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7792 上传时间:2017-08-2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与葡萄架的思考——论教学情境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的作用(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葡萄与葡萄架的思索浅谈故事情境在美术课堂中的作用摘要:在小学美术教学设计中,我的“葡萄藤与葡萄架”的理论思考灵感来自于:在去年夏日里一个乘凉的傍晚,我对一串葡萄与葡萄架的思索。基于以上的思考,以江苏少年儿童美术出版社第 7 册的第 17 课标志为例,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运用了情境教学和故事叙述法。如果说课堂中的一个个标志作品就像一颗颗葡萄的话,那么本课中巧妙的故事导入及其贯穿始终的故事情节就是串联这些葡萄的葡萄架了。课中我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外国小朋友来北京旅游的情景,并且以旅游为线索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引导学生们身临其境,增添了课堂的生动性。这就像葡萄架下的葡萄藤一样,将小朋

2、友们一路上的所见到的标志作品像结葡萄一样,一一串联了起来。由于各种各样的标志欣赏过于琳琅满目,数目众多,知识点过于零散,不免让学生觉得找不到重点。加上纯图片的欣赏,不免让学生觉得枯燥。而我用一个旅游路线将一路上的所见标志整合起来,这样既有故事性亦是很生动,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关键词:美术教学设计 情境教学 葡萄与葡萄架引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爱因斯坦2012 年的夏天对我来说是一个幸福的夏天,我作为一名刚刚毕业的新美术老师,初次走进课堂,走上了讲台。开学伊始,我教学生涯第一次接触的美术教材就是苏少版小学美术第七

3、册。每每上课前,我内心都充满无数难以抑制的兴奋与激动;而每每下课后,留给我的更多的又是一串接一串的问号,是关于对如何上好每一节美术课的思考与探索。对我来说,每一节课都是新课,翻开五彩缤纷的美术书,每一页对我来说都是新的领域、新的世界。在刚走上工作岗位的这些日子里,我不断地向其他老师学习美术教学的经验,探索教学方法手段,同时自己也在课后总结每一节美术课的得与失、创新与改进。在不断地对课堂经验的逐渐积累和总结中,我也渐渐发现或突发奇想到一些属于自己的小小观点,且让我也来谈谈我在我的美术课的一个小尝试、小探索、小收获吧!也许它是不成熟的,但是毕竟是有趣的,如果能为美术教学设计知识库中增添一点小小的理

4、论扩充,那我每日的课后思考便是有用的了!我在下课后的这一串一串的思考与问号中得出的小小结论我暂且将它取名为:“葡萄藤与葡萄架的思考” 。而我这个“葡萄藤与葡萄架”的思考来自于一个小小的灵感:在夏日里一个乘凉的傍晚,我对一串葡萄的思索。下面且听听灵感的开始吧:去年暑假里的一天,我坐在阳台里乘凉。夏日傍晚凉风习习,让我觉得惬意无比,夏天的虫儿们在树丛中不知疲倦地叫着,将夏日的傍晚渲染地如比的诗情画意。偶然间,我仰头看见葡萄架上挂满的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于是,这引发了我对我们美术课堂教学的一些思考与遐想2在我们小学美术的教学中,如果把美术课堂里的五彩缤纷的内容看作是一串串五光十色的葡萄的话,那么串

5、联这一串串珍珠的又是什么呢?该怎样把这些丰富多彩的内容生动而自然地联系起来,又不会让人觉得有牵强和做作之感呢?这一点应该从大自然中去寻找答案。于是,我尝试着向葡萄藤与葡萄架学习,它自然而然而又坚实牢固,把一串串葡萄活泼有趣地联系在一起。而这个葡萄架正是本课中,我精心设计的情景故事。它有始有终,贯穿首尾,一气呵成。并且与社会的时代背景、学生的兴趣点,紧密相连。由于刚刚过去的 2012年是奥运年,暑假里学生都基本在电视上观看了去年的伦敦奥运会直播,可以说对“奥运”这两个字的兴趣还很大。因此,我就以“伦敦”与“奥运”的碰撞,正好设计出了这堂课开头的故事导入。下面,以“葡萄藤与葡萄串”为折射点,我对本

