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7501394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半导体发光器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7光电器件基础第二章 半导体发光器件 2.1 半导体发光机理 2.2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 2.3 超辐射发光二极管 任何物体的发光过程都伴随着物体内部能量的变化。从微观上看,物体中的原子(尤 其原子中的电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能量状态,当原子从高能态过渡到低能态时,就会释 放出能量,如果这种能量是以光辐射的形式释放出来,物体就发光。当然,要维持物体持 续发光,就必须由外界不断地向物体提供能量使原子重新激发到高能态,这个过程称为激 励。激励所需要的能量可以是电能、化学能、核能、热能,也可以是光能。图 2.1(a)示出了 位于 E1能级上的电子,在受到某一种激励作用下,接受外界的能量,从较低的能级

2、 E1跃迁 到较高的能级 E2。受到激励后处于高能态上的电子可以自发地放出能量回到低能态,这个 跃迁过程称为辐射跃迁,如图 2.1(b)所示,所放出的能量等于两个能级能量之差, = E2- E1。另外,处于高能态上的电子也可能在外界一个光子(能量为 = E2- E1)的诱导下跃 迁到低能态 E1,并且释放出能量相同的另一个光子,这个过程称为受激辐射,如图 2.1(c) 所示。这一章和下一章我们着重研究的是半导体材料的辐射跃迁和受激辐射跃迁过程,研 究的器件是半导体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二极管。 2.1 半导体发光机理 半导体中的电子可以吸收一定能量的光子而被激发。处于激发态的电子也可以向较低

3、的能级跃迁,以辐射的形式释放能量。这种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并伴随着发射光子 的过程,称为半导体发光半导体发光。产生光子发射的主要条件是系统必须处于非平衡状态,即在半 导体内需要有某种激发过程,通过非平衡载 流子的复合才能形成发光。半导体的发光过 程多是场致发光过程, 这种发光是由电流 (电 场) 激发载流子, 是电能转化为光能的过程。 2.1.1 辐射复合 半导体材料受某种激励,电子发生由低 能态到高能态的跃迁,形成非平衡载流子。 这种处于激发态的电子在半导体中运动一段 时间后,又回复到较低的能态,并发生电子 和空穴的复合。复合过程中以不同的形式释 放多余的能量。如图 2.2 所示,从高能

4、态到低 能态的跃迁过程,主要有以下几种, (a) (b)(c)图 2.1 三种基本的跃迁过程示意图 图 2.2 半导体中电子的跃迁过程 18有杂质和缺陷参与的跃迁:导带电子跃迁到未电离的受主能级,与受主能级上的空 穴复合,如过程 a;中性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价带,与价带中空穴复合,如过程 b;中 性施主能级上的电子跃迁到中性受主能级,与受主能级上的空穴复合,如过程 c。 带与带之间的跃迁:导带底的电子直接跃迁到价带顶部,与空穴复合,如过程 d;导 带热电子跃迁到价带顶与空穴复合,或导带底的电子跃迁到价带与热空穴复合,如过程 e。 热载流子在带内的复合,如过程 f。 上面提到,电子从高能级向低

5、能级跃迁时,必然释放一定的能量。如跃迁过程伴随着 放出光子,这种跃迁称为辐射跃迁辐射跃迁。必须指出,以上列举的各种跃迁过程并非都能在同一 材料和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发生,更不是每一种跃迁过程都辐射光子(不发射光子的称为无无 辐射跃迁辐射跃迁) 。但作为半导体发光材料,必须是辐射跃迁占优势。 本征跃迁(带与带之间的跃迁) 导带的电子跃迁到价带, 与价带空穴相复合, 伴随着发射光子的过程, 称为本征跃迁本征跃迁。 显然,这种带与带之间的电子跃迁所引起的发光过程,是本征吸收本征吸收的逆过程。对于直接带 隙半导体,导带和价带极值都在 k 空间原点,本征跃迁为直接跃迁,如图 2.3(a)所示。由于 直接跃迁

