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52565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科技师范学院专升本语文考试大纲(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09年“专升本” 大学语文考试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及教材大学语文是普通高校面向除中文专业以外其他专业开设的一门素质教育课程。、学生能够通过对古今中外名家名作的学习,了解并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培养高尚优美的思想品德和道德情操。 、能准确地阅读、理解现当代作品,养成良好的分析思辨、感受欣赏能力;能读懂难度适中的文言文,并能解释常见的字词和语言现象。 、能够比较准确地分析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手法,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水平和作品分析能力。、能熟练地写出畅达通顺的文章。教材:大学语文 ,国家教委高教司组编 徐中玉、齐森华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ISBN7-5

2、617-1515-3/G669二、考试的内容与考核的目标大学语文课程的考试内容可分为语言知识、文学知识、作品阅读分析和作文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的考试内容和考核目标如下:(一)语言知识部分语言知识,主要是指文言实词、虚词、句式方面的知识,对语言知识的考核,应从阅读理解课文的角度出发,要求“专升本”应考者辨识文言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和用法。(1)文言实词的考核。主要是辨识常见的文言实词古今意义的不同,解释常用的文言词语的具体含义。应特别注意掌握那些在现代汉语中仍然具有生命力的文言词语。(2)文言虚词的考核。主要是掌握常见文言虚词的含义或用法,辨识同一个文言虚词在不同语境

3、中的不同含义或作用。重点掌握的文言虚词有:之、其、所、以、于、而、则、焉、乃。(3)文言句式的考核。主要是了解文言文中那些常见的与现代汉语不同的语法现象和句式,如使动用法,意动用法,名词作状语,名词作动词用,以及判断句式,被动句式和倒装句式等。要求能把这些古汉语特殊的语法现象和句式正确地转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句式。(二)文学知识部分1、文学常识部分,主要指作家作品的基本知识、文体知识(1)作家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课文作者的字号,所属朝代或国别,主要思想倾向和文学主张,主要文学成就(包括文学创作的基本内容和风格,所属文学流派或团体,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等最基本的知识点) ,(2)作品知识的考核;认知课

4、文中作品文集的名称、所属专书的编著者、编著朝代、文体性质、基本内容、主要特色和在文学史上的地位。(3)文体知识的考核,要求认知我国古代诗文的特殊分类(如散文中的语录体、记传体、史论体、游记体、寓言体、古体诗中的楚辞乐府、歌行、格律诗的律诗、绝句以及词和散曲等) 。(三)课文阅读分析部分(1)精读课文精读课文阅读分析的总体考核目标是:识记每篇课文的作者及其所属时代或国别识记每篇课文和所属文体类别,联系课文的基本内容和基本表现方法,了解其主要文体特征。理解并概括课文的主旨,把握课文结构特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创作特色和主要的文学表现手法和技巧,能联系课文作简要的分析。熟记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和富有表现力的

5、精彩词句,理解其含义和表情达意作用。精读篇目目录如下,所列精读篇目共篇、 先秦诸子语录 (选自论语 孟子等)掌握孔子和孟子思想的核心。领会其精辟警策的议论对后人的启迪和教益。、 秋水 (庄子)本文通过河伯与海若对话的寓言故事,以对话的方式展开说理、阐明观点,增强了文章的文学性。从节录的这段文字看,中心论点是: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一切大小、多少都是相对的,个人的认识和作用是十分有限的。通篇以寓言为主,把哲理的阐述融化在具体可感的寓言形象中,这种形象化的论证方式,是庄子作品浪漫主义风格的一种体现。、 饮酒?其五?(陶渊明)这首五言古体田园诗,抒写诗人归隐后对农耕生活及田园风光的热爱,表现了陶然自乐

6、的恬淡心境。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著名佳句,融合了情、景、理趣,巧妙地表达了诗人陶醉自然无拘无束的情态。一个“见”字,充分显示出与自然融合,不经意不做作的,情趣天成的态度。陶诗情真意切,清新、平淡,纯朴自然。、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王禹偁)理解本文通过对贬谪地黄州城外荒郊所盖小竹楼中生活情景的描绘,抒发了作者落寞惆怅、愤懑不平的人生感慨,体现了作者对“屈身而不屈于道”的人生操守的追求;掌握文中借小竹楼的“ 易朽”与“ 不朽”展开的议论所表达的象征意义;提炼文章的主旨;了解文中所写的六个意象:雨、雪、鼓琴、咏诗、围棋、投壶。5、 前赤壁赋 (苏轼)本文通过主人翁月夜泛舟江面所见所感,以及

