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6674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1(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卖火柴的小女孩,安平县程油子乡第二高级小学肖春燕,作者简介: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1875年8月4日,丹麦作家,诗人,一生写过168篇童话,是世界上最优秀的童话大师,被誉为“童话之王”。他最著名的童话故事有小锡兵、拇指姑娘、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和红鞋等。,认识童话: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它运用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等表现手法,通过有趣的情节,来说明一个道理。,学习生字新词:,蜷缩 橱窗 乖巧 薄纱 暖烘烘、 兜着兜的笔顺: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笔画输入:丿丨乙一一丿乙乙一丿乙,1、自主读课文,认读识记字词 gui qn du b i ch 乖 裙 兜

2、 币 哎 橱 du su ko qun jing 哆哆嗦嗦 烤鹅 蜷缩 冻僵 yn pn hnghng gng火焰 喷香 暖 烘 烘 火柴梗、gun tng si灌进来 铜把手 两腮,这篇童话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这个故事写了哪几部分?说说各部分的意思。,(课文先叙述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在一次又一次的亮光中看到了种种幻想,最后讲小女孩冻死了。),根据 流浪街头-幸福梦幻-笑离人间,把课文分成三部分。1.流浪街头:第14自然段2.幸福梦幻:第510自然段3.笑离人间:第1112自然段,【梳理课文】,大火炉,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香

3、喷喷的烤鹅一直向小女孩走来,烤鹅,第二次擦燃了火柴,她看到了喷香的烤鹅。,圣诞树,翠绿的树枝上点着几千支明晃晃的蜡烛,美丽的圣诞树。,奶奶,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奶奶抱着小女孩一起飞走了,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课文中哪些描写最让你感动,印象深刻?一起来交流。,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从“敢”和“终于”这两个词可以看出

4、小女孩当时怎样的心情?,说明了小女孩擦燃第一根火柴之前经过长时间、激烈的思想斗争。,【第一次】,2 、她坐在那儿,手里只有一根烧过了的火柴梗。,说明小女孩儿的美好幻想就像这熄灭的火柴那样,破灭了幻想不是现实,3、这时候,火柴灭了,她面前只有一堵又厚又冷的墙。,说明在现实中,小女孩儿要想实现美好的愿望那是行不通的,现实就像这堵墙一样的冷酷无情。,【第二次】,4、她俩在光明的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指什么?,指小女孩离开了人世,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了。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饥饿,只有寒冷,只有痛苦。,重

5、点段理解,5、第二天清晨,这个小女孩儿坐在墙角里,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她死了,在旧年的大年夜冻死了。为什么说她的“嘴上带着微笑”?,小女孩儿在幻象中得到了满足,因此感到高兴的和幸福,她被冻僵死去时,还沉浸在充满幻想的幸福中。,6、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的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两个“曾经”指什么?(在火柴擦燃中产生的幻象。),第一个“幸福”是指小女孩临死前是在美好的幻想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在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

6、和对贫富悬殊的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 这一句中的“大年夜”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破折号后面的话,就是对前面的话作出注释。,“那是一双很大的拖鞋那么大,一向是她妈妈穿的。” 这一句中的“那么大”是对“一双很大的拖鞋”作补充说明。这里的破折号的作用,就是让后面的话对前面的话作出补充说明,突出这双拖鞋是“很大”的。,小组探索,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一双小脚冻得红一块青

7、一块的。她的旧围裙里兜着许多火柴,手里还拿着一把。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钱。,这一整天,小女孩 ,小女孩 。,这一整天,小女孩没有卖出一根火柴,没有挣到一个钱。,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 这一句中的破折号表示意思跃进,即一个意思承接到另一个意思上去了;即前面的“灯

