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80763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北京四合院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摘要】建筑是一个民族人文传统的历史见证。在长期封建社会中, 建筑必然会 受到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影响。北京四合院是老北京的主要建筑形式, 故宫,王府都是由大规模多个四合院组套而成的,是中国传统居民建筑的典范也 是礼制的反映,更是家庭伦理道德和宗法观念礼制的充分体现。 【关键字】四合院等级思想布局结构门 中国古代建筑深受儒家 “德”的思想影响, 虽然缺乏一套系统科学的建筑理 论体系,但却有一套配合统治者政治理想和伦理观念的规划建筑制度。如中国古 代城市的结构布局, 基本上是以垂直的道路网为骨架,各种性质与机能不同的建 筑群围构在严整的棋盘式构架中, 而

2、城市则是从单组的建筑或四合院到坊或胡同 串接的群组建筑发展而来, 所以整个城市实际上仍然像一级大面积的单体建筑一 般。作为城市基本构件的四合院,严格的轴线对称布局强调了尊卑及内外秩序, 以风水布局寓意天人合一, 以封闭的界墙围城内向庭院而自成统一,以同行的建 筑单体求得个体间的协调, 以个体建筑个性的泯灭来换取整体环境的和谐。四合 院在我国东北、 华北、江浙、两湖甚至云贵高原, 很大一部分区域的都被居民采 用。 而北京四合院建筑风格质朴, 院落布局井然有序, 则是其中最规范化的代表。 下面从四合院 4 个方面分别阐述其体现的家庭等级伦理思想。 1.院落空间结构 由于家族的本质是以族内的独立与完

3、整为最高原则,其空间的图式是向心 的,不希望受到外界的干扰, 也不希望干扰他人这种精神反映在家庭单位上,所 以不论其家庭规模大小, 四面房屋各自独立, 封闭式的住宅使四合院具有很强的 私密性。而在看似严肃的四合格局之中,院内四面房门都开向院落, 又通过庭院 和中轴甬道沟通, 形成一个圆融的和睦环境, 一家人和美相亲, 其乐融融, 同时 宽敞的院落中还可植树栽花、饲鸟养鱼、叠石迭景,居住者尽享大自然的美好。 由“合”而“和”,体现着传统的中国风味。住宅营建的原则为“辨内外”,即划 分内与外不同的居住空间。这里的“内”与“外”不是基于人的自然性而划分的 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 着重于遮挡风雨等物质功

4、能; 而是基于人的社会性而划分 的公共空间和私密空间,着重于人际行为等伦理功能。“内”与“外”划分的是 两个不同的区域, 不仅包括建筑室内空间, 而且包括室外活动领域。 北京四合院 对外只有一个街门, 不开窗或很少开窗, 关起门来自有天地。 内外空间必须分开, 可开可闭的 “门”便成为其间的联系枢纽, 它既是内外空间转换的枢纽,也是伦 理行为变换的场所, 因而被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门最初源于自然防卫需要, 逐渐 地,礼乐文化赋予门的伦理防卫功能。周边封闭的院落,即提供了界域明确的、 世代共居的、以家长为主宰的独立小天地, 也获得了“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的高度宁静、 安全的居住环境。 内

5、向的、一正两厢的核心庭院, 满足了礼教追求 的正偏、主从关系,并以端庄、凝重的氛围和强力的向心力、内聚力,强调出主 体空间的主旋律。 大门正对街一侧设影壁, 入门正对又一影壁, 再左转才入前院, 这一组门的序列成为内外之间的转换,为人在内外不同空间之间流动提供了很好 的心理过渡。 2院落总体布局 四合院住宅布局讲究尺度与空间,中轴对称,房舍、院落在整齐中见变化, 于简朴中显幽雅, 其形制和规模受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严格控制,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逻辑思维轨迹,即把建筑的功用首先理解为协调道德和人伦的各种关 系,把建筑视为建立合理社会秩序的工具。它是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和尊奉的生 活方式的最佳阐释。

6、以空间的等级区分出人群的等级,以建筑的秩序展示了伦理 的秩序,以轴线的对称性和排列的有序性体现了封建伦理的“长幼有序”“男女 有别”的思想。前院和后院之间设置中门,中门就是男性空间和女性空间之间的 枢纽,及至明清,大户人家对于出入中门都有严格的规定。其中,设置在中轴线 上,前院和中院之间的垂花门是界分内外、引导秩序的重要枢纽, 男当差的可进 垂花门,垂花门一出现就标志内宅在此,女眷送客禁止走二门即垂花门,外客只 能在前院等候或停留,非请勿入。 3.院落居住分布结构 整个四合院中轴对称, 尊卑等级分明,成为礼法制度和伦理规范的具体表现。 在这样一个系统中, 主从区别特别明确, 个别建筑只有在主体