7、主客问答中的不同见解,反映作者从遭贬的郁闷中渐渐解脱,而又触景生悲陷入苦闷,又由苦闷中产生顿悟,表现了苏轼虽身处逆境仍以旷达乐观的处世态度自得其乐。作者的感情变化“乐、悲、喜”为全文贯串线索;写景、抒情、问答说理紧密自然地结合,表现极高的艺术技巧。6、 召公谏厉王弭谤 (国语 )本文中召公就“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的命题,讲了一套形象、生动,既有启发性又具有说服力的道理,构成了古代政治思想史上富有民主性精华的一页。本文采用类比铺陈的手法进行论述,语意周详,很有见地。7、 冯谖客孟尝君 (战国策 )本文记叙了冯谖为孟尝君营就“三窟” 、巩固政治地位的经过,展现了冯谖不甘屈人下、报效知己,深谋远虑

8、的奇特风采和孟尝君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品德,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战国代的社会风貌。本文采取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刻画冯谖形象。其中尤为称道的是三次弹铗而歌的细节描写。8、 谏逐客书 (李斯)本文针对秦国“逐客 ”一事进行驳论。开头便亮出论点: “逐客”是错误的。整篇着重运用对比:以客有功的历史事实与逐客(客有过当逐)的做法对比、重物与轻人对比、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对比,是非分明,反差强烈。大量运用铺陈、排比、对偶句,这些句式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又使文章有整齐之美,且悦耳、动听,加强了感染力。9、 短歌行?其一?(曹操)此诗用乐府旧题表现对时光有限而功业未成的忧虑,抒发渴望招贤纳才,以完成统一大

9、业的热切心情。善用比喻、引诗用典、反复咏叹是此诗的显著特点。10、 司马谏议书 (王安石)本文是一篇书信体的驳论文,作者先以名实相副作为判别是非的前提,建立共同的批评标准。言简意赅的概括司马光对自己的种种指责:“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 ”和“天下怨谤”,并逐一加以驳斥,理足气盛,绵里藏针,反驳对方论点。作者措词婉转得体,刚中见柔。11、 世说新语 (三则) (刘义庆)世说新语三则记述魏晋名士的贵族生活。其所长在于简洁与传神。语言精炼,文字省净,意味深长,有的话至今流播人口,比如“新亭对泣” 、 “乘兴而去,兴尽而反”。长于细节描写,人物生动形象,铺垫对比,用语精当。12、 春望 (杜甫)这首

10、五言律诗通过眺望沦陷后长安后的破败景象,抒发了感时恨别,忧国思家的感情。诗歌以“望”贯穿全篇,从所望之景开始,以望者之情态作结,抒情主人公形象鲜明,深化了主题。本诗善于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利用自然景色的和谐和诗人内心不和谐情绪相互映衬,增强艺术表现力。3、 报刘一丈书 (宗臣)明中叶,严嵩父子恃宠揽权,骄焰熏天。一时无耻之徒干谒求进,贿赂成风。正直士大夫遭受排挤,报国无门国。本文的作者以“上下相孚,才德称位” 为线索,采用夸张变形又简洁的手法,勾勒出一副官场行贿图。本文布局,作者匠心独运的采用了细节描写和对比映衬手法,详略得当的刻画了封建官场的种种丑恶行径。本文的动词,副词的使用别具深意

11、,漫画式的刻画了干谒者、门者、主者丑恶嘴脸。14、 卖书记 (李国文)本文围绕亲身经历的三次卖书的具体感受,从一个侧面见微知著的体现了极左思潮对人性的扭曲。启发深刻,使人警觉。本文的构思精巧,以小见大,反映了人们内心痛苦的真实状况。本文的细节描写丰富、传神。寥寥几笔,就生动地写出了几种不同人物的各种精神面貌。既讽刺又幽默,像是喜剧,实为悲剧。本文思想内涵容量大,折射了那个非常时代生活的某些本质特征。15、 将进酒 (李白)此诗以饮酒放歌的方式,抒发内心矛盾复杂的感情。诗人志大才高,历经坎坷,抱负无法实现和施展,不得不以酒浇愁。诗的开头便借奔腾直泻的黄河水,来表现冲决一切束缚的豪情。 “天生我材