6、的发光过程只涉及一个电子-空穴对和一个光子,其辐射效率较高。直接带隙半导 体,包括部分 II-VI 族和 III-V 族化合物,都是常用的发光材料。 间接带隙半导体,导带和价带极值 对应于不同的波矢, 如图 2.3(b)所示。 这 时发生的带与带之间的跃迁为间接跃迁。 在间接跃迁的过程中, 除了发射光子外, 还有声子参与。因此,这种跃迁过程比 直接跃迁发生的概率小得多。Si、Ge 和 部分 III-V 族半导体是间接带隙半导体, 它们的发光比较微弱。 显然,带与带之间的跃迁所发射的 光子能量与禁带宽度 Eg有关。对于直接 跃迁,发射光子的能量至少满足 gvcEEEh=。 (2.1) 对于间接跃

7、迁,在发射光子的同时,还 发射一个声子,光子的能量应满足 pvcEEEh=。 (2.2) 其中Ep是声子能量。 非本征跃迁 电子从导带跃迁到杂质能级,或者杂质能级上的电子 跃迁入价带, 或电子在杂质能级之间跃迁, 都可以引起发光, 这种跃迁过程称为非本征跃迁非本征跃迁。对于间接带隙半导体,本 征跃迁是间接跃迁, 概率很小。 这时非本征跃迁起主要作用。 这里着重讨论施主与受主之间的跃迁,见图 2.4。这种 跃迁效率高, 多数发光二极管属于这种跃迁机理。 当半导体 材料同时存在施主和受主杂质时, 两者之间的库仑作用力使 受激态能量增大, 其增量与施主和受主之间距离成反比。 当电子从施主向受主跃迁时

8、,如没有声子参与,发射光子能量为 图 2.3 本征辐射跃迁过程示意图 图 2.4 施主与受主间的跃迁 19()rqEEEhrADg 024+=, (2.3) 其中ED和EA分别代表施主和受主的束缚能,r是晶体的相对介电常数。 由于施主和受主一般以替位原子出现于晶格中,因此距离r只能取以整倍数增加的不 连续的数值。 在实验中观测到一系列不连续的发射谱线与不同的r值相对应。 从式(2.3)看出, r较小时,相当于比较邻近的杂质原子间的电子跃迁,得到分立的谱线;随着r的增大,发 射谱线越靠越近,最后形成一发射带。当r很大时,电子从施主向受主完成辐射所需要穿 越的距离也较大,因此发射几率减小。一般感兴

9、趣的是比较邻近的杂质对间的跃迁。 GaP 是一种 III-V 族间接带隙半导体,室温时禁带宽度Eg = 2.24 eV,其本征跃迁效率 很低,它的发光主要是通过杂质对的跃迁。实验证明,掺 Zn(或 Cd)和 O 的 p 型 GaP 材 料,在 1.8 eV 附近有很强的红光发射带,其发光机理大致如下:掺 O 和 Zn 的 GaP 材料, 经过适当热处理后,O 和 Zn 分别取代相邻近的 P 和 Ga 原子,O 形成一个深施主能级(导 带下 0.89 eV 处) ,Zn 形成了一个浅受主能级(价带上 0.06 eV 处) 。当这两个杂质原子在 p 型 GaP 中处于相邻点时,形成一 个电中性的

10、Zn-O 络合物, 起着等 电子陷阱中心的作用,束缚能为 0.3 eV。GaP 中掺入 N 后,N 取 代 P 也起着等电子陷阱作用,其 能级位于导带下 0.008 eV 处。如 图 2.5 所示, 这些等电子中心都处 于 GaP 的禁带中,它们俘获电子 和空穴后会形成激子 (电子-空穴 对) , 激子复合后会发出相应波长 的光。 另外, GaP 也可以和 GaAs 混合形 成 GaAs1-xPx混晶,通过调节组分 x 的 值改变混晶的能带结构。如果组分 x 处于 0.380.40 时,混晶 GaAs1-xPx为 直接带隙半导体,室温时禁带宽度为 1.84 1.94 eV, 这时带带跃迁也有很

11、高 的发光效率。GaP 以及 GaAs1-xPx发光 二极管在实际中有着很广泛的应用。 2.1.2 电致发光激发机构 这里仅简要解释 pn 结和异质结的 注入发光机构。 pn 结注入发光 pn 结处于平衡时,存在一定的势 垒区,其能带图如 2.6(a)所示。若加一 正向偏压,如 2.6(b)所示,p 区和 n 区 不再有统一的费米能级, 导带电子和价 带空穴所面对的势垒降低, 势垒区内建 电场也相应减弱, 致使电子和空穴的扩 散运动加强, 大量的导带电子从 n 区扩 散到 p 区,同时大量的价带空穴从 p图 2.5 GaP 中等电子中心辐射复合发光示意图 EcEFiEFEvp n eFp eF