6、课的教学构思作一下全面的阐述:以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第 7 册,小学四年级美术教材为例,以第 17 课标志为基点,我主要在美术教学上采用了以下的教学小尝试:一、创设情境,故事开头;二、激趣导入,贯穿全程,有始有终;三、注重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五、关注教学语言艺术。1、创设情境,故事开头。首先,在上课伊始,我就给学生设置一个悬念,以“今天我们迎来了一批新朋友,他们是谁呢?”这句话为开头,在第一时间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而随着悬念的解开,当故事的主人翁出现时,我便顺水推舟地引出了本课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伦敦奥运会举办完了,一群伦敦小朋友们来北京旅行。而在此之前的知识介绍,

7、比如北京奥运会、伦敦奥运会、奥运会标志及奥运会吉祥物的知识简介等,都是为引出这个故事的一个个铺垫。这种故事导入,利用了PPT 图片、音乐、视频等方法,为学生营造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而我选取的故事也与本课的内容紧密相连。并且,去年暑假,学生们基本上对刚刚过去的 2012 年伦敦奥运会都记忆犹新。因此,我就以“伦敦”与“奥运”的碰撞,正好设计出了这堂课开头的故事导入。2、激趣导入,贯穿全程,有始有终。在本课导入部分的故事中,并不是在课堂的开头讲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是一个故事的开头,并且故事的情节随着课堂教学的进行而不断推进的。并且故事情节贯穿了整堂课,到了课堂结束的时候,还会有一个结尾,甚至还未

8、完待续,给学生留有无限想象与拓展的余地。比如本课中的故事情节是“伦敦小朋友来北京游玩,但他们语言不通,也不会中文啊。 ”,就自然地引入到我们今天课堂所要讲授的内容标志, “我们不会中文没关系,这一路上有标志啊!”从而自然而然地引导学生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哦,原来初到一个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标志会有如此大的作用,进而认识到了标志的重要性。从此不再小看或忽视身边这些平时不太注意到的标志了,甚至还产生了对标志的刮目相看之情。而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我的“葡萄藤与葡萄串”理论了:在这堂课的导入故事情节随着整堂课的进行在不断推进,在其中逐渐地涉及到了各种各样、各行各业的标志作品。这便像一串葡萄串一样,把原本零

9、散的标志作品随着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戏剧性地串联到了一起。如果把本课的主体:一个个标志作品,看作是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的话,那么这个故事情节就是一条连接首3尾的葡萄藤、一个结实牢固的葡萄架。有了框架和脊梁,一颗颗葡萄们才会在在阳光下更加熠熠生辉、璀璨夺目。否则,没有故事主框架,如此之多的标志,毫无章法地呈现在孩子们面前,不免杂乱和繁多了,会令学生眼花缭乱、无从下手。在这个故事的串联中,从一开始,一下飞机后从其所乘坐的飞机的航空公司标志,到旅游景点的标志、交通工具的标志、食品饮料标志再到动物园、水族馆的标志。如此之大的信息量涵盖了衣、食、住、行、游等好几大门类,样样俱全,可谓包罗万象。而有了故事

10、情节这条“葡萄藤” ,即便有再多不同的标志作品,都有了承载的主体。学生在上课时会随着故事情节的进展,来逐渐接触到这一路上所遇见的标志。最后,在故事结尾中,我在本课中以“这次伦敦的小朋友们的北京之旅就顺利的结束了, ”为结束语。不仅如此,我还在这个结尾的基础之上作了联想与展望,即:“伦敦的小朋友们还热情地邀请我们北京的小朋友们下次再作一次伦敦之行,下一次,他们来做东道主。 ”以此来作为本课的收笔,就像一篇文章一样,在文章末尾划上了一串意味深长的省略号,给学生留有无限的想象空间。这就像一串完整的葡萄串一样,有果实、有藤蔓,更有坚实的骨架。又像一朵完整的花儿一样,有花蕊、有花瓣,亦有花托和绿叶经脉的

11、衬托。使整堂美术课生动而完整,富有故事性,充满了童真童趣。3、注重多学科之间的联系。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主要由标志的欣赏与创作构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欣赏日常生活中所能见到的标志。引导学生在欣赏的同时说说每个标志给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设计的角度上来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特色,每个标志的设计方法又有哪几种大致的方法构成,进而哪个标志的设计方法可以归类为联想法、哪些标志设计可以说是一种仿生法的最佳诠释。在引导学生思考和欣赏标志作品时,我出示了一张北京天安门的图片,恰好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课叫做天门 (第 4 课) ,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的品德与社会课上也学过了有关我爱北京天安门的内容。就

