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9051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47 大小:46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小学城镇化教育及其师资结构性现状诌议重庆市云阳教师进修学院余绍龙【摘要】随着农村教育城镇化的推进,“撤校并点”政策带给农村义务教育新的隐患,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追溯10 年前全国中等师范教育走“关、停、并、转”之路后,给农村小学师资来源以及造成的结构性缺编问题令人堪忧。对实施均衡教育、 和谐教育乃至可持续发展教育产生了新的矛盾, 对边远地区重点办好辐射区域性的初等教育师范学校,解决“本土化”的农村小学和学前教育师资不容忽视。前几天在新浪网山西卫视7 点最新闻看到本报驻京记者李婧发出的一篇题为我国小学辍学率退至十年前辍学主体移至低年级的报道,这篇报道来自于 11 月 17 日至 18 日在京

2、举办的主题为 “ 一切为了农村学生 ” 的 21 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 写的是有关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后所带来的后患和后怕。在文中,记者通报了几位研究农村教育专家在论坛上所公布的近10 年来农村小学生辍学的发展态势,几组数据确确实实引人关注、产生震撼,发人深省。其实这对于长期在农村从事教育工作的人来讲也许是震而不撼,发不深省,惊而不怪的事了。由此,自然让我联想起我们搁置了3 年之久欲弃难舍的一个重点课题重庆市中等师范教育的现状和发展对策研究,它恰好与这次北京召开的“一切为了农村学生 ” 的 21 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是类似的问题,由此, 这篇报道又加助了我们做结题工作的信心和驱动力。报道中说,北

3、京理工大学教育研究院教育院长、21 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在北京峰会期间发布的农村教育布局调整十年评价报告显示的第一组数据是:2000 年到 2010 年,在我国农村,平均每一天就要消失63 所小学、 30 个教学点、 3 所初中,几乎每过一小时,就要消失4 所农村学校。其成效是10 年间农村小学减少22.94万所,减少了 52.1%。教学点减少 11.1万个,减少了 6 成。农村初中减少 1.06万所,减幅超过 1/4,而这种现象目前依然存在。调研结果显示的第二组数据是:十年间,2001、2006、2011年成为小学 “ 撤校并点” 的高峰,其中, 2011 年撤并系数达到41.57。全国

4、小学在校生人数减少基本停滞后,学校撤并仍然以巨大的力量和惯性在快速推进。报道又称: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公布的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评价与反思报告中一句话关键的话: “ 一小时 4 所农村学校没了,农村学生上学成本增加 ” 点出了实质,我相信这是研究农村教育的专家们在调查研究中得出的数据,准确地说他们研究的结论毋容置疑吧。我们的课题研究其背景也正是基于20 世纪末期,一下就把在中国教育历史上曾经发挥了大半个世纪作用的数以千计的中等师范学校赶下了历史舞台,以“关、停、并、转”四个非常简洁的文字就结束了中等师范教育的使命。 全国中等师范学校就此猝然夭折,几乎“全军覆没”

5、, 将其基本适合农村小学教育阶段的稳定师资来源“断了奶” ,如果按照最保守的数据计算“关和停”至少就减少了1000所学校,每校每年招生150 人,每年就减少 15 万名,10 年就减少了150 万小学教师。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无独有偶,这与21 世纪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 中的农村学校“ 撤校并点 ” 政策是紧紧合拍的。在这里,我们不妨要问中国农村教育何去何从?所谓“探索农村教育的科学发展之路”难道就是把农村学校“撤校并点 ” 吗?把中等师范学校“ 关、停、并、转 ” 了以后,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教学质量就提高了吗?从主观上讲,让中等师范教育走 “ 关、停、并、转 ”