8、光,、“香味”、“大年夜”与后面的 “她可忘不了这个”是两个意思,中间加了破折号,就把两个意思连接起来。,她在一座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腿缩成一团。她觉得更冷了。她不敢,因为她没卖掉一根火柴,没挣到一个钱,爸爸一定会打她的。再说,家里跟街上一样冷。他们头上只有个房顶,虽然最大的裂缝已经用草和破布堵住了,风还是可以灌进来。,堵的意思是( ),说明了( )。,堵的意思是用大的物体来填,说明了裂缝之大房屋之简陋。,灌的意思是( ),说明了( )。,灌的意思是强劲的风往里面吹,说明了风的猛烈,整间房子已经不能遮风避雨,小女孩家的穷苦。,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她擦火柴时的矛盾、复杂的心理?, 她敢从成把的

9、火柴里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已的小手吗?, 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小女孩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都看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出现幻象,回到现实,感受,出现幻象,火 炉,烤 鹅,圣 诞 树,奶 奶,回到现实,烧过的火柴梗,又厚又冷的墙,消失在夜空的一颗星陨落,和奶奶在快乐中飞走了,感受,幻象如同熄灭的火柴一样破灭了,现实是冷酷的,预示着小女孩的悲惨命运,现实生活太悲惨,社会的不公平,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时的句子:,她终于抽出了一根。她又擦了一根。她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在墙上又擦着了一根火柴。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理解句子;,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

10、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说明了,领悟主题,课文几次提到“大年夜”,在什么情况下提到的?体会它的作用。,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第一次是在文章一开头,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出去卖火柴;第二次是写小女孩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看着别人家窗户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心里忘不了这是“大年夜”;第三次是写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课文三次提到“大年夜”,这是给故事安排的特定时间、特定的环境。大年夜本应是欢乐的、幸福的,而小女孩在大年夜走在街头,在大年夜看着别人家窗户里透出的灯光,闻着烤鹅的香味,在大年夜冻饿而死了,这就更突出了小女孩的悲惨,更引起人们对她的同情、怜悯。

11、体现了穷苦人民的悲惨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1、“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天大年夜。”这里是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环境描写;环境越恶劣就更能体现小女孩儿的悲惨遭遇。,2、完成下表,体会作者的想象力。,卖火柴的小女孩,渴 望,温 暖,食 物,欢 乐,疼 爱,幸 福,幻 想,大火炉,烤 鹅,圣诞树,奶 奶,奶 奶,写作方法,虚实相结合的方法,幻想和现实相对照,既表现了小女孩内心的美好渴望,也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残酷的现实,同时表现出作者对小女孩不幸遭遇的深切同情。,品读课文,领悟情感,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12、体会:这只是小女孩的幻想和愿望。只有真正推翻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小女孩和像她一样的穷人,才有可能过上没有寒冷、饥饿、痛苦的生活。小女孩就是怀着这样的一种美好的幻想,被寒冷、饥饿和痛苦折磨死了。,品读课文,领悟情感,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体会:这句话中,两个“曾经”表明小女孩是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死去的。而这样美好的愿望又是谁也不知道的。说明谁也不关心她。这些愿望与谁也不知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小女孩悲惨的命运。,第一个“幸福”是写小女孩儿在幻象中不仅看到了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更幸福的是回到了慈爱的奶奶的怀

13、抱,这只是在幻想中得到的幸福。第二个“幸福”指的是小女孩儿得到的不是新年的幸福,而是摆脱了寒冷、饥饿、痛苦,死去了。,这篇童话为什么让我们如此感动?,对比的写法,使女孩美好的幻想与残酷的现实产生了强烈的对照,让我们对女孩悲惨的命运有了深切的同情;详细的刻画,女孩的外貌、衣着和动作,深刻地写出了女孩的可怜;合理的想象,种种的“美好”,实际是那样平常与普通,对女孩来说却可望而不可及;悲剧的结局。,小结,1、填空:小女孩擦然第一根火柴时,她“看到”了( )擦然第二根火柴时,她“看到”了( );擦然第三根火柴时,她“看到”了( );擦然第四根火柴时,她“看到” ( );最后擦着一整把火柴时,她“看到”了( )。,2.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恰当 词,暖烘烘,( )的火炉( )的烤鹅( ) 的小女孩 ( )的生活( )的奶奶( )的圣诞树,喷香,可怜,悲惨,慈祥,美丽,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其它小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