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1987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资垄断食用油之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外资布局大农业:首当其冲的食用油研发中心张云飞2009年岁末,金龙鱼、福临门等主要食用油品牌纷纷上调销售价格,幅度为 6%-15% ,食用油涨价再度被推至舆论的风口浪尖,对于涨价原因,相关企业认为是成本增加推动终端售价上涨, 而更多观点认为这是外资在中国食用油行业完胜后开始亮出大刀的信号。 审视国内油脂行业, 我们不难发现国内以大豆压榨为代表的油脂行业已经被外资牢牢掌控,目前他们开始集体发力, 通过提价方式赚取更大化利润。 中国消费者恐怕难以抵抗垄断背景下的涨价,但更为可怕的情况是,在取得大豆战争的胜利后, 他们的触角开始伸向棉花、 小麦等其他农产品领域。大豆战争的操作模式是不是被复制到其他粮

2、食产业上?面对这一切,我们应该如何处理?这都是我们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一、残酷的现实:外资垄断食用油市场此次率先高调涨价的金龙鱼和福临门、鲁花并称为三大食用油品牌, 他们占据中国食用油 70% 以上市场份额。而这些品牌的背后都有四大粮商的身影。我国十大食用油加工企业中 , 年产量 150 万吨以上的有 3 家, 即“益海”、“嘉里”、“中粮”,前 2 家企业就有外资背景 , 且同属一个集团 , 即马来西亚丰益国际。 新加坡丰益集团与四大粮商ADM 共同投资组建的,“嘉里”拥有金龙鱼、胡姬花、花旗等食用油品牌, “益海”参股生产鲁花等知名品牌。同时金龙鱼已成功控股38 家企业 , 参股鲁花等加工

3、企业 , 工厂遍布全国。而“中粮系”食用植物油的主要贸易进口对象仍是美ADM 。中国 97 家大型油脂企业中的64 家已被跨国四大粮商参股控股 , 占总股本的 66%,也即全国食用油45.6%的产量被 6.2%的外资所控制。可以说,中资企业在这场不见硝烟的战争中已经完败,拱手将巨大的食用油市场让给以四大粮商为主的国际资本。二、外资入侵线路上个世纪 90 年代,作为国内最早开放的粮油品种之一,大豆市场在上世纪90 年代逐渐向外资开放, 包括美国 ADM 、嘉吉及益海嘉里等在内的世界级粮商纷纷加大了对中国的大豆加工贸易。从外资对大豆产业的渗透来看, 大豆原料渠道的控制是非常关键的一步。 从原料进口

4、贸易来看, 面对质优价廉的国际转基因大豆,缺乏国际贸易经验的国内油厂普遍采取与这些大粮商合资或委托进口的方式。随着国内大豆油脂等产品需求的迅速扩大,国内大豆压榨企业开始纷纷兴建扩厂,而厂址纷纷选择在沿海地带, 并在享用进口大豆赚取高额利润的同时逐渐放弃了东北大豆渠道。2004年 3月,得知中国大豆采购代表团即将前往美国采购250 万吨大豆,国际炒家的大力哄抬豆价, CBOT 大豆期货价格从先前的约220美元/ 吨暴涨到 391美元/ 吨。接着在中国大豆压榨企业签下4100 元/ 吨的高价进口合同离开美国之后,整个国际市场大豆价格随即暴跌,最高下跌了125 美元/ 吨。最终造成参加采购团的各家中

5、国企业损失惨重,国内大豆压榨企业有一半倒闭, 这就是轰动一时的“大豆风波”。民族压榨企业一蹶不振之际, 外资企业以救世主的身份出现,大力收购中国大中型大豆压榨企业,逐渐垄断了中国的压榨业。 至 2004年年底,外资已初步形成在中国油料压榨市场的产能布局。当然,四大粮商并购中国的大豆企业不仅是为了获取加工利润这么简单,而是将中国市场纳入其全球战略布局中的一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程国强认为,外资控制中国的大豆压榨企业, 利用不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国际贸易规则,使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生存危机。以四大粮商为首的国际粮商早已控制了南美大豆和美国大豆产业链,控制着全球 80% 以上的大豆货源,

