反应。如Na2O+H2O 2NaOH,SO3+H2O=H2SO4常见的吸热反应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 CaO+CO22NH4Cl(s)+Ba(OH)28H2O (s)BaCl2+2NH3 +10H2OC(s)+H2O(g) CO+H2CO2+C 2CO高温高温高温一、化学反应的反应热1、什么是反应热?2、反应热的符号是什么?怎样表示反应吸、放热?4、如何

3、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 3、反应热的单位是什么为了更准确的描述反应,我们引入了反应热的定义。一、反应热的涵义 1、化学上规定,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 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为该反应在此温度 下的热效应。 2、符号:用Q表示Q0,表示吸热; 3、单位:J/mol或kJ/mol如何获得一个反应的反应热呢? 如何求算一个体系放出或吸收的热量呢? Q= - C(T2 -T1)- C0m(T2-T1)C热容,当物质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温度每 升高1K所吸收的热量,称为该物质的热容;C0比热容,单位质量物质的热容;T热力学温度,也叫开尔文温度,单位为k,T(k)=t(0c)+273.15中和热

4、 在稀溶液中,强酸和强碱反应生成1摩尔水放 出的热量.简易量热计示意图1、仪器:2、药品:量热计、量筒(100ml)、温度计、烧杯(250ml)1.0mol/L的盐酸 1.0mol/L的NaOH溶液 1.0mol/L的盐酸 1.0mol/L的KOH溶液 1.0mol/L的硝酸 1.0mol/L的NaOH溶液活动探究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3、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1、向量热计内筒中加入1.0mol/L的盐酸100mL,盖上 杯盖,插入温度计,匀速搅拌后记录初始温度T1 2、向250 mL烧杯中加入1.0mol/L的NaOH溶液100mL ,调节其温度,使与量热计中盐酸的温度相同。 3、快速将烧杯中的

5、碱液倒入量热计中,盖好杯盖,匀 速搅拌,记录体系达到的最高温度T2。 4、假设溶液的比热等于水的比热并忽略量热计的热容 ,根据溶液温度升高的数值,计算此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各组按要求实验记录数据计算各反应的反应热试 验 组实 验溶液初 始温度 T1溶液最高 温度T2反应热1NaOH溶液与盐酸2KOH溶液与盐酸3NaOH溶液与硝酸实验步骤1.在大烧杯底部垫泡沫塑料(或纸条),使放入的小烧杯 杯口与大烧杯杯口相平。然后再在大、小烧杯之间填满碎 泡沫塑料(或纸条),大烧杯上用泡沫塑料板(或硬纸板 )作盖板,在板中间开两个小孔,正好使温度计和环形玻 璃搅拌棒通过,如下图所示。中和热的测定大、小烧杯放置

6、时,为 何要使两杯口相平?填 碎纸条的作用是什么? 对此装置,你有何更好 的建议?答案:两杯口相平,可使盖板把杯口尽量盖严,从而减 少热量损失;填碎纸条的作用是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 少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的目的。若换用隔热、密封性能 更好的装置(如保温杯)会使实验结果更准确。2.用一个量筒最取50 mL 0.50 mol/L盐酸,倒入小烧杯中 ,并用温度计测量盐酸的温度,记入下表。然后把温度计 上的酸用水冲洗干净。温度计上的酸为何要用水冲洗干净?冲洗后的溶液能否倒入 小烧杯?为什么? 因为该温度计还要用来测碱液的温度,若不冲洗,温度计 上的酸会和碱发生中和反应而使热量散失,故要冲洗干净 ;冲洗后

7、的溶液不能倒入小烧杯,若倒入,会使总溶液的 质量增加,而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用另一个量筒量取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并 用温度计测量NaOH溶液的温度,记入下表。.酸、碱混合时,为何要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 烧杯而不能缓缓倒入?. 因为本实验的关键是测反应的反应热,若动作迟缓,将会使热 量损失而使误差增大。4.把温度计和环形玻璃搅拌棒放入小烧杯的盐酸中,并把 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烧杯(注意不要洒到外面 )。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搅动溶液,并准确读取混合溶 液的最高温度,记为终止温度,记入下表。实验中所用HCl和NaOH的物质的量比为何不是11而是 N