12、必有用”的诗句,表明诗人的自信,以及对怀才不遇的处境的愤懑。作者以古来失意的豪杰曹植、谢安自况,这样也暗示了结尾处“万古愁”真实的分量和深度。全诗在艺术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夸张,感情奔涌跌宕,大起大落,错综有致,气象不凡。16、 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此词抒写了作者经历国破家亡之苦难,只身流落在南方的哀愁痛苦的心情。开头七组叠字,描写她为消除烦恼寻找精神寄托,寻觅终无所得,周围环境冷清,未来命运更不堪设想:这是分别从动作、环境、心情三个方面诉说词人此时的精神状态。接着是紧扣“悲秋”来表现作者的愁苦心情;选取眼前事物(淡酒、晚风、飞雁、黄花、细雨、梧桐)铺排渲染,赋以深情,造成触目皆愁的艺术效

13、果。从头至尾又用反问句式(“怎敌他” 、 “有谁”、 “怎生”、 “怎一个” )贯串,更显得含蓄蕴藉,发人深思,扣人心弦。17、 爱尔克的灯光 (巴金)作者年离别故乡,经过十八年漫长岁月,回到故乡,见到故居门口照壁上“长宜子孙”四字,引发对于人生道路的思索。祖辈所安排的囿于封建礼教的舒适、安逸的生活,事实证明是摧残年轻生命和窒息美好心灵的绝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认定只有冲破封建家庭的牢笼,打破礼教束缚,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去,才是光明之路。故居大门内暗淡的灯光令作者想起了欧洲爱尔克姐弟的故事,引发了对自己姐姐一生悲剧命运的联想,进而对封建礼教残害青年、吞噬生命的罪恶发出强烈的控诉。本文熔叙事、

14、抒情、议论于一炉,以灯光作为贯穿全文的结构线索,并赋予三种灯光不同的象征意蕴,思绪联翩,感情浓烈。18、 我与地坛 (节选) (史铁生)本文通过“我” 双腿残疾后与地坛结下的不解之缘,书写了特定环境中对自然、人生、母爱的深切体验和深沉思索,表现出“我” 在痛苦与焦灼中挣扎、奋发的坚韧性格和意志。本文以三种方式表现母爱,转达了“我”对崇高母爱的神往和对母亲无限的痛悔和思恋之情。本文成功的运用了侧面烘托的表现手法,象征、类比手法和排比句式。19、 再别康桥 (徐志摩)作者曾在康桥(剑桥)留学,而今旧地重游,再次离别。面对康桥美丽景色,他浮想联翩,离别之时依依不舍。诗中充分抒发了眷恋、珍惜、忧郁、落

15、寞之情。 “寻梦 ”,旧梦不可追拾,实系这首诗诗眼之所在。作者学成归国,国家正处在军阀统治的黑暗时代,美好的理想愿望无法实现。本诗艺术特点鲜明,风格洗练清丽,诗体具有音乐和建筑的形式美,词汇丰富,语言华美,音调和谐优美,体现了徐志摩飘逸清丽的艺术风格。20、 哭小弟 (宗璞)本文通过对小弟生前、逝后大量感人肺腑的事迹回忆,赞美了小弟无私奉献的精神,表达出对小弟英年早逝的无限悲恸和对中国知识分子命运的由衷关注。文章以“ 哭” 字为线索,将抒情、叙事、写人三者融为一体。作者善于运用细节描写与侧面烘托的手法来写人。本文构思别致,结构新颖精巧,文章围绕小弟的病逝,不是单线性顺叙,而是把众多的材料分成块

16、状,交叉垒积,错落有致。21、 拣麦穗 (张洁)文章描述了“我” 童年时代的一段难忘经历:“我”与“ 卖灶糖老汉”之间的互相关爱之情。赞颂了这一老一少之间特有的纯真友谊,表现出作者对人和人之间的朴素纯真的感情的向往和追求。本文善于使用铺垫手法,形成了笼罩全篇的基本情感的氛围。善于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的个性的心理,本文行为细节描写,简洁传神;文中运用了象征手法,对那种纯真的情感不可磨灭性的肯定,渗透着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敏锐感受。22、 氓 (选自诗经 )本篇是一首叙事诗、弃妇诗,本诗成功地塑造了弃妇的形象,全诗以赋为主,兼有比兴。23、 湘夫人 (屈原)此诗以男神口吻,抒发了对湘夫人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全诗表达了对于纯洁爱情的渴望,其实也象征着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作品感情深沉,如泣如诉,修辞上采用了比喻和排比手法,语言华赡,意象丰富,其中景物描写情景交融,为千古名句。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