6、掌控着全球大豆贸易。再加上世界大豆定价权由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BOT )垄断,中国作为占全球大豆进口总量1/3 的进口国,由于没有定价权处处被动。因此,以四大粮商为首的跨国粮商控制了中国的大豆压榨能力后,就形成了原料在国外、加工在中国的布局。在全球的价值传递中,它们惯常的手法是,将控制的大豆低价卖给旗下的贸易公司,而这些贸易公司的注册地一般在太平洋的英属维尔京群岛、 新加坡等避税天堂, 之后再高价卖给中国的企业,将生产与加工环节的利润转移到贸易环节, 而在控制利润流动的过程中, 避税自然可以轻易做到。这样一来,跨国粮商一方面将生产利润进行转移,规避了大豆出口国的税;另一方面将加工利润也进行了

7、转移,规避了进口国(中国)的税。因此,表面上看起来, 外资榨油企业压榨利润不高, 实际上是这些跨国粮商通过其全球产业链,将利润进行了转移以实现避税。三、外资垄断大豆产业弊端第一,大豆种植户的利益问题。大豆种植业攸关全国4200 多万农民的生计与增收,尤其是黑龙江省北部地区农民主要依靠种植大豆维生。由于黑龙江北部很多地区都属于第四积温带, 其气候条件偏寒, 可播种粮食作物品种有限, 大豆是主要的种植作物。 进口大豆的大量涌入已经对当前东北大豆的销售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第二,产业竞争环境。 与国外投资机构相比, 国内企业在贸易管理经营资金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距, 因此外资在市场的竞争中具有相对优势。从

8、当前国内油料的压榨能力来看, 产能已经严重超过实际需求, 年有效加工能力尚未达到全部产能的 40% ,而外资在近年来的一个快速扩张已经导致整个油料压榨行业竞争环境剧烈,不利于民族企业的成长壮大。第三,垄断危机。 与外资在国内压榨业快速扩张相关的,除了行业竞争环境加剧外,外资存在利用其优势产品和垄断地位操纵市场,左右价格, 获取高额利润,加大国家调控难度。 2007年食用油价格飞涨,国家抛储20万吨进行平抑价格,但随即被某外资背景公司购入,使得调控效果大打折扣。四、大农业布局:国际资本的新目标在大豆领域之后,国际资本再接再厉,加紧对其他产业的布局。2006年,丰益控股旗下新加坡上市子公司丰益国际

9、并购益海集团,ADM 通过换股由益海集团的股东成为丰益国际的股东,间接持股益海集团。 除粮油业务外, 丰益国际还全面进军小麦、稻谷、棉籽、芝麻、大豆浓缩蛋白等粮油精深加工项目,并先后投资控股和参股铁路物流、收储基地、船务、船代等辅助公司。从2006 年开始,路易达孚(北京)有限公司从中国政府手中获得玉米国内贸易的许可证后,便开始积极拓展国内市场。 公开资料显示,路易达孚从中国出口玉米的业务持续增长,其在美国的棉花公司已是中国最大的棉花供应商。嘉吉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果糖厂等各类加工厂,并正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已经建立了全资的山东嘉吉化肥有限公司,以及合资的云南三环中化嘉吉化肥有限公司等。除了种植领域外,嘉吉在华的产业链条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嘉吉在中国20 个省市投资建立了34家独资与合资企业,业务领域广泛涉及农业服务、农业供应链、食品配料和系统、动物营养、金融服务、能源、运输及工业贸易等。大豆产业沦陷已是不争的事实, 假如关系国计民生的其他农产品产业链再度被国际资本挟持, 就不再是简单的经济领域的毒瘤了,势必将威胁到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这一点是值得行业相关人员和高层决策者注意的头等大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