8、aOH过量?若用HCl过量行吗?在测定过程中应注意什么问题(1)用保温性能好的仪器测量。 (2)混合好后,迅速盖好装置盖子,减少热量的损 失。 (3)所用药品浓度的配制须准确,用强酸和强碱溶 液,而且要是稀溶液。 (4)宜用有0.1分刻度的温度计,读数尽可能准确 ,且估读至小数点后二位。同时应注意水银球部 位要完全浸没在溶液中,而且要稳定一段时间后 再读数,以提高所测的精度。 (5)记录最高温度。 议一议你所测得的数据是否为57.3 kJ/mol,若不是, 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的原因有: 1.量取溶液的体积有误差(测量结果是按50 mL的酸、 碱进行计算,若实际量取时,多于50 mL或小于

9、50 mL 都会造成误差) 2.温度计的读数有误。 3.实验过程中有液体洒在外面。 4.混合酸、碱溶液时,动作缓慢,导致实验误差。 5.隔热操作不到位,致使实验过程中热量损失而导致 误差。 6.测了酸后的温度计未用水清洗而便立即去测碱的温 度,致使热量损失而引起误差。 反应热测定的误差分析讨论下列问题 1.本实验中若把50 mL 0.50 mol/L的盐酸改为50 mL 0.50 mol/L醋酸,所测结果是否会有所变化?为什么? 2.若改用100 mL 0.50 mol/L的盐酸和100 mL 0.55 mol/L 的NaOH溶液,所测中和热的数值是否约为本实验结果 的二倍(假定各步操作没有失

10、误)?答案:1.会有所变化。因为醋酸为弱电解质,其电离 时要吸热,故将使测得结果偏小。2.否。因中和热是指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其数值与反应物的量的多少无关, 故所测结果应基本和本次实验结果相同(若所有操作 都准确无误,且无热量损失,则二者结果相同)。练习50 mL 0.50 mol/L盐酸与50 mL 0.55 mol/L NaOH溶 液在图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 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回答下列问题: (1)从实验装置上看,图中尚缺少的一种玻璃用品是 。 (2)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 (3)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

11、(填 “偏大”“偏小”“无影响”)。 (4)实验中改用60 mL 0.50 mol/L盐酸跟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进行反应,与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 (填“相等”“不相等”),所求中和热 (填“相等 ”“不相等”),简述理由: 。 (5)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进行上述实验, 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用50 mL 0.50mol/L NaOH溶 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均填 “偏大”“偏小”“无影响”)环形玻璃搅拌棒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偏小不等 相等 因为中和热是指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所放出的能量,与 酸碱的用

12、量无关偏小偏小 为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在测定 过程中应注意什么? (1)为了使中和反应进行完全,可以让酸或碱略 稍过量。 (2)为了使测得的中和热更准确,所用酸和碱的 浓度宜小不宜大。 (3)宜使用有0.1刻度的温度计。 (4)记录最高温度。 (5)进行反应热的计算式进行了以下处理: a、忽略量热记的热容; b、认为稀溶液与水的比热相同; c、认为热容不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一、化学反应应的热热效 应应 (一)反应热应热 1、概念:一定温度释释放或吸收吸热热 2、表示 Q放热热 3、获获取反应热应热 数据的 方法理论计论计 算实验测实验测 定(二)反应热应热 的实验实验 测测定1、原理Q= C(T2 T1)= cm(T2T1) 2、实验实验课堂小结热化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质发生反应时放出的热量来源于 对反应的加热 B、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发生能量变化。 C、化学反应中放出的热才是反应热 D、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