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746641 上传时间:2017-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方志学通探一部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方志学通论著作与方志学通探的作者陈恩明先生同属真正的方志事业实践者。为了指导自己实践,也读了不少方志学理论,对方志学理论体系建设者们的论著的看法,与陈先生在“方志学研究的目的” 一节中的认识完全相同,即他们的论著对指导实践作用不大。而方志学通探一书才是我们这些实践者真正需要的理论。与一般的方志学论著相较,该书有如下特点:一、 概念明确,逻辑思维清晰概念不清,逻辑思维不严问题是陈先生认为方志理论界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概念明确,逻辑推理严密是写学术论著的基本要求。而陈先生却认为此前的方志学理论普遍存在概念不清、推理不严现象,方志学研究中涉及的基本概念被搅得乱七八

2、糟。这一出自于一个低层的普通方志工作者对方志学理论界的判断,恐怕多数大家们难以受用。然而,陈先生的判断是建立在诸多事实依据基础之上的。在方志学基础理论研究中,陈先生对各个论题中存在的概念模糊,逻辑推理不严问题做了具体分析论证,以充分的论据证明其判断的正确。陈先生指出,涉及方志学科研究中的基本概念搞不清楚,何谈科学的方志学理论体系建设?此语确具震撼力。但陈先生并未停留在对别人的批评论证上,而是通过对各个论题中涉及的概念的解析论证,把问题阐释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概念是否明确,思维逻辑是否严密,是衡量研究水平和写作质量的基本标准。可方志学理论界多将其忽视,不仅论著者不太注意,且评论者也很少对此进行

3、评论。方志学论著的写作质量相对偏低是不争的事实。方志学通探不仅指出了这方面问题,且通过著作实践做出了示范。概念明确了,推理严密了,读者才能看得明白,才能在实践中发挥作用。此为该书最值得称道的。二、志体理论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并特别注意用实践效果检验理论理论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理论正确如否,还要通过实践进行检验,这是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方志学通探严格遵循这一认识论原理,特别是在方志编纂学中,作者基本是按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方法来讨论问题的。他不是泛论编纂基本原理。因为基本原理一般都知道,关键是理解和运用存在偏差。作者主要是结合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修正原理,或重新诠释原理。如“横分

4、门类, 纵述沿革”这一方志基本体例原则人人都知道,可在实践中,多数人将一个部门理解为一个类,结果不仅使内容归属失去了科学性,且对有些事物的记述不全面、不系统。纵述沿革,一般人将其理解为按时序排列资料,结果形成资料流水账。为解决志书的基本体例问题,方志学通探用了一章(第四章)十二节的篇幅,紧密结合实践,分析理论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解决方法。其最可贵的是所指出的理论和实践中的问题多是人们尚未认识到或认识不太清的问题。如第二轮续志新设的宏观综合性编目,志界本来是为了统合门类关系,体现时代特色而设,是所谓的体例创新。我们在实践中只感到此类篇目难写,写不好,没有怀疑其设置的科学性和作用。看了方

5、志学通探对此类篇目弊端的分析才恍然大悟,原来此类篇目设置后表现的结果与设置者的初衷完全相反,且破坏了事物发展的有机联系和规律性,百弊无利。俗话说:看花容易,绣花难;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一般论志体,多是对志书的体裁、结构、章法很一般性的诠释。方志学通探则从志体的把握方面切入,侧重于对志体的理解和实践中如何把握问题的论述,就是重点解决如何做和做的结果如何问题。方法是通过分析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明确的解决方法。如横分门类问题,不是所有人对类别都很明确,正如方志学通探中所指出的,有将因果分离立为类的,有将反映同类事物在不同时期(阶段)的不同表现形式的各事件分别立为类的,有将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

6、环节立为类的。如何横分门类,方志学通探提出了两条原则:一是横分到不割断事物自身发展的因果关系为止;二是横分到不割断事物自身发展历程和脉络,使记述主体纵述的是一事物发展的始末,而不是一个阶段或一个环节。再如关于志书篇目标题用语问题,尽管理论上有明确要求,但这些要求在实践上不好把握。方志学通探则从语法的角度规范篇目标题,提出志书篇目标题必须是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中的联合词组及限制与被限制关系的偏正词组,慎用修饰与被修饰关系的偏正词组,同时删掉词组中的结构助词。这一规范,从精准性和易于掌握性两个方面考察,都达到了极点。关于分志及其他体裁撰写问题的探讨,作者避开一般性的泛论,主要就这些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中普

