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7474946 上传时间:2018-07-02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751.0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而致清阳不升, 浊阴不降, 腑气不通的现象。常用处方是: 白花蛇舌草 30g, 麦穗癀 15g, 黄芩 9g, 黄连 6g, 淡竹叶 9g, 石决明 30g, 牡蛎30g, 黄芪 18g, 制大黄 6g, 地榆 9g, 生地 15g, 丹 参12g, 茯苓 15g, 茅根 30g, 每日 1 剂, 水煎服。慢性肾炎发展到肾功不全, 临床上最好采用综合治疗, 如配合中药灌肠, 常用处方是: 大黄30g, 牡蛎 30g, 地榆 15g, 白花蛇舌草 30g, 水煎 保留灌肠, 每日 1 次。慢性肾炎发展到慢性紧衰, 从病本身而言腑气不通是其主要机理所在, 所以大黄的应用 对于通腑气, 缓解病情便有

2、重要意义。但大黄的用量需看病人的承受力, 临床上要根据病人大便的次数而加减, 一般而言, 以维持病人一天大便2 3 次为佳。所以大黄的用量可从3g 至 6g 开始, 逐渐递增。腑气不通对于慢性肾衰病人来说是个标证, 其本为脾肾虚衰, 故在病情稳定后还应给予补益脾肾以巩固之。如 肾阳虚者用金匮肾气丸, 肾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 脾阳虚者用参苓白术散。若病人在治疗过程中, 感受外邪, 可根据? 急则治标?的原则, 应用清肺热, 宣通肺气为主, 但务必注意病人腑 气是否得通。临床应用清热解毒通便利水法治疗慢性肾衰 32 例, BUN ? mol? L 治疗前均值 20?81, 治 疗后均值 18?16

3、,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 ? 标准误- 2?65 ? 0?44; SCR ? mol? L 治 疗前 均值483?78,治疗后均值 406?72,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 ? 标准误- 77?06 ? 8?31; CO2CP mmol? L治疗前均值 17?39, 治疗后均值 19?28, 治疗后与治疗前差值 ? 标准误 2?36 ? 0?30。从慢性肾衰治疗前后肾功能主要指标变化情况观察, 清热解毒通便利水法治疗慢性肾衰效果满意。典型病例:龚某某, 男, 68 岁, 干部, 98 年 11 月 1 日初诊。患者有慢性肾炎病史 19 年, 初诊时见 患者面色萎黄, 精神萎靡不振, 腰痛乏力, 恶心呕

4、吐, 自觉眩晕气短, 口干纳呆, 便溏, 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 舌淡胖, 苔黄厚腻, 脉沉弦 滑。查血尿毒氮 22?5mmol? L, 血肌酐 719? mol?L, 血二氧化碳14mmol? L, 血红蛋白60g? L, 尿红细胞( + + ) , 尿蛋白( + + ) , 血压 20 ? 12KPa, B超检查提示: 双肾实质重度损伤。西医诊断: 慢性肾功能衰竭( 尿毒症) 。中医辨证: 气阴两虚, 湿热( 毒) 壅盛, 拟上方服药 8剂后, 患者精神、 胃纳明显好转, 恶心呕吐减轻。服药 30 天 后, 患者精神胃纳倍佳, 饮食二便正常, 无浮肿, 无眩晕呕吐, 腰痛减轻。查血红蛋白

5、80g?L, 血尿毒氮 12?2mmol? L, 血肌酐 520? mol? L, 继续服药 2个疗程( 60 天) , 于 1999 年 4 月 5 日 复查, 血尿素氮 0?8mmol? L, 血肌酐 337? mol? L,血二氧化碳24mmol? L, 尿蛋白( + ) , 血压正常,后随访半年, 患者病情稳定, 血尿素氮和血肌 酐无明显升高。( 收稿日期: 2000. 04. 08)甲状腺功能减退症中医药治疗白鹤玲 ? 河南省肿瘤医院 ( 450008) ? 胡伟来 ? 河南省淮阳县中医院 ( 466700)? ?关键词: 甲状腺功能减退? 中药治疗1? 发病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 简

