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506389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6.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9 页失去靠山盛宣怀被迫逃亡2012年 11 月 01 日 21:57 本文摘自:人民网,作者:雪珥,原题: 1911年盛宣怀逃亡大使馆:从急先锋到替罪羊盛宣怀逃亡了,藏进了美国驻华使馆,这一事件,迅速轰动了整个世界。这位 67 岁的大清国正部级干部,成为全球各大报纸争相报道的焦点人物。这是 1911 年 10 月 27 日,距离那场日后被称为“辛亥革命”的暴动,仅仅17 天,其受关注程度却丝毫不亚于在遥远的华中地区正在进行的血腥战争。一、逃亡者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 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 使馆参赞爱德华

2、对此予以否认。1911 年 10 月 27 日,大清国国会(“资政院”)通过了一份特殊的决议,要求中央政府对邮传部部长盛宣怀“明正典刑”。堂堂国家立法机构,在证据阙如的前提下,以“人民”和“宪政”的名义,不经审判程序, 以 100多人投票表决的方式, 要求处决一位政府高级领导人。这无疑是世界议会史上的一个奇观。此前 2 天(10 月 25 日) ,资政院还只是要求政府罢免盛宣怀的部长职务。路透社从北京发出的电文说, 资政院此举, 给大清政府出了道难题: 要么服从资政院的要求,赶走一位“忠诚的官员” ;要么否决资政院的要求,但这相当于向宣称代表大多数人民的资政院开战。这篇电文被次日(26 日)的

3、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 曼彻斯特卫报等广泛援引。 纽约时报甚至认为,这是资政院对政府下达的“最后通牒” 。第二天(26 日) , 似乎并没有经过多少挣扎的大清政府,接受了资政院的 “最后通牒” ,下令将盛宣怀“双开”。上谕宣布: “盛宣怀受国厚恩,竟敢违法行私,贻误大局,实属辜恩溺职” , “著即行革职,永不叙用。 ”同时,内阁总理大臣庆第 2 页 共 9 页亲王奕劻、副总理(“协理” )大臣那桐、徐世昌并行处分。国际媒体继续跟进报道。 10 月 27 日的华尔街日报,标题就是中国皇室屈服以图避免革命 ,可谓一针见血。与华尔街日报所用的字眼“屈服”(yield )相似,同日纽约时报的标题用的是

4、“投降”(surrender ) , 华盛顿邮报则用的是“屈膝” (bow ) ,来描绘政府的妥协。与这些相对中立的报道不同, 在西方享有盛名的英国 泰晤士报 记者莫理循,则发出了倾向性十分明显的报道。他认为,在压力胁迫之下解除盛宣怀的职务,实在是中国政府的耻辱,代表着这个政府的“虚弱和恐惧”。 纽约时报在转 载 莫 理 循 这 篇 报 道 时 , 将 标 题 干 脆 改 成 了 这 是 可 耻 的 法 令 (Callsitashamefuledict) 。有意思的是,莫理循认为,被解职一事,对盛宣怀本人来说或许并不坏,因为他的身体虚弱。 这是当时几乎所有的官方和非官方的文献中,唯一提到盛宣怀

5、健康状况的。在盛宣怀1916 年去世后,其子孙为其撰写的盛宣怀行述中,才披露了一些当时情况,似乎盛宣怀的确面临健康问题,但并不严重。看来,作为大清官场通,有着“北京莫理循”绰号的这位英国记者,或许有特殊渠道接触到更深的内幕。而此时担任内阁总理大臣的庆亲王奕劻,却对自己被申斥并不在意,纽约时报说,根据接近庆亲王的人士透露,这位总理并无不悦,甚至还期望着自己也能被离职,早日逃离这个左右为难的工作。华盛顿邮报 还刊发了盛宣怀及政府军前敌总指挥荫昌、被革命党炸死的广州将军凤山,已经卸任和即将上任的驻美公使张荫桓、施肇基等4 人的照片,题目则带有相当的调侃成分: 中国乱局中的主演们 (Chiefacto

6、rsinChinastroubledaffairs) 。但局势的发展,并没有华盛顿邮报标题那样轻松。资政院对“双开”盛宣怀,仍不满意,他们还想更进一步要了盛宣怀的命。对此, 华盛顿邮报似乎建立了特别的新闻管道,刊登了远较其他媒体更为详细的报道。第 3 页 共 9 页该报记者在 27 日发出的电文( 28日见报)中说,资政院的议员们为未能处决盛宣怀而颇感悲愤, 通过了一项新的议案, 要求判处这位部长死刑并立即执行。在见报稿中,该报用了一个长长的副标题:“下野的内阁部长盛宣怀,已经逃离北京,以避免暗杀,据信他已获得外国外交机构的庇护。”华盛顿邮报的报道继续说,据传,盛宣怀逃入了美国使馆,随后在10