6、之路,让高学历教师从事农村小学教育,以期达到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 通过农村学校 “ 撤校并点 ” 可以使农村教育走上城镇化的道路, 这未必就是遵循了教育发展和改革的规律。10年间,我国农村小学生减少了3153.49万人,减少了 37.8%,农村初中生减少了 1644 万人,减少了 26.97%。农村初中就读的学生减少了约 22%,农村小学就读的学生减少了11.5%,他们大多数进入县镇初中和县镇小学。 21 世纪教育研究院在报告中该系数表明:2001 年至2011 年,全国历年的撤并系数平均为5.63,也就是说,平均下来,每年小学减幅超过小学在校生减幅的5.63倍。然而 2012年 9 月,国务

7、院办公厅出台关于规范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意见,实施了十余年的 “ 撤校并点 ” 政策被叫停。 试想这不会是在拿农村教育开玩笑吧。在这里笔者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点浅见的看法。一、推进城镇化教育不能以取缔所有农村学校作为代价,要让留住的农村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应有的教育农村学生的减少, 由于城市化进程的推进,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大量贫困地区农民进城务工而带走了部分学生,这些进入城镇的农民工随迁子女,形成了流动儿童这一个特殊的人群, 导致大量的 “ 学生进城 ” 后,农村学校日益荒芜凋敝的现象,一时教育出现了“ 城挤、乡弱、村空 ” 的危局,那是不是所有流动儿童就接受了优质教育?据21 世纪教育

8、研究院在10 个省农村中小学的抽样调查的结果是:农村小学生学校离家的平均距离为10.83华里,农村初中生离家的平均距离为 34.93华里,流失辍学及隐性流失辍学率提高。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过度的学校 “ 撤并” 导致学生上学远、上学贵、上学难,给留下的孩子及家庭造成心理上、精神上、身体上,经济上的负担上是否大于或小于撤并一所学校的价值呢?这个我们实在是无法估算。另一个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学校“撤并 ” 后, 农村小学生寄宿生比例为39.8%,初中生的寄宿比例达到61.6%。但已建成的寄宿制学校由于普遍缺乏配套的生活设施和与此相适应的足够教师等,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的问题。诸如农村寄宿制学校中学生的

9、营养状况堪忧,农村小学生中寄宿生的身高,在不同年龄段均比走读生低3 厘米到 5 厘米。同时,也有相关研究报告指出: “撤点并校 ” 的效应并非只对教育形成了影响,从大教育的视角来讲,“ 撤点并校 ” 对农村家庭、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也产生各种深刻的影响和改变。由于学生幼小,大量农村家长不得不进城陪读。 该报告还显示了另外一组数据:农村学生中家长陪读的比例平均为22.7%,重庆小学陪读的比例高达38.4%。年轻母亲进城陪读, 导致离婚率大幅上升。 一些农村孩子在新环境中反而“ 学坏” 。同时孩子离开农村,加剧了乡村人口结构的失衡,也带来亲情的断裂和乡土认同的迷失,导致乡村文化生态的凋敝和“ 荒漠化

10、” 。“ 大规模的撤点并校,荒了土地,荒了老人,荒了婆姨,荒了孩子。” 因此,杨东平院长评价 “ 撤点并校 ” 政策十年成效时认为:“对农村“ 撤点并校 ” 政策效果的评价不应当是单一经济主义维度的办学效益评价,而需要平衡教育公平、教育质量、教育效益三者关系。在经济比较发达、交通比较便利的平原地区,“ 撤点并校 ” 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正面效用比较明显。但有些地方因为盲目地“ 撤点并校” ,使得依法实施义务教育的目标受到损害,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并没有达成,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并未达成,乡村文明进一步凋敝,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学校差距仍然在拉大,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标是否达成还有待深入研究。”

11、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 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 从 2008 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 5.99 ,到 2011 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 8.8,这与 1997年、1998 年、1999年的辍学水平大体相当。 ”他还谈到: 10 年间,辍学的主体已经由高年级迁移到小学一、二年级。2007 年、2008 年、2009年、2010 年小学一年级到二年级辍学学生分别为 51.08 万人、55.86 万人、 64.28 万人、 51.81 万人,辍学率分别为 29.18、31.71 、37.35、31.16,占年辍学学生的 60