7、遍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探讨。尤其是凡例、述、记、传、图、表、录、概况、索引等体裁编纂问题,实践中五花八门,尚未形成科学的编纂理论。陈先生从实用主义观点出发,对各种观点和实践中的各种做法予以整合分析,将一些模糊理论清晰化,对一些形式主义的做法进行了批评,提出了一套切于实用的编纂理论。笔者认为,该书中对各种体裁的撰写问题的论述,是当代志论及此问题中最为清晰、系统、科学的理论。其中最闪光之处是对理论和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其所指出的问题多是人们尚未意识到的,有的甚至被认为是优点的。如:凡例撰写中普遍存在的对内容和体例规范的表述不准问题;概述撰写理论与撰写实践脱节问题;大事记性质论中没能将一般大事记与志

8、书大事记区别开来造成大事记整体理论体系不完整、不科学,实践中多收、漏收现象相当严重;人物志在志书中的价值定位实际没有理论上说得那么高及以本籍人物为主的收录原则应改变问题;所志下一级政区概况的撰写尚无理论研究,实践中一志各区同一面孔,尚未形成基本的体裁形式;对附录内容的定性不准问题;序与后记的内容在理论上未能明确区别问题;索引编制中存在的不顾实际作用,滥扩索引对象问题等。陈先生对这些问题进行了透彻地分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志书体裁理论。三、各分支学科都闪耀着实践经验的光辉旧方志学理论,主要是方志编纂学。当代随着方志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分支学科。陈先生将方志学分为六大分

9、支,即方志史学、方志学学、方志编纂学、方志管理学、方志批评学、方志传播学。各分支都有系统完整的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建立在历史和现实实践基础之上的。陈先生不仅结合实践将已有系统理论的方志史学、方志学学、方志编纂学予以丰富和完善,且将尚处于初创阶段的方志管理学、方志批评学、方志传播学系统化、科学化了。在方志管理学中,陈先生根据历代方志管理制度的特点,及方志作用发挥情况,认为方志事业管理是一套“官修性”的管理制度,“永远都只能是由政府投入并组织领导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对有人提出方志事业应逐步市场化的脱离实际的主观主义观点提出了批评;对历代方志管理运行机制的利弊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当代方志管理运行机制

10、中存在的问题。整章论述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以客观实际为依据,既能正视历史,又能直面现实,说理之透彻,令人叹服。方志批评学分支体系是此前这一分支学科建设中最为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由于作者是个方志事业实践者,又经常参与方志批评活动,既扮演过批评者角色,又扮演过接受批评者角色。这种双重身份的体验,促使他从不同的角色位置思考方志批评问题。尤其是作为接受批评者角色,他最了解接受批评者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批评,对各种批评方式效果的优劣有切身体会,因而他能够从接受批评者的需要着想,以最佳批评效果为目的,提出了一套系统的方志批评学理论。尤其是从方志事业实践者的角度去感悟方志批评活动,指出当代方志批评活动中存

11、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应该遵循的原则和方法。陈先生的方志批评学理论,说出了我们这些方志事业实践者想说而说不清的话,与我们的心灵产生了强烈的共鸣。这是那些没有接受批评者体验的理论家们难予做到的。方志传播学是整合志界关于方志应用方面的理论形成的一个分支学科。陈先生认为,志界关于方志应用方面的理论,概念不准确,所涉内容都属为方便和提供给社会使用的手段,应称“方志传播”,而不应叫“方志应用”。笔者认为此论非常正确。关于方志传播手段,作者在总结历史上各种作法的基础上,根据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提高,从切于实用出发,对志书出版、发行、收藏、整理、目录编纂等传播方式进行了具体论述,有继承,有创新,都是建立在总结实践经验教训基础之上的。方志学通探是一部学科通论著作,研究范围几乎涉及方志学科领域中的各种问题,可谓系统而全面。人们可能会对其中的某些观点有不同看法,这是学术研究的必然现象。但是,该书以作用于方志事业实践者为目的,不仅做到论之有据,言之有理,自成体系,且研究方法和著作风格在方志学研究领域也独树一帜。(作者单位:河南省固始县史志研究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