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9331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利用情境图引领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低年级教学中的点滴感悟一、问题的提出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在使用青岛版教材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这样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意在引导学生从生活情景中收集数学信息,指导学生抓住情境图中的主要信息,并梳理、提取本课所需要的主要信息,从而提出更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在问题的解决中让学生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二、案例描述图中主要包含4 组信息,根据信息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出问题,这样由“情景串”引发出“信息串”而提出“问题串”,引出“

2、活动串”,从而形成“知识串”“过程方法串”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串”,理解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及厘米的认识,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形成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进一步让学生感知学习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片断 1、利用情境图提出问题(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师:我知道我们班的同学们不仅聪明、观察能力强,而且能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比比看谁看的最认真。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生充分地说!师:大家发现了这么多信息,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呀?谁愿意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 (学生自己发现的数学问题)师

3、:同学们都是一些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孩子,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师:是呀!这是怎么回事呢?先想一想,然后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师:谁来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把衣服做小了?生 1:因为阿福长高了。生 2:阿福太粗心了。生 3:师傅的手大,阿福的手小。生 4:师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徒弟的3 拃比师傅的3 拃短,所以衣服做小了。生 5:师傅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长短就不一样,所以衣服做小了。师:师傅和徒弟的手大小不一样,测量结果就不相同。我们来比一比,我当师傅,你来当徒弟。(教师与学生比手与拃的大小)师傅的手大,一拃就长;徒弟的手小,一拃就短。所以把阿福的衣服做小了。师:那怎么办呢?生

4、 1:师傅来量,师傅来做就不会做小了。师:谁还有不同的想法?生 2:徒弟量,徒弟做。师:也是说用一个人的拃量就行了。生 3:师傅用尺子量就可以了。师:你真聪明。为了测量的准确和交流的方便,人们发明了尺子,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就不会出错了。2、认识尺子师:那你们见过什么样的尺子呢?(生答:学生尺、米尺、卷尺, )(出示尺子)师:同学们见过这么多种尺子,真了不起。师: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直尺,仔细看一看,尺子上都有什么?把你看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谁观察得仔细,发现得多。师:谁来说一说,尺子上有什么?(屏幕上出现放大的刻度尺)生 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很多小竖线。师:你观察得真仔细,这些小竖线叫

5、刻度线,小格就是由这些刻度线分出来的,你们仔细数一数,每个数字和下一个数字之间,也就是最长的两条刻度线之间有几个小格。(生数小格。)生 2:尺子上有数字,数字是从0 开始的,一个比一个多1。师: 0 在尺子上表示的是起点。(或是开头)师:你看尺子上还有什么呀?你跟他的发现有什么不同吗?生 3:还有字母cm 。师:那 cm 表示什么呢?生:不知道。(知道表示厘米)师:测量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作单位,厘米时一个长度单位,可以用字母cm表示。(板书:厘米cm)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厘米的认识)3、认识 1 厘米,感知1 厘米的长度观念师:那 1 厘米有多长呢? (板书: 1

6、厘米)尺子上那一段的长度是1厘米?大家找找看!生 1:从 01 是 1 厘米。生 2:从 12 也是 1厘米。生 3:挨着的两个数之间的长度是1 厘米。师:老师听明白了,你们是说尺子上每一大格的长度,也就是每相临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 1cm 。请同学们伸出你的食指,从数字0 摸到数字 1,那这一段的长度就是1cm 。师:我们知道了1 厘米有多长,那你能从学具袋里找出长度是1 厘米的小棒吗?试试看。找到地同学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师:请你拿着小棒看一看,比一比,摸一摸你有什么感觉?生: 1 厘米很小, 1 厘米很短。师: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 厘米有多长呢?试一试。(生边想边比划)生 1:我用手

7、轻轻捏住小棒,然后把小棒抽出来,这两个手指之间的长度就是1cm 。师:谁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生 2:从尺子上比划下来的。师:大家都会用自己的方法表示1 厘米了。师: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谁来试着能说一说?生 1:大拇指宽大约是1 厘米。生 2:数学书厚大约是1 厘米。生 3:田字格的一条边的长是1 厘米 。生 4:数学课本的厚度大约是1 厘米。,师:只要同学们鲨鱼观察你就会发现,在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 厘米,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并说给你身边的人,好吗?,三、教学反思“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这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低年级学生观察思考的水平多数处在透过生活现

8、象找到数学信息,要使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教师必须“以学定教”相机追问,引导学生透过生活现象,找到数学信息,并把相关的信息搜集在一起,形成信息组,在此基础上,依据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具有一定指向性的数学问题。在案例中,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师生关系融洽、自然,学生在课堂中表现积极,思维活跃,教学效果非常好。回顾这这一环节之所以效果这样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点:1 、让学生经历由具体的生活情境抽象出数学信息的过程。学生发现的数学信息来自他们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一种关注,而这种关注又来自于对周围事物的一种兴趣。因此 我们在教学设计时,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素材,把书中的主题情境图,搬到了大屏幕上,

9、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感到此情此景仿佛可以触摸的到,从而激发了学生兴趣,吸引学生仔细观察,发现信息,然后让学生观察交流“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其目的是让学生搜集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以便产生兴趣明确目标。为了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避免学生的凭空想象和浮在图上看热闹,我引导学生在众多的信息中, 把本课所需的信息搜集在一起,有根有据的提出问题,为解决问题,学习知识,提高能力奠定基础。2、让学生经历利用数学信息提出问题的过程。能够在生活情境中发现数学信息,只能说学生具备了提炼数学素材的能力,当学生能够根据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的时候,才真正把生活数学化,这是一种思维的质的

10、飞跃。这个过程需要学生亲自去经历、体验才能实现。因此我在教学设计的时候,首先把学生看成学习的主人,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去提出问题,去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的经历用眼睛去观察事物,用脑子选择信息,用嘴巴表达问题的过程,以此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经历把数学知识再次拓展应用到生活中去的过程。学习是为了应用,应用才有价值。正如课标中所提出的“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在引领学生解决虚拟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之后,又把学生的视线从课堂引向了生活中,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想一想,找一找、说一说等活动体验了1 厘米具体长度,形成了初步的估测能力,使他们获得了知识,丰富了经验,培养了能力,从而使数学知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