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1848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民事诉讼法各个要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民事纠纷的概念和特征:又称民事争议或民事冲突,是指平等主体之间产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冲突。特征: 1.纠纷主体的地位平等性;2.纠纷内容的民事性;3.纠纷具有可处分性民事纠纷的解决机制:1.私立救济; 2.社会救济; 3.公力救济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是指人民法院、 双方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民事案件、 解决民 事纠纷所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发生的诉讼法律关系。 特征: 1.民事诉讼的标的是发生争议或者需要确定的民事法律关系;2.民事诉讼 的主体是人民法院和双方当事人;3.民事诉讼中当事人享有广泛的处分权。民事诉讼包括的三层含义: 1.民事诉讼发生的前提是有民事

2、纠纷的发生;2.民事诉讼的发动基于一方当事人 向人民法院的起诉和请求而开始;3.民事诉讼的内容是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 和人民法院进行的诉讼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引起的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的运行流程: 一般可分为:起诉、立案受理、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判决和裁定、上诉、 执行。民事诉讼法的概念和性质: 是指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用以调整人民法院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在审理民事案件中 所进行的各种诉讼活动,以及由此而产生各种诉讼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性质:1.社会属性,从社会属性方面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我国民事诉 讼法的社会主义性质; 2.从规范属性方面看,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基本法和

3、程 序法。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1.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2.保证人民法院正确行使审判权;3.教育公民自觉 遵守法律。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1.从法的内容上看,程序法与实体法密不可分,两者同时存在,互相依存;2.从 法的本质上看,程序法是实体法内在生命的表现; 3.诉讼法具有自身的独立价值。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民事诉讼法律、 法规调整的人民法院、 当事人及其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 诉讼权利和诉讼义务为内容的社会关系。 特征:1.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由审判法律关系和争诉法律关系构成的特殊的社会 关系;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体现为法院审判权同当事人诉权的有机结合。诉的概念和

4、特征:诉的本质是一种能够产生诉讼效果的请求,这种请求是当事人对法院的请求,即 请求法院行使民事审判权以解决纠纷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特征: 1.诉的当事人向法院提出的一种司法保护请求;2.诉是法院行使审判权的 起点和前提; 3.诉是实体请求与程序请求的统一体。反诉的概念和特征: 反诉是指在已经开始的民事诉讼中,本诉被告针对本诉原告向法院提出的,旨在 动摇、吞并、抵销本诉原告的诉讼请求的独立的反请求。 特征: 1.目的的特定性; 2.请求的独立性; 3.当事人的特定性。提起反诉的条件和方式: 1.必须有本诉的被告向本诉的原告提起;2.必须与本诉具有牵连性;3.必须向已 经受理的本诉的人民法院提

5、出,并且该法院对该反诉具有管辖权;4.必须与本诉 适用同一诉讼程序; 5,必须在奔粟一审法庭辩论结束前提起。民事诉权的概念及其理解: 民事诉权是法律赋予当事人在发生民事纠纷时,请求法院通过审判保护自己合法 权益的基本权利。 理解: 1.民事诉权是当事人的一项基本权利;2.民事诉权是原被告双方当事人都 平等享有的实体利益请求权;3.民事诉权从纠纷发生之时到判决生效产生既判力 时止; 4.民事诉权具有实体和程序的双重涵义。民事诉权的功能及保护: 功能: 1.启动诉讼程序; 2.制约审判权; 3.维护当事人的正当权益,实现双方当 事人的平等对抗。 保护:加强研究和宣传,为诉权保护提供坚实的观念基础;

6、2.完善立法,为诉权 保护提供全面的实体法依据和严密、完备的程序保障;3.加强审判监督,尤其是 立案受理中的监督。民事诉讼的基本原则及特征: 1.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2.处分原则; 3.辩论原则; 4.直接言词原则; 5.检察监督原 则。 特征: 1.规范性; 2.强制性; 3.抽象性; 4.稳定性。学习和研究民事诉讼基本原则的意义: 1.首先,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所有民事诉讼制度的纲要和基础;2.其次,民事诉 讼基本原则是所有诉讼主体的行为准则;3.最后,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所有新奇 案件和疑难案件中创造性司法的依据。回避制度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以下情形必须回避: 1.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