12、%80%,为历史最高峰。因此,“大规模的持续不断的撤并教学点,不仅使大量的小学低年级孩子辍学, 更为可怕的是还会使大量的儿童不能入学,每年可能产生新文盲上百万。 ” 他还说,“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情况下,特别是在全面实现免费义务教育的新形势下,全国小学辍学率已经倒退到1999 年以前的水平,我要做一个自我检查, 在参与制定规划纲要中只是提出了进行学校标准化建设,而没有提学校规模化和教学点的保留问题。” (韩清林参与制定 2010 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担任了小学义务教育、学前教育、高中阶段的起草工作。)由此可见,“撤点并校 ” 政

13、策所带来的恐怕不只是教育资源的优质整合。因为这些年来过度的 “ 撤点并校 ” 受到很多如地方财政困境、行政化的推动、城镇化的驱动和效率优先的主导价值等非教育因素的不利影响,使得“撤点并校” 政策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日趋扩大,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地区,正经历着农村城镇化这一个不可逆的历史过程,根据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农民经济状况报告显示,中国农村居民基尼 系数在2011 年已经达到了0.3949,正在逼近0.4 的国际警戒线。数据显示在收入最低的 “ 后 20% ”样本农户中, 务农农户占比高达82.5%。这“ 后 20% ”的农村儿童,更值得我们去关注,而不是忽视或抛弃他们。要做到真

14、正不让一个孩子失学,办好每一所学校,“ 小规模化” 、“ 小幼一体化 ” 和乡村教育的混合模式,应该是农村教育可行的几种模式。二、农村小学更需要适合农村孩子成长的结构性师资,真正让均衡教育的阳光洒满农村孩子的心灵之窗随着国家叫停和规划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出台,农村教育正在进入 “ 后撤点并校时代 ” ,这是一个明智之举。在农村教育城镇化进程中继续让农村儿童实现就近入学是符合中国教育国庆的。尽管现在仍存在两种不同的主张。一种观点是:“ 小学进镇、初中进城,消灭农村教育,使所有农村儿童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 。其理由是人口城镇化趋势、乡村教育的衰败、城乡教育差距,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丰

15、富化课程。 我们借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所长邬志辉的话说:“在这种思考下, 现实当中的做法就是大量撤并学校,力求实现规模效益。 另一种是学术界的主张: 他们主张农村孩子就近入学是合符农村教育实际的, 提倡保留和建设村小与教学点,适度发展乡镇寄宿制学校。我则认为,农村教育城镇化虽然可以集中教学,降低办学的地域时间成本, 但寄宿制学校并不是就能从根本上一下解决好城镇化教育的所有问题, 师资的结构性矛盾就不上在短时间内解决好的,所谓表面上的均衡,实际上是造成新的不均衡,客观地说,均衡永远是相对的, 不是绝对的。 诸如大量的农村孩子涌入城镇导致班额饱满,教学设施设备的紧缺,教师专业结构的配置,日常

16、性的专业生活教师的配置,安全管理等等,产生一系列新的不均衡矛盾,将会使大批正处在成长期的农村孩子又面临各式各样的心理问题和生活问题。由此可见 “ 到底是要还是不要农村教育好?”“农村教育一定要城镇化吗? ” 就上述观点而言,笔者在前两年曾在师资建设杂志上也发表过关于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来源和教师结构及队伍建设问题的思考。当时正值制定国家规划纲要的征求意见之际,我对纲要中关于师范教育尚未作出任何明确的要求表示遗憾。师范教育国家教育之大计, 是提高整个教育质量的根本, 只有教师才是教育的执行者和创造者,中国有句俗话,“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虽然这句话用在这里不是很恰当,但能借鉴其意, 一个国家没有一个强大的优秀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质量从何处来, 优秀的人才又从何处来?这就是“本“,这就是中国教育之本,一定要固这个“本”,不论是城镇还是农村就必须要有一支适合时代发展、适应于未来世界的优秀的师资队伍,不能让“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成为一句空话。特别是针对地广、面大、人多的中国农村教育特点,我们应该要实事求是地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