7、建筑的参照下才会 明白它的地位和价值。 传统上,居住房屋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内宅中位置优越 的是北面正房, 它朝向最好, 最适合人居住, 一般是给老一代的老爷、 太太居住。 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它是全宅中地位最高者, 因而在台基、柱高、进深、举折诸方面都占着绝对优势,体量最大,最显赫。两 侧多做卧室或书房。 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 东侧 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东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 通。东西厢房则由晚辈居住,过去的有钱人,要纳妾,妾就住此房的西间屋内, 长子住东厢, 次子住西厢, 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

8、餐厅,南屋是 客室或者书房。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分前后院,后院建后罩房或后罩楼, 佣人住倒 房,斜流风机,单身女眷住后院。大型的宅院还设有内、外院的区分,内室无故 不得外出,外人无故不得入内,礼法森严。这种“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 宾,杂屋为附”的位置序列安排, 外客也能通过住处来判断各家庭成员的长幼关 系。充分肯定家族中的族权、父权、夫权的神圣。也是父慈子孝、夫唱妇随、事 兄以悌、朋交以义的人生道德伦理观念的现实转化,传统院落住宅大多是 “四世 同堂”或“五世同堂”宅院,父子兄弟甚至更多的辈分既要有分别的居室,又要 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家庭。日常起居的地点 堂 是开敞的,不设门窗。有很多礼仪

9、部分是在庭院中举行。 这些生活方式及布局方式所构建的封闭的空间秩序,恰与 儒家宣扬的“男女有别” “内外有别”等伦理秩序形成了同构对应现象。 4.具有代表性意义的院落“门” 荀子指出,人们在各种器具上雕刻图案, 在礼服上描绘花纹, 构筑宫室台榭, 并不是满足人们奢侈的欲望, 而是为了彰显人的社会等级。 那么物质生活资料除 了原本具有的自然功能 “养” 满足人的生理需求之外, 又被赋予了社会功能 “别” 标示人的社会地位。在北京四合院中,大门、影壁、垂花门、游廊都具有彰显 身份的象征作用。标示作用最明显的莫过于宅门。 大门分为屋宇式和墙垣式两种, 前者等级高, 其中又有王府大门和一般贵族的广亮大

10、门、金柱大门、 门、如 意门的区别。 大门高于倒座房, 垂花门高于游廊, 使得这两道门也得到了充分的 突出。门的高度、 宽度、门扇位置以及雕饰华丽程度都按等级区分开来,避免僭 越。 “门”在这里成为一个符号,以建筑语言的方式传达社会关系。此外,室内 装饰摆设的豪华程度也对应着主人的政治地位。 几千年传统的生活方式在农耕经济时代并未有多大改变,一直传承不断的文 化建立起高度程式化的居住空间。从住宅选址到建筑布局, 从建筑装饰到室内家 具与陈设,每一个过程都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形成了种种固定的形制。 千百年来,人们遵循着先人遗留的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的传统,并不断地兼收并蓄, 不断地 为自己的居住理想

11、而努力。 具有良好的风水环境、 具有安顿大家庭和睦共处而又 相对独立的大宅院,具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后花园,具有良性生长机制 的住宅建筑组合等就构成了颇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居住理想。然而传统住宅与 新的生活方式无法相容, 新的建筑材料和建造技术彻底同时革新了营建手段,居 住空间也随之彻底地改变。 但是传统生活方式造就的居住理想,仍旧积淀在中国 人的居住情结中, 遗留下来的对过去居住空间的美好回忆,左右着居住方式的文 化心理,即使在住房越来越趋同的今天, 它仍是大多数中国人心向皈依的家。北 京四合院是以家族的伦理道德、宗法观念、 等级礼制, 堪舆风水、 对幸福人生的 追求、向往和艺术美学为蓝图建筑起来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文化讲座汉宝德著 2. 中国建筑主编:汪石满 3. 中国建筑萧默著 4. 四面围合中国建筑院落作者眭谦主编 5. 北京四合院建筑作者马炳坚编著 6. 中国古代建筑作者罗哲文等编撰 7. 中国古代建筑文化张驭寰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