7、名外国士兵的护送下前往天津。 但在该报向美国使馆查证时, 使馆参赞爱德华对此予以否认。记者继续挖掘说, 当天先是盛宣怀的一名追随者,紧急造访了美国使馆, 随后,美、英公使进行了磋商,并召集了美、英、法、德四国公使的联合会议,会后立即集体觐见中国总理庆亲王,对盛宣怀的安危表示强烈关注。报道说,四国之所以出面, 是因为盛宣怀是与四国银团进行铁路贷款谈判的主要参与者,盛宣怀如今的处境,与此谈判极有关联,各国有道义上的责任对他给予保护。华盛顿邮报的报道事后被证明属实。当天(27 日) ,在得悉了资政院要求处死盛宣怀的消息后,英国公使朱尔典、美国公使嘉乐恒、德国公使哈豪孙、法国代理公使斐格威紧急磋商,决

8、心采取联合行动,保护盛宣怀。朱尔典在 10 月 28 日发给英国外交大臣格雷的急电中说,四国公使在27 日联合觐见庆亲王, 得到了庆亲王的承诺, 绝不加害盛宣怀。 而在更为详细的邮递报告( 11 月 17日到达伦敦)中,朱尔典汇报了更多的细节:“近来盛宣怀因争铁路政策以救危亡,于政府各大员中, 实为杰出之人(雪珥注:原文是盛宣怀成为这个衰弱政府的肩膀和头脑,此处从旧译), 资政院未知详情,而哗然争辩之弹劾,盛决不料其结果,遽至革职。但盛被此次猛击,犹照东方习惯,颇为镇静。起行之前,于夜间(26 日)料理交待。然次日( 27 日)事势忽更大变。因资政院已传布印就之决议,请速杀此年老之大员。”报告

9、说,盛宣怀得知了资政院的动向后,立即寻求美国使馆的帮助, 美国使馆又通告了英国使馆, 于是决心采取四国联合行动。 在四国公使觐见总理庆亲王时,庆亲王表示, 资政院已经将杀盛的要求提交给了摄政王载沣,但载沣认为盛第 4 页 共 9 页宣怀的处罚已经够了,应该不会同意资政院的要求。虽然庆亲王担保, 盛宣怀绝不会有什么危险, 但朱尔典认为, 庆亲王在谈话时,其实表露了相当的不安,担心围绕铁路问题的争论将继续恶化。于是,朱尔典表态说,资政院这种要求处决盛宣怀的决定,是十分野蛮的。在美国使馆, 盛宣怀向各国公使表示, 对自己的生命安全极为担心,希望经由天津前往上海避难。 各国公使决定, 每个使馆各派 2

10、 名军人共 8 人, 全副武装,由英、美使馆的汉文秘书丁家立和巴顿陪同,护送盛宣怀前往天津租界。没有任何资料记录表明,对于列强武装协助这位下岗高级干部“逃亡”,大清政府是何种态度,但显然, “多国部队”并没有受到任何阻碍。唯一的麻烦,只是来自日本人。根据 10 月 29 日华盛顿邮报的报道,27 日当天,盛宣怀正好在一家日本银行谈事,得知了资政院的“死刑决议”后,他就滞留在了日本银行内,随后离开该银行,来到了美国使馆。但根据日本的资料,盛宣怀其实从25 日资政院通过罢免他职务的决议后,就已经藏身在了横滨正金银行“支店长” (支行行长)的宅邸内。显然,开始“逃亡”之后的盛宣怀,已经成为各国争相猎

11、取的宝贝。此后,围绕对盛宣怀庇护权的争夺, 各国尤其日美之间,还上演了更为激烈的秘密战争。当夜(27 日) ,盛宣怀在美英德法 “多国部队” 的严密保护下, 离开了北京。华盛顿邮报(29 日)记载说,此时的北京城内已经谣言满天,有的说满清政府决定对汉人进行种族屠杀, 有的则说皇室也在准备逃亡, 但被各国外交使团劝阻,二、急先锋盛宣怀无论对内对外, 都是个强势的人。 他不属于任何派系, 却 “总揽大政”,自然成为众人眼红的目标, 再加上其在推行铁路国有时,办事刻板, 实际上给自己种祸不浅。这一“逃亡”事件,显然大大出于所有人包括盛宣怀本人的预料。第 5 页 共 9 页此时距离盛宣怀出任邮传部部长

