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2015鉴赏读懂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52255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225.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4-2015鉴赏读懂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2014-2015鉴赏读懂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2014-2015鉴赏读懂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2014-2015鉴赏读懂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2014-2015鉴赏读懂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4-2015鉴赏读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4-2015鉴赏读懂(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Date迁安一中一、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二、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纲要求写什么?怎样写?为何写?即是从内容、形式、思想感情三方面入手解答题目Date迁安一中诗歌鉴赏三步 走 能 读懂会 鉴赏精 表达读懂是知识的综合运用。读懂是鉴赏和表述的基础Date迁安一中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傍晚时分,一阵微风吹来,把我从冥坐中惊醒 。我走近窗户,思绪飘渺起来。(风)吹开门,又 吹动竹子。(我听到动静)以为是故人来(看望我 )。(风)吹落竹枝上

2、的露珠,露珠滴在石阶下的 青苔上。(这风)应该(什么时候)掀开窗帘进屋 来,为我拂去绿琴上的尘埃。Date迁安一中出塞金带连环束战袍,马头冲雪过临洮。 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 诗歌表层意思探究:Date迁安一中我的相貌可以让我安心学到毕业.诗歌深层含义探究:洗儿诗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Date迁安一中从哪些方面入手来快速深层 读懂一首诗歌? (一)看标题,抓题眼 (二)看作者,知人论世 (三)看注释,抓暗示信息 (四)看“情点”,把握“情感关键词句”。 (五)看意象,品意境 (六)看类别,明可能情感 (七)看典故,推测诗意 (八)再现情景

3、,设身体验Date迁安一中从诗歌的题目中可能抓到哪些信息?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春日忆李白就直接点明在春天,诗人杜甫 对李白的思念和仰慕的这一主要内容。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春日忆李白题目中 的“忆”就直接点出了对李白的思念与仰慕。再 如春夜喜雨天净沙秋思 作用3:题目显示诗歌题材,暗示诗歌内容。因为 相同的诗歌体裁,有大体相似的诗歌内容。如 鹧鸪天送人在狱咏蝉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Date迁安一中鹧鸪天送 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1)“浮

4、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蕴含了什么 样的思想感情? 翘首远望,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 路途艰险,担忧牵挂(或祝福平安 的关切)之情;山高水长,前途迷茫的郁闷之情。 Date迁安一中【解析】:(1)我们从诗歌题目“送人”可以 先大体上把握诗歌的题材为“送别诗”。 (2)回忆送别诗常抒发的感情:依依不舍 的留念、离愁别恨情深意长的勉励、赞颂 、祝愿之情坦陈心志的告白,借以一吐胸 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3)依据送别诗的大体情感,再结合这首诗的诗 歌内容,确定这首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Date迁安一中知人论世 如介绍诗歌是作者被贬某地时所作,则要考虑是否有怀 才不遇、报国思用等情感; 如介绍作者常年

5、旅居外地,则要考虑羁旅愁思、思乡怀 人之情; 如介绍作者是南宋诗人(或朝代已灭亡),则要考虑收 复失地之心 诗中有画:描摹景物的顿悟王 维 笑傲公卿:傲岸人格的张扬李 白 漂泊天涯:大唐衰微的见证杜 甫 放浪形骸:盛事难再的挽歌杜 牧 壮志难酬:戎马生涯的意气- 辛弃疾 矢志恢复:临终示儿的无奈-陆 游 豪放旷达:正直倔强的歌者-苏 轼Date迁安一中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其二)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这首诗丰富的感情蕴涵在景物与人物活动的描写之中。 结合全诗,对此作简要分析。这首诗前两句用夸张手法写祖国山河的雄阔壮丽的 景物,饱含热爱之情;

6、(2分)第三句“泪尽”二字 将亡国之恨宣泄无遗;(2分)第四句一个“望”字 写出遗民对南宋军队收复失地的企盼,(1分)一 个“又”字则曲折第表达出对苟且偷安的南宋朝廷迟 迟没有收复失地的失望与埋怨。(1分)Date迁安一中注释释作用 介绍绍疑难词语难词语 、地 名帮助读读懂诗诗句介绍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诗的思想主旨 介绍绍相关诗诗句暗示本诗诗的用典或意 境 介绍绍作者暗示本诗诗的思想情感 或写作风风格 提供与“此诗诗作于 贬贬官或流放之际际” 类类似的注解与诗诗人仕途失意、对对 现实现实 不满满,或报报国无 门门、壮志难难酬、愤懑愤懑 孤寂深层层原因有关 Date迁安一中提升训练:(2013年江

7、苏卷)醉眠唐庚 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馀花犹可醉,好鸟不妨眠。 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梦中频得句,拈笔又忘筌。 【注】唐庚,北宋文学家,此诗为其谪居惠州时所作。 (2)“世味门常掩,时光簟已便”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 心境?(4分)【解析】:注释中交代了此诗为作者谪居惠州时 所作,而大凡诗人词人被贬谪,多会抒发怀才不 遇之感,表达对官场的厌恶之情,对宁静生活的 向往之情。这首诗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 心境。表达了厌恶官场、追求恬淡的心境。Date迁安一中看下面的诗句,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你 是如何抓到这种情感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最

