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0672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88.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华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悬梁刺股【原文】东汉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译文】汉朝人孙敬,字文宝,非常好学,从早到晚勤奋学习。有时疲倦,想睡觉了,就用一根绳子系住头发,另一头拴在房梁上拉直。如果打瞌睡,就会被拉醒,然后继续学习。战国时候的苏秦,读书困乏欲睡时, 就拿锥子扎自己大腿, 让自己清醒过来,再继续读书。后人将这他们的故事合成“悬梁刺股”这个成语,用以激励学子们发愤学习。学习什么?珍惜时间,勤奋学习。圣人教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2 中

2、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韦编三绝【原文】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tu n) 、 系、象、 说卦、 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 “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译文】孔子晚年喜欢读易这本书。他花了很大的精力,反反复复把易读了许多遍,又附注了许多内容,不知翻开过来又卷回去地阅读了多少遍。孔子这样读来读去,把串连竹简的牛皮带子也给磨断了几次,不得不多次换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读书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学习什么?学习要反复训练;学无止境,贵在意志。圣贤教诲: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3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凿壁借光

3、【原文】汉刘歆西京杂记卷二) :匡衡字稚圭( gu) ,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译文】西汉宰相匡衡小时候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物品,有书的人不肯轻易把书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休息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

4、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匡衡就这样刻苦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学习什么?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石穿非一日之功。圣贤教诲: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4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牛角挂书【原文】新唐书李密传 :密以薄鞯( ji n)乘牛,挂汉书一帙(zh )角上,行且读。越国公杨素适见于道,按辔(pi )蹑其后,曰:“何书生勤如此?”密识素,下拜。问所读,曰:“项羽传。”因与语

5、,奇之。归谓子玄感曰:“吾观密识度,非若等辈。”玄感遂倾心结纳。大业九年,玄感举兵黎阳,遣人入关迎密。【译文】李密用草做鞍,骑在牛背上,在牛角上挂一卷汉书,一边走一边看。越国公杨素正巧在路上看见李密,就慢慢跟在他后面走,问:“哪来的书生这般勤奋?”李密认识杨素,便从牛背上下来参拜。杨素问他读的是什么,他回答说,“项羽传”。杨素于是和他交谈, 对他渊博的学识感到很惊讶。回家后对儿子玄感说:“我看李密的见识气度,不是你们能比的。”玄感因此倾心结交李密。隋炀帝九年,玄感在黎阳起兵,派人入函谷关迎接李密。学习什么?珍惜时间,日积月累;素质高,有希望,受尊重。圣贤教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5 中华传

6、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圆木警枕【原文】宋范祖禹司马温公布衾铭记:“以圆木为警枕,小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 【译文】司马光小时候和哥哥弟弟们一起学习,自己觉得记忆力比较差,便想办法克服这个弱点。每当老师讲完课,哥哥弟弟们读上一会儿,勉强背得出来,便一个接一个丢开书本,跑到院子里玩。只有他不肯走,轻轻地关上门窗,集中注意力高声朗读,读了一遍又一遍,直到读得滚瓜烂熟,合上书,能够流畅地,不错一字地背诵,才肯休息。司马光从小到老,一直坚持不懈地学习,做官之后反而更加刻苦。他住的地方,除了图书和卧具,再没有其他珍贵的摆设。卧具很简单:一张木板床,一条粗布被子,一个圆木枕头。为什么要用圆木做枕头呢?说

7、来很有意思,当读书太困倦的时候,一睡就是一大觉。圆木枕头放到硬梆梆的木板床上,极容易滚动。只要稍微动一下,它就滚走了。头跌在木板床上,“咚”的一声,他惊醒后就会立刻爬起来读书。司马光给这个圆木枕头起了个名字叫:“警枕”。学习什么?学习要专心致志,锲而不舍。圣贤教诲: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6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破釜沉舟【原文】史记项羽本纪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楚军统帅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春、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漳河),救钜( j )鹿。战少利,陈馀( y)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zng) ,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译文】公元前

8、 209 年,我国历史上爆发了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牺牲后,刘邦和项羽率领的两支军队逐渐壮大起来。公元前207 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今河北邢台市)展开大战。项羽不畏强敌,引兵渡漳水(由巨鹿东北流向东南的一条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羽威震诸侯。学习什么 ?战胜困难需要勇气和决心;下定决心,坚持到底。圣贤教诲:有志者事竟成。7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孟母断织【原文】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

9、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译文】孟子小时候,有一次放学回家,他的母亲正在织布,(见他回来)便问道:“学习怎么样了?”孟子(漫不经心地)回答说:“跟过去一样。”孟母(见他无所谓的样子,十分恼火)就用剪刀把织好的布剪断了。孟子见状害怕极了,就问他母亲:“为什么要发这样大的火?”孟母说:“你荒废学业,如同我剪断这布一样。孟子对母亲的生气感到很害怕,从此,从早到晚勤学不止,他拜子思为老师,终于成了天下有名的大儒。有德行的人认为孟母懂得做教育子女的方法。学习什么?勤学不息,日有所得。圣人教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

10、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8 中华传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读书三到【原文】南宋朱熹训学斋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译文】我(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地诵读,绝对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重要。思想已经集中了,眼睛、嘴巴的应用怎么会不到位呢?学习什么?用心读书,用心思考,用心感悟。圣贤教诲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9 中华传

11、统美德成语典故之学文篇卧薪尝胆【原文】吴既赦越,越王勾践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曰:“汝忘会稽(kui j)之耻邪( y)?”身自耕作,夫人自织;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节下贤人,厚遇宾客;振贫吊死,与百姓同其劳。(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译文】吴王已经赦免了越王(让他回到越国),越王勾践时时刻刻想着如何复国,于是就每天劳累地思索着,还把一个苦胆挂在座位上面,每天坐下休息、躺下睡觉之前,都要仰起头尝尝苦胆的滋味,吃饭喝水之前也要先尝尝苦胆。他常常对自己说:“你难道已经忘记了在会稽山上所受的耻辱了么?”他亲自到田间种地,他的夫人穿自己织的布做的衣服。他吃的每顿饭里几乎没有肉菜,穿的衣服没有鲜艳的颜色。他放下国王的身份拜访贤能,以厚礼赠送宾客,扶助贫困,哀悼死者,和百姓同甘共苦。就这样,越王和他的臣民们经过二十年的努力,最终消灭了吴国。学习什么?学贵有恒,笃志力行。圣贤教诲: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