6、称甲减) 系指甲状 腺合成、 分泌甲状腺激素减少或生理效应不足引起的以基础代谢率降低为特征的内分泌疾病。全身代谢减慢, 动作迟缓, 细胞间隙富含酸性粘多糖的黏液性物质堆聚, 以皮肤和肌肉 组织最为明显, 临床表现为黏液性水肿。据国外一组对 2779 人的调查报告, 男女之间发病15光明中医第 16卷第 96 期2001 年第 5期率分别为 0?1%与 1?9%, 以中老年妇女多见。成人型多见于中年女性, 男女之比为 1: 5。老年人甲减国外报道在随机人群中的患病率约 为0?8% , 加上可疑病例则达 1% , 住院老人中约为 2?3%。2? 中医学对甲减的认识甲减是一慢性疾病, 祖国医学无此病

7、名, 但有类似该病的描述, 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元气亏乏, 气血不足、 脾肾受损的阳虚证候, 故一般均把它归属于中医学? 虚劳?之气虚、 阳虚, ? 水 肿?的范畴。以脾肾之精、 血、 气、 阳虚弱为主要病机, 因虚致实, 不能化气行水, 出现水湿内停; 不能推动血液流行, 出现血瘀; 二者又可使病情加重。病机特点: 2?1? 辨证要点2?1?1? 以? 虚?为主: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以虚( 阳虚或气虚) 为主要病机, 阳虚有脾阳虚和肾阳虚, 气虚有脾气虚和肾气虚。在此基础上脾 失运化, 肾失温煦, 水湿内停, 精明失充, 气血生化乏源, 变生诸症, 但始终贯穿以? 虚?为体,在脏腑始终不离脾肾二脏

8、。 2?1?2? 抓住变证: 脾虚则运化不及, 水湿内停, 泛溢肌肤, 或脾不生血则气血亏虚。肾藏精, 主水, 司二便, 肾阳虚则不能主水, 二便失摄, 周身失于温养; 肾阳虚, 阴精不能上充于 脑, 灌充百脉。因此, 应兼顾脏腑、 阴阳、 气血、水湿。2?2? 证候演变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病机为阳气虚弱, 多见于中老年女性, 与女性生育过多及生理功能和生理特性有密切的关系。起病缓慢, 病程较长, 渐进而生, 大多需终生治疗。多因禀赋不 足, 素体阳虚, 生育过多, 感受外邪, 侵犯? 奇经腺体? ? 甲状腺。开始在脾, 日久及肾, 脾肾同病, 生湿生瘀, 甚则肾之真阳衰竭, 出现危象。 脾为

9、后天之本, 生化气血之源, 思虑伤脾, 不能化生气血, 致使气血亏虚, 倦怠乏力, 少言懒语, 面色无华, ;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 致水湿内停, 纳呆腹胀, 发为浮肿; 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则大便干结。肾为先天之本, 主水、 藏精,有温养滋润五脏六腑之功。素体虚弱, 久病伤 肾, 致肾精亏损, 肾气虚衰; 脾虚日久, 迁延及肾, 肾阳亦虚, 督脉阳虚则畏寒少汗, 腰脊酸痛, 不能作强, 阳事异常, 则男子性欲减退甚至阳痿, 女性月经量少或闭经, 即? 火衰其本, 则 阳虚之证叠生?类经附翼?求正录?真阴论?。精血不能上承, 髓海空虚, 表情呆痴, 反应迟钝。肾阳虚不能化气行水则发为水肿, ?

10、 肾者 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 上溢皮肤, 故为肤肿?, 肤肿就是皮下黏液性水肿。阳虚阴耗, 皮肤苍白多屑, 毛发枯稀脱落。脾肾阳虚, 脾虚则停饮, 气虚则瘀血, 故见头晕重 听, 胸闷心悸, 面肢浮肿, 腹水等。阳虚气耗,或阳损及阴, 阴伤血亏, 最后导致气、 血、 阴、 阳俱损, 水饮停留, 血瘀阻滞, 虚实夹杂, 相互为患, 缠绵不愈, 构成本病。 3? 治疗探讨3?1? 治疗原则 ? 甲状腺机能减退症的辨证始终不忘? 补气、 温阳、 养精?三大法则, 兼湿者利 之, 兼瘀者化之。3?1?1? 补气温肾为先: 甲减表现为一派脾气虚或肾阳虚之征, 因此, 补脾气、 温肾