8、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绝句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Date迁安一中 (1)捕捉诗中主观色彩较浓的词语如 :愁、喜、客等等 (2)抓抒情议论的句子,点明感情的句 子 琵琶行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的 沦落天涯之恨。 (3)抓首句和尾句。首句(联):从 首句了解基调,许多诗词,往往在开头 部分,奠定基调,统领全诗。 尾句(联):从尾句了解主旨,在最后 一两句升华,卒章显志,或较为鲜明直 接地表达出情感、主旨和态度,或婉转 含蓄表现郁积在心中的情感。Date迁安一中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

9、。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 。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 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 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 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 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概括。(3 分)Date迁安一中 【参考答案】(3分)这首词蕴含的情感主 要有:久别重逢的喜悦;宦海沉浮的悲 惋无奈;离别在即的愁绪。 解析】这首词在前面我们已经借助注解加以 分析了诗歌蕴含的情感,同时我们也可以运 用抓关键词句法来进一步的确定其中蕴含的 情感。这首词中的关键词

10、句有”记得”、“如今 薄宦老天涯”、“孤城”、“离愁难尽”等,抓住 这些关键词句,我们就可以明白词中饱含了 作者离别在即的愁绪和宦海沉浮的悲惋无奈 。Date迁安一中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闺闺怨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Date迁安一中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赞美和追求。 雁尽书难寄,愁多梦不成。愿随孤月影,流照伏波营。 闺闺怨 思妇的深长思念和倾诉无

11、人的孤独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以委婉的疑问点出了这月圆之夜人间普遍的怀人心绪,含 蓄地表现了诗人对故乡朋友的深切思念 垂柳万条丝,春来织别离。行人攀折处,是妾断肠时。 借柳细长枝条,折柳相赠,以示惜别之意。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夜时分,雨点滴落在梧桐叶上会引发人的愁绪。我们常 通过梧桐叶落,雨打芭蕉合起表现愁思。 Date迁安一中提升训练: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2012山东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12、。(5分)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 ,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 全诗的线索;(结构作用)作者融情于景, 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情感作用 )Date迁安一中回顾课本中的这首词,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作者 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 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 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 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 ,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Date迁安一中孙仲谋怀念英雄,表达收复失地的理想。

13、寄奴怀念古人,表现北伐决心。南朝宋武帝刘裕故事,刘裕曾 两次率晋军北伐(时未称帝),收复洛阳、长安等地; 佛狸祠今昔对照,不堪回首。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 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借古讽今,批归纳全诗。 元嘉是刘裕子刘 义隆年号,说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 廉颇老矣自发感慨,不忘为国效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 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 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 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

14、遂不 用。Date迁安一中作者是怀着深重的忧虑和一腔悲愤写这首词 的。上片赞扬在京口建立霸业的孙权和率军 北伐、气吞胡虏的刘裕,表示要像他们一样 金戈铁马为国立功。下片借讽刺刘义隆表明 自己坚决主张抗金但反对冒进误国的立场和 态度。最后还借廉颇自况,抒发未能实现自 己怀抱的感慨。借用典故就是表达自己的政 治抱负未得到实现的愤恨以及为国家忧虑的 爱国精神。Date迁安一中提升训练:(2013年 江西卷) 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 辛弃疾 长恨复长恨,裁作短歌行。何人为我楚舞,听我楚狂声?余既滋兰 九畹,又树蕙之百亩,秋菊更餐英。门外沧浪水,可以濯吾缨。 一杯酒,问何似,身后名?人间万事,

15、毫发常重泰山轻。悲莫悲生 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富贵非吾事,归与白鸥盟。 【注】绍熙三年(壬子),辛弃疾奉召赴临安,在陈端仁的饯行 席上赋此词。 “余既”三句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又树蕙之百亩”“朝饮 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1)指出“听我楚狂声”和“富贵贵非吾事”典故的出处处。词词人借 它们们分别别表达了什么情思?(6分)两个典故分别出自论语和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前者以楚 狂接舆的典故,表达了词人抗金复国理想无人理解的悲愤;后者以 陶渊明自况,抒发了词人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情怀。Date迁安一中“听我楚狂声”出于论语微子,楚国隐士接舆曾 唱歌当面讽刺孔子迷于从政,疲于

16、奔走,论语 因称接舆为“楚狂”。辛弃疾在这里运用这两个典故 ,目的是为了抒发他虽有满腔“长恨”而又无人理解 的悲愤,一个“狂”字,更突出了他不愿趋炎附势、 屈从权贵的耿介之情。 “富贵非吾事”出于陶渊明 归去来兮辞中的:“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 。”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叶,社会动乱,政治黑暗, 而他本人又“质性自然”(归去来兮辞序),“ 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因有是辞。这里 词人引用陶诗,表明自己此次奉召赴临安并不是追 求个人荣利,并且也不想在那里久留,以表明自己 的心迹。Date迁安一中总结:读懂诗歌,还需要明确诗歌的类别再 现情景,设身体验,通过联想与想象,再现 诗歌的情景,设身进入这一情景中去体验、 感受其意境和情感。要有再现诗词画面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