7、诉讼代理人的近亲属;2.与 本案有厉害关系; 3.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对案件的公平审理。合议庭的组成:1.人数必须是三人以上的单数,上数人限由人民法院根据案件审理需要酌定;2. 合议庭可以由审判员组成,也可以由审判员和人民陪审员共同组成;3.合议庭审 判和人民审判员的比例无刚性规定,但至少要有一名审判员参加。审级制度对民事诉讼活动具有的重大意义: 1.审级制度能够促进审判的公正性;2.审级制度为当事人求得合法权益的司法保 障提供了制度的基础; 3.审级制度有利于保障国家法律的统一施行; 4.审级制度 可以使法院的职责、功能更加清晰。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与基本原则的区别: 1.民事诉讼基

8、本制度主要是规范人民法院审判时的基本操作规程,因此更具有可 操作性;民事诉讼基本原则是民事诉讼立法、司法准则, 也是指导民事审判制度 的基础,因此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2.民事诉讼基本制度主要是规范法院的审判 行为,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对民事诉讼主要阶段乃至整个民事诉讼都具有宏观上的 指导性,所有诉讼参与人都应遵守。实行人民陪审制度的意义: 1.有利于弘扬司法民主; 2.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 3.有利于保证司法廉洁; 4.有利 增强司法权威。界定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应遵循的原则: 1.保障当事人接近司法救济的原则;2.兼顾公正与效益的原则;3.以实体法依据 为主,衡平正义观念为辅原则。管辖的概念、意

9、义及其确定的原则: 指各级法院之间以及同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意义:1.管辖权是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管辖,有利于法院处理涉外 案件和维护国家主权,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的利益;2.通过对管辖的规定,可 以使审判权得到落实; 3.确定管辖有利于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4.确定管辖有利 于上级法院对下级法院实行监督,督促下级法院严格执行民诉法关于管辖的规 定,纠正违反管辖规定受理案件的违法行为。 原则: 1.便于当事人进行诉讼;2.便于法院审理案件和执行裁判;3.保证案件的 公正审判; 4.均衡各级法院的工作负担;5.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管辖的分类: 1.法律上的分类,分

10、为:级别管辖、地域管辖、移送管辖、指定管辖四大类;2. 理论上的分类, 分为:法定管辖和裁定管辖; 专属管辖和协议管辖; 共同管辖和 合并管辖。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与管辖的关系: 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与管辖先行后续,民事审判权的作用范围是确定管辖的前 提和基础,只有已经确定某一纠纷属于民事诉讼的受案范围,也即民事审判权的 作用范围后, 才有必要通过管辖将其具体分配到某个法院。而管辖是对属于法院 民事诉讼受理案范围的具体落实,也是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的体现,确定由哪个法院来具体行使审判权。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 1.案件性质; 2.案件的繁简程度; 3.案件的影响范围; 4.案件争议标的金额的大小管

11、辖权异议的概念和提出的条件: 指当事人向受诉法院提出的该院对案件无管辖权的主张。 条件: 1.提出异议的主体必须是本案的当事人;2.管辖权的客体是第一审民事案 件的管辖权; 3.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时间必须在提交答辩状期间。当事人的概念和特征: 指以自己的名义,就特定的民事争议要求法院行使民事裁判权的人及相对的人。 特征: 1.以自己的名义起诉应诉,尽心诉讼活动;2.要求法院就具体案件行使审 判权,并就其诉讼请求作出裁判;3.必须在诉状中明确表示。代表人诉讼的要件和程序: 要件: 1.当事人人数众多; 2.众多当事人以防诉讼标的相同或属于同一种类;3. 诉讼请求或抗辩方法相同;4.代表人合格。 程