11、阳为治疗甲减的基本法则, 先后天同治。 3?1?2? 滋阴养血固本: 精血互生, 阴阳相生,精不利为水, 阳不化气亦为水, 发为水肿; 甲减皮肤苍白多屑, 毛发枯稀脱落, 表情呆痴, 反应 迟钝, 智力减退。视力、 听力、 嗅觉、 味觉迟钝。皆为髓海空虚, 精血不足。精足水自消、 血自旺, 髓足智自增。3?1?3? 不忘活血利水: 痰湿内停, 瘀血内阻, 又当加入活血, 利水、 化痰之品, 如二陈汤、 丹参饮之属。3?2? 辩证论治 3?2?1? 脾阳( 气) 不足主症: 反应迟钝, 肢体困倦, 少气懒言, 纳少、 腹胀( 饭后尤甚) , 大便干结, 面色萎黄或16光明中医第 16卷第 96

12、期2001 年第 5期白, 或全身浮肿, 舌淡苔白, 脉缓弱为脾气虚;若兼见四肢不温, 肢体困重, 或白带量多质清稀而冷, 舌淡胖, 苔白滑, 脉沉迟无力者。 治法: 温补脾阳方药运用: 附子理中汤加减。附子 6g ? 干姜6g ? 黄芪 30g ? 党参 15g ? 白术 10g ? 伏苓 30g ? 远志 10g ? 当归 15g ? 大枣5 枚临证事宜: 注意气虚与阳虚的合并出现及互相转化, 补气不忘温阳, 温阳不忘补气。同 时出现水肿者不忘利水。3?2?2? 气血两虚:主症: 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少气懒言, 反 应迟钝, 纳呆腹胀, 畏寒怕冷, 四肢不温, 月经量少或闭经。舌淡或胖

13、, 苔薄, 脉细弱。治法: 益气养血。方药运用: 十全大补汤加减。 当归 15g ? 白芍 15g ? 熟地 15g ? 川芎 10g? 黄芪30g ? 党参 15g ? 茯苓 30g ? 白术 10g ?附子 6g ? 肉桂6g ? 丹参 30g ? 枸杞子 15g在补养气血的基础上适当加入补肾之品。 补气与补血并举, 以气血相生。3?2?3? 脾肾阳虚:主症: 证候: 面色恍白, 面部臃肿, 表情淡漠, 神疲嗜睡, 反应迟钝, 畏寒肢冷, 纳呆腹胀, 腰酸背痛, 皮肤粗糙, 下肢明显伴有水肿,按之凹陷即起, 男子阳萎, 女子闭经, 舌质淡 胖, 边有齿痕, 苔白, 脉沉迟。治法: 脾肾双补

14、, 温阳利水。方药运用: 济生肾气汤加减。 附子 6g ? 肉桂 6g ? 熟地 30g ? 茯苓 30g ?山药 15g ? 山萸肉 10g ? 丹皮 6g ? 泽泻 10g ?牛膝 10g ? 车前子 15g ? 菟丝子 15g ? 仙灵脾12g 温阳不忘滋养精血, 即? 阳得阴助而渊源不竭?, 且禁一味温热香燥, 耗伤阴血。3?2?4? 阴阳两虚 主症: 有脾肾阳虚见证外, 尚有无心烦热,大便燥结, 口舌干燥, 皮肤粗糙, 视物模糊, 失眠多梦, 月经量少; 舌质红少津, 苔薄黄, 脉细数。治法: 温肾养气, 填补精血。 方法药运用: 右归饮加味。熟地 30g ? 鹿角胶 25g ? 山

15、萸肉 12g ? 枸杞子 15g ? 山药 15g ? 白芍 15g ? 菟丝子 15g ?巴戟天 12g ? 肉苁蓉 30g ? 五味子 10g 补肾采用温润之品, 滋阴不伤阳, 温阳不耗阴。( 收稿日期: 2000. 06. 10)微创术配合中西药治疗脑出血的体会肖亚珍 ? 刘治华?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450002)? ?关键词: 脑出血? 综合治疗? ? 近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 脑出 血的治疗也有了新的发展。除了外科开颅手术、 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外,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该疗法在配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有创伤小、 操作方便、 耐受性好诸优点。 我院急诊科自 2000 年 6 月以来运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 使用 YL- 1 型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清除各类颅内血肿, 配合醒脑开窍、 化痰通络药物清开灵、 活血化瘀药物经络通、 大黄 粉灌肠, 取得了显著疗效。经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的病人, 均符合第四届全国脑血管会议修订的标准, 经颅脑CT 证实。 幕上血肿大于 30ml, 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 或血肿小于 30ml, 但位于重要功能区引起严重功能障碍。小脑血肿大于 10ml 并出现颅17光明中医第 16卷第 96 期2001 年第 5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