12、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怎样描写天安门的特色的,都用了哪些词语,天安门都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组成?远远地看去像什么?把那些与形态与外观形态有关的词语单独拿出来,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一同想象一下,由这些词语组成的雄伟壮观的北京天安门。同时,也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来设计天安门,你该怎么设计呢?这不仅引发学生对标志美的更深的感悟,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操,更在美术课堂中渗透进了语文教学的文学元素,融合了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无独有偶,这又让我想到了,在小学美术教材第 7 册中的第5 课冷暖色调的画的教学设计中,教学重点主要由冷暖色调的画构成,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联想一年四季中

13、的景色。引导学生自己说说每个季节给自己的主观感受,从色彩的角度上来思考每个季节各有什么特色,每个季节又有哪几种大致的色彩构成,进而哪个季节的色彩可以归类为冷色调、哪些季节可以说是一幅暖色调的画。正好,在小学四年级的语文书中有一课叫做秋天 (第 4课) ,在此之前,学生在三年级的语文课堂上也学过了北大荒的秋天这一课。就可以引导学生回想语文课本中的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景色的,都用了哪些词语, (比如有很多种暖色:金黄、丹桂、绛紫、红彤彤等)把那些与色彩有关4的词语单独拿出来,把这些词语连在一起,一同想象一下,由这些颜色组成的色彩斑斓的最美季节。同时,也引导学生们思考和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让你用

14、一个词语、或四字成语来形容这个季节,有哪些?与这些季节有关的诗句又能说出哪些呢?”学生会说出: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接天莲叶碧、映日荷花红、霜叶红似火、冰雪胜寒梅等一系列的词语与诗句。这种多学科的交叉训练和引导,不仅丰富学生对美的感知,亦成功锤炼了孩子们的语言本领,可谓一举两得。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在多媒体 PPT 中展现了大量的标志图片,在展示出动物园这一系列的标志作品时。面对大量类似的标志造型,我便引导学生说说这些标志都有一些什么共同的特征啊?有的同学说是对动物的模仿,有的说是对动物的联想。两种说法都对,只不过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这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15、的问题了,我干脆就让持不同观点的同学站起来说说,为什么是仿生法,问什么是联想法?这样学生就在辩论赛的氛围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且把课堂的气氛推向了一个小高潮。运用分组辩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自主合作,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培养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这种的方式,放手让学生充分发挥美术学习的主动性,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同样,在小学美术教材第 7 册中的第 10 课下雨啰的教学设计中,我在上课伊始先给全班学生做了一个”你们喜欢下雨天吗?”的调查。考虑到全班学生,有的同学喜欢下雨,又有一部分同学不喜欢下雨天。我索性就把全班分成了两大组,大家一起来举行一个辩论赛,全学生根据喜好不同分成正方和反

16、方。正方同学为喜欢下雨,反方同学讨厌下雨,正反方学生之间相互辩论,分别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下雨,为什么不喜欢下雨,原因有哪些。这也是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一个很好的例子。5、注重教学语言艺术。美术课是一门注重课堂语言艺术的科目,和语文、品德与社会等文科类型一样,美术课堂上更注重学生美术兴趣的激发和美术素养的提高,同时也关注学生美术情操的陶冶。所以,在美术的课堂的教学中,我更加注重语言运用的艺术。在课堂上,我注重课堂语言的运用,反复斟酌、句句酝酿,争取每一句话在具有启发性之外,还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研究每句话的运用是否优美,是否具有启发性和美术课所独具的艺术魅力。在课外,我积极向其他课的授课老师比如语文老师、英语老师、科学课老师、品德课老师等学习课堂教学的语言运用艺术,尤其是语文老师,我抓紧一切机会向语文老师请教上课如何更加优美、生动。最后,纵观我本课的教学设计,以一颗葡萄说开去,就像一株完整的葡萄架一样,有果实、有藤蔓、有骨架,有血有肉。使整堂美术课生动、充实而完整,并且富于故事性,充满了童真童趣。炎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