12、序: 1.代表人诉讼案件的管辖;2.受理; 3.公告; 4.等级;5.代表人产生、变更 以及其权利的限制。团体诉讼的类型: 1.宣告婚姻无效诉讼中的几层组织;2.公会; 3.业主委员会。第三人的概念、特征和分类: 指对于已经开始的诉讼, 以该诉讼的原、 被告为被告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或由 该诉讼中的原告或被告引进后主张独立的利益,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辅助该诉 讼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的诉讼参加人。 特征:1.从实体上看,一是提出独立的诉讼请求,二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民事权益 而参加诉讼;三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民事权益,辅助一方当事人进行辩论;2.从程 序上看,是在他人的诉讼已经开始、 法院作出裁判之前参

13、加诉讼。 在诉讼理论上, 他人之间正在进行的诉讼,称为本诉,第三人参加的诉讼,称为参加诉讼。 分类: 1.有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2.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诉讼代理人的概念和特征: 是指基于法律规定、 法院指定或者当事人、 当事人法定代理人的委托, 以当事人 的名义,再发阿吕规定或授权范围内, 为维护该当事人的权益而代为进行民事诉 讼活动的诉讼参加人。 特征: 1.诉讼代理人必须是具有诉讼行为能力的人;2.诉讼代理人始终以被代理 人的名义进行诉讼活动;3.诉讼代理人只能在代理权限内进行诉讼活动;4.诉讼 代理的法律后果直接归属于被代理人。期间的类型和意义: 是指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单独或

14、者会合实施或完成某种诉讼行为所应遵守的时间。 意义: 1.有利于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2.有利于保护当事人和其它诉讼参与 人的合法权益; 3.有利于维护诉讼活动的严肃性和法律的权威性。送达的方式: 1.直接送达; 2.留置送达; 3.委托送达; 4.邮寄送达; 5.转角送达; 6.公告送达。普通程序的特征: 1.普通程序是我国民事诉讼中规定最为完整的程序;2.普通程序是审判程序中适 用范围最广泛的程序; 3.普通程序的审理期限较长。缺席判决的情形: 1.被告反诉,原告经人民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 可中途退庭; 2.非必须到庭的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看,或

15、者未 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 3.无民事行为能力的被告的法定代理人经传票传唤,无正 当理由拒不到庭,又不委托诉讼代理人;4.人民法院裁定不准许原告撤诉的,原 告经法院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5.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经法庭传票 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或者未经法庭许可中途退庭。诉讼中止与延期审理的区别: 1.诉讼中止可发生在判决作出以前的任何诉讼阶段,而延期审理只适用于开庭审 理阶段; 2.诉讼中止是诉讼活动的暂时停止,法院和当事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的一起诉讼活动都应当停止进行,切回复诉讼的时间无法确定, 而延期审理知识 推迟审理的时间,有关的诉讼活动并不停止, 下次恢复审理的时间一般能

16、够确定; 3.中止诉讼的时间不计入审理期限,而因当事人、诉讼代理人申请通知新的证人 到庭、调取新的证据、申请重新鉴定或者勘验,受诉法院决定延期审理的时间, 如果在一个月以内, 不计入审理期限, 但如果超过一个月, 则超过部分仍计入审 理期限。简易程序的主要特点及其适用范围: 1.起诉方式简便; 2.受理案件的程序简便; 3.传唤当事人和同志其他诉讼参与人 的方式简便; 4.实行独立制审判; 5,开庭审理的程序简便; 6.举证期限和审结案 件的期限较短。提起上诉的条件: 1.提起上诉的主体必须具备上诉资格;2.提起上诉的对象必须是依法允许上诉的 判决和裁定; 3.必须在法定期间内提起上诉;4.上诉必须提交上诉状。特别程序的特点: 1.程序结构的多元性; 2.程序适用的优先性; 3.程序进行的简捷性。公示催告程序的特征及功能: 特征: 1.程序的非诉性; 2.适用范围的特定性; 3.程序制度的独特性 功能: 1.维护失票人的合法权益;2.对利害关系人的合法权益进行救济;3.确保票据流通的安全。公示催告案件的审理程序: 1.公示催告的申请; 2.对公示催告社情的审查与受理;3.发出停止支付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