12、,仅仅10 个月。邮传部是个大部,综合铁道部、交通部、电信部、邮政部四大功能,而尤以铁路为大,盛宣怀则自1896年执掌铁路总公司起,一直是这个大部所管辖的范围内的“一哥”。但在这个超级大部正式挂牌的时候,盛宣怀却在内部的权力倾轧中落败,被发配到了上海,以副部长( “侍郎” )的身份谈判对外商约。直到1910 年的 8 月份,他才回到北京,却依然是个副部长,更尴尬的是,部长(“尚书” )居然是他以前的下属唐绍仪。于是,两人都只好称病。几经周折,唐绍仪勉强干了几个月,终于离职,而盛宣怀也得以在1911 年的 1 月份坐上了邮传部部长这个早就该属于他的位子。这个自视甚高又久被压抑的人, 终于握上了向

13、往已久的印把子, 便以雷霆手段开展工作,刀锋首先指向的便是他最熟悉也是国家战略资源投放最多的铁路。当时全国 17 家“商办”铁路公司,虽然政府放手不干预,并且给予各种特殊政策,包括准许他们通过征收特别税的方式收集股本金,实际上就是用公权力做保障,在民众中强行集资。 但是,这 17 家公司却比之前的国有企业更为不如,家家丛生、问题成堆,铁路建设毫无推进,巨额资金倒是不见了踪迹,实际上已经没有一家能够继续维系,不仅大大影响了作为国家战略布局的铁路网建设,而且弄得民怨沸腾。中央急于挽回这种被动局面, 急于办事立功的盛宣怀正是合适人选。在他主持下,中央在 1911 年 5 月份宣布,铁路一律收归国有,

14、对商办公司或给予经济补偿、或换发国家铁路公司的股票。这一“铁路国有政策”,赢得了绝大多数为路所困、切盼中央出手“救市”的省份一片喝彩。美国的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 5 月 31 日报道了盛宣怀的这一改革, 并认为: “这是中国稳步发展的又一证据,这一法令的颁发,受到了那些真心爱国的人士的欢迎。”但是,广东、湖南、湖北三省的商办铁路公司,因为完成集资额巨大,高管们实际上在其中已有巨大利益,一旦国有,其利益必将受损,而且之前的花账、坏账、烂账也将在审计中曝光, 因此竭力反对。 而亏损最为严重的川汉铁路四川公司( “川路公司”) ,其高管在欢呼国有的同时,提出一个附带要求:希望中央第 6 页 共 9 页

15、财政为他们在上海违规炒股而亏损的350 万两白银埋单,遭到盛宣怀强硬的拒绝。川路公司高管们丧气之余,恼羞成怒,加入了广东、湖南、湖北三省商办铁路既得利益者的行列,开始猛攻铁路国有政策、猛攻盛宣怀本人。一时间,帽子满天飞、棍子遍地打。此即所谓的“保路运动”的肇始。但是,光为了填补自己的财政窟窿而对抗中央,显然出师无名。不久,一个极好的“抓手”出现了:国有诏书发布11 天后,中央与美、英、法、德四国银行签订了借款合同,引进1000 万英镑的巨额外资,投入铁路建设。毕竟,铁路建设是资金密集型产业, 而中国无论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实际上难以支持这一个巨大的投资, 引进外资几乎是唯一的选择。 几家

16、商办铁路公司的高管欣喜若狂:这下子可以上升到“爱国”还是“卖国”的高度,来和中央讨价还价尽管这些所谓的“保路运动”者们,后来也偷偷地与外资谈判。盛宣怀无论对内对外, 都是个强势的人, 在他的主持下, 与四国银团的贷款谈判“磋商数月,会晤将及二十次,辩论不止数万言。于原约稍可力争者,舌敝唇焦,始得挽回数事,实已无可再争” ,贷款合同的条款不断地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不仅年利率依然维持在5% ,不到国内钱庄和票号贷款利率的一半,而且所贷款项的半数可以存在交通银行与大清银行,这等于为这两家国有银行提升了头寸, 而原合同规定只能存在四国银行。同时,合同还删除了原定四国有权参与建造若干支路的条款, 并规定所用铁轨必须使用汉阳铁工厂的国产品,其他原材料则进行国际招投标,不再由外方指定。盛宣怀坚信,根据这一合同,资金到位后,粤汉铁路三年内就能全线接通,十年内可以开始还本。但是,这一完全平等签订的借款协议,遭到了“卖国”的指控。更为重要的是,作为李鸿章的嫡系人马,在李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