12、n eVbi 图 2.6(a) 热平衡状态下 pn 结能带图 电子流图 2.6(b) 正偏 pn 结注入发光 EcEFiEFpEvp n eFp eFn eVtotaleVa EFn空穴流 20区扩散到 n 区,进入到 p 区的电子和进入到 n 区的空穴就称为非平衡载流子。在实际应用 的 pn 结中,扩散长度远远大于势垒宽度。因此电子和空穴通过势垒区时基本上不会复合而 消失,会继续向另外一侧扩散,称为注入到 n 区或 p 区的非平衡少子。这些非平衡少子不 断地与多数载流子复合,即扩散到 p 区的电子会和 p 区内的空穴复合,或扩散到 n 区的空 穴会和 n 区内的电子复合,复合的同时向外辐射出

13、能量,即发光。这就是 pn 结注入发光的结注入发光的 基本原理基本原理。 常见的 GaAs 发光二极管就是利用 GaAs pn 结制得的。 GaP 发光二极管也是利用 pn 结加正向偏压,形成非平衡载流子,但其发光机制和 GaAs 不同,它不是带与带之间的 直接跃迁,而是通过杂质对的跃迁形成的辐射复合。 异质结注入发光 从同质 pn 结注入发光的机制可以知道, 少数载流子的注入效率对复合发光至关重要。 为了提高载流子的注入效率, 可以采用异质结 构 pn 结。图 2.7(a)给出了平衡状态下异质结 构 pn 结示意图,两种材料的禁带宽度不同, 宽带材料是 p 型 AlGaAs,窄带材料是 n

14、型 GaAs,这里是组分缓变结构,即在一定的宽 度范围内,Al 组分从某个数值(大小处于 0 和 1 之间)变到 0。平衡时整个结构同样有统 一的费米能级, 但是电子和空穴所面对的势垒 高度不同。加正向偏压时,p 区的费米能级下 降,n 区的费米能级上升,导带电子和价带空 穴所面对的势垒降低, 但是当两侧的价带高度 接近时,导带仍存在较高的势垒,如图 2.7(b)所示。这时注入的载流子主要是从 p 区到 n 区 的空穴,注入的驱动力除了空穴的浓度梯度外,我们注意到从 p 区到 n 区由于禁带宽度的 变窄而产生了一个等效的电场,电场的方向从 p 区一侧指向 n 区一侧,这个附加的电场也 会推动空

15、穴从 p 区向 n 区的运动,从而提高了空穴的注入效率,这正是异质结相对于同质 结的最大优点。这样,禁带宽度较宽的区域成为注入源,而禁带宽度较窄的区域成为发光 区。发光光子的能量取决于窄带材料的禁带宽度Eg2,显著地小于Eg1,因而禁带宽度较大 的 p 区对这些光子是透明的。因此,异质结发光二极管中禁带较宽的部分(注入区)同时 可以作为辐射光的透出窗口。 2.1.3 发光效率 电子跃迁过程中,除了发射光子的辐射跃迁外,还存在无辐射跃迁。在无辐射复合过 程中,能量释放机理比较复杂。一般认为,电子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时,可以将多余能 量传给第三个载流子,使其受激跃迁到更高的能级,这是所谓俄歇复合过

16、程。此外,电子 和空穴复合时,也可以将能量转变为晶格振动能量,这就是伴随着发射声子的无辐射复合 过程。 实际上,发光过程中同时存在辐射复合和无辐射过程。两者复合概率的不同使材料具 有不同的发光效率。显然,发射光子的效率决定于非平衡载流子辐射复合寿命r和无辐射 复合寿命nr的相对大小。通常用内部量子效率内和外部量子效率外来表示发光效率。单 位时间内辐射复合产生的光子数与单位时间内注入的电子-空穴对数之比称为内量子效率内量子效率, 即 空穴对数单位时间内注入的电子数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光子内-=。 (2.4) 由于在平衡时,电子-空穴对的激发率等于非平衡载流子的复合率(包括辐射复合和无辐